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泥腿子是什么意思
- 2、为什么把猪的腿叫做泥腿子?
- 3、“泥腿子”是什么意思?
- 4、泥腿子是哪里的方言
泥腿子是什么意思
泥腿子的意思是指只靠自己的一点小聪明,去专业地从事某一行业的事务。指在农村蛮不讲理,横行霸道的人。
泥腿子,汉语词汇,拼音是nítuǐzǐ。
出处:
《儒林外史》第四十七回:“到厅上把那乡里的几个泥腿替我赶掉了!”
《红楼梦》第一百零六回:“我们听见说是府上的家人同几个泥腿在外头哄嚷出来的。”
《十月》1981年第4期:“在叶三车的眼里,玉姑是个金枝玉叶的贵人,嫁个泥腿子,也真是凤凰没有落到梧桐树上。”
例句:
1、郭东博语录提到:我只是一个小生意人,一个“泥腿子”。
2、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八章:你一个泥腿子,有把握胜过人家吗?
为什么把猪的腿叫做泥腿子?
把猪的腿叫做泥腿子,那是因为猪从来不洗澡。而且就是光着脚丫踩在地上的,所以叫你腿。
“泥腿子”是什么意思?
“泥腿子”的意思是指只靠自己的一点小聪明,去专业地从事某一行业的事务。常用于对农民的蔑称。还指在农村蛮不讲理,横行霸道的人。
[读音] [ ní tuǐ zǐ ]
[释义] 1.常用于对农民的蔑称。2.还指在农村蛮不讲理,横行霸道的人。
[造句] 1. 你一个泥腿子,有把握胜过人家吗?
[出处]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八章:“你一个泥腿子,有把握胜过人家吗?”
泥腿子是哪里的方言
泥腿子是河南方言。
“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在地里做农活时,免不了要和泥水打交道,为了避免弄脏裤子,常常把裤腿挽起来,因此泥巴会糊在腿上,如“泥腿”一般,因此形象的称农民为“泥腿子”。常用于对农民的蔑称,指乡巴佬、没文化、落伍的人,也说成泥腿。
农民的历史演化:
1949年中国共产党在大陆建立政权以后,随着农村土地改革计划的完成,农村居民均获得土地,这时农民演变为“自耕农”,但维持的时间极短;随着合作化运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自耕农”的身份很快由来得极快的“农业合作社社员”变为“人民公社社员”。
“社员”的身份直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实施的1984年。随着人民公社制度的解体,农村居民开始实际上重新拥有土地,即理论上的“包产到户”,农民开始完全拥有土地的经营权。过去的以粮食生产为主的集体经济转为农户自主经营的私营经济。
农村由过去的种植业为主转向多种产业,乡镇企业(20世纪90年代以后基本上全部转化为私人企业即“民营企业”)获得较快发展。至此,按照农业生产结构变化和就业途经,农民群体开始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