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铁事

登录

纳兰明珠简介(纳兰容若简介)

wangsihai

本文目录一览:

清朝重臣纳兰明珠生平简介

纳兰明珠(1635年—1708年),字端范,满洲正黄旗人,康熙朝重臣,对康熙议撤三藩、统一台湾以及抗御外敌等重大事件中起到积极作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清朝重臣纳兰明珠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

纳兰明珠简介

纳兰明珠,清朝人士,字端范,属于满洲正黄旗。康熙时期,他担任过不少要职。在职期间,纳兰明珠作出了不少成绩,受到康熙的重用,后因朋党之罪被罢免官职,虽然之后又恢复了官职,却不再受重用。

纳兰明珠出生贵族,家世显赫,所在的纳兰家族与当时的皇室一族有亲戚关系,之后又因迎娶了英亲王的女儿而成为康熙的堂姑父。

纳兰明珠的仕途比较顺利,他凭借自己的才华和能力从一个小小的侍卫逐步成为身兼双重重要职位的朝廷重臣,权倾一时。做官多年,纳兰明珠的功绩不少,在一些重大事件中都有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例如议撤三藩事件中,康熙召集大臣商议是否同意吴三桂等人撤藩的请求,只有米思翰、莫洛和纳兰明珠主张撤藩,其他多数大臣对此保持沉默不表态,最后康熙提出不论是否撤藩吴三桂等人都回反,不如先发制人,于是批准了吴三桂等人撤藩的请求。吴三桂立马造反,朝中不少请求处死倡议撤藩的人,然而康熙力排众议,保下了他们。最后三藩终被平定,纳兰明珠也因为议撤三藩这个契机受到了康熙皇帝的重用。此后,纳兰明珠在议剿台湾、抵御沙俄等事件中也都起到了一定作用。

晚年,纳兰明珠虽因在朝廷中独揽朝政、贪污受贿被人弹劾而被康熙罢免官位,然而纳兰明珠一生无比辉煌,晚年令人遗憾的结局并不能掩盖他一生所作出的功绩。

纳兰明珠怎么死的

纳兰明珠曾经从一个小小的侍卫成为了一个权倾一时的重臣,从中可以看出纳兰明珠对此作出的付出以及他自身的才能,然而,纳兰明珠最后的结局却是二十多年得不到重用,最后郁郁而死,令人不禁感慨。

纳兰明珠出身贵族,家世显赫,他的仕途较其他人比起来显得比较顺利。自担任侍卫开始,纳兰明珠就凭借其自身的努力和才华不断升官,在担任兵部尚书时因训练士兵之事而得到了了康熙皇帝的赏识,后因为议撤三藩这件事而从此受到康熙皇帝倚重。

纳兰性德在当官前期,在诸多重要事件中都有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例如议剿台湾事件中纳兰明珠推动了出兵进剿台湾以彻底解决台湾问题;抵御沙俄事件中纳兰明珠作为中方代表与俄国谈判,严厉驳斥俄方的无理取闹,促使俄国同意和平谈判。

然而,在纳兰明珠身兼双重要职,权倾朝野后,他却开始独揽朝政,利用权力排除异己,贪污受贿,枉费康熙皇帝对他的信任。最后被御使郭琇弹劾其结党营私,康熙出于打击纳兰一党的用意罢免了纳兰明珠的官职。虽然之后因跟随康熙出征葛尔丹而官复原职,却在此后多年都未受到康熙的重用,最后郁郁而死。

虽然纳兰明珠晚年失势,但不能否认的是,他这一生为清代作出了不少贡献,他那令人遗憾的结局不能掩盖住他这一生的光辉功绩。

纳兰明珠的儿子

纳兰明珠总共有三个儿子,分别为纳兰性德、纳兰揆叙以及纳兰揆方三人。其中,纳兰性德与他的弟弟纳兰揆叙两人都非常有才华和学识,有不少优秀的文学作品流传于世。

纳兰性德是纳兰明珠的长子,字容若,在后世被人熟识和传颂的纳兰容若就是他。他属于满洲正黄旗,家世极为显赫。纳兰性德此人博学多才,他从小就熟读诗歌书籍,文武双全。之后他师从徐乾学,并在两年中主持编辑撰述了《通志堂经解》,因此事而受到皇帝的赏识。纳兰性德最为被世人所熟知的是他的诗文才华,他所写的诗文在如今依旧被人所传颂。《纳兰词》就是纳兰性德的作品,不仅在清代文人中极有声誉,在中国的文学史上也占有无比光彩的地位。

纳兰揆叙是纳兰明珠的次子,字凯功,也属满洲正黄旗。与他哥哥纳兰性德一样,纳兰揆叙也非常有才学。不仅在 政治 上较为丰富的仕途经历,他在文学史上也有其光彩的一席之地。纳兰揆叙的著作如《益戒堂集》等也都被世人所流传。

纳兰揆方是纳兰明珠的三子,与他的两个哥哥相比,他则显得比较平庸。反而他的两个在他死后被过继给纳兰揆叙夫妇的儿子都走上仕途,各经历其自身的荣辱兴衰。

总的来说,纳兰明珠的儿子们都没有只依靠父亲的光彩而被世人所熟记,他们凭借着自身的才华闪耀在 历史 长河中,让世人牢记住他们的名字而不是纳兰明珠的儿子这几个字。

猜你喜欢:

1. 清朝著名诗人袁枚生平简介

2. 清朝学者徐继畲的生平简介

3. 清朝经学家孙诒让生平简介

4. 清朝开国将领岳托生平简介

5. 清朝孝圣宪皇后生平简介

纳兰的详细生平简介

纳兰的生平简介:

1、早年时期

纳兰性德生于顺治十一年腊月十二日(公元1655年1月19日),纳兰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文元赏识,推荐给内阁学士徐乾学。

十八岁参加顺天府乡试,考中举人。十九岁参加会试中第,成为贡士。康熙十二年因病错过殿试。康熙十五年补殿试,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这一时期的纳兰性德发奋苦读,拜徐乾学为师。

在名师指导下,他于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深受皇帝赏识,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他还把自己熟读经史的见闻感悟整理成文,编成四卷《渌水亭杂识》。

当中包含历史、地理、天文、历算、佛学、音乐、文学、考证等等知识,表现出相当广博的学识和爱好。

2、御前侍卫

纳兰性德成为进士时年仅二十二岁,康熙爱其才,又因纳兰出身显赫,家族与皇室沾亲带故(纳兰的母亲出身爱新觉罗皇族。

纳兰的曾祖父金台吉是叶赫部贝勒,其妹孟古格格即是皇太极生母),故被康熙留在身边授三等侍卫,不久后晋升为一等侍卫,多次随康熙出巡。还曾奉旨出使梭龙,考察沙俄侵边情况。

3、寄情诗词

康熙十三年(1674年),纳兰与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卢氏成婚。康熙十六年卢氏难产去世,纳兰的悼亡之音由此破空而起,成为《饮水词》中拔地而起的高峰,后人不能超越,连他自己也再难超越。

纳兰性德24岁时将词作编选成集,名为《侧帽集》,又著《饮水词》。后人将两部词集增遗补缺,共349首,合为《纳兰词》。传世的《纳兰词》在当时社会就享有盛誉,为文人学士高度评价。时人云,“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可见其词的影响力之大。

纳兰性德交友“皆一时俊异,于世所称落落难合者”,这些不肯落俗之人多为江南布衣文人,如顾贞观、严绳孙、朱彝尊、陈维崧、姜宸英等。

纳兰性德对朋友极为真诚,不仅仗义疏财,而且敬重他们的品格和才华,如同“平原君食客三千”一样,当时许多想升官发财的名士才子都围绕在他身边,使得其住所渌水亭(今宋庆龄故居内恩波亭)因康熙的御用文人聚集太多而著名。

4、英年早逝

纳兰性德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暮春抱病与好友一聚,一醉一咏三叹,而后一病不起。七日后,于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公元1685年7月1日)溘然而逝,年仅三十岁(虚龄三十有一)。

纳兰性德葬于何处位于海淀区上庄乡上庄村北,皂甲屯西一处台地上。建于清代顺治三年,总面积约为340亩,墓地分为南寿地、北寿地两个部分,共有宝顶9座,土坟两座。

纳兰性德墓的宝顶建筑宏大,底座为青石,宝顶中部为汉白玉,镌刻有图案,上部为三合土夯实的半圆顶。纳兰氏家族墓地在清代基本保存完好,后多次被盗。196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到严重破坏。1970年冬,被彻底拆毁。

扩展资料:

纳兰性德的文学成就:

纳兰性德词作现存348首(一说342首),内容涉及爱情友谊、边塞江南、咏物咏史及杂感等方面,写景状物关于水、荷尤多。

尽管以作者的身份经历,他的词作数量不多,眼界也并不算开阔,但是由于诗缘情而旖旎,而纳兰性德是极为性情中人,因而他的词作尽出佳品,况周颐在《蕙风词话》中誉其为“国初第一词手”。

《纳兰词》不但在清代词坛享有很高声誉,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之地。纵观纳兰性德的词风,清新隽秀、哀感顽艳,颇近南唐后主。而他本人也十分欣赏李煜,他曾说:“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

宋词适用而少贵重,李后主兼而有其美,更饶烟水迷离之致。”此外,他的词也受《花间集》和晏几道的影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纳兰性德

纳兰明珠生平简介 纳兰明珠是怎么死的

纳兰明珠(1635年-1708年),叶赫那拉氏,字端范,满洲正黄旗人,康熙朝权臣,历任内务府总管、刑部尚书、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武英殿大学士、太子太傅等要职。

纳兰明珠对康熙议撤三藩、统一台湾以及抗御外敌等重大事件中起到积极作用。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因朋党之罪被罢黜,后虽官复原职但不再受到重用。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病故。

纳兰明珠凭借自身的勤奋和才华,从一名普通侍卫成长为武英殿大学士兼太子太傅,成为权倾一时的朝廷重臣。

官居内阁十三年,纳兰明珠在议撤三藩、统一台湾、抗御外敌等重大事件中起到积极作用,同时又独揽朝政、贪财纳贿,并与另一重臣索额图互相倾轧,最终被参劾倒台。纳兰明珠一生经历荣辱兴衰,但失势的结局并不能掩盖他一代权臣的功绩。

死因: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纳兰明珠病故,康熙派皇三子胤祉前往祭奠。

扩展资料:

历史却是无情的, 纳兰明珠虽然功勋卓著,但其劣迹也无法抹去,作为封建权臣,也自恃皇帝宠信,结党以抗索额图,在封建统治集团的内部斗争中,经历荣辱沉浮。

在其从政晚期,被康熙帝以朋党罪名罢相,后虽官复原级,却再也不受重用,最后郁郁而终。纵观其一生,明珠可谓败给了自己,败给了党争。

鉴于纳兰明珠之子纳兰性德享誉文坛,常被人指为《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原型,那么贾政似乎就是明珠的再现了。云雾缭绕,估计这又将是一宗历史谜案。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纳兰明珠

相关阅读

  • 淑女作文(作文 “淑女”)
  • 囊中羞涩的意思(囊中羞涩的意思是什么意思,代表哪生肖)
  • 铭记的近义词,铭记的近义词是难忘吗
  • 关于星空遐想的作文
  • 有关自信的作文
  • 漫画的启示作文
  • 关于叙事的作文
  • 关于汶川地震的作文(关于汶川地震的演讲稿:《汶川,我们有爱》)
  • 关于踌躇的造句(踌躇造句)
  • 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