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关于管理的小故事
管理就是让大家知道你的规划,理解你的规划,理解你的的实施计划和和要求,同时让利益联系你我他。下面是我为您整理的关于管理的小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关于管理的小故事篇一:垃圾伊甸园
新加坡小得不能再小,它由一个主岛和50多个小岛组成,主岛称新加坡岛,也是最大的岛,车环岛一周仅需50多分钟。然而它却是世界第五大金融中心,世界第三大海运中心,世界第三大石油提炼中心,全球第四大半导体生产国,也是最大的计算机软盘生产国。而且新加坡人没有外债……为什么?也许我们可以从新加坡人对待西马考岛的态度知晓一切。
你可能从来没有听说过西马考岛,但现在,新加坡这个有着440万人口的岛国每天24小时都在将他们所产生的垃圾全部倾倒在这个岛上,而且这种情景还将持续40年,天天如此。
然而,这里并非人们通常想象中的垃圾堆,却是个碧水蓝天和鸟语花香的好地方。这个岛不仅是垃圾掩埋场,它还是一个生物多样性的热门景点,岛上有很多罕见的植物和动物物种,甚至还吸引了一些特意前来观光的生态旅游者。新加坡用了8年时间来建造这个人工岛,为环境保护和城市规划树立了典范。
自1965年从马来西亚独立出来,新加坡已经成了世界上最富有的50个国家之一。随着它的快速崛起,也产生了巨大的垃圾问题。
西马考岛,在马来语里是红树林岛的意思。但它并不是世界上第一个用于垃圾填海的小岛。最早进行垃圾填海的殊誉可能属于印度洋南岸的岛国马尔代夫。两者的区别在于马尔代夫所有的垃圾都是先焚烧然后再密封填入周围环境的;而新加坡则焚烧约90%的垃圾。焚烧垃圾主要是为了节约占地空间,其次才是发电。
新加坡3%的电力是由垃圾焚烧产生的。燃烧垃圾所产生的电力大约是新加坡主岛上所有路灯需电量的3倍。
从一开始焚烧垃圾时,新加坡人就想到了要在哪里安置这些垃圾灰烬。1998年,新加坡政府在两个离岸的小岛——西马考和西康之间建造了1公里长的岩石长堤。这里现共有11个相互连接的海湾单元,人们就是在这些单元里倾倒垃圾灰烬的,先将单元里的海水抽干,然后并排放好一层厚厚的塑料膜,为的是将垃圾密封,防止泄漏。掩埋的垃圾中包括那些不能燃烧和回收的材料,比如石棉。
这些垃圾被塑料密封并掩埋在泥土中。每个月,人们都要从单元周围的海水取样检测,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发现任何单元有泄漏和污染海水的情况。
11个单元中的4个单元填埋的垃圾已经高出海平面2米,人们在上面铺上泥土并撒下草籽。有的地方长出了树木,点缀着风景。大概在2030年左右,这11个单元将被全部填满。届时,工人们将再次行动,将垃圾灰倾倒在这一人造岛的表面,上面再覆盖上泥土,渐渐地这里会堆起一座座小山。人们已将原来的红树林移栽到垃圾掩埋场的附近。这个岛上现有13公顷红树林,正是这些树木的存在,使得西马考岛成了无数物种的栖息地。新政府从2005年7月开始,正式允许西马考岛对旅游团开放。
时间会告诉人们,西马考岛是不是一个环境保护的实用样板。与此同时,西马考岛的管理者也希望将它建成无需导游,人们乐意前往、放松和了解自然的一个永久的自然保护区。
关于管理的小故事篇二:打狗不能装样子
朋友从外地回来,说:“我给你们讲个故事吧。上个月,我去胶东,经过一个村子,突然,一条大狗从远处向我冲过来。你们说,我该怎么办?”
“跑肯定是不行,最好是用石头打它。”一个人说。
“对,乡下有句俗话叫‘狗怕蹲下,’你蹲下时,狗以为你要捡石头,就会落荒而逃。当时,那条狗向我冲过来,我一蹲下,它转身就跑了。我正要继续赶路,旁边跑过来一位大爷,捡起一块石头扔过去,正好打在狗腿上,狗哀叫一声,跑得更远。我向大爷道谢,大爷生气地说,‘蹲下去就要打它,老不打,狗就不相信你了,会乱套的。’”
朋友接着说:“我觉他的话很有道理。狗怕人蹲下捡石头打它,是长期以来形成的条件反射,也算是人与狗之间的一个协议。你要是违反协议,蹲下去没打它,一次,两次没事,次数多了,它就不再信你,会扑过来咬人,吃亏的最终还是你。”
一人说:“看来,表面上他是在帮你打狗,在更深的层次上,也是为全村人长久的安全,是在维护一种秩序。”
朋友说:“很多时候,不守规矩比暴力更可怕。暴力只是破坏表面的东西,不守规矩却是破坏一种秩序,把根基都动摇了。”
关于管理的小故事篇三:把鞋子吃下去
“她不可能卖得好,我敢打赌,如果超过一百万本,我把鞋子吃下去。”这是一位脱口秀主持人针对美国总统克林顿的妻子希拉里写的自传的辛辣评价。上天往往喜欢捉弄把话说绝的人,希拉里的自传没过几个星期、就畅销了一百万本。主持人该品尝鞋子的味道了。
没错,他的确吃鞋子了。不过,鞋子的质地不同寻常,主持人吃下的是总统夫人特意为他定做的鞋子形状的蛋糕。那味道一定棒极了,因为它里面加了一种特殊的调料——宽容。
面对主持人的嘲讽,希拉里并没有给以他猛烈的回击或等着看他吃鞋子,而是用一种幽默宽容的方式巧妙地化解了这场矛盾。总统夫人因宽容而更加让人敬佩,蛋糕鞋子因宽容而更加美味可口。
关于管理的小故事篇四:豹王与狮子
从前,传说豹王经过长期地征战,已拥有了相当丰厚的财产:成群的羊、牛和鹿。
然而,附近的草原上诞生了一头狮子。豹王就把他的大臣狐狸叫去商量事情。狐狸不但老谋深算,而且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豹王对狐狸说:
“你肯定害怕我们那邻居狮子,可他的父亲已经死了,这个与其说让人同情还不如说让人可怜的孤儿,他还能成什么气候呢? 他的麻烦事已经够多的了,他除了听从命运的安排,老老实实地在家里待着外,还能到外面去攻伐和杀戮吗?”
狐狸摇着脑袋回答:“大王,这样的孤儿一点也不会让我对他产生同情。我们该做的,要么让他与我们保持友好,要么就全力以赴地铲除他,在他的爪子、利齿还没有长成,在他还没有危及我们的安全之前就消灭他,不要丧失这个失去了就无法得到的时机。我替他占卜过,他是靠与别的动物打斗而成长起来的,与他的那些生活在一起的朋友们相比,他是最优秀的狮子。对于这种狮子,你要么尽力做到也像他一样厉害,要么就尽力去削弱他。”
然而狐狸的这番忠言等于白说,因为豹王听着听着就睡着了,他周围的大臣和动物们也都满不在乎地睡着了。
最终,幼狮长成了一头威风凛凛得强悍的雄狮。警报传到了豹王的耳朵里,也传遍了大草原的四面八方。而曾经给豹王提过建议的狐狸,这时只能唉声叹气地对豹王说:
“对此,你还能有什么办法呢? 事已至此,一切都已经无法挽回了,我们只能面对现实。就算你叫上一千个人来帮忙都已无济于事;因为人来得越多,付出的代价也就越多。我目前能想出的好办法只有一个,就是用丰厚的食物来填饱狮子的胃口。这是让狮子老实起来的最可靠的办法,惟有这样才能保证其他活着的动物的力量,保护我们的财产。狮子拥有三项无法估量,常人无法比拟的优势——勇武、力量和警觉。赶快往他爪子底下扔过一只羊去吧,如果他嫌一只太少,就再多扔一些,再加扔一头牛过去。你得采用这种给他送礼的办法,把牧场上最肥的牛羊送给他吃,如此才能拯救剩下的其他动物。”
狐狸的这个建议也没有被采纳。结果,情况就更加糟糕了。豹王周围更多的动物遭了殃:最后,豹王所统治下的动物都被狮子吃了个精光,豹王也无可奈何地奉献出了自己的地盘,逃往别处了。总之,原来豹王所害怕的敌人如今成了这里的主人。
管理者必看小故事
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应该要熟悉各种事件的处理 方法 ,这些可以从一些管理小 故事 中学到。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管理者必看小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管理者必看小故事篇一
有位客人到某人家里做客,看见主人家的灶上烟囱是直的,旁边又有很多木材。客人告诉主人说,烟囱要改曲,木材须移去,否则将来可能会有火灾,主人听了没有作任何表示。
不久主人家里果然失火,四周的邻居赶紧跑来救火,最后火被扑灭了,于是主人烹羊宰牛,宴请四邻,以酬谢他们救火的功劳,但并没有请当初建议他将木材移走,烟囱改曲的人。
有人对主人说:“如果当初听了那位先生的话,今天也不用准备筵席,而且没有火灾的损失,现在论功行赏,原先给你建议的人没有被感恩,而救火的人却是座上客,真是很奇怪的事呢!”主人顿时省悟,赶紧去邀请当初给予建议的那个客人来吃酒。
管理心得:一般人认为,足以摆平或解决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各种棘手问题的人,就是优秀的管理者,其实这是有待商榷的,俗话说:“预防重于治疗”,能防患于未然之前,更胜于治乱于已成之后,由此观之,企业问题的预防者,其实是优于企业问题的解决者
管理者必看小故事篇二
如何将企业治理好,一直是管理者的一个“研究课题”。有的研究有素,也就治理有方;有的研究无得,也就治理失败。要治理好企业,必须网罗人才,古代燕昭王黄金台招贤,便是最著名的例子。
《战国策?燕策一》记载:燕国国君燕昭王(公元前311-前279年)一心想招揽人才,而更多的人认为燕昭王仅仅是叶公好龙,不是真的求贤若渴。于是,燕昭王始终寻觅不到治国安邦的英才,整天闷闷不乐的。
后来有个智者郭隗给燕昭王讲述了一个故事,大意是:有一国君愿意出千两黄金去购买千里马,然而时间过去了三年,始终没有买到,又过去了三个月,好不容易发现了一匹千里马,当国君派手下带着大量黄金去购买千里马的时候,马已经死了。可被派出去买马的人却用五百两黄金买来一匹死了的千里马。国君生气地说:“我要的是活马,你怎么花这么多钱弄一匹死马来呢?”
国君的手下说:“你舍得花五百两黄金买死马,更何况活马呢?我们这一举动必然会引来天下人为你提供活马。”果然,没过几天,就有人送来了三匹千里马。
郭隗又说:“你要招揽人才,首先要从招纳我郭隗开始,像我郭隗这种才疏学浅的人都能被国君采用,那些比我本事更强的人,必然会闻风千里迢迢赶来。”
燕昭王采纳了郭槐的建议,拜郭槐为师,为他建造了宫殿,后来没多久就引发了“士争凑燕”的局面。投奔而来的有魏国的军事家乐毅,有齐国的阴阳家邹衍,还有赵国的游说家剧辛等等。落后的燕国一下子便人才济济了。从此以后一个内乱外祸、满目疮痍的弱国,逐渐成为一个富裕兴旺的强国。接着,燕昭王又兴兵报仇,将齐国打得只剩下两个小城。
管理之道,惟在用人。人才是事业的根本。杰出的领导者应善于识别和运用人才。只有做到唯贤是举,唯才是用,才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战无不胜。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现实生活中,也许我们不可能像燕昭王一样筑“黄金台”,但是,我们难道不可以借用报刊一角,筑起“招贤台”,招聘贤才么?
人才就是效率,人才就是财富。得人者得天下,失人者失天下。
管理者必看小故事篇三
在一次宴会上,唐太宗对王珐说:“你善于鉴别人才,尤其善于评论。你不妨从房玄龄等人开始,都一一做些评论,评一下他们的优缺点,同时和他们互相比较一下,你在哪些方面比他们优秀?”
王珐回答说:“孜孜不倦地办公,一心为国操劳,凡所知道的事没有不尽心尽力去做,在这方面我比不上房玄龄。常常留心于向皇上直言建议,认为皇上能力德行比不上尧舜很丢面子,这方面我比不上魏征。文武全才,既可以在外带兵打仗做将军,又可以进入朝廷搞管理担任宰相,在这方面,我比不上李靖。向皇上 报告 国家公务,详细明了,宣布皇上的命令或者转达下属官员的汇报,能坚持做到公平公正,在这方面我不如温彦博。处理繁重的事务,解决难题,办事井井有条,这方面我也比不上戴胄。至于批评贪官污吏,表扬清正廉署,疾恶如仇,好善喜乐,这方面比起其他几位能人来说,我也有一日之长。”唐太宗非常赞同他的话,而大臣们也认为王珐完全道出了他们的心声,都说这些评论是正确的。
从王珐的评论可以看出唐太宗的团队中,每个人各有所长;但更重要的是唐太宗能将这些人依其专长运用到最适当的职位,使其能够发挥自己所长,进而让整个国家繁荣强盛。
未来企业的发展是不可能只依靠一种固定组织的型态而运作,必须视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而有不同的团队。所以,每一个领导者必须学会如何组织团队,如何掌握及管理团队。企业组织领导应以每个员工的专长为思考点,安排适当的位置,并依照员工的优缺点,做机动性调整,让团队发挥最大的效能。
经理人员的任务在于知人善任,提供企业一个平衡、密合的工作组织。
管理智慧的小故事
员工管理和激励是一个复杂的事情,看下这些关于管理智慧的小故事,轻松之余还能学到关于管理的知识。
管理智慧小故事篇1
窗
有个太太多年来不断抱怨对面的太太很懒惰,"那个女人的衣服永远洗不干净,看,她晾在外院子里的衣服,总是有斑点,我真的不知道,她怎么连洗衣服都洗成那个样子......"
直到有一天,有个明察秋毫的朋友到她家,才发现不是对面的太太衣服洗不干净。细心的朋友拿了一块抹布,把这个太太的窗户上的灰渍抹掉,说:"看,这不就干净了吗?"
原来,是自己家的窗户脏了。
管理智慧小故事篇2
习惯与自然
一根小小的柱子,一截细细的链子,拴得住一头千斤重的大象,这不荒谬吗?可这荒谬的场景在印度和秦国随处可见。那些驯象人,在大象还是小象的时候,就用一条铁链将它绑在水泥柱或钢柱上,无论小象怎么挣扎都无法挣脱。小象渐渐地习惯了不挣扎,直到长成了大象,可以轻而易举地挣脱链子时,也不挣扎。
驯虎人本来也像驯象人一样成功,他让小虎从小吃素,直到小虎长大。老虎不知肉味,自然不会伤人。驯虎人的`致命错误在于他摔了交之后让老虎舔净他流在地上的血,老虎一舔不可收,终于将驯虎人吃了。
小象是被链子绑住,而大象则是被习惯绑住。
虎曾经被习惯绑住,而驯虎人则死于习惯(他已经习惯于他的老虎不吃人)。
习惯几乎可以绑住一切,只是不能绑住偶然。比如那只偶然尝了鲜血的老虎。
管理智慧小故事篇3
提醒自我
有个老太太坐在马路边望着不远处的一堵高墙,总觉得它马上就会倒塌,见有人向墙走过去,她就善意地提醒道:"那堵墙要倒了,远着点走吧。"被提醒的人不解地看着她大模大样地顺着墙根走过去了——那堵墙没有倒。老太太很生气:"怎么不听我的话呢?!"又有人走来,老太太又予以劝告。三天过去了,许多人在墙边走过去,并没有遇上危险。第四天,老太太感到有些奇怪,又有些失望,不由自主便走到墙根下仔细观看,然而就在此时,墙倒了,老太太被掩埋在灰尘砖石中,气绝身亡。
提醒别人时往往很容易,很清醒,但能做到时刻清醒地提醒自己却很难。所以说,许多危险来源于自身,老太太的悲哀便因此而生。
管理智慧小故事篇4
给予
有个老木匠准备退休,他告诉老板,说要离开建筑行业,回家与妻子儿女享受天伦之乐。
老板舍不得他的好工人走,问他是否能帮忙再建一座房子,老木匠说可以。但是大家后来都看得出来,他的心已不在工作上,他用的是软料,出的是粗活。房子建好的时候,老板把大门的钥匙递给他。
"这是你的房子,"他说,"我送给你的礼物。"
他震惊得目瞪口呆,羞愧得无地自容。如果他早知道是在给自己建房子,他怎么会这样呢?现在他得住在一幢粗制滥造的房子里!
我们又何尝不是这样。我们漫不经心地"建造"自己的生活,不是积极行动,而是消极应付,凡事不肯精益求精,在关键时刻不能尽最大努力。等我们惊觉自己的处境,早已深困在自己建造的"房子"里了。把你当成那个木匠吧,想想你的房子,每天你敲进去一颗钉,加上去一块板,或者竖起一面墙,用你的智慧好好建造吧!你的生活是你一生唯一的创造,不能抹平重建,即使只有一天可活,那一天也要活得优美、高贵,墙上的铭牌上写着:"生活是自己创造的。
管理智慧小故事篇5
并不是你想象中那样
两个旅行中的天使到一个富有的家庭借宿。这家人对他们并不友好,并且拒绝让他们在舒适的客人卧室过夜,而是在冰冷的地下室给他们找了一个角落。当他们铺床时,较老的天使发现墙上有一个洞,就顺手把它修补好了。年轻的天使问为什么,老天使答到:"有些事并不像它看上去那样。"
第二晚,两人又到了一个非常贫穷的农家借宿。主人夫妇俩对他们非常热情,把仅有的一点点食物拿出来款待客人,然后又让出自己的床铺给两个天使。第二天一早,两个天使发现农夫和他的妻子在哭泣,他们唯一的生活来源——一头奶牛死了。年轻的天使非常愤怒,他质问老天使为什么会这样,第一个家庭什么都有,老天使还帮助他们修补墙洞,第二个家庭尽管如此贫穷还是热情款待客人,而老天使却没有阻止奶牛的死亡。
"有些事并不像它看上去那样。"老天使答道,"当我们在地下室过夜时,我从墙洞看到墙里面堆满了金块。因为主人被贪欲所迷惑,不愿意分享他的财富,所以我把墙洞填上了。昨天晚上,死亡之神来召唤农夫的妻子,我让奶牛代替了她。所以有些事并不像它看上去那样。"
有些时候事情的表面并不是它实际应该的样子。如果你有信念,你只需要坚信付出总会得到回报。你可能不会发现,直到后来......
管理的小故事
18、两熊赛蜜
黑熊和棕熊喜食蜂蜜,都以养蜂为生。它们各有一个蜂箱,养着同样多的蜜蜂。有一天,它们决定比赛看谁的蜜蜂产的蜜多。
黑熊想,蜜的产量取决于蜜蜂每天对花的“访问量”。于是它买来了一套昂贵的测量蜜蜂访问量的绩效管理系统。在它看来,蜜蜂所接触的花的数量就是其工作量。每过完一个季度,黑熊就公布每只蜜蜂的工作量;同时,黑熊还设立了奖项,奖励访问量最高的蜜蜂。但它从不告诉蜜蜂们它是在与棕熊比赛,它只是让它的蜜蜂比赛访问量。
棕熊与黑熊想得不一样。它认为蜜蜂能产多少蜜,关键在于它们每天采回多少花蜜--花蜜越多,酿的蜂蜜也越多。于是它直截了当告诉众蜜蜂:它在和黑熊比赛看谁产的蜜多。它花了不多的钱买了一套绩效管理系统,测量每只蜜蜂每天采回花蜜的数量和整个蜂箱每天酿出蜂蜜的数量,并把测量结果张榜公布。它也设立了一套奖励制度,重奖当月采花蜜最多的蜜蜂。如果一个月的蜜蜂总产量高于上个月,那么所有蜜蜂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奖励。
一年过去了,两只熊查看比赛结果,黑熊的蜂蜜不及棕熊的一半。
黑熊的评估体系很精确,但它评估的绩效与最终的绩效并不直接相关。黑熊的蜜蜂为尽可能提高访问量,都不采太多的花蜜,因为采的花蜜越多,飞起来就越慢,每天的访问量就越少。另外,黑熊本来是为了让蜜蜂搜集更多的信息才让它们竞争,由于奖励范围太小,为搜集更多信息的竞争变成了相互封锁信息。蜜蜂之间竞争的压力太大,一只蜜蜂即使获得了很有价值的信息,比如某个地方有一片巨大的槐树林,它也不愿将此信息与其他蜜蜂分享。
而棕熊的蜜蜂则不一样,因为它不限于奖励一只蜜蜂,为了采集到更多的花蜜,蜜蜂相互合作,嗅觉灵敏、飞得快的蜜蜂负责打探哪儿的花最多最好,然后回来告诉力气大的蜜蜂一齐到那儿去采集花蜜,剩下的蜜蜂负责贮存采集回的花蜜,将其酿成蜂蜜。虽然采集花蜜多的能得到最多的奖励,但其他蜜蜂也能捞到部分好处,因此蜜蜂之间远没有到人人自危相互拆台的地步。
激励是手段,激励员工之间竞争固然必要,但相比之下,激发起所有员工的团队精神尤显突出。
绩效评估是专注于活动,还是专注于最终成果,管理者须细细思量。
由于乐队指挥者的指挥才能不同,乐队也会作出不同的反响:或者演奏得杂乱无章,或者表现出激情与才华。
19、平衡管理
H电脑公司是一家科技应用企业。公司创办时,董事会破格从地产公司电脑服务部聘任优秀员工A为公司经理。理由是:A在电脑应用及智能化工程实施方面的技术水平较高,属内行。A上任三个月,工作积极、勤奋,带领员工刻苦钻研技术业务。但他不知道怎么经营和管理,公司经营处于停滞不前。董事会决定将其撤换掉,但处理方法不当会挫伤A,并对其各方面产生负面影响。
如何平衡,董事们提出了各自的想法。董事C的看法:把他增选进董事会,然后兼任公司技术负责人。董事Z的看法:让他做分管技术的副经理,享受经理待遇。董事Y的看法:我们需要的是懂管理,能带领员工扩大经营规模,创造效益的经理,既然他不行,那就撤职让他专干业务,那不就行了吗?现在的企业对人的管理不必太顾虑,该咋办就咋办。董事S的看法:把他调回,给他3000元苦劳奖,开个离职欢送会,大家吃顿欢送饭。
董事长H(领导层的权威)的看法:1.A为一个有技术的优秀员工,是我们企业的财富,是我们没有给他摆好位置,这是我们的失误;2.A正是公司最需要的专业人才,公司正要依*这样一些技术尖子来发展,调走他会影响到公司技术工作;3.目前我们选定的经理J虽有经营管理经验,但技术业务不太熟,需要A帮助,增选A进董事会不合适,若他作为董事兼技术总负责,而不是董事的新任经理在领导工作中会有难度;4.若简单把撤换掉,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这个问题不宜简单化;5.我的意见是设总经理,由我兼任。设两个总经理助理,拟聘的经理J任总经理助理负责公司日常的经营管理工作,A任总经理助理兼技术部经理,对年轻的优秀员工A(24岁)我们应采取积极培养的方针,通过传、帮、带,使他既在业务上保持高水平,又在经营管理方面能有所突破。通过一段时间的运作,在时宜时,我退出,那时必须建立一套稳定的、能力强的领导班子。H的意见通过后立即得到了实施,公司的经营状况有了起色,A依然积极勤奋。半年后,H退位,J任总经理,A任副总经理分管技术,公司运转良好。
管理工作是一项需要多动脑子的工作,在考虑问题时需要面面俱到,切不可只看到事情的一个方面就轻易下决定。应一切以企业的发展、员工的合理利用为目标,考虑周全了,才能做出比较完善的决定。
管理是个写“V”字的过程,落笔向下是坟墓(^),向上提笔是胜利(Victory)。
20、惠普的敞开式办公室
美国惠普公司创造了一种独特的“周游式管理办法”,鼓励部门负责人深入基层,直接接触广大职工。
为此目的,惠普公司的办公室布局采用美国少见的“敞开式大房间”,即全体人员都在一间敞厅中办公,各部门之间只有矮屏分隔,除少量会议室、会客室外,无论哪级领导都不设单独的办公室,同时不称头衔,即使对董事长也直呼其名。这样有利于上下左右通气,创造无拘束和合作的气氛。
单打独斗、个人英雄的闭门造车工作方式在现今社会是越来越不可取了,反而团队的分工合作方式正逐渐被各企业认同。管理中打破各级各部门之间无形的隔阂,促进相互之间融洽、协作的工作氛围是提高工作效率的良方。
不要在工作中人为地设置屏碍分隔,敞开办公室的门,制造平等的气氛,同时也敞开了彼此合作与心灵沟通的门。
对一个企业而言,最重要的一点是营造一个快乐,进步的环境:在管理的架构和同事之间,可以上下公开、自由自在、诚实地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