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爱新觉罗·永瑆的家族人物
- 2、永瑆比嘉庆更优秀,为何乾隆还是选了资质平庸的嘉庆继位呢?
- 3、永瑆的结局 永瑆的结局是什么
- 4、永瑆的后代有哪些人?
- 5、爱新觉罗·永璂,爱新觉罗·永璂,十二子
- 6、永瑆才能出众,却为何他没能继承乾隆的皇位呢?
爱新觉罗·永瑆的家族人物
1、父: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
2、母:淑嘉皇贵妃金佳氏。
3、嫡福晋:富察氏(大学士傅恒之女)
4、侧福晋:李佳氏(富庆之女)
5、长子:爱新觉罗绵懃,袭亲王爵。
6、次子:爱新觉罗绵懿,过继三阿哥永璋,袭其贝勒爵。
7、三子:爱新觉罗绵聪,追封不入八分辅国公。
8、四子:爱新觉罗绵偲,过继十二阿哥永璂,袭其贝勒爵。
9、五子:爱新觉罗绵恪,早夭。
10、六子:早夭,未取名。
11、七子:爱新觉罗绵傧,封镇国将军。
扩展资料:
爱新觉罗·永瑆乾隆十七年(1752)二月初七辰时出生,生母淑嘉皇贵妃金佳氏,封和硕成亲王,嫡福晋为富察氏,大学士傅恒之女,嫡母孝贤纯皇后亲侄女。
乾隆五十四年十一月封和硕成亲王,封号“成”满语为“mutengge”,意为“有能力的”、“有才华的”。乾隆六十年分府出宫,府邸在后海北岸龙华寺之西,原为大学士明珠宅邸。
乾隆六十年十一月初七日,乾隆帝还曾经临幸这座府邸。不过到了光绪年间,这座府邸被转赐与醇贤亲王奕譞。而当时成王府的大宗毓橚,则移居到西直门内半壁街府邸。
嘉庆四年(1799年),在军机处行走,亲王总领军机自永瑆始,总理户部三库。二十四年(1819年),以永瑆年老多病,罢黜一切差使,毋庸在内廷行走。道光三年三月三十日午时薨,年七十二,谥曰哲,是为成哲亲王。
作为清朝著名书法家,永瑆的书画造诣是倍受肯定,创“拨镫法”,与翁方纲、刘墉、铁保并列“乾隆四家”。著有《听雨屋集》、《诒晋斋集》、《诒晋斋集》、《仓龙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新觉罗·永瑆
永瑆比嘉庆更优秀,为何乾隆还是选了资质平庸的嘉庆继位呢?
乾隆皇十一子永瑆系淑嘉皇贵妃金佳氏所生,其所生皇子多高寿且富艺术气质,其中永瑆即天赋很高。
礼亲王昭梿在《啸亭杂录》中即说:“成亲王(即永瑆)善书法,幼时握笔,即波磔成文,少年工赵文敏(即赵孟頫)。
又尝见康熙中某内监言:其师少时犹及见董文敏(即董其昌)握笔,惟以前三指握管悬腕书之。故王推广其语作‘拨灯法’。
谈论书法具备,名重一时,士大夫得片纸只字,重若珍宝。上特命刊其帖,序行诸海内,以为荣云。”
除书法极佳外,永瑆的画亦超妙空灵,既能写生,又善山水,功力相当不差。
然而,对于永瑆的艺术天赋与爱好,乾隆是一则以喜,一则以忧。
喜的是永瑆天分颇高,乾隆对永瑆的成就颇为欣赏,并经常临幸成王府第,观赏儿子的书画佳作。
但是,永瑆毕竟是皇子,其一味地寄情翰墨,流连诗酒,乾隆就难免有些不能接受了。
有一次,乾隆见十五阿哥永琰手持一扇,扇上有诗有画,均颇为可观。乾隆遂索扇细看,见落款有“兄镜泉”三字。
皇子们与闲人称兄道弟,乾隆当然看不惯,于是问永琰这个所谓的“兄镜泉”究竟是何许人也。
永琰一看躲不过去,只好说这位老兄不是别人,正是十一阿哥永瑆的别号。
在乾隆看来,永瑆此时不过十四五岁,却附庸风雅,自号“镜泉”,未免濡染汉人文士陋习太过,而忘却了满洲传统的尚武之风。
是以,乾隆颇为警惕,并下令众皇今后子一律不得自署字号。
既然是个艺术家,永瑆身上难免有些怪脾气。
据《啸亭杂录》中说,永瑆“天性阴忮,持家苛虐,日用菲薄”,家里存银八十万,福晋却日啖薄粥而已;乘马死了,永瑆竟令王府不准举炊而只准吃马肉,其吝啬到了相当程度。
脾气怪也就算了,主要永瑆的才华不在政治上,为人做事偏激并不稳重,这大概是被乾隆排除在皇储之外的主要原因了。
此外,据说永瑆死前得了狂痫症,其大小便失禁,秽物流出来,“左右有劝更衣者,王曰:“死后蛆食蛆骸,又谁为涤垢也?”卒以狂疾致死。”
当然,这也可能是记录者昭梿的中伤之言。不过或许也从侧面可以看出永瑆行世可能确实不用于凡人。
永瑆的结局 永瑆的结局是什么
1、老大永璜、老三永璋因为孝贤皇后的事故失宠郁郁寡欢,相继在乾隆早中期(乾隆十五年、二十五年) 死掉。
2、老二永琏是嫡长子,孝贤皇后生,深受雍正乾隆喜爱,也被秘密立储了。可惜死得太早了(乾隆三年) 。
3、老四永珹过继给了允裪为嗣,也基本告别权利争夺。诗文不错。乾隆后期(四十二年)去世的。
4、老五是著名的永琪,也深得乾隆喜爱,而老二一样,深得乾隆爱的都活不久,乾隆三十一年去世的。
5、老六永瑢,也过继了,给允禧为嗣,多才多艺且曾任《四库全书》总裁。乾隆晚期(五十五年)去世。
6、老七永琮,嫡子,老二亲弟,也深受乾隆喜爱,太子预备人选,不过2岁就死掉了。
7、老八永璇,品行不是太好,不为乾隆喜爱。不过却是乾隆诸子中最长寿的。道光十二年才去世。
8、老九、老十死的太早,连名字都没取就离开人世了。
9、老十一永瑆,大书法家,品行也有乾隆所嫌恶的地方,没大功大过吧,也比较长寿。道光三年去世。
10、老十二永璂,继皇后之子,本是嫡子,可惜老妈的缘故,最后只落得个贝勒头衔。乾隆四十一年去世。
11、老十三永璟,3岁就死了。
12、老十四永璐,4岁死掉了。
13、老十五就是嘉庆帝。
14、老十六,4岁死掉的,也没取名。
15、老幺永璘,最小当然乾隆最疼,亲哥嘉庆帝也护着,自然不成器,风流王爷吧。嘉庆二十五年去世。
永瑆的后代有哪些人?
乾隆的10个女儿并不是都有名号的,因为有的幼年就殁了,各自情况如下:
1. 皇长女(1728-1729),幼殇,母孝贤纯皇后。
2. 皇次女(1731),幼殇,母哲悯皇贵妃。
3. 皇三女固伦和敬公主(1731-1792),母孝贤纯皇后。乾隆十二年(1747年)下嫁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色布腾巴勒珠尔。
4. 皇四女和硕和嘉公主(1745-1767),母纯惠皇贵妃。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下嫁傅恒之子福隆安。
5. 皇五女(1753-1755),幼殇,母继皇后。
6. 皇六女(1755-1758),幼殇,母忻贵妃。
7. 皇七女固伦和静公主(1756-1775),母孝仪纯皇后。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下嫁博尔济吉特氏拉旺多尔济。
8. 皇八女(1757-1767),幼殇,母忻贵妃。
9. 皇九女和硕和恪公主(1758-1780),母孝仪纯皇后。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下嫁乌雅氏札兰泰。
10. 皇十女固伦和孝公主(1775-1823),母惇妃,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下嫁和珅之子丰绅殷德。
乾隆的儿子们:
乾隆的儿子分别叫做: 永璜、永琏、永璋、永珹、永琪、永瑢、永琮、永璇、皇九子、皇十子、永瑆、永璂、永璟、永璐、永琰、皇十六子、永璘。 乾隆皇帝的一生总共有了17个儿子,可是到头来,最后活着的,却只剩下了6个儿子。
这6个儿子中,嘉妃的四阿哥和纯妃的六阿哥,都被过继给了乾隆的兄弟,那就只剩下四位阿哥了,这四位阿哥都是嘉妃和魏嬿婉的儿子,其中嘉妃的八阿哥永璇因为是个残疾,所以只得到了一个郡王的封号。
成亲王永瑆虽然是乾隆皇帝的第十一子,他的童年却并不美好,三岁时,生母去世,同母的两个哥哥,四阿哥早早被过继出去,后又英年早逝。
八阿哥也比他年长六岁、平时根本玩不到一起去,幸亏他发现了一件可以让自己暂时忘记这些烦恼的事,书法。 他喜欢写字,也爱钻研书,一位经历过康熙朝的老太监透露,他老师见过明末书画大师董其昌写字的样子。永瑆听说后,立刻跑去,恭敬地询问。
之后,永瑆结合老太监描述的董大师用笔的姿势,认真揣摩,创造出了一种新的执笔方法,并博得了书法爱好者乾隆的大加赞扬。 但这些赞扬并没有让少年永瑆得意忘形,虽然雍正朝之后都不再明确地立皇太子,但乾隆的第五子文武双全、备受宠爱,早已成为朝野公认的皇太子的不二人选。
其他皇子都没有竞争的资本,其中也包括沉漫在书法中的永理,然而,他的单纯岁月并没有持续太久。
乾隆三十一年三月,五阿哥病故,准皇太子没了,14岁的永瑆被拉人了皇位继承人的候选名单,名单很短,上面唯一比他年长的候选人,就是他的同母哥哥,八阿哥。 没等懵懂的他搞清楚状况,一场皇家婚礼如期而至。大婚那天,望着美丽的新娘,永瑆心里升起了一点儿希望。
他的嫡福晋是乾隆原配皇后的亲侄女,他的岳父和大舅子掌握着朝廷的军权一这算是皇阿玛重视他的表现他决定争取。
努力的方向,则是扬长避短:他更加勤奋地钻研书法,引得乾隆经常到他府上与他切磋技艺。乾隆还特意命人刊刻发行他的作品。 他待人宽厚温和,在兄弟中以最为仁孝著称。但是在乾隆四十四年,八阿哥被封为仪郡王,永瑆却仍然是一个普通的阿哥。
爱新觉罗·永璂,爱新觉罗·永璂,十二子
爱新觉罗·永璂,十二子
爱新觉罗·永璂,清高宗乾隆帝第十二子。乾隆十七年四月二十五日寅时生,母为继皇后乌喇纳喇氏。乾隆四十一年正月二十八日丑时病逝,当时只有二十五岁。永璂嫡福晋博尔济吉特氏。(永璂在生时仅被封贝勒,死后也没得到追封,然而乾隆对于追封成年皇子绝不“手软”,如长子永璜追封定亲王、三子永璋死后也是个郡王;而五子永琪死前几个月乾隆老爹就已封他为荣亲王,除了是表彰,也是为抚慰病中爱儿。我们从此可见乾隆并不甚喜欢永璂,大概是他既没有什么专长,又是讨厌的乌喇纳喇废后之子吧!)
第一子,过继子多罗贝勒绵偲,乾隆四十一年二月二十九日午时生,父母为永瑆及其侧福晋李佳氏(富庆之女),是第四子,四月奉旨过继为嗣。道光二十八年十一月十二日寅时逝世,终年七十四岁。嫡福晋钮祜禄氏布政使福昂之女。有三子:第一子固山贝子奕缙(嫡福晋图博特氏都司伊克进之女),第二子奕絟,第三子奉恩镇国公奕缮(嫡福晋栋鄂氏三等男爵龄安女;继福晋高佳氏笔帖式良惠女) 历史上乾隆十二子爱新觉罗·永璂是怎么死的?生平如何?
爱新觉罗·永璂病逝。
乾隆十七年(1752年)四月二十五日寅时,出生于翊坤宫,嫡出,母为继皇后辉发那拉氏。当天,乾隆帝刚从畅春园回宫,平时都亲自去向太后请安。在孩子出生这天,罕见地派内监请安。
他的出生让乾隆非常高兴,不仅写诗纪念,还让大臣与他“同喜”。他的名字“璂”,在古汉语里是皮件里镶嵌的玉饰,明代《诸司职掌》云:“皇帝皮弁,用乌纱帽之,前后各十二缝,每缝各缀五彩处十二,以为饰。”天子皮弁饰十二璂。
乾隆三十年(1765年)闰二月,南巡过程中,母亲继皇后辉发那拉氏突然失宠,形同被废。乾隆三十一年七月十四,继皇后辉发那拉氏去世,时年四十九岁。乾隆三十五年四月,永璂成婚,嫡福晋博尔济吉特氏。
乾隆三十六年,负责编纂《御制满蒙文鉴》总纲,时年二十岁。乾隆四十年,《御制满蒙文鉴》总纲完成,乾隆谕旨:“汝所进书甚好,但有眉目不清数处,改正后再行呈阅。”又奉谕旨:“汝所作之书亦费心矣。”
扩展资料:
乾隆四十一年正月二十八日丑时病逝,享年二十五岁,诏用宗室公例治丧。
同年,《御制满蒙文鉴》总纲刊行永璂在生时无封爵,过继永瑆第四子绵偲为嗣。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三月追封多罗贝勒。
董宝光在《学人卉萃的永璂贝勒府》中写道:“永璂生前未获封号,估计亦未分府。 ...... 永璂府的末代府主溥胜弟兄三人,遂于1921年1月以洋8千元将此府售于黄集成氏。售府契约上,旧业主属名为:金溥胜、金溥林和金溥榕三人。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爱新觉罗·永璂
爱新觉罗.永璂有亲生的儿子(后代)吗?
爱新觉罗·永璂,清高宗乾隆帝第十二子。乾隆十七年(公元1752年)壬申四月二十五日寅时生。生母为继皇后乌喇纳喇氏。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丙申正月二十八日丑时薨,年二十五岁。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三月追封贝勒。过继永瑆第四子绵偲为嗣,生母为永瑆侧福晋李佳氏。 永璂嫡福晋博尔济吉特氏。(永璂生前无封爵,死后由其弟嘉庆追封为贝勒),然而乾隆对于追封成年皇子绝不“手软”,如长子永璜追封定亲王、三子永璋死后也是个郡王;而五子永琪死前几个月乾隆老爹就已封他为荣亲王,除了是表彰,也是为抚慰病中爱儿。)
第一子,过继子多罗贝勒绵偲,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月二十九日午时生,父母为永瑆及其侧福晋李佳氏(富庆之女),是第四子,四月奉旨过继为嗣。道光二十八年十一月十二日寅时逝世,终年七十四岁。嫡福晋钮祜禄氏布政使福昂之女。有三子:第一子固山贝子奕缙(嫡福晋图博特氏都司伊克进之女),第二子奕絟,第三子奉恩镇国公奕缮(嫡福晋栋鄂氏三等男爵龄安女;继福晋高佳氏笔帖式良惠女) 《清史稿 列传》 贝勒永璂,高宗第十二子。乾隆四十一年,卒。嘉庆四年三月,追封贝勒。以成亲王子绵偲为后,初封镇国将军,再进封贝子。道光十八年正月,谕曰:“绵偲逮事皇祖,昔同朕在上书房读书者只绵偲一人。”进贝勒。二十八年,卒,子奕缙,袭贝子。卒,弟奕缮,袭镇国公。 《清史稿 凶礼》 四十一年,皇十二子永璂薨,诏用宗室公例治丧。嘉庆四年,追封贝勒。 乾隆皇帝的儿子永基什么时候死的
乾隆皇帝的儿子永基在乾隆四十一年正月二十八日丑时病逝。
爱新觉罗永璂,生母为继皇后乌拉那拉氏。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三月追封多罗贝勒。过继永瑆第四子绵偲为嗣,生母为永瑆侧福晋李佳氏。永璂嫡福晋博尔济吉特氏。永璂生前无封爵,死后由其弟嘉庆帝永琰追封为多罗贝勒。
“王患附骨疮,不得溃,昨冬病中受封,今三月薨逝。”陈兆仑所说的昨冬病中受封,是指三十年十一月二十六日,距离二月初三日,乾隆探视永琪之病差不多已间隔了十个月,而此时永琪病情一日重似一日“因病剧,始加封为亲王”,这才促使乾隆封其为亲王,以慰其心。
扩展资料:
爱新觉罗永璂生平历史:
幼年时的永璂因为是皇后之子,在宫中的地位颇高,各宫嫔妃也众星捧月般对其关爱有加。甚至有人认为永璂极有可能继承大统而刻意巴结先皇后富察氏的两个儿子都早已夭折。这段时期的永璂应该生活的很惬意。
永璂十三岁的这一年,乾隆皇帝开始了他第四次南巡,皇后那拉氏随驾。发生了一场震惊宫中的变故,永璂的生母那拉氏被额驸福隆安由水路提前送回京师,南巡后归来的乾隆帝即刻下旨收回皇后那拉氏的所有册宝,那拉氏身边只剩下两名宫女侍奉位份最低的答应才有的待遇。
那拉氏被打入冷宫,不废而废。少年的永璂面他想去见母亲,诏不准,想找人问,宫中众人及兄弟们都躲着他。一年多之后,永璂的生母那拉氏就抑郁而死于宫中,死后仅按“嫔妃之礼'下葬使用普通棺木,葬礼仅耗银数百两,连一个富家之女都不如。
母亲死后永璂彻底没有了依靠,十四岁的他虽然年少,现在却已是饱尝宫中冷暖,在宫中的待遇当然也是大不如前,心中的郁结更是日甚一日。就在这样的环境下永璂又度过了他人生之中的最后十年。
乾隆四十一年正月,年仅二十四岁的永璂病逝无子,他到死都没能等来父皇的重视。乾隆帝对于追封成年皇子一向是绝不“手软”,如长子永璜追封定亲王、皇次子永琏追封端慧太子孝贤纯皇后之子、三子永璋死后也是个郡王。
而五子永琪死前几个月就已封为荣亲王、七子永琮追封悼敏皇子、哲亲王孝贤纯皇后之子,而永璂到死也没有得到任何的封号。我们也由此可见乾隆帝并不怎么喜欢永璂,大概是他既没有什么专长,又是讨厌的乌喇纳喇废后之子的缘故。
直到数十年后的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三月,永璂才被追封为多罗贝勒并过继永瑆第四子绵偲为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新觉罗·永璂
爱新觉罗·永瑆的家族人物
一、家族成员
1、父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母淑嘉皇贵妃金佳氏。
2、长子爱新觉罗绵懃,袭亲王爵。(奕绶、奕纶、奕维、奕繁、奕绳、奕繻、奕绰、奕编、奕綍等)
3、次子爱新觉罗绵懿,过继三阿哥永璋,袭其贝勒爵。(奕绪等)
4、三子爱新觉罗绵聪,追封不入八分辅国公。(奕绣等)
5、四子爱新觉罗绵偲,过继十二阿哥永璂,袭其贝勒爵。(奕缙、奕絟、奕缮等)
6、五子爱新觉罗绵恪,早夭。
7、六子早夭,未取名。
8、七子爱新觉罗绵傧,封镇国将军。
二、人物资料:
1、爱新觉罗弘历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永瑆的父亲,清朝第六位皇帝,定都北京之后的第四位皇帝。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
在位六十年,禅位后又继续训政,实际行使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
2、淑嘉皇贵妃金佳氏
淑嘉皇贵妃(1713年-1755年)金佳氏,乾隆帝妃嫔,永瑆的母亲。原为金氏,初隶内务府包衣,后奉旨出包衣,改为金佳氏。
上驷院卿三宝女,其兄为官至吏部尚书的金简,乾隆为皇子时,入侍高宗潜邸,雍正十三年,乾隆帝即位。
金氏初入宫为金贵人,乾隆二年十二月初四晋嘉嫔,四年生皇四子爱新觉罗·永珹,六年二月十三晋嘉妃,十一年生皇八子爱新觉罗·永璇,十三年七月初一晋嘉贵妃,同年七月初九生皇九子。
十七年生皇十一子爱新觉罗·永瑆。乾隆二十年十一月十五日,金佳氏病逝,享年四十二岁。乾隆二十年十一月十七日赐谥为淑嘉皇贵妃,棺椁暂安于静安庄殡宫。乾隆二十二年十一月初二葬入裕陵地宫。
3、爱新觉罗·绵勤
爱新觉罗·绵勤(1768—1820),成亲王永瑆长子,母嫡福晋富察氏。嘉庆四年(1799年)封不入八分辅国公,七年(1802年)进贝勒,二十四年(1819年)加郡王衔,二十五年(1820年)六月薨,追封成郡王。
4、爱新觉罗·绵懿
爱新觉罗·绵懿(1771-1809),乾隆三十六年辛卯九月二十四日寅时生,成亲王永瑆子,母为嫡福晋富察氏,大学士、忠勇公傅恒之女。
继父爱新觉罗·永璋,清高宗乾隆帝第三子,雍正十三年(1735年)五月廿五日生,母为弘历侧福晋即后来的纯惠皇贵妃苏氏。初封循郡王。
后母子二人均逝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永璋只有一子,生于乾隆二十年十二月,母庶妃完颜氏。二十一年正月夭亡。
故以成亲王永瑆与其嫡妃富察氏(孝贤纯皇后弟大学士傅恒女)所生之子绵懿为嗣,乾隆四十一年袭贝子,是年奉旨过继与胞伯永璋为嗣。后晋郡王。
5、爱新觉罗·绵偲
多罗贝勒爱新觉罗·绵偲,清宗室和硕成哲亲王爱新觉罗·永瑆第四子,追封贝勒爱新觉罗·永璂承继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新觉罗·永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新觉罗·弘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淑嘉皇贵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新觉罗·绵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绵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绵偲
乾隆的后人今何在
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灭亡后也就宣告着那些皇室后人彻底沦为平民百姓。不过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虽然这些皇室后人不复当年的风光,但是他们如今的生活和成就依然要高出我们普通人很多。
此人名叫爱新觉罗.恒绍,他是吉林省政协常委,出生于1958年。1987年至1990年在吉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工作,1991年他在吉林创建了恒绍中医药研究所。主治肝硬化,股骨头坏死,类风湿等。撰写《爱新觉罗.恒绍藏宫廷秘方籍》获卫生部中国特级名医称号,获美国诺贝尔医学研究院医学博士学位。
爱新觉罗.恒绍自称是乾隆的七世孙,他喜欢穿龙袍祭祖。为了表明自己的身份他还向公众展示出自己祖传的玉扳指,经过专家鉴定这个玉扳指就是乾隆皇帝最喜爱的东西。
价值大概在2000万左右,除了这个了价值连城的玉扳指,恒绍的家里还有很多值钱的东西,比如椅子和家具都是采用名贵金丝楠木制作的,连家里的筷子都是用紫檀镶金的,每双筷子价值五万元。
扩展资料:
弘历即位初年效法 *** 立“嫡长子”的做法,在乾隆元年(1736年),密立嫡出的永琏为皇太子。然而乾隆三年(1738年)永琏就死了,还不到十岁。后又立皇后生的二儿子永琮为皇太子,不久永琮也死了,才两岁。一年后皇后富察氏死在东巡途中,弘历十分伤心,遂迁怒于庶出的皇长子,皇长子不久忧惧而死,立储的事让弘历伤透了心,他命令大臣不准再提立储之事。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六十三岁的弘历已经没有任何理由回避立太子的问题了,这个时候,还活着的皇子只有六人,这六人中,又有两个过继给了兄弟,所以可供选择的就只有四人: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五子永琰、皇十七子永璘。弘历觉得谁都不是理想的人选,相对而言永琰的缺点最少,于是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冬,弘历下定决心,立皇十五子永琰为太子。
参考资料:爱新觉罗·弘历-百度百科
清朝的乾隆皇帝有几个孩子。
一共27个孩子。有17个皇子,10个皇女。
皇子:
1、皇长子,爱新觉罗·永璜(1728—1750),母哲悯皇贵妃。追封定亲王,谥曰安。子二,绵德、绵恩。
2、皇次子,爱新觉罗·永琏(1730—1738),母孝贤纯皇后。
3、皇三子,爱新觉罗·永璋(1735-1760),母纯惠皇贵妃,追封循郡王。子一,殇。
4、皇四子,爱新觉罗·永珹(1739-1777),封履亲王,母淑嘉皇贵妃。
5、皇五子,爱新觉罗·永琪(1741-1766),封荣亲王,母愉贵妃,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薨,年二十六。
6、皇六子,爱新觉罗·永瑢(1743-1790),封质郡王,母纯惠皇贵妃。
7、皇七子,爱新觉罗·永琮(1746—1747),母孝贤纯皇后,弘历欲立为太子。乾隆十二年以痘殇,年二岁。嘉庆四年(1799年)三月,追封哲亲王。
8、皇八子,爱新觉罗·永璇(1746—1832),封仪亲王,母淑嘉皇贵妃。
9、皇九子,爱新觉罗·永瑜(1748年—1749年)幼殇,未封,母淑嘉皇贵妃。
10、皇十子,爱新觉罗·永玥(1751年-1753年)幼殇,未封,母舒妃。
11、皇十一子,爱新觉罗·永瑆(1752-1823),字镜泉,号少厂,别号诒晋斋主人,封成亲王,母淑嘉皇贵妃,与刘墉、翁方纲、铁保并称清中期四大书家。
12、皇十二子,爱新觉罗·永璂(1752—1776),母继皇后。
13、皇十三子,爱新觉罗·永璟,幼殇,未封,母继皇后。
14、皇十四子,爱新觉罗·永璐(1757—1760),幼殇,未封,母孝仪纯皇后。
15、皇十五子,爱新觉罗·颙琰(1760年11月13日—1820年9月2日),即嘉庆帝,母孝仪纯皇后。
16、皇十六子,爱新觉罗·永㻇(1762—1765),幼殇,未封,母孝仪纯皇后。
17、皇十七子,爱新觉罗·永璘(1766—1820),母孝仪纯皇后。
皇女:
1、皇长女(1728—1729),幼殇,未封,母孝贤纯皇后。
2、皇次女(1731),幼殇,未封,母哲悯皇贵妃。
3、皇三女固伦和敬公主(1731—1792),母孝贤纯皇后。乾隆十二年(1747年)下嫁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色布腾巴勒珠尔。
4、皇四女和硕和嘉公主(1745—1767),母纯惠皇贵妃。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下嫁傅恒之子福隆安。
5、皇五女(1753—1755),幼殇未封,母继皇后。
6、皇六女(1755—1758),幼殇未封,母忻贵妃。
7、皇七女固伦和静公主(1756—1775),母孝仪纯皇后。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下嫁博尔济吉特氏拉旺多尔济。
8、皇八女(1757—1767),幼殇未封,母忻贵妃。
9、皇九女和硕和恪公主(1758—1780),母孝仪纯皇后。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下嫁乌雅氏札兰泰。
10、皇十女固伦和孝公主(1775—1823),母惇妃,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下嫁和珅之子丰绅殷德。
扩展资料:
1、爱新觉罗·永璜
乾隆十三年(1748年),高宗南巡,还跸次德州,孝贤纯皇后驾崩,永璜以大阿哥身份迎丧,但其间因与三弟永璋表现得不够伤感,被高宗斥责二人不合体统,亦不懂礼节。
更暗示二人被取消立储资格。其实当时永璜只有二十岁,永璋更不过十三四岁,年纪尚轻,再者过世的并不是自己生母,他们很难表现得呼天抢地。
豪哭流涕,乾隆帝未免有点因丧妻而失控。莫名其妙地丧失承继大统资格,永璜从此郁郁寡欢,没多久便于乾隆十五年三月十五日卒逝。
乾隆帝虽感后悔,但为时已晚,遂痛心地下谕曰:“皇长子诞自青宫,齿序居长。年逾弱冠,诞育皇孙。今遘疾薨逝,朕心悲悼,宜备成人之礼。”
2、爱新觉罗·永琏
爱新觉罗·永琏,清高宗乾隆帝次子,生于雍正八年(1730年),卒于乾隆三年(1738年),生母孝贤纯皇后富察氏。
乾隆帝称其“朕之嫡子,聪明贵重,气宇不凡”,乾隆元年(1736年)被秘立为皇太子。永琏此名为其皇祖清世宗雍正帝所赐,隐示承宗器之意。
由于清朝前四个皇帝均为庶出,于是乾隆帝决心从自己的儿子开始,由嫡子继承皇位,登基后不久便将永琏密定为皇储。
但未想两年多以后,永琏得病而死,年仅九岁。乾隆帝极为伤感,赠谥号“端慧皇太子”,并于乾隆八年十二月十一日入葬端慧皇太子园寝。
3、爱新觉罗·永璂
爱新觉罗·永璂(1752年6月7日-1776年3月17日),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宗室,清高宗乾隆帝第十二子,清高宗纯帝继皇后乌拉那拉氏之子 。
天资淳粹,至性过人。乾隆三十六年,负责编纂《御制满蒙文鉴》总纲。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卒,无爵。嘉庆四年(1799年)三月,追封贝勒。
4、固伦和敬公主
固伦和敬公主(1731年-1792年),清高宗乾隆帝第三女,母孝贤纯皇后富察氏。雍正九年(1731年)五月二十四日生。乾隆初年,封今位号。
乾隆十二年(1747年)三月,嫁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辅国公色布腾巴勒珠尔,因乾隆帝不忍爱女远嫁,破例准其留驻京师。
其府邸为清代唯一一个固伦等级的公主府。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去世,葬于北京东郊,衣冠葬于今公主岭市附近其领地内。
5、固伦和孝公主
伦和孝公主(1775年-1823年),清高宗乾隆帝第十女,母惇妃汪氏,自幼最为乾隆所钟爱。朝鲜承政院日记载,公主在宫中有波罗公主之号。乾隆喜怒暴发,宦寺之属。
少有差失, 辄施鞭棰, 多至百余度。虽盛怒之时,见公主则辄解。所以每当鞭棰之时,宫人必送公主而止之,是如为白遣。乾隆凡有非常之擧,宫中必借公主一言以沮之。
公主貌类父亲,乾隆曾说:“你如果是皇子,朕一定立你为储。” 容妃去世,遗物大部分被乾隆赐给公主。乾隆四十五年七月二十三日,六世班禅奉旨赐公主法名索朗班吉卓玛。
意为吉祥度母。公主初封和硕公主,嫁妆视固伦公主,逾制乘坐金顶轿 。后乾隆晋封爱女为固伦公主,嫁妆又有所加。乾隆五十四年,公主下嫁和珅长子丰绅殷德。
妆奁十倍於和嘉公主,辇送器玩於主第者, 槪论其直, 殆过数百万金。公主于归, 乾隆特赐帑银三十万。 大官之手奉如意珠贝。
拜辞於公主轿前者, 无虑屡千百。 虽以首阁老阿桂之年老位尊, 亦复不免云。道光三年(1823)九月初十,公主去世,终年49岁。
永瑆才能出众,却为何他没能继承乾隆的皇位呢?
因为这货太抠门了,如果不抠门的话,也不会这样,就是因为太抠门,乾隆才没有让他当太子,因为一国之主不能是个抠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