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平声和仄声是什么意思
- 2、平仄是什么意思?
- 3、仄声是什么意思
平声和仄声是什么意思
平声是指一声或二声,即阴平和阳平。仄声是指汉语中的三、四声,即上声、去声、入声。
平声与仄声是旧体诗中的术语,现在直接通过一、二、三、四声区分并不那么准确,原因是现代汉语的发音和古汉语是不一样的。比如“阁”,现代汉语中读“格”音,可以算是平声,而在古汉语中则读“葛”音,是仄声。
现代江浙、福建、广东、广西、江西等处都还保存着入声。北方也有不少地方(如山西、内蒙古)保存着入声。湖南的入声不是短促的了,但也保存着入声这一个调类。北方的大部分和西南的大部分的口语里,入声已经消失了。
平声和仄声的作用:
(1)平声字体现感情的平稳,仄声字体现感情的激越。所以,同样是表达一个意思,所用的是平声字还是仄声字,特别是在韵部的时候,就可以看出作者的口吻,从而看出作者的用情态度。
比如同样是关门,用平声字“关”字则比较自然,所体现的作者的感情是平和的,用仄声字“闭”则急促,所体现的作者的感情是压抑的。
比如同样是开门,用平声字“开”字则比较自然,所体现的作者的感情也是平和的,用仄声字“启”则声调上扬,所体现的作者的感情是回旋的,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感情其实有一个小的波澜起伏在里边。
(2)同样是表达一个意思,因为选用平仄不同,所选用的词语自然不同。不同的词语,其质量也就不同,因而所体现出的作品的质量和作者的感情也就不同。
比如同样是写荷花,用“荷花”就很通俗平淡,用“莲花”则平仄不变,但在给人的感觉上“莲”字显得更高洁一点,用“菡萏”则平仄不但相反,且给人的感觉显得高贵。
平仄是什么意思?
平声是现代汉语的一二声,仄声是现代环宇的三四声。
平仄,是中国诗词中用字的声调。“平”指平直,“仄”指曲折。根据隋朝至宋朝时期修订的韵书,如《切韵》、《广韵》等,中古汉语有四种声调,称为平、上、去、入。除了平声,其余三种声调有高低的变化,故统称为仄声。
诗词中平仄的运用有一定格式,称为格律。平声和仄声,代指由平仄构成的诗文的韵律。平仄是四声二元化的尝试。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所谓声调,指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 平仄是在四声基础上,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来的,平指平直,仄指曲折。
对联上下联平仄规则:
(一)上下联平仄相反。一般不要求字字相反,但应注意:上下联尾字(联脚)平仄应相反,并且上联为仄,下联为平; 词组末字或者节奏点上的字应平仄相反;长联中上下联每个分句的尾字(句脚)应平仄相反。
(二)上下联各自句内平仄交替。当代联家余德泉等总结了一套“马蹄韵”规则。简单说就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这样一直下去,犹如马蹄的节奏。
仄声是什么意思
仄声指古汉语四种声调中除平声外的上、去、入三声。
仄声造句:
1、又平声庚韵起首,中间为仄声霰韵、平声真韵、仄声纸韵、平声尤韵、灰韵、文韵、麻韵,最后以仄声遇韵结束。
2、颔联和颈联的写作要求最为严格,连一句之中哪几个字用平声、哪几个字用仄声都有明确的规定,如有的句子应“平起仄收”。
3、玉皇大帝闻听此言不禁大吃一惊,在场所有神仙俱是脸色大变,登时整座灵霄宝殿上仄声四起,一片议论之声。
4、现在又知道了喝字也是仄声,撷字和您字没有查到,同喝改为同擎,最后一句改为惟呈一束剑兰花。
5、每一路口诀虽然只有十二句八十四个字,但非常拗口,接连七个平声字后,跟着是七个仄声字,这首歌诀的字句与声韵呼吸之理全然相反,实则是调匀真气的法门。
6、我们遇着诗律上规定用仄声的。辛词共用四十四个字,共用四个韵,其中两个仄声韵,两个平声韵,并且平仄。
7、外,其余入声字均可并到仄声中用,因为在格律诗中,入声都。联律较工稳,“春”字位宜为仄声,但“春秋”系固定搭配词语,不便更易,因此未可以辞害意。
8、而少小离家老大回中第五个字应当为仄声,但是因为诗歌中太过严格要求声律会以辞害意,于是人们又规定七律中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9、辛词共用四十四个字,共用四个韵,其中两个仄声韵,两个平声韵,并且平仄。
10、该文设计的程序可以十分方便地自动、准确分析律诗的平仄格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