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铁事

登录

资治通鉴是谁写的的简单介绍

wangsihai

本文目录一览:

资治通鉴是谁写的

资治通鉴是(北宋的司马光)写的

《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所主编的一本长篇编年体史书,共294卷,三百万字,耗时19年。记载的历史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西元前403年)写起,一直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西元959年)征淮南,计跨16个朝代,包括秦、汉、晋、隋、唐统一王朝和战国七雄、魏蜀吴三国、五胡十六国、南北朝、五代十国等等其他政权,共1362年的逐年记载详细历史。它是中国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史书中有极重要的地位。

资治通鉴的作者是谁?

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

《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是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十九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十六朝1362年的历史。

创作背景:

《通鉴》因司马光一人精心定稿,统一修辞,故文字优美,叙事生动,且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历来与《史记》并列为中国古代之史家绝笔。于叙事外,还选录了前人的史论97篇,又以"臣光曰"的形式,撰写了史论118篇,比较集中地反映了作者的政治、历史观点。

对历史上有关图谶、占卜、佛道等宗教迷信,采取了批判的态度,是史学思想的重要进步。

《通鉴》成书后,元丰八年,范祖禹、司马康、黄庭坚、张舜民等奉命重行校定,元祐元年(1086)校定完毕,送往杭州雕版,元祐七年刊印行世。

今元祐本已不可见。南宋高宗绍兴二年(1132)有余姚重刻本,亦多残缺。中华书局据清胡克家翻刻的元刊本,加以标点校勘,重新出版,是《通鉴》较好的版本。

资治通鉴作者是谁?

《资治通鉴》的作者是刘攽、刘恕、范祖禹、司马康,其中,司马光任主编,刘恕、刘攽、范祖禹为协修,司马光的儿子司马康担任检阅文字的工作。

司马光(1019-1086),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夏县)人,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原字公实,后改君实,原号迂夫,后改迂叟,世称涑水先生。司马光自幼嗜学,尤喜《春秋左氏传》。

人物成就

司马光的主要成就反映在学术上。其中最大的贡献,莫过于主持编写《资治通鉴》。

司马光一生主要精力用在修史和从政上,不以文学自矜,他评价自己“至于属文,实非所长”。但他学问博大精深,把做学问与作文章结合起来,虽无意为文而文自工。司马光“务为可用之文,推崇文以载道”,认为华而不实的诗无用,他所称赏的不是辞藻堆砌的诗,而是平淡闲远,抒发真性情、真自我的诗歌。

在经学上,司马光弘扬儒术,力辟佛老,对儒家经义做了许多开创性的阐释,朱熹将其与同时的周敦颐、邵雍、二程(程颢、程颐)、张载合称为北宋“道学六先生”。

《资治通鉴》是谁写的?

《资治通鉴》是北宋时期的一位文学家所写的,他的名字叫做司马光。相信大家对于《资治通鉴》这本书都非常的熟悉,《资治通鉴》还是有一些残搞保留下来的,不过也已经非常的破旧了,在现在也是非常珍贵的一些文物了。《资治通鉴》是一部非常有教育意义的史书,《资治通鉴》里面记载了很多的历史故事。《资治通鉴》是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的史书,他里面记录的故事是从东周时期所记载的。

司马光为了记载这本书当中的故事,足足用了将近20年的时间,这里面不仅记录了一些明君和贤臣,同时也记录了一些昏君做的一些荒唐的事,以至于导致国家灭亡。在看完了《资治通鉴》之后,可以在里面发现一些非常明显的规律,也会有一些自己的感悟。这本书记录了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虽然相较于中华上下五千年年的历史来说这一千三百多年并不算什么,但是这也能够让大家从里面了解到很多的历史事实。

在《资治通鉴》里面让大家印象最深刻的应该就是秦朝和隋朝。因为这两个朝代都是比较典型的大一统,都属于开国盛世,但没有坚持几年就灭亡了。历史就像是一面镜子,能够在这面镜子当中看到过去和未来,《资治通鉴》所继续的历史,也为如今的考古学家以及史学家提供了很多的素材。《资治通鉴》一共包含80篇故事,里面记录了很多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历史事件,比方说孟母三迁,赤壁之战等等。

通过《资治通鉴》我们也可以看到古代人们的智慧,以及开拓疆土,传播变法的不易。所以我认为《资治通鉴》是一本非常值得大家去读的书,无论是不是历史专业的,大家都应该去看一看《资治通鉴》,在《资治通鉴》里面大家可以学习到很多的历史知识,对于我们国家的历史文化也会比较了解。

《资治通鉴》作者是谁?

《资治通鉴》作者是:司马光。

《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十九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十六朝1362年的历史。

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资治通鉴》全书294卷,约三百多万字,另有《考异》、《目录》各三十卷。

作品影响:

司马光在编修《资治通鉴》时,不仅妥善地将纪传体揉入编年体中,使纪传之详细与编年之简明结合起来,我国古代编年体史书因按年纪事,故没有篇目,不作目录,只是以年检索。

司马光突破这种旧例,分三部分将年表、帝纪、历法、天象、目录、举要及索引集于一块,开创了编年体史书多功能目录的新体例,使《资治通鉴》更臻于完善,将中国的历史编纂推进到了新的水平上。

司马光对《资治通鉴》文献整理思想,文献整理模式及方法,不仅结出了丰硕成果,丰富了中国古典文献学理论,而且对文献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关阅读

  • 醍醐怎么读,颉眼荣光忆初见,蔷薇细瓣浸醍醐怎么读
  • 张雨绮戛纳(张雨绮戛纳大棉袄)
  • 雅虎星座(雅虎星座运势微服网)
  • 说郛(说郛低年级学生ee正面论据为主)
  • 手动挤奶(手动挤奶和电动吸奶哪个好)
  • 生机勃勃的英文,生机勃勃的的英文翻译
  • 顺风滴滴打车(滴滴顺风车下载app)
  • uc历史版本(uc历史版本官网)
  • 日本留学漫画(去日本留学动漫专业)
  • 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