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铁事

登录

移动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的移动体现在哪)

wangsihai

本文目录一览:

移动加权平均法公式是怎样的

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指在每次收货以后,立即根据库存存货数量和总成本,计算出新的平均单位成本的一种计算方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公式:

存货的移动平均单位成本=(本次进货之前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次进货的实际成本)/(本次进货之前库存存货数量+本次进货的数量),

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次发出存货的数量×移动平均单位成本,

月末库存存货的成本=月末库存存货的数量×月末存货的移动平均单位成本。

移动加权平均法是什么

问题一:加权平均法和移动加权平均法有什么区别 加权平均法也称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就是将本月的所有购进和期初平均作为出库的单价和库存的单价.适合月末一次结转出库成本

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每进一次货后就进行一次平均,适合月中有多笔出库业务结转成本

问题二:怎么解释移动加权平均法 加权平均法是企业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

日常工作中,企业发出的存货,可以按实际成本核算,也可以按计划成本核算。如采用计划成本核算,会计期末应调整为实际成本。

在实际成本核算方式下,企业可以采用的发出存货成本的计价方法包括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等。我们主要说下加权平均法.加权平均法又有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和移动加权平均法:

1.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是指以本月全部进货数量加上月初存货数量作为权数,去除本月全部进货成本加上月初存货成本,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为基础计算本月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的一种方法。

计算公式如下:

存货 的实际成本 + ∑(的实际单位成本 × 进货的数量)

单位 =

成本 月初库存存货数量+本月各批进货数量之和

本月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月发出存货的数量×存货单位成本

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的数量×存货单位成本

或:

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初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月收入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月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

2..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指以每次进货的成本加上原有库存存货的成本,除以每次进货数量加上原有库存存货的数量,据以计算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作为在下次进货前计算各次发出存货成本依据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存货 的实际成本 + 的实际单位成本

单位 =

成本 原有库存存货数量+本次进货数量

本次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次发出存货的数量×本次发货前存货的单位成本

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的数量×本月月末存货单位成本

问题三:加权平均法和移动加权法有什么区别?它们的计算公式分别是什么? 1.加权平均法.亦称全月一次.是指以本月全部进货数量加上月初存货数量作为权数,去除本月全部进货成本加上本月初存货成本,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一此为基础计算本月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的一种方法.

计算:存货单位成本={月初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月各批进货的实际单位成本*本月各批进货的数量)}/(月初库存存货数量+本月各批进货数量之和)

本月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月发出存货的数量*存货单位成本

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的数量*存货单位成本或=月初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月收入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月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

2.移动加权平均法.亦称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指每次进货的成本加上原有库存存货的成本,除以每次进货数量加上原有库存存货的数量,据以计算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作为在下次进货前计算各次发出存货成本依据的一种方法.

计算公式:存货单位成本=(原有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次进货的实际成本)/(原哟眼库存存货数量+本次进货数量)

本次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次发出存货数量*本次发货前存货的单位成本本业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的数量*本月月末存货单位成本

问题四:移动加权平均法是什么意思 用存货举例子吧

1日买存货1个单价 5元/个 15日买存货1个 单价 6元/个 20日买存货1个单价 7元/个

如果是加权平均法,那么就在月底确认单价那么就是 (5+6+7)/3个 这个就是加权平均单价

移动加权平均呢 比较麻烦但是比较准确 还是上边那个例子 比如16日发出了一个存货,那么现在就要确定发出价格了,怎么确定呢就是前边买的也就是1日和15日的价格相加除以存货数量 (5+6)/2

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月初库存实际成本+本月各批进货实际单位成本*本月各批进货数量)/月初库存数量+本月各批进货数量

移动加权是分批计算的进一次算一次

单位成本=(原有存货实际成本+本次进货实际成本)/原有数量+本次进货数量

问题五:移动加权平均法怎么计算 9月10日的库存存货单价=(100×23+400×22.5)÷(100+400)=22.6 元

库存存货成本=100×23+400×22.5=11300 元

9月12日发出存货成本=300×22.6=6780 元

库存存货成本=11300-6780=4520 元

9月20日库存存货单价=(200×22.6+200×22)÷(200+200)=22.3 元

库存存货成本=200×22.6+200×22=8920 元

注:(200×22.6)就是9月12日发出300只存货后剩余的200只存货的成本

9月25日发出存货成本=300×22.3=6690 元

库存存货成本=8920-6690=2230 元

9月30日库存存货成本=100×22.3+333×20=8890 元

因此9月库存存货成本就是8890 元

问题六:移动加权平均法和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的区别? 移动加权是每发出一批存货就要算一次单价

而一次加权只要到最后算一次总的单价就可以了

问题七:财务里面的移动加权平均法是什么意思啊如题 谢谢了 计算成本的,就是没发生一次库存变化,就要从新算一下新的存货成本

问题八:加权平均法和移动加权法的例题 一、 加权平均法

概念:加权平均法亦称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是指以当月全部进货数量加上月初存货数量作为权数,去除当月全部进货成本加上月初存货成本,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为基础计算当月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的一种方法。

加权平均法计算公式:

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月初结存货成本+本月购入存货成本)/(月初结存存货数量+本月购入存货数量)

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数量×存货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本期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期发出存货的数量×存货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或 =期初存货成本+本期收入存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

举例:某商店月初有A服装10件,每件单价80元。本月5日进货A服装30件,每件单价85元,本月20日又进货20件,每件单价95元。月未盘点还剩15件,用加权平均法,计算期未存货成本。

第一步:计算购入存货数量50件(30+20)和本月购入存货成本4450元(30×85+20×

95)

第二步: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根据公式 =(800+4450)÷(10+50)=87.5元

第三步:计算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根据公式 =15×87.5=1312.5

二、移动加权平均法

概念:移动加权平均法就是对每次进货的成本加上原有的库存存货的成本,除以每次进货数量加上原有库存存货的数量,据以计算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作为在下次进货前计算各次发出存货成本依据的一种方法。

计算公式如下:

1.存货单位成本=(原有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次进货的实际成本)/(原有库存存货数量+本次进货数量)

2.本次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次发出存货数量*本次发货前的实际成本

3.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的数量*本月月末存货单位成本

采用移动平均法能够使企业管理者及时了解存货的结存情况,计算的平均单位成本以及发出和结存的存货成本比较客观。但由于每次收货都要计算一次平均单价,计算工作量较大,对收发较频繁的企业不适用,当然现在采用会计电算化,可以由电脑程序自动生成,也是比较简单的。

因百度回答中,用表式怎么清晰,所以在这就不举例计算了。

移动加权平均法和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的区别?

一、主体不同

1、移动加权平均法:指企业按实际成本进行材料明细分类核算时,以各批材料收入数量和上批结余材料数量为权数,计算材料平均单位成本的一种方法。

2、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以数量为权数计算每种材料的实际平均单价,作为日常发料凭证的计价依据。

二、特点不同

1、移动加权平均法:每购进一批材料需重新计算一次加权平均单价,据以作为领用材料的单位成本。

2、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只在月末一次计算加权平均单价,而且在市场价格上涨或下跌时所计算出来的单位成本平均化,对存货成本的分摊较为折中。

三、计算方法不同

1、移动加权平均法:库存商品的成本价格根据每次收入类单据自动加权平均;其计算方法是以各次收入数量和金额与各次收入前的数量和金额为基础,计算出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2、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在月末计算一次平均单价,用该单价乘以发出材料数量,即为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移动加权平均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怎么计算

1、移动加权平均= (本期结存商品金额+下期结存商品金额)/(本期结存商品数量+本次结存商品数量 )。

2、移动加权平均法是建立在永续经营基础上。

3、移动加权平均法下,库存商品的成本,不同批量自动进行加权平均;计算方法以本期收入数量和金额与上期数量和金额为基础。

扩展资料

例:货品A,期初结存数量10,加权价10,金额为100,发生业务如下:

先采购10,采购价格11;然后销售10;

成本计算过程如下:

销售时,期初成本金额为10*10=100;本期购入成本:10*11=110.销售后结存数量:10;

采购后,结存单价为:(10*10+10*11)/(10+10)=10.5,销售成本为10.5。

在这里要注意业务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如果是先销售,后采购就变成:销售后结存数量为0。

销售成本为 10*10=100

所以采购后成本为 (0*10+10*11)/10=11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移动加权平均法

相关阅读

  • 凯旋什么意思(高歌凯旋什么意思)
  • 定语从句关系副词讲解视频
  • 初三英语定语从句解析
  • 非限制定语从句讲解百分网
  • 定语从句课件ppt免费
  • 定语从句趣味导入视频
  • 自制花架(自制花架子图片大全)
  • 英语定语从句练习册
  • 定语从句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 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