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护念的解释
护念的解释
佛教语。令外恶不入为护,内善得生为念。《坛经·行由品》:“汝为第六代祖,善自护念,广度有情,流布将来,无令断绝。”
词语分解
护的解释 护 (护) ù 使不受 侵犯 和损害: 保护 。护卫。护理。护士。护航。护林。辩护。守护。 掩蔽,包庇: 护短 。 庇护 。 部首 :扌; 念的解释 念 à 惦记 ,常常想: 惦念 。怀念。念头( 思想 、想法)。 悼念 。 念旧 。念物。 心中的打算,想法,看法: 意念 。杂念。信念。 说,读,诵读: 念白 (戏剧 道白 )。念叨。念经。念书。 “廿”的大写。 姓。 思想
金刚经中善护念,善付嘱的真实含义是什么?
一、这里“护念”有二意:
其一、如来以其无上智慧力加护已发大心者,令悟真实大发成就自利行。
其二、如来以其无上教化力爱念已悟大发者,令转化众生成就利他行。
《心印疏》中引《法华经·信解品》文释此“护念”,则更赋新意。护者,即“我虽年朽,犹故贪惜”等文;念者,“时富长者,于狮子座,见子便识,心大欢喜”等文。
二、“付嘱”亦有二义:
其一、如来哀彼未发大心者,以其无上大愿力委付已生信佛法者,嘱之令增长;
其二、如来以其无上大道力嘱告未生胜法者,付之令生。
若以《法华经·信解品》文释,则付者,即指“我财物库藏,今有所付”等文;嘱者,即指“佛敕我等说最上道,修习止者,当得作佛”等文。
“付嘱”,意谓如来口业善能说法,如来哀彼还未发起菩提心的众生,委付佛法宝藏,良言好语地苦苦叮咛嘱告令其生信佛法,种诸善根。
更进一步说,意谓如来将小菩萨付大菩萨,嘱大菩萨化小菩萨,犹如世间严父之临终遗嘱子孙也。将小付大,意在引小入大;嘱大化小,意在以大激小。可见如来方便护念,慈悲爱怜之情,无不令人潸然泪人。
这里,“护念”、“付嘱”二词大畅如来出世的本怀,说明了如来教化众生的显秘互补、顿渐相资的全巧方便之妙。
故如来于此金刚会上,对已发大心的根熟者则以意地秘密加被力护念之熏陶之,犹如蜾赢之祝螟蛉,希其当下顿悟之;对未发大心的根未熟者则以展转相教、相互促进、相互激励、互资互补的显化之方,委付之叮嘱之,冀其次第渐修之。
又在“护念”、“付嘱”前加一“善”字,则强调了如来说法虽不存规则而又能契理契机的随意自在,可谓是“身为法王,于法自在”也。
扩展资料:
成立背景
《般若经》的规模相当庞大,其确切的数量无法确定。从时间上看,《般若经》从《原始般若》而演进为《下品般若》、《中品般若》、《上品般若》;这不但是般若法门的开展过程,也可以表示初期大乘佛教的发展情形。
玄奘所搜集并编纂而成的《大般若经》,总共“十六会”。开头五会是“根本般若”,其余归为“杂般若”。根本五会中,第一会最详,有十万颂(汉译四百卷,接近四百万宇);第二会二万五千颂;第三会一万八千颂;第四会一万颂;第五会八千颂。
从《大般若经》来看,一般认为根本五会是由小本(略)发展为大本(详)。以中国翻译史看,首译大乘经的支娄迦谶译出三十品《道行般若经》(小品),相当於五会中第四会;一百年后西晋译的《放光般若经》、《光赞般若经》(大品)相当於五会中第二会;而初会到玄奘编纂《大般若经》时才有。
《金刚经》在印度有唯识家(无著、世亲)的论释。传入中国,三论、天台、贤首、唯识各宗都有注疏;然而中国佛教深受真常唯心一系大乘的影响,各宗表面上阐扬《金刚经》,实际上阐扬常住佛性和如来藏。又在三教合流环境下。
本经文义次第的艰深为古印度学者所公认,如无著说:“金刚难坏句义聚,一切圣人不能入”。依龙树所示《般若经》的“两番嘱累”,《金刚经》的“初问初答”即宣说“般若道”,“再问再答”宣说“方便道”。
本经侧重广观万法(《心经》则侧重观身心五蕴),阐扬发菩提心,行无我的大乘菩萨道;彻始彻终归宗於般若无住的离相法门,以此明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付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护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金刚经
护念什么意思?作何解释?
谓佛、菩萨、诸天等保护佛教徒,使不遭受各种障害。又佛菩萨经常守护佛教徒,如影随形,不离片刻,使恶鬼等障害不能亲近其身,故称影护护念。又为立证佛说之教法为真实,诸佛菩萨立下誓证,谓若众生信受奉行,将受无穷利益,此称证诚护念。 p6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