本文目录一览:
- 1、历史上康熙为什么废太子
- 2、康熙废了几次太子?
- 3、为什么康熙两废太子?
- 4、康熙废太子是什么时候
历史上康熙为什么废太子
因为太子结党营私。
康熙四十七年(公元1708年),康熙皇帝带着八个儿子围猎,为的是教育儿子们不要忘了幸福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可惜还没等到地方,去接受教育的十八阿哥胤衸就突发疾病死在了路上。
在普通之家,有兄弟病逝,当哥哥的必定心痛不已。可在帝王之家,有同辈的阿哥去世,兄弟们不偷着乐就不错了。这让标榜以仁孝治理天下的康熙痛心不已,尤其是胤礽,面对这样的变故,丝毫看不到一丝伤心。康熙对胤礽的冷漠举动十分不满,顺带着把随行的众阿哥们大骂一顿。
这位服了四十多年的皇帝预备役的皇太子,越当心里越没底,所以他总想知道康熙在想什么,以后会有什么举动。于是他用了一个最笨的法子——在夜幕降临后去康熙帝的寝帐外窥视康熙!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康熙给索额图安了个罪名,交宗人府查办了。查办索额图的时候,康熙曾说:“朕若不先发,尔必先之。”可见康熙当时是多么担心索额图和太子等人会逼宫甚至谋反。
这位皇太子情商也不太高,康熙把索额图都办了,还不老实点?于是就出现了上面说的“窥视门”。结果康熙很生气,后果很严重,这位大清朝的第一位太子爷就这么被废了。
扩展资料: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九月初四日,康熙皇帝在木兰围场当众宣布废黜当了33年皇太子的胤礽。罪名有十项之多。
其中“欺侮荼毒大臣、侵扰百姓、攘夺外藩进贡马匹、勾结党羽、干预国事”等,属朝政范围,而当不到八岁的幼弟十八阿哥身患疾病,难以痊愈之时,冷血无情,暗中窥伺父亲起居,意图不良,则属于亲情范围。
年老的康熙帝(时年55岁),面临将丧幼子之痛,对太子不顾手足之情,不知安慰老父,反而每天晚上偷偷走近自己住地,屏住呼吸向内张望的行为,相当反感。这位老皇帝昼夜不得安宁,总是担心“未卜今日被鸩(下毒),明日被害”。
康熙帝对胤礽政治上的不满,与父子关系的龃龉彼此交织,儿子犯下的错误在皇权的放大镜中变得巨细无遗,曾经乖巧、稚嫩、单纯的儿子变得阴狠可怕。康熙帝甚至暴怒地指责胤礽“生而克母,此等之人,古称不孝”,把陈年往事翻出来算总账。既然子不孝,则父难慈。
十八阿哥刚刚病亡,胤礽立刻被废,遭勒令幽禁在紫禁城西华门内咸安宫。
尽管康熙帝与胤礽的父子亲情趋淡,但也有偶尔被唤醒的时候。冷静下来的康熙帝,一度怀疑胤礽的反常表现,是受了神鬼诅咒得病之故。等他经过救治疗养,看上去似已痊愈,康熙四十八年三月初九日,又宣布复立为皇太子。
不过,三年半后,即康熙五十一年九月三十日,胤礽再次被废,理由是“狂疾未除,是非不辨,秉性凶残,暴戾僭越”。这回废太子之后,康熙帝决意不再立储。康熙晚年的皇位继承,自此成为悬案,以至于生出后来许多风波。
参考资料来源:中新网—揭秘康熙为何两度废掉太子胤礽:源于结党营私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皇权无真心? 康熙朝“废太子”往事
康熙废了几次太子?
两次。
康熙皇帝在位最大败笔就是他两度废立太子,造成了储位之争,使王朝出现内耗。胤礽是康熙第二个儿子,也是嫡生子,从小就被孝庄太后指定为太子。康熙为了培养胤礽,特意为他制定特有的制度,礼仪着装及政事上,都注重锻炼胤礽。
胤礽也正是在这种严格的培养体制下,度过了33年储位,康熙四十八年突然被废,震动了整个清朝。但半年后又重新立为储君。但康熙五十一年,胤礽再次被废。关于胤礽被废的主要原因就是结x谋私,这是康熙皇帝绝对不能容忍的。
胤礽结局
雍正二年(1723年)冬,五十一岁的废太子胤礽在咸安宫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雍正帝亲往五龙亭哭奠,并下诏胤礽丧仪照和硕亲王例,追封为和硕理亲王,葬于黄花山,谥曰密。
胤礽的一生共有妻妾十五人,育有子女二十六个。得以活到雍正年间的有七子五女,他的五个女儿都被雍正帝封为郡主、县主,嫁给蒙古的台吉为妻(其中和硕淑慎公主为雍正帝养女)。
七个儿子中,弘晳因在乾隆年间图谋不轨被革去王爵,其他诸子皆得封辅国公爵位,胤礽第十子弘㬙被乾隆帝册封为多罗理恪郡王。
与那些站错队的兄弟们相比,胤礽子女的结局好的太多了。这也向我们揭示了雍正帝正如他所说的那样恩怨分明:“朕就是这样皇帝!就是这样秉性!尔等大臣若不负朕,朕再不负尔等也”。
为什么康熙两废太子?
康熙帝过早册立二阿哥胤礽为皇太子,导致皇太子周围自然而然形成一个集团,以大学士索额图为首,急于抢班夺权,与皇权发生矛盾。康熙帝于1703年杀索额图,意图打击皇太子集团,父子关系紧张。1708年,康熙帝以皇太子“不法祖德,不遵朕训,惟肆恶虐众,暴戾淫乱”,宣布废黜皇太子,导致诸皇子觊觎储君之位。皇太子集团被打压后,又形成以八阿哥胤禩为首的皇八子集团。大阿哥胤褆支持八阿哥,要杀掉二阿哥,使康熙帝十分伤心,于是将大阿哥囚禁;同时又以八阿哥勾结大阿哥,将八阿哥囚禁,不久又释放。
鉴于废黜皇太子导致皇子的储位争夺更加剧烈,康熙帝于1709年再次册立二阿哥为皇太子。但由于皇太子与朝臣结党营私,于1712年再次废黜皇太子,圈禁至死。
康熙废太子是什么时候
康熙两次废太子的时间分别是: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九月,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十月。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九月,胤礽以罪废拘系于咸安宫,同年十二月被释放。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三月,胤礽被复立为皇太子。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十月,再以罪被废黜,仍禁锢于咸安宫。此后多次有推荐其复立的建议,但康熙帝始终未再立胤礽。
1、初次废黜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五月,康熙帝巡幸塞外,命太子、长子、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子随驾。在巡幸期间,发生了几件事,促使康熙帝与皇太子矛盾激化:大阿哥胤禔等皇子向康熙帝报告了太子的许多不良表现。比如说他暴戾不仁,恣行捶挞诸王、贝勒、大臣,以至兵丁“鲜不遭其荼毒”,还有截留蒙古贡品,放纵奶妈的丈夫、内务府总管大臣凌普敲诈勒索属下等。
种种不仁的表现,都令康熙帝非常不满。这些报告,有些是不实之辞,但是康熙帝深信不疑。最重要的是,他不仅为太子的暴行所气恼,而且不满太子的越位处事。他认为皇太子的行为是:“欲分朕威柄,以恣其行事也。”
康熙巡幸途中,刚满七岁的皇十八子胤祄患了急性病,康熙十分焦虑,太子却无动于衷。康熙一方面疼爱年幼的老来子,一方面又回想起十多年来一直耿耿于怀的旧事,于是气愤地责备太子:作为嫡长子,毫无做兄长的样子。但是皇太子不仅不接受批评,而且还忿然发怒,蛮横地与父皇顶嘴。
此外,返京途中,康熙发现太子夜晚靠近他的帐篷,从缝隙向里面窥视,便立即怀疑太子可能要“弑逆”。这件事也刺激他下决心立即废掉皇太子。
2、复立再废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因为大阿哥与八阿哥争储失败,康熙帝诸子矛盾激化,为了缓和局势,康熙帝决定再立胤礽为太子。正月二十二日,康熙复立胤礽为皇太子,遣官告祭天地、宗庙、社稷。
皇太子虽复立,但原有的君储矛盾并未解决,所以很快就又发生了严惩皇太子党的事件。至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四月,议处户部尚书沈天生等串通户部员外郎伊尔赛等,包揽湖滩河朔事例额外多索银两一案。皇太子在策划逼父皇尽早让位,因此,康熙怒不可遏。皇帝与储君之间的矛盾,终于又发展到不可调和的地步。康熙决定再废皇太子。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九月三十日,康熙巡视塞外回京当天,即向诸皇子宣布:“皇太子胤礽自从复立以来,以前的狂妄还未消除,以至于大失人心,祖宗的基业断不可托付给他。朕已经奏报给了皇太后,现在要将胤礽拘执看守。”十一月十六日,康熙帝将废皇太子事遣官告祭天地、太庙、社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