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酸碱盐的通性归纳是什么?
1、酸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H+和酸根离子。
2、碱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金属离子和OH-。
3、盐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一类化合物,它们的组成里含有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
常见盐与碱的溶解性:
钾(盐)、钠(盐)、铵盐全都溶,硝酸盐遇水影无踪。
硫酸盐不溶硫酸钡,氯化物不溶氯化银。
碳酸盐只溶钾(盐)、钠(盐)、铵(盐)。
碱类物质溶解性:只有(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钡溶。
酸碱盐的化学通性
酸的通性:
(1)跟指示剂反应
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
无色酚酞试液遇酸不变色
(2)跟活泼金属起置换反应 酸 + 金属 == 盐 + 氢气
2HCl+Fe=FeCl2+H2↑
(3) 跟碱性氧化物反应 酸 + 碱性氧化物 → 盐+水
3H2SO4+Fe2O3=Fe2(SO4)3+3H2O
(4)跟某些盐反应 酸 + 盐 → 新酸 + 新盐
H2SO4+BaCl2=2HCl+BaSO4↓
(5)跟碱起中和反应 酸 + 碱 → 盐 + 水
2HCl+Cu(OH)2=CuCl2+2H2O
1、碱溶液能与酸碱指示剂反应
碱溶液遇紫色石蕊变蓝(现象不明显,但有变化),遇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现象明显)
2、碱能与酸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水(这类反应通常被称作中和反应,此类反应放出大量热)
举例:工业上常用熟石灰(氢氧化钙)中和含过多硫酸的废水
Ca(OH)2+H2SO4=CaSO4+2H2O
3、碱溶液能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举例:这类反应最常见的就是实验室里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的反应,但这类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
CO2+H2O==H2CO3
H2CO3+Ca(OH)2==CaCO3↓+2H2O
综合一下:
CO2+Ca(OH)2==CaCO3↓+H2O
这个反应不符合两种离子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故不是复分解反应
4、碱溶液能与盐反应,生成新碱和新盐
举例:这类反应常见的有实验室里制备氢氧化钠的反应,碱与盐的反应有两个要求,其一要求参与反应的碱与盐都要可溶于水,其二要求生成物中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
Ca(OH)2+Na2CO3=CaCO3↓+2NaOH 1.和酸发生反应。复分解反应。
酸+盐→新盐+新酸(强酸→弱酸)这里的盐可以是不溶性盐(氯化银、硫酸钡除外)。
(碳酸钠的化学式钠的元素符号右下角应加上2。)
碳酸不稳定会继续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
2.和碱发生反应。复分解反应。
碱(可溶)+盐(可溶)→新碱+新盐
(氢氧根离子应加上括号)
3.和盐发生反应。复分解反应。
盐(可溶)+盐(可溶)→两种新盐
4.和某些金属反应。置换反应
盐+金属(某些)→新金属+新盐 反应中的金属单质一定要比盐中的金属活泼才可以把它给置换出来。
(二)金属反应详解
1、盐+活动性较强的金属→新盐+原盐中的金属
例:Fe+CuSO4====Cu+FeSO4
2、可溶盐+可溶盐→两种新盐
例:NaCl + AgNO3 == NaNO3 + AgCl↓ (NaNo3溶解于液体AgCl不溶解沉淀)
*其他:1.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盐
例:MgO+SO2====MgSO3
2.金属+部分盐溶液→盐
例:Fe+2FeCl3===3FeCl2
化学里酸碱盐的通性都是什么呀 老搞不懂
酸的通性
(1) 酸溶液能与酸碱指示剂反应
(2) 酸+活泼金属=盐+氢气
(3) 酸+碱性氧化物=盐+水
(4) 酸+碱=盐+水
(5) 酸+盐=新盐+新酸
碱的通性
(1)碱溶液能跟酸碱指示剂起反应,紫色石蕊试液遇碱变蓝,无色酚酞试液遇碱变红。不溶性碱,如不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
(2)碱能跟酸性氧化物起反应生成盐和水。
(3)碱能跟酸起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
(4)碱能跟某些盐起反应生成新碱与新盐。
盐的通性
1 金属(比盐中金属活泼)+盐(溶于水)——新金属+新盐
2 酸+盐——新酸+新盐(条件:生成物有弱电解质,气体或沉淀)
3 盐+盐——两新盐(条件:反应物皆溶于水,生成物必须有沉淀)
4 碱+盐——新碱+新盐(条件同3)
扩展资料
“化学”一词,若单是从字面解释就是“变化的科学”。化学如同物理一样皆为自然科学的基础科学。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很多人称化学为“中心科学”(Central science),但这是一个不太准确的概念。它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科学。这是化学变化的核心基础,是西方科学。
化学对我们认识和利用物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化学则是人类用以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之一,它是一门历史悠久而又富有活力的学科,它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它的成就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
从开始用火的原始社会,到使用各种人造物质的现代社会,人类都在享用化学成果。人类的生活能够不断提高和改善,化学的贡献在其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化学是重要的基础科学之一,在与物理学、生物学、地理学、天文学等学科的相互渗透中,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也推动了其他学科和技术的发展。
参考资料:化学的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