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铁事

登录

狙击兵岭(狙击兵岭在线播放)

wangsihai

本文目录一览:

李雪峰在上甘岭战役中是副军长吗

战役背景

(一)

朝鲜战争自1950年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以来,经过第一阶段八个月的运动战,沉重打击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共歼敌二十三万余人,其中美军十一万五千余,几乎相当于美军在太平洋战争第一年伤亡人数五万八千人的1.9倍,美军物资消耗平均每月八十五万吨,几乎相当于同期美国对北约一年半军事援助的数量。战争中美军投入了其陆军的三分之一,海军的将近一半,空军的五分之一,还有英、法、澳等国的部分军队,这与其以欧洲为重点的全球战略产生了深刻矛盾。而且美国国内厌战、反战力量日渐增强,国际上要求迅速结束战争的呼声也日益高涨,面临着军事、政治上的巨大压力,美国从1951年五六月间开始暂停全面进攻,转入战略防御,并通过各种途径向中国表示愿意举行停战谈判。

而与此同时中国方面,经过五次战役,将战线推至三八线附近。志愿军入朝部队已达步兵五个军,地面炮兵七个师,高射炮兵四个师,装甲兵一个师,七十七万余,加上朝鲜人民军三十四万,总兵力一百十一万余。但是在技术装备上还处于绝对劣势,特别是缺乏空中支援,难以保障后勤运输的畅通,而且美军通过八个月的战争已逐步了解志愿军的战术,熟悉了志愿军的作战特点,使得志愿军难以成建制的歼灭美军,因此适时改变了战略,决定采取“持久作战,积极防御”的方针,利用朝鲜多山的地形,构筑坚固的防御工事,巩固运动战中所取得的成果,迫使美军尽早结束战争。

就这样双方都不约而同感到以现有力量和手段是无法将对方赶出朝鲜,从而在1951年6月上旬起进入了战争的第二阶段——以防御为主的阵地战。鉴于双方力量上的相对均势,军事上已不可能迅速解决战争,双方于1951年7月10日开始了停战谈判。从此就出现了长达两年零一个月的战略相持局面,在这一时期,双方都采取了战略上的总体防御,战术上的局部进攻,企图打破对方的防御,取得主动,以配合谈判桌上所进行的异常尖锐、复杂、曲折的政治外交斗争,就形成了打打停停、边打边谈、以打促谈,军事斗争与政治外交斗争交织进行的局面。上甘岭战役就是这期间一次著名的战役。

(二)

1952年4月,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在桧仓志愿军总部召开志愿军军以上干部会议,会上决定将战略预备队第十五军调往中部战线,接替第二十六军在五圣山、斗流峰、西方山一线的防御。会议结束后,彭德怀特地留下了第十五军军长秦基伟,叮嘱他:“五圣山是朝鲜中部的关键,失去了五圣山,我们在两百公里范围将无险可守。谁丢了五圣山,谁就要对朝鲜对历史负责!”会后不久彭德怀就因头部肿瘤,回国治疗。志愿军司令员一职由副司令员陈赓代理。可以说,半年后的上甘岭之战是彭德怀在朝鲜部署的最后一战,战役胜利的辉煌中就闪烁着这位元帅在排兵布阵上的卓越才智。

五圣山,位于朝鲜中部,平康东南约19公里,金化以北约5公里处,海拔1061.7米,南面山脚下,有五个高地犹如张开的五指,在上甘岭战役中双方殊争夺的597.9和537.7高地就是其中的拇指和食指。五圣山西侧,便是斗流峰和西方山,三山如唇齿相依,形成天然防线。如果斗流峰、西方山失守,五圣山就会陷入三面受敌的险境,要是五圣山失守,那斗流峰、西方山就失去依托,整个中部战线便有全线崩溃的危险。西方山以西,则是宽达八公里的平康谷地,几乎是一马平川的平原,如同是群山环抱中的天然走廊,从汉城到元山的铁路、公路横贯其间。完全可以这么说,五圣山、斗流峰和西方山一线,系战争与国家命运于一身,其重要性无可匹敌。

负责防守这一地区的志愿军第十五军,前身是1947年8月由太行军区地方部队组建而成的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九纵队,秦基伟任司令,黄镇任政委,下辖三个旅,约两万余人,武器装备很差,有些战士只有大刀,甚至还有不少人是没有任何武器的徒手兵。组建不久就编入陈赓兵团,南渡黄河,兵进豫西,转战伏牛山脉,在战争中逐步发展壮大。尤其是1948年10月在郑州战役中仅以305人的伤亡代价,全歼国民党第四十军11207人,缴获大量美械装备,一跃成为中原野战军中装备最好的纵队。1948年11月参加淮海战役,先后参与了攻克宿县、任桥阻击和围歼黄维兵团等战斗,在战役中首创土工作业近迫战术,在攻击双堆集的十一个纵队中最先攻入黄维的兵团司令部,共歼敌8500余。1949年2月整编为第十五军,属二野第四兵团建制,军长秦基伟,政委谷景生,下辖三个师,全军约四万余人。1949年4月作为二野渡江先遣军,在安徽望江县仅用五十分钟就突破长江防线,随即沿浙赣线飞兵疾进,横扫闽浙赣。尔后又接连参加广东、广西战役,席卷两广。在向大西南的战略进军中,长途行军1300公里,解放云南。1950年4月起经半年多剿匪作战,基本肃清西南地区方圆五百公里范围内的股匪。三年半的战争将这支原来只不过是枪老兵新跑龙套的偏师,锤炼成一支兵强马壮的虎贲之师。

1951年3月,由于第十五军一直在进行剿匪作战,战备程度高,士气旺盛,又没有担负地方建设任务,就作为第二批志愿军入朝参战。此时,军辖第二十九、四十四和四十五共三个师,(原辖第四十三师1950年12月改为云南昭通军区,另将原第十军第二十九师编入)全军约五万余人。入朝后,即参加了第五次战役,在战役第一阶段,歼灭美军第二师三十八团大部和第三师一部,取得了不小的战绩。在战役第二阶段,志愿军的撤退被美军的反击打乱,局势异常险恶,因连日恶战减员高达1.5万,伤亡几乎三分之一的第十五军,被紧急调往南芝浦里地区实施防御,以阻止美军的快速推进,掩护友邻重新集结部署。在缺粮少弹的困难情况下,在角屹峰、朴达峰一线组织防御,抗击着美军在绝对炮火优势下的

猛攻,战斗极其艰苦卓绝,阵地几度易手,每个阵地上都多次发生惨烈的白刃肉搏,十五军殊恶战整整十昼夜,以2000人伤亡的代价,歼敌5700人,坚守住了阵地。对战线的稳定,粉碎美军行进间占领铁原、金化,切断东线志愿军退路的企图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战后,彭德怀满怀激情地致电十五军:“我十分感谢你们!”在彭德怀数十年军事生涯中,这样充溢着感情色彩的电报是非常罕见的,十五军在作战中的优异表现,由此可见一斑。战役结束后,元气大伤的十五军作为战略预备队,调往后方休整长达九个月,其间先后补充了8000老兵和9000新兵,恢复了元气。

十五军的军长秦基伟,湖北黄安人,(黄安因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出现过六十一位1955年授衔的将军,是出将军最多的县,有着“将军县”的美誉,并于1952年改称红安),1914年出生于一个贫苦家庭,十岁亡母十一岁丧父而沦为孤儿,1927年十三岁时参加了著名的“黄麻起义”,1929年参加红军,因作战勇敢不到一年就升为排长,后历任第四方面军总部手枪营连长、少共国际团连长、警卫团团长、红三十一军二七四团团长、红四方面军补充师师长,参加了长征。在悲壮的西路军打通河西走廊战役中,他被俘后历经千辛万苦逃脱,回到刘伯承指挥的援西军部队驻地。抗战爆发后,跟随刘伯承挺进敌后,历任八路军一二九师秦赖游击支队司令、晋冀豫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新编第十一旅副旅长、太行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等职。解放战争中,先后担任太行军区司令、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九纵队司令、中原野战军第九纵队司令、二野第十五军军长。在数十年的战争中,他以作战中善于思考爱动脑筋而著称。朝鲜战争后,历任云南军区副司令、昆明军区副司令、司令、成都军区司令、北京军区政委、司令、国防部部长,1955年被授予中将,1988年被授予上将。

接受了防御五圣山地区的任务后,秦基伟根据战争发展的形势,经深思熟虑提出了积极防御,持久防御的指导方针,要求建立起突不破的防线。但这一想法,在军党委扩大会议讨论中却遭到了不少人的反对,这主要是在长期国内战争中,习惯于大踏步进退的运动战,除了一些必要的阻击战外,基本不进行阵地防御战,使指挥员形成了固定的思维模式,思路比较狭窄,缺乏创造性。而在朝鲜战场上,山地连绵,地形狭窄,不便于部队迂回穿插,展开运动战。但面对美军的优势炮火组织防御战,如何坚守则是一大难题。军参谋长张蕴钰,知识分子出身,虽然抗战时期才参加革命,但在不长的战争经历中,就以熟知兵法善思敏行而见长,被秦基伟多次称赞为“我的好参谋长”,后来历任旅大防卫区副参谋长、第三兵团参谋长、导弹实验基地第一任司令、沈阳军区副参谋长、国防科委副主任兼参谋长、国防科工委副主任,为中国核武器事业的开创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1955年被授予大校,1962年晋升少将。——他认为没有认真准备的进攻,未打就先输了一半。我军火力正逐步得到加强,再依托有利地形和坑道工事,强大的后备力量,应该可以组织起有效防御。反击争夺,只是一种辅助战术和手段,而不应是主导方针。美军尽管具有火力优势,但后备兵力严重不足,其在亚洲只有驻日本的两个师,美国本土也只剩六个半师,经不起阵地战的大量消耗,而且攻击精神也差,这些弱点决定了阵地防御战是可以行得通的。经过讨论,十五军终于确定了“寸土不让,坚决固守”的作战指导思想。

1952年4月20日,十五军接管了第二十六军东起五圣山,西至斗流峰、西方山,正面宽约30公里,纵深约20公里,总面积567平方公里的防区。十五军进入防地后,立即开始构筑以坑道为骨干的支撑式防御工事,至8月,共构筑了300余条坑道,总长达9000米;堑壕、交通壕50000余米;反坦克壕四道;铺设鹿砦、铁丝网5000余米。——如此浩大的战场工程,是因为面对美军世界一流的武器装备,没有制空权,地面炮火也很少的志愿军,坑道是唯一可行的山地防御选择。我们在谈及上甘岭的辉煌胜利时,不能忘却,这种无奈的创造,苦涩的选择,显露的是中华民族在科技、工业上的落后。此种落后,使得双方在装备上产生了巨大的差距:十五军全军配属火炮为5门122毫米榴弹炮、24门75毫米山炮、36门90毫米加农炮和12门57毫米无后坐力炮,步兵随伴火炮为12门120毫米迫击炮、54门82毫米迫击炮、162门60毫米迫击炮和144门37毫米步兵炮,而当面美军第七师一个师就拥有6门114毫米多管火箭炮、24门155毫米榴弹炮、72门105毫米榴弹炮、36门107毫米迫击炮,步兵随伴火炮为54门81毫米迫击炮、54门75毫米无后坐力炮、81门60毫米迫击炮;步兵武器由于十五军是第二批入朝部队,向苏联定购的装备已经到达,所以除了少数成色新性能好的武器外,其余都更新为苏式装备,步兵使用的轻武器中步枪与冲锋枪各占一半,还属于是志愿军中装备好的,与美军相比以步兵连为例:十五军第四十四师一三零团四连,全连齐射,平均每秒每米正面可发射2.32发子弹,没有炮弹发射量;美七师第十七团I连,全连齐射,平均每秒每米正面共可发射22.62发子弹和0.45发炮弹,火力对比可谓悬殊!正是这种落后,让日后在上甘岭浴血苦战的优秀儿女付出了更大的牺牲和苦难。

十五军在进行构筑工事的同时,还利用五圣山地区地形复杂,林深草密的特点,开展称为“冷枪冷炮运动”的狙击活动。挑选优秀射手,以步枪、轻重机枪、单炮或单辆坦克,依托阵地采取固定或游击方式狙击敌方暴露目标,通过这种有组织的狙击,巩固阵地,消耗敌军,打击敌方士气。十五军在四个月的冷枪冷炮运动中歼敌高达19982人,其中一三五团歼敌就达2000余人,该团六连所防守的537.7高地,就因此被美军满怀恐惧地称之为“狙击兵岭”。

(三)

美国陆军上将马修·李奇微于1950年12月接替因在第二次战役撤退中遭遇车祸身亡的沃克中将,出任美军在朝鲜的第八集团军司令。李奇微1917年毕业于著名的西点军校,在二战中担任美第八十二空降师师长,参加过西西里、意大利和诺曼底登陆战役中的空降作战,战功卓著而升任第十八空降军军长,指挥美军在欧洲的所有空降部队,并被内定为对日本本土实施空降战役的指挥。战后,历任地中海战区司令、联合国军事参谋委员会美国代表、加勒比海战区司令和美国陆军副总参谋长,以诚实、机敏、富有攻击性而著称。1951年4月,时任联合国军总司令兼美国远东战区总司令的美军五星上将麦克阿瑟,因为桀骜不驯,主张把战争扩大到中国大陆,而被杜鲁门总统免去所有职务。李奇微随即接任了麦克阿瑟的职务。这位伞兵出身的上将“注册商标”就是乘坐敞蓬吉普视察前线,野战服的胸前挂钩上总悬着两枚甜瓜手榴弹,衣领上四颗耀眼将星的旁边总缀着伞兵徽章,他解释说乘坐敞蓬吉普一是为了让士兵们能一眼看到他,知道他们的最高长官与他们在一起,从而鼓舞士气;二来有蓬汽车给人以虚假的安全感,谁都知道帆布或铁皮车蓬是根本挡不住枪弹,那还不如坐敞蓬车让人保持警惕和清醒。而随身携带手榴弹只是为了在多埋伏多战场陷阱的朝鲜,遇到危急时用以自卫。

李奇微第八集团军总司令一职则由詹姆斯·范佛里特中将接任,范佛里特1915年毕业于西点军校,比李奇微还早了两届,他所在的这届学员壮年之时正逢二战,全班164人有59人成为将军,其中包括艾森豪威尔和布雷德利两位五星上将,被誉为“将军班”,而在军校中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的范佛里特却是仕途坎坷,这是因为一向以知人善任而闻名的美军陆军参谋长马歇尔把他当作了另一个以酗酒成性而闻名的范佛里特,据说这是马歇尔在人事任免上的唯一差错。直到二战后期的诺曼底登陆时,他还只是第二十九步兵师的团长,因为师长在战斗中指挥无方,他才被指定代理师长职务,这才显露出他出色的军事才华,历任师长、军长。二战刚结束就被派往希腊,在很短的时间里就肃清了人数多达十万的共产党武装,从而声名鹊起。他被认为是山地战专家,而且就像是专为战争而生的军人,极富军事才干,只是稍微欠缺一点政治头脑。在第八集团军司令一职上任伊始,就以坚决有利的反击,给刚结束第五次战役的志愿军来了个下马威。他还是典型的唯火力制胜论者,极力主张以猛烈火力消灭敌方有生力量,减少己方的损失,在他的这种指导思想影响下,1951年8月夏季攻势中,对983高地的攻击时,九天中仅消耗的炮弹就高达36万发,平均每门炮每天350发,也就使得以后如此高的弹药消耗量被称为“范佛里特弹药量”。但在对7731高地和851高地的进攻中,损失惨重而毫无收获,使这两个高地被形象地称为“血岭”和“伤心岭”。

1951年8月末,范佛里特提出了代号为“猛禽之爪”的作战计划,企图在元山实施登陆,攻击中朝军队的侧后,协同正面战线的部队取得突破。李奇微认为该计划规模之大,凭美军在朝鲜的现有兵力根本无法实施,而且发动这样作战将使刚开始的停战谈判彻底破裂,有引起战争升级的危险,当即予以否决。

1951年9月,范佛里特又向李奇微提交代号“说服”的作战方案,计划以两个师在库底登陆,正面部队同时发起攻击,将战线推至平康——淮阳——库底一线。同时上报的还有第一军军长奥丹尼尔少将拟订的代号“指令”方案,作为后备方案。李奇微认为实施“说服”作战,极有可能会引发对平康——铁原——金化三角地区的争夺,战争的发展将会失去控制。而“指令”方案只攻击正面战线上的一些前沿阵地,既不会引发大规模战斗,又较容易达到目的。所以就批准了“指令”计划,范佛里特根据这一计划,于10月底发动了秋季有限目标的局部攻势,仍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1951年12月,范佛里特的长子小范佛里特空军中校,在驾机轰炸物开里地区时被击落,生不明。从此后,范佛里特报仇心切,攻击欲望惊人之强。1952年3月,又向李奇微提出了以平康地区为目标的“还乡”作战计划,李奇微考虑到停战谈判刚有进展,此时发动攻势有点不合时宜,拒绝了这一计划。

1952年4月,范佛里特制定了进攻西方山的“筷子6号”和攻击南江河地区的“筷子16号”作战方案,一起呈交李奇微。李奇微基本同意了“筷子6号”,但同时提出了两个附加条件,一是只动用韩国军队,而不使用美军;二是在进攻发起前必须要经过批准。但就在即将发动攻击前夕,5月7日巨济岛战俘营的中朝战俘扣押了战俘营最高指挥杜德少将,以抗议遭受的不公正待遇。国际舆论一片哗然,在这种情形下,李奇微只得将“筷子6号”计划无限期延迟。

1952年6月,艾森豪威尔为参加总统竞选辞去欧洲盟军总司令,这一遗缺就由李奇微接任。而李奇微的联合国军总司令兼远东战区总司令一职则由陆军野战部队司令克拉克上将担任。克拉克出身于军人世家,1917年毕业于西点,是李奇微的同学,1942年任北非盟军副总司令,参与指挥了北非战役;1944年担任第五集团军司令,全权指挥盟军在意大利地区的作战,此时,李奇微任第八十二空降师师长,还在他的指挥下;二战后,作为奥地利驻军司令兼高级专员,代表美国与苏联的科涅夫元帅就奥地利的中立问题,进行过长达两年之久的艰苦谈判。——选择克拉克接任联合国军总司令兼远东战区总司令,就是因为他有过与共产党国家谈判的经历与经验。也正因为有这样的经历,他比较具有政治头脑,处事也谨慎。所以他一上任就拒绝了范佛里特提出的攻击平康谷地的计划。

1952年9月,范佛里特又提出了代号“摊牌”行动的“金化攻势”,攻击三角形山和狙击兵岭两个高地(即597.9和537.7高地)的方案,克拉克觉得这一计划攻击目标有限,估计只需出动两个营就可实现,加之停战谈判僵持不下,也确有必要在战场上有所动作,就同意了这一计划。

1947年组建中野9纵,只是敲边鼓的角色,3年后一战扬名至今

第五次战役结束以后,中朝军队和"联合国军"将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

此时,志愿军入朝部队已达步兵15个军,地面炮兵7个师,高射炮兵4个师,装甲兵1个师,77万余人,加上朝鲜人民军34万,中朝双方总兵力约为110万余人。但是,与美军相比,在技术装备上仍处劣势。特别是空中缺乏支援,难以保障后勤运输的通畅。

而美军方面,经过八个多月的苦战,在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之后,也逐渐熟悉了志愿军的作战特点,使得志愿军很难成建制地歼灭美军。

就这样,双方不约而同地感到以现有力量和手段无法将对手赶出朝鲜。因此,在1951年6月上旬,朝鲜战争进入了第二阶段以防御为主的阵地战。

这一阶段持续了两年零一个月,双方采取了战略上的总体防御,战术上局部进攻的策略,企图打破对方的防御,取得主动,以配合谈判桌上舰行的政治外交斗争。

上甘岭战役就是在这一大背景下进行的。

在上甘岭战役之前,美军针对志愿军制订了一系列的作战计划,但是由于政治外交方面的原因,大多胎死腹中。

1951年8月末,范佛里特提出了代号为"猛禽之爪"的作战计划,企图在元山实施登陆,攻击中朝军队的侧后,协同正面战线的部队取得突破。李奇微认为该计划规模过大,凭美军在朝鲜的现有兵力根本无法实施,而且发动这样的作战将使刚开始的停战谈判彻底破裂,有引起战争升级的危险,当即予以否决。

1951年9月,范佛里特又向李奇微提交代号"兰格拉"(WRANGLER)的作战方案,计划以两个师在库底登陆,正面部队同时发起攻击,将战线推至平康一淮阳一库底一线。同时上报的还有第一军军长奥丹尼尔少将拟订的代号"指令"方案,作为后备方案。李奇微认为实施"兰格拉"作战,极有可能会引发对平康——铁原——金化三角地区的争夺,战争的发展将会失去控制。而"指令"方案只攻击正面战线上的一些前沿阵地,既不会引发大规模战斗,又较容易达到目的。所以就批准了"指令"计划,范佛里特根据这一计划,于10月底发动了秋季有限目标的局部攻势,仍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1951年12月,范佛里特的长子小范佛里特空军中校,在驾机轰炸乌开里地区时被击落,生死不明。从此以后,范佛里特报仇心切,攻击欲望惊人之强。1952年3月,又向李奇微提出了以平康地区为目标的"还乡"作战计划,李奇微考虑到停战谈判刚有进展,此时发动攻势有点不合时宜,拒绝了这一计划。

1952年4月,范佛里特制定了进攻西方山的"筷子6号"和攻击南江河地区的"筷子16号"作战方案,一起呈交李奇微。李奇微基本同意了"筷子6号",但同时提出了两个附加条件,一是只动用李承晚军队,不使用美军;二是在进攻发起前必须要经过批准。但就在即将发动攻击前夕,5月7日巨济岛战俘营的中朝战俘扣押了战俘营最高指挥杜德准将,以抗议遭受的不公正待遇。国际舆论一片哗然,在这种情形下,李奇微只得将"筷子6号"计划无限期推迟。

1952年6月,艾森豪威尔为参加总统竞选辞去欧洲盟军总司令,这一遗缺就由李奇微接任。而李奇微的"联合国军"总司令兼远东战区总司今一职则由陆军野战部队司令克拉克上将担任。

克拉克出身军人世家,1917年毕业于西点,是李奇微的同学,1942年任北非盟军副总司令,参与指挥了北非战役;1944年担任第五集团军司令,全权指挥盟军在意大利地区的作战,此时,李奇微任第82空降师师长,还在他的指挥下工作;二战后,作为奥地利驻军司令兼高级专员,代表美国与苏联的科涅夫元帅就奥地利的中立问题,进行过长达两年之久的艰苦谈判。选择克拉克接任"联合国军"总司令兼远东战区总司令,就是因为他有过与共产党国家谈判的经历与经验。也正因为有这样的经历,他比较具有政治头脑,处事也谨慎。他一上任就再次拒绝了范佛里特提出的攻击平康谷地的计划。

1952年9月,范佛里特又提出了代号"摊牌"行动的"金化攻势",攻击三角形山和狙击兵岭两个高地(即597,9和537,7高地)的方案,10月5日,他在给克拉克的信中说:"为了扭转局势,我们必须首先采取小规模的进攻行动,使敌人陷于被动的防守地位;目前我们部队是为应付敌人的进攻而采取防守行动,致使我们遭到了1951年10月和11月以来所有战斗中最惨重的伤亡。"范佛里特说,在金化以北不到3英里的地方,美第9军和志愿军的军队都没有工事,双方间隔只有200米。在598高地(即597,9高地,美军也称"三角形山")和该高地东北而大约1英里多的地方有一条从西北伸向东南的狙击兵岭山脉(指537,7高地北山),那里的敌人正好卡住了我方的咽喉,故此死伤就相应要大得多。假如能把敌人驱逐出这些山头,他们将不得不后撤到1250码(合1143米)以远的另一个防守阵地。考虑到目前弹药库存所能提供的最大火力以及空中力量的最大近战支援,美第8集团军司令对"摊牌"计划的实现是乐观的。

虽然克拉克过去曾反对冒险行动,但现在情况不同了。第七届联合国大会即将于10月14日开幕,朝鲜问题将要提交新一届联合国大会讨论,美国当局需要"联合国军"在朝鲜军事行动的配合,以占据政治上的有利地位。同时,给参加"联合国军"的其他国家一点"胜利"刺激,让他们投入更多的金钱和生命。在停战谈判中,美方迫使 朝中方面接受其企图强迫扣留战俘的"自愿遣返"原则,在遇到坚决拒绝的情况下,9月27日,杜鲁门写信给克拉克,在这封信里,杜鲁门指令克拉克,如果共产党仍不接受"自愿遣返"原则,那么"联合国军"司令部代表将无限期休会,最重要的是"不能减少军事压力"。

鉴于此,克拉克认为军事上的压力是必须的。"摊牌"将可以非同寻常地创造一个机会,可以不付出过大的牺牲就拿下一些阵地。假如一切按计划行事,仅美国第7师和李承晚军第2师的2个营就可以圆满完成这一使命。野战部队司令官们估计,此行动将进行5天,由于有200多架次飞机和16个炮兵营280余门大炮的支援,步兵不会遇到很大的障碍,只要付出200人的伤亡代价就可达到目的。

10月8日,美方代表单方面中断谈判会议,宣布无限期休会。同一天,克拉克批准了"摊牌"计划。

范佛里特"摊牌"计划的攻击目标,是志愿军在上甘岭地区防守的597.9高地和537.7髙地北山。

上甘岭是志愿军中部战线战略要点五圣山的前沿阵地,位于五圣山主峰南4公里处。五圣山位于金城、金化、平康这一三角地区的中央,主峰海拔1061.7米,是战线中部地区的最高峰。它西邻平康平原,东扼金化经金城到东海厗的公路,南距"联合囯军"占据的金化只有7公里。

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均位于上甘岭以南,537.7高地北山在东,597.9高地在西。这两个高地互为椅角,是五圣山的屏障,可直接瞰制金化东北"联合国军"防守的鸡雄山阵地和金化以南开阔地带,总面积3.7平方公里,由志愿军第15军第45师第135团各1个连防守。

1952年4月,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在志愿军总部召开志愿军军以上干部会议,会上决定将战略预备队第15军调往中部战线,接替第26军在五圣山、斗流峰、西方山一线的防御。会议结束后,彭德怀特意留下了第15军军长秦基伟,叮嘱他:"五圣山是朝鲜中部的关键,失去了五圣山,我们在200公里范围内将无险可守,谁丢了五圣山,谁就要对朝鲜 历史 负责!"

五圣山位于朝鲜中部,平康东南约19公里,南面山脚下,有五个髙地犹如张开的五指,范佛里特瞄准的597.9髙地和537.7高地就像是其中的拇指和食指。这两个高地一旦失守,那五圣山就会陷入三面受敌的情况,而五圣山一旦失守,那么志愿军整个中部战线便有全线崩溃的危险。

15军重任在肩。

15军隶属第二野战军,前身是中原野战军第9纵队,1947年8月由几支地方部队组建而成。军长秦基伟出身红四方面军,曾是徐向前的手枪营连长,参加过西路军远征,被马家军俘虏又寻机逃出,可谓大难不死。

9纵最初在中野是敲边鼓的角色,大仗轮不上,只能当当配角。到了郑州战役,终于时来运转。在中野四个纵队参与的围歼战中,9纵腿最快,迎头堵住国民党军一顿好揍,结果独立开敌1万余人,缴获无数,装备和士气一下就上来了。在跃进大别山的战略行动中,9纵实力保存得最好,是中野各部队中最先恢复元气的。在淮海战役中,9纵大挖地道,第一个攻入了黄维的兵团部。

1949年,9纵整编为第15军,作为渡江先遣军,在安徽望江县仅用50分钟就突破长江防线,随即沿浙赣线长驱直入,横扫闽浙赣。而后又接连参加广东、广西战役,席卷两广。仅仅几年的工夫,这支解放军战斗序列中的,"新兵蛋子"就被锤炼成一支兵强马壮的虎贲之师。

何谓零敲牛皮糖战术

零敲牛皮糖战术 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

对美英侵略军采用的一种反击战术。即在防御作战

中,适时地进行各种小规模的有限目的的进攻,分散歼

敌,消灭敌人有生力量。1951年5月27日,毛泽东在接见

陈赓、解方时,根据志愿军入朝后连续五次运动作战的经

验和英美军队的作战特点,指示志愿军应采取零敲牛皮

糖、打小歼灭战的方针。根据这一指示精神,志愿军及时

调整了作战指导思想和战役战斗部署。1952年9月至10

月举行的全线战术反击作战,便是零敲牛皮糖的极好范

例。此次作战,对敌60个连排支撑点和个别营防御阵地进

攻作战70余次,打敌反扑作战480余次,取得歼灭美英侵

略军和李承晚军队2.7万人的战果。1952年10月24日,

毛泽东致电彭德怀指出此种作战,在若干个被选定的战

术要点上,集中我军优势兵力火力,采取突然动作,对成

排成连成营的敌军,给以全部和大部歼灭打击;然后利用

敌人向我军举行反击的时机,在反复作战中给敌以大量

的杀伤,并视情况于被我攻克之阵地的守舍,以始终保持

反击的主动权。并且强调:“此种作战方法,继续实行下

去,必能致敌死命。”“零敲牛皮糖”战术和战术小包围都

是毛泽东根据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实战经验而总结的新

的作战方法,并在实战中不断充实和验证。这些作战方法

进一步丰富了毛泽东战略战术思想。

如何评价章宇在《狙击手》中的表现?

冲刺的院线黑马

Mykola is an eccentric pacifist who wants to be useful to humanity. When the war begins at Donbass, Mykola's naive world is collapsing as the militants kill his pregnant wife and burn his home to the ground. Recovered, he makes a cardinal decision and gets enlisted in a sniper company. Having met his wife's killers, he emotionally breaks down and arranges "sniper terror" for the enemy. He's saved from a senseless death by his instructor who himself gets mortally wounded. The death of a friend leaves a "scar" and Mykola is ready to sacrifice his life.by

《狙击手·白乌鸦》百度度网盘高清免费资源在线观看:

链接:

?pwd=4qd9

提取码:4qd9

五九七点九高地,是那个地方的战役?

朝鲜战争中的上甘岭战役

依据:“南边不远处的五圣山黑黝黝的。而五圣山再往南两公里有个村子名叫上甘岭。上甘岭村子附近有两个山头在四十五师的作战图上,这两个山头一个被标为五九七点九高地,一个被称为五三七点七高地北山。而在美军和南朝鲜军队的作战图上,这两个高地又有不同的称谓,他们称五九七点九高地为三角形山,称五三七点七高地北山为狙击兵岭。在中国军队方面,由于这两个高地靠近名为上甘岭的村庄,以后就将那场恶仗称为上甘岭战役。”

世界著名狙击手,取你们认为的前十,发他们的功绩。

西蒙·海耶(冬季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白色死神”,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最有效率的狙击手。创下用莫辛-纳甘之芬兰制Model28步枪和其传统瞄具狙杀542(一说为505名)名苏军士兵的纪录。

瓦西里·扎依采夫(斯大林格勒战役,第二次世界大战)–共狙杀400名德军官兵,电影兵临城下(EnemyattheGates)的主角。

马豪斯·海茨瑙亚,二战期间服役于东部战线德国陆军第三山岳师担任狙击手。他的确认有效击杀纪录为345人,也是德军在二战中排名第一的狙击之王;马豪斯曾经创下1100公尺的长距离确认有效击杀纪录,只因为他与现场军官赌气,加上想要对敌军立下马威,因此成功创下这项纪录。

约瑟夫·阿勒伯格,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在东线狙杀了257名敌军而享有「最强狙击手」的美誉(事实上他算德军第二把交椅)。

沈比利(第一次世界大战)-仅在加里波利战役不到四个月(5月至9月,1915年)的时间里,他经证实的狙杀记录为150名土耳其官兵,如包括未经证实的则为201名,连奥斯曼帝国近卫军里最优秀的狙击手也死在了他的枪口下。(第一次世界大战)-因狙杀了378名德国官兵而被荣誉的狙击手。

张桃芳(1931年-2007年10月29日),江苏省兴化市人,于1951年3月从军加入志愿军。抗美援朝战争中,在537高地创下击杀214名联合国部队官兵(主要是美军),张桃芳在3个多月的时间里,以436发子弹,毙伤214个敌人,这是志愿军狙击手单人战绩的最高记录。1953年志愿军总部为其荣记特等功并授予他“二级狙击英雄”荣誉称号,也曾被美军称为“狙击兵岭”,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务委员会授予他“一级国旗勋章”。

柳德米拉·米哈伊尔洛夫娜·帕夫利琴科(1916-1974)苏联英雄、海军少将。年轻时曾是一位十分漂亮的姑娘,她那天真纯洁而又充满活力的大眼睛中透露出世人少有的坚毅。谁都很难想象,正是这样一位年轻美丽的姑娘,竟然是一名出色的狙击手——在敖德萨和塞瓦斯托波尔战役中一共击毙了309名德军,创造了巾帼不让须眉的狙击神话。她也是在射杀人数超过300人的25名著名狙击手中的惟一一名女性。

里本·罗尔(1897-1974) 英国海军第四特别行动队队长.因传世资料极少,对其了解不很全面.据记载,在狙击手的发源国.英国中,优秀的狙击手数不胜数.里本·罗尔在二战期间击杀的德军士兵虽只有150余人.但大部分为军官,并以一发子弹击毙德国第十二陆战兵团司令而闻名当时.

卡罗斯·海斯卡克,越战期间共狙杀了93名敌军士兵,保留着被证实为最长距离(2,250米)狙杀敌人的记录。此记录最终在35年后,即2002年才被打破。

查克·马威尼,出身于美国奥勒冈州,于越战期间服役于美国海军陆战队从事狙击手职务。他于服役期间创下的击杀纪录较传奇的卡罗斯·海斯卡克超过10人。

相关阅读

  • 夜约同城交友(纯免费的同城交友软件)
  • 关于月球的作文400字左右
  • 政委是什么级别(基地政委是什么级别)
  • 教研是什么意思,老师教研是什么意思
  • 关于下雪作文大全
  • 春节最高兴的事作文300字
  • 仁爱的意思(仁的意思)
  • 延吉属于哪个省(延吉几月份去旅游比较好)
  • csf文件(csf文件手机要用什么打开)
  • 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