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铁事

登录

禅堂(禅堂是什么意思)

wangsihai

本文目录一览:

佛堂和禅堂的区别

佛堂是供佛的地方,禅堂为僧人坐禅的地方。

佛堂指佛所住的堂殿或供奉佛像的殿堂,而禅堂指僧堂,为专供僧人们集体坐禅的地方。

佛教发源于公元前1500多年的古代印度,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教的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

关于禅堂的诗句

1.描写禅寺的诗句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皆寂,惟闻钟磬音.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未寝,相与步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王维《过香积寺》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岳王庙联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寒山寺 清·陆鼎

寺楼直与众山邻,鱼米东南此要津。

独惜牙郎趋利市,不闻渔火感诗人。

绝无逆旅知归客,安问寒岩旧应真。

一自钟声响清夜,几人同梦不同尘。

寒山寺 明·王犀登

古寺西边路,青山满目中。

石龙从作雨,江鹊尚鸣风。

市近僧难定,泉悭花不红。

烛怜门外路,尘土暗江枫。

赋得寒山寺送别 明·高启

枫桥西望碧山微,寺对寒江独掩扉。

船里钟催行客起,塔中灯照远僧归。

渔要寂寂孤烟近,官路萧萧众叶稀。

须记姑苏城外泊,乌啼时节送君违。

夜泊枫桥望寒山寺

夜火疏钟伴寂寥,十年旧梦泊枫桥。

清狂不见王司理,来问寒山寺外潮。

寒山寺

瑟瑟吴江正落枫,碧山古寺独携筇。

寒空鸟下岩边塔,残照僧归径外松。

虚寂高斋无俗韵,风狂弥勒有遗踪。

扁舟却趁寒潮去,梦里应闻夜半钟。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2.关于公德的诗句

《暮秋将》(杜甫)

水阔苍梧野,天高白帝秋。

途穷那免哭,身老不禁愁。

大府才能会,诸【公德】业优。

北归冲雨雪,谁悯敝貂裘。

《仲明父至宿明日遂行》(王安石)

初登张公门,公子始冠帻。

於今见公子,与我偕鬓白。

山林坐语笑,宛我在公侧。

岂惟貌如之,侃侃有【公德】。

忆公营濑乡,许我归作客。

我归公既逝,惆怅难再得。

得子如得公,交怀我忻戚。

漂摇将安往,税驾止一昔。

寤言且勿寐,庶以永今夕。

何时复能还,裹饭冶城宅。

3.雨中禅寺诗句

雨中禅寺 来自树

上周末,我们去石佛寺上课,明心读书会开班了,同行的有王小胖、南希和树三位姑娘。去的那天,下着大雨,路面腾起的水汽,白茫茫的。石佛寺中杳无人迹,只听得檐下的雨滴声。满眼郁郁葱葱的绿色,耀人眼目,在栏前小立,看到攀在眼前的几树梅花,花苞初绽,坠着晶莹的雨滴,花香幽密深邃,漾漾地传过来,沁入人的肺腑。细雨湿流光。

庙里两日,三位可爱的姑娘各有体悟,王小胖十分精进,早起打坐,和小狗们团团嬉戏,说,庙里饭菜好吃,我又肿了!

南希姑娘说,“晚餐过后,行香15分钟,然后开始打坐45分钟。找了个合适的姿势,半盘姿势开坐。一开始思绪纷飞,5分钟后渐渐安静。外面雨滴声清晰可闻。接着外头开始打鼓敲钟,思绪又开始杂乱。赶紧深呼吸调整。最难熬最后五分钟,每分每秒都觉得坚持不下。只好在脑子里唱了首歌来渡时间。半圆满阿。

五点半的早课,其实早就改在六点开始了。我们仨抖抖地站在漆黑雨天里,陪师兄敲钟。早课唱诵的是晨始诵经,师父声音清幽低远,直达人心。配合着鼓点听起来,树说有摇滚乐的感觉。天渐渐光起来,雨居然停了。唉,只是天气实在太冷,我实在穿太少了。幽怨姿。”

树姑娘回来后给了我们最大的惊喜,在微博上发了一系列的图文,不仅图美得让人啧啧赞叹,文也清丽。遂整理如下:

去石佛寺禅修。早春的雨天几乎没有游客,寺院里有结满玉珠的梅花,走近就能闻到甜美的梅花香。在禅堂打坐的时候能听到雨滴掉落水塘的声音。纯净、直接、当下、不二。

清丽的风拂起挂在门口的红丝绳,牵起铜铃叮叮如语。

石佛寺的粗茶淡饭也很美味。饭前用心念了用餐文,挺感动的。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动作,也能改变我们观看世界的角度吧?

“天亮”和“天黑”是生活在石佛寺的两只流浪狗,受到各位禅修人士热宠。我以为寺院里的狗是跟着大家吃斋饭的,后来看到师父给他们喂狗粮才觉悟它们每天在禅堂前休憩,在草地边玩耍,跟着修行人散步,偶尔互相掐架,没有正念,不具妄念。

兴许是雨天的关系,这里的一草一树一石都渗透着禅意。

4.有关禅意的诗句

在中国历史上,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关于禅意的诗句。有关禅意的诗句我个人就很喜欢这几首:

1.题义公禅房

唐·孟浩然

义公习禅寂,结宇依空林。

户外一峰秀,阶前众壑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

2.过感化寺昙兴上人山院

唐·王维

暮持筇竹杖,相待虎溪头。

催客闻山响,归房逐水流。

野花丛发好,谷鸟一声幽。

夜坐空林寂,松风直似秋。

3.夏日过青龙寺谒操禅师

唐·王维

龙钟一老翁,徐步谒禅宫。

欲问义心义,遥知空病空。

山河天眼里,世界法身中。

莫怪销炎热,能生大地风。

4.青龙山昙壁上人兄院集

唐·王昌龄

本来清净所,竹树引幽阴。

檐外含山翠,人间出世心。

5.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唯闻钟磬音。

6.题东林白莲

唐·齐己

大士生兜率,空池满白莲。

秋风明月下,斋日影堂前。

色后群芳拆,香殊百和燃。

谁知不染性,一片好心田。

7.慈恩寺偶题

唐·郑谷

往事悠悠成浩叹,劳生扰扰竟何能。

故山岁晚不归去,高塔晴来独自登。

林下听经秋苑鹿,江边扫叶夕阳僧。

吟馀却起双峰念,曾看庵西瀑布冰。

8.石潭即事

明·李贽

十卷楞严万古心,春风是处有知音。

即看湖上花开日,人自纵横水自深。

9.法海寺访仁公

清·郑板桥

树满空山叶满廊,袈裟吹透北风凉。

不知多少秋滋味,卷起湘帘问夕阳。

5.关于三苏的诗词

《治平院三苏像》

年代: 宋 作者: 郭印

三苏皆天人,著作浩篇简。

少读鬓成丝,苦恨生何晚。

人言筦库卑,我自得疏散。

春风牵衣裾,兴发无近远。

禅堂俨真容,光炯破昏眼。

父子也而处,天畀岷峨产。

扬马争轨躅,孔孟发关键。

日月有尽时,斯文未埋铲。

邪说入人深,风俗颓莫返。

招得戎马来,中原恣蹂践。

缅思药石言,祝患已先见。

安得起其灵,一副苍生愿。

6.关于琅琊台的诗句

《古风其三》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铭功会稽岭,骋望琅琊台。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

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连弩射海鱼,长鲸正崔嵬。

额鼻象五岳,扬波喷云雷。鬐鬣蔽青天,何由睹蓬莱?

徐巿载秦女,楼船几时回?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贻王侍御出台掾丹阳》

年代: 唐 作者: 储光羲

高高琅琊台,台下生菌簵。照车十二乘,光彩不足谕。

既当少微星,复隐高山雾。金丘华阳下,仙伯养晦处。

茅茨对三峰,梧桐开一路。神溪绕皋陆,樵牧自成趣。

时登青冥游,若从天江度。墟里献薇蕨,群公致衣缕。

深沉复清净,偃仰视太素。猛兽识宾仆,赪霞知早暮。

峨峨云龙开,忽有方伯遇。达人无不可,壮志且驰骛。

融泄长鸡鸣,演纷大鹏翥。赤墀高崱屴,一见如三顾。

礼服正邦祀,刑冠肃王度。三辰明昭代,光启玄元祚。

章台收杞梓,太液满鹓鹭。丰泽耀纯仁,八方晏黔庶。

沉沉阊阖起,殷殷蓬莱曙。旌戟俨成行,鸡人传发煦。

翔翼一如鹗,百辟莫不惧。清庙奉烝尝,灵山扈銮辂。

天街时蹴踘,直指宴梐枑。四月纯阳初,雷雨始奋豫,

逆星孛皇极,鈇锧静天步。酆镐舒曜灵,干戈藏武库。

析木增广运,直道有好恶。回迹清宪台,传骑东南去。

列城异畴昔,近饯寡徒御。缠绵西关道,婉娈新丰树。

伊洛不敢息,淮河任沿溯。乡亭茱萸津,先后非疏附。

炎时方怵惕,有若践霜露。惆怅长岑长,寂寞梁王傅。

纷吾家延州,结友在童孺。岑阳沐天德,邦邑持民务。

踯躅望朝阴,如何复沦误。牙旷三千里,击辕非所慕。

秋涛联沧溟,舟楫凑北固。江汜日绵眇,朝夕空寐寤。

中洞松栝新,东皋阡陌故。馀辉方焜耀,可以欢邑聚。

南华在濠上,谁辩魏王瓠。登陟芙蓉楼,为我时一赋。

《宝林寺作》

年代: 唐 作者: 徐浩

兹山昔飞来,远自琅琊台。孤岫龟形在,深泉鳗井开。

越王屡登陟,何相传词才。塔庙崇其巅,规模称壮哉。

禅堂清溽润,高阁无恢炱。照耀珠吐月,铿轰钟隐雷。

揆余久缨弁,末路遭邅回。一弃沧海曲,六年稽岭隈。

逝川惜东驶,驰景怜西颓。腰带愁疾减,容颜衰悴催。

赖居兹寺中,法士多瑰能。洗心听经论,礼足蠲凶灾。

永愿依胜侣,清江乘度杯。

禅堂有啥用

于很多人而言,禅堂是一个陌生而又神秘的存在,这种神秘和陌生,导致很多人认为禅堂可有可无。

“这玩意早过时了,你看人家正念禅多风行”这是一个和我同龄的小居士对于禅堂的印象和判断。

她的看法不是个例,而是这个连修道都要追求“效用最大化”的时代的主流看法。

新的一代学佛人貌似已经对禅堂没兴趣了,而且没兴趣的程度往往和受教育的水平成正比。这是现实,但现实不应如此。

作为禅堂教育受益者中的零零后,我想和你聊一聊我眼中的禅堂的作用,以及我从中得到的利益,

希望这篇文章能为你眼中的禅堂增添几分新的色彩。

(一)禅堂可以重新塑造人的信念系

        我们佛学院的禅堂虽小,但规矩和福利一样都不差。巡香、喝茶、讲开示,是我这三年中每天都要经历的。

而直到现在我还记得第一次听开示时首座和尚说的话:“禅和子都是装出来的,装着装着就像了”。

受这句话的启发,我装了三年“禅和子”,而禅堂的作用,在我这个假禅和子看来,本质上是通过强迫人们不断重复某种行为,直到他们的的思想变得与行为一致。

这一过程用唯识学的话语来说,叫做“现行熏种子”,用我室友的话来说,叫做“行为改变思维”,用我的话来说,叫“屁股决定脑袋”。

演员在表演时如果情绪不到位,导演会建议他通过一些动作来掉动情绪——摔一个桌子,或者不断的练习唉声叹气。

因为行为能够直接影响大脑的运作——感觉、情绪和想法可以被行动制造出来,这正是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所提出的“表现原理”。

人的思维被自己的行为影响,是一个不受控制自动化进程。既然如此,那么人们是否可以将这一点用之于积极的一面,避免消极的一面呢?

比如像我一样两手空空的进禅堂,放下所有的自尊和自爱,老老实实听招呼,行所当行。

(二)禅堂可以为修道的人营造“群体认同感”

人类一个最基本的认知策略就是分类。

这包括对于他人的分类和对自己的分类。

将他人分类可以帮助我们更快速有效的认识并对他人,而自我分类则可以为我们带来群体的认同。

群体认同是良好的“自我评估”和“自我价值感”的来源。

而后者直接一个人状态的好坏。

而即便是修行人,在没有证果位的情况下,也不能避免需要“群体认同”来完善自我认同,得到稳定的“自我评价”。

但是修行人出世的价值观从来都没有和主流价值观有过良好的关系,越认同主流价值观的群体越排斥追求解脱的修行人,他们在世间很难得到良好的价值肯定和信念支持。

所以在我看来,最初的阿兰若和今天的禅堂,一定程度上都是为了解决了这个而出现。

用人话来说,禅堂可以帮助修行人确认“自己正在做一件对的事”,有了禅堂的存在,求解脱的人们的生存环境大为改善。

正如黄健翔的名言所说的那样,禅堂让他们发现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对于以“心随境转”为本能的凡夫开说,这些无形的肯定和支持非常重要。而祖师们之所以称禅堂为“选佛场”,我想也于此有关吧。

(三)禅堂能帮助我们活在当下和自我赋能。

禅堂那些婆婆妈妈的规矩在我看来作用有二

1.通过不停的“警策”“惊吓”“提撕”让我们活在当下,实现当下的觉性。

唯识宗认为时间是“不相应行法”,也就是说时间是意识假安立的一个分类法而已,究其根源,没有自性。这有点像《人类简史》的作者“尤瓦尔赫拉利”所提出的“想象的共同体。

用人话来说,时间这个概念只存在于人类的意识当中,既不是客观存在的色法,也不是主观感受上的心所法,而是一种“共同想象”。

佛教的俱舍宗也提出“过未无体”,只有“当下”才是真实存在的。而回忆、期待、感知这三种人类时间意识行为中,只有感知(觉知)具有体验“当下”的能力。所以要想融入当下,就要保持感知(觉知),而保持觉知则又要求我们清空妄想,保持正念。我想这也是正念禅的基本运行逻辑。

但保持正念活在当下的道理,中国的祖师们其实也非常明白,不过他们帮助学人活在当下的方法不是教你怎么吃橘子,而是喂你吃板子。(吃橘子是一行禅师的正念禅的法门)

二者一个被动一个主动,但都能通过“及时的反馈”把你的心从妄念中扯脱出来,回到当下的真实世界。

2.规矩可以帮助我们养成良好的习惯

如果说我们的妄想是一股汹涌的水流,那么习惯则是可以管束水流的河床。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打妄想,而习惯就是这些妄想的“倾向性所在”。

只有努力形成良好的惯性,我们才有可能控制汹涌的妄想之流,使之不至泛滥成灾。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习惯的好处在于它最能大程度地简化我们实现一个特定结果或目标所需的运动,最后成功地使得这些运动变得精确,并减少了相应的能量消耗。

就像旧书总比新书翻起来容易,旧锁总比新锁开起来顺畅,折过的纸比从未折过的纸更容易折出痕迹,因为它们都被磨去了生涩,形成了新的习惯。习惯,让一切变得简单。

关于禅堂的作用,我所体会到的就这么多,我相信这只是它功德海中的一小钵水而已,但弱水三千,一瓢足饮。剩下的,就留给你们喝了。

相关阅读

  • 除夕扫地有什么讲究
  • 恭贺亲戚乔迁之喜贺词简单
  • 黑格尔十句名言(尼采的100句经典名言)
  • 办公室乔迁祝福语简单点
  • 谷雨有什么讲究吗
  • 抗剪强度,抗剪强度单位
  • 硬盘是什么(硬盘是什么样子)
  • 亲戚乔迁之喜贺词简单
  • 调情香水(能让男人动情的香水)
  • 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