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闹伴娘是什么意思啊?
- 2、结婚闹伴娘有必要吗?
- 3、什么是闹伴娘?
闹伴娘是什么意思啊?
闹伴娘源于民间的闹洞房,现代婚礼中,我们提倡积极意义的婚礼游戏,增加趣味性,而不是像近两年恶俗的闹伴娘手段,中国5千年的文化底蕴成就中国是礼仪之邦,现代人办婚礼应该讲求以人为本的价值观里面,婚礼上都有哪些值得提倡的婚礼游戏呢?跟着小编一起看看吧~
一、 闹伴娘是的由来
闹房习俗始于先秦汉代时期,也就是今天所谓的山东地区一带。闹洞房一说源于驱邪避灾。相传,很早以前紫微星一日下凡,在路上遇到一个披麻戴孝的女子,尾随在一伙迎亲队伍之后,他看出这是魔鬼在伺机作恶,于是就跟踪到新郎家,只见那女人已先到了,并躲进洞房。当新郎、新娘拜完天地要进入洞房时,紫微星守着门不让进,说里面藏着魔鬼。众人请他指点除魔办法,他建议道:“魔鬼最怕人多,人多势众,魔鬼就不敢行凶作恶了。”于是,新郎请客人们在洞房里嬉戏说笑,用笑声驱走邪鬼;果然,到了五更时分,魔鬼终于逃走了。关于闹房来历的另一种观点认为,闹房首先在北方出现,而且开始时主要是新郎,这大概与北方民族的生活习性有关。他们以狩猎和游牧为生活手段,使得男子十分剽悍和勇健,在新婚时忍受棒打可以证明一个男人是合格的大丈夫。
但是,历史记载从未有过闹伴娘的习俗。闹伴娘笔者这里需指出的是并非民族习俗的流传。只是社会发展的毒瘤。 闹伴娘是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结婚闹新房的习俗来从事满足自己欲望的不法活动。闹伴娘最早出现是在山东的,当时人们的自我防卫意识比较弱,就误传为一种习俗。 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那是新郎新娘的喜事。希望不法分子能尊重女性。别把自己的一时之快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结婚闹伴娘有必要吗?
结婚闹伴娘有必要吗?
答:伴娘不是不能当,但是在当伴娘之前,一定好好了解清楚当地的习俗,是否有闹伴娘的习惯,是否会有一些比较猥琐的习俗,不能随便就去当伴娘。
因为这些年,各地婚闹的新闻层出不穷,最常见的,就是伴娘在婚礼的过程中,遭到了猥亵。而作为伴娘,本身跟新娘的关系比较,追究责任吧,影响了新娘跟夫家的感情,不追究责任吧,自己又太过委屈。而且造成的心理阴影是无限大啊,特别是有一些人还把猥亵过程拍到网络了,进行了广泛地传播。当伴娘有风险,这是越来越多姑娘的共识。
在某些地区,闹伴娘的风俗非常厉害,几乎是所有人都共同认可这样的习俗,如果你想要当伴娘,出现在这种地区的时候,就有可能就被现场的男人给拔了衣服,给众人一通乱摸乱抓……甚至就连参加明星婚礼,成为伴娘,也有被猥亵的风险,甚至在被猥亵之后,众人还觉得,这样的行为,就是普通的好朋友之间的开开玩笑而已嘛。没有必要大惊小怪的。
是的,就算在当伴娘期间,遭遇了什么事情,也很难去维护自己的权益。
伴娘跟新娘之间的感情本来就比较好,新娘才会考虑邀请伴娘出席自己的婚礼,还让她担当这么特别的角色。而成为伴娘的人,也是冒着一定的风险去扮演这么一个角色。
真的发生了什么问题,最难做的,不仅是伴娘,还有新娘。
自己的闺中密友,在婚礼上发生了被猥亵的问题,甚至,被男方的亲戚强奸(详细可搜索相关新闻报道),这样的情况一旦发生,新娘如何自处?跟夫家才结婚几天就要闹翻?但是不追究责任又罔顾了多年的朋友交情……
今年网络上就有一段“疑似婚闹伴娘被袭胸猥亵”的视屏在网络上广泛传播,我自己也看到了。在视屏中,一个伴娘穿着礼服,但是却被两个男人挟持着,就算伴娘高喊不要,都没有换回一点同情心,胸部被袭,内裤差点被拖掉,更不要说还有人在现场拍视屏发布到网络上。
事后在网上引起广泛关注的时候,有消息传来,伴娘不追究了!
瞬间就引起很多网友的反感,很多侮辱伴娘的评论在微博上、新闻报道下可以看到……
想一想,自己去当伴娘,被猥亵被侵害,已经是非常难堪的事情,却还被人发布曝光到网络,网络一窝蜂地谴责着施害者的同时,也有不少人是在谈论着被侵害的伴娘,骂伴娘傻,说伴娘骚,……
甚至为了顾全新娘跟新郎两户人家的颜面,委屈了自己,却反而落得里外不是人……
而这样的事情,并不是个例,而是经常被某些新闻媒体所曝光。这伴娘,还可以当?
所以伴娘不是不能当,但是在当伴娘之前,一定好好了解清楚当地的习俗,是否有闹伴娘的习惯,是否会有一些比较猥琐的习俗,不能随便就去当伴娘。
什么是闹伴娘?
“闹伴娘”是汉族传统婚礼习俗“闹洞房”在21世纪初产生的一种变体,是以玩笑的形式来戏谑和捉弄当事人的风俗,存在于中国的一些村子。
该种风俗对伴娘的身心造成极大的伤害,是一种恶俗。
“闹房”又称“吵房”、“戏弄新妇”等,是在汉代就已存在的一种风俗,曹操与袁绍少年时甚至还将新妇劫持了出来。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举行完结婚仪式,新娘进入洞房,亲戚邻里要和新娘开些玩笑,俗称“闹房”,也有恶作剧的。
闹洞房的时间是在新郎新娘入了洞房之后,地点大都在洞房之内,也有在迎亲路上、结婚典礼上闹的习俗;内容大都为变着法使一对新人,尤其是新娘处于尴尬难堪的境地,在作为样本的山东某村,20世纪90年代以前一直是以对新娘进行人身攻击的方式为主,如冷不丁地推一把,1977年时还有人动手打新娘,90年代以后出现比较文明的闹法:让新郎新娘咬苹果、咬花生、吻新娘、新娘点烟等,21世纪初很少再有“武闹”的了,虽说还有推一把搡一把的情况,但也都是点到为止;另外也有个别已婚的妇女在结婚典礼和磕头礼上,新娘鞠躬鞠得不够深时,用手猛按她的头的方式。
在聊城,闹伴娘有的跟着新人一起遭殃,有的成了众人折磨的对象:新郎的好朋友要么几人叠罗汉、要么一起把伴娘抬起来扔,也有把伴娘和伴郎往一块拥,把酱油醋装在喷水枪里往伴娘衣服上喷等。
“闹房”也是祝福新郎新娘幸福结合的一种风俗,它具有欢闹和带有性启蒙教育的特点,能够从侧面集中体现和反映中国婚俗的喜庆欢闹和以生育祝愿为中心的特征;尽管其中有不少陋习存在,因而一直被保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