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朱瞻基之母张皇后,历史上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
- 2、明朝第一位皇太后:张皇后
- 3、唐肃宗张皇后做了什么?她是如何葬送自己安乐一生的?
- 4、被明孝宗朱佑樘宠上天的张皇后最后结局如何?
- 5、明仁宗朱高炽的皇后叫什么名字?
朱瞻基之母张皇后,历史上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
历史上的张皇后是一位贤良淑德又颇具政治能力的女子。张皇后的一生中,辅佐了三代君主,她不仅在治理后宫之事上很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前朝的政务上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明成祖朱棣时期,因为朱棣的皇后徐妙云不在人世了,朱棣也不想再立皇后了,于是便让还是太子妃的张氏管理后宫。当时张氏能够管理六宫有两方面原因,首先,朱棣的皇后去世了,剩下的都是庶妃,皇后之位空着,妃嫔代掌皇后职责也不是很好,而张氏是太子明媒正娶的正妻,地位尊贵,所以让她提前掌管六宫;其次,张氏颇有才能,明成祖朱棣知道张氏能力强,所以放心的把后宫交给她了。而张氏也没让朱棣失望,出色的完成了任务。太子继位后,张氏成了明朝的皇后,史称张皇后。在此期间,张皇后恪尽职守,将后宫打理得井井有条,为了不让前朝后宫搅合在一起,张皇后和皇帝商议,后宫绝不干政,皇帝政务未完之前不得召幸任何嫔妃,包括皇后自己。这个举措让后宫和前朝彻底分割开来,不再是混乱的一团。到了张皇后的儿子朱瞻基继位,朱瞻基尊自己的母亲为皇太后。张太后疼爱朱瞻基的同时,也会劝谏他要学会分辨朝中大臣的忠奸,朱瞻基也经常询问张太后,因此朝廷中也是十分稳定。
然而朱瞻基却英年早逝了,由年幼的朱祁镇继位。朱祁镇因为比较年幼,所以张太后在朝政上也是竭尽全力帮助朱祁镇,而且亲自选择合适的臣子辅佐朱祁镇,对有异心和干政的人,张太后也是果断打压,为朱祁镇的统治打好了基础。在三代君王的辅佐上,张氏都是竭尽所能,同时又公私分明,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宫廷女子。
明朝第一位皇太后:张皇后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当时还是燕王朱棣的王世子朱高炽正式迎娶世子妃张氏,可惜,这位王世子妃在历史上没有留下她的闺名。随着燕王朱棣靖难成功,登基成为明成祖,在永乐二年(1404年)进封王世子妃张氏被正式确认为皇太子妃。永乐皇帝驾崩后,皇太子朱高炽正式继位,就是明仁宗,册立为张氏为皇后。明仁宗去世后明宣宗即位,尊张氏为皇太后,她是明朝历史上第一位皇太后。明英宗即位,张氏被尊为太皇太后,由于英宗年幼,张太皇太后便成为实际上的摄政。她任用五大臣辅政,使正统初年的朝政相对清明。
张氏孝谨温顺,尽心侍奉成祖夫妇,所以很得明成祖与徐皇后的信任和欢心。当时的太子朱高炽生性仁厚持重,举止言行沉静,但是由于身体过于肥胖,所以得不到明成祖喜爱,明成祖有心废太子立汉王,但是徐皇后和大臣们极力阻拦。而且张氏所生长子朱瞻基从小就聪慧好学,深得祖父明成祖宠爱,所以最后为了这些原因,才没有废立太子。是否大家觉得这个情节有点眼熟?是的,这几乎和电视剧中康熙皇帝喜欢自己的孙子弘历,并最终传位给雍正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明成祖驾崩,太子朱高炽即位,是为明仁宗,张氏被册封为皇后,长子朱瞻基顺理成章的成为皇太子,张氏被立为皇后。明仁宗继位后日夜勤于政事,是明朝难得的一位贤明君主,可惜在位不足一年就驾崩,享年四十八岁。由于张氏聪慧异常而且心思缜密,在此期间经常协助明仁宗处理国事,减轻他的负担,所以对朝中内外政事,她莫不周知。
宣德元年(1426年),皇太子朱瞻基继位,是为明宣宗,封母后张氏为皇太后,军国大事受命于张氏皇太后,当时海内安宁祥泰,而明宣宗侍母至孝,四方有所进献,也一定要先奉送给张氏,母慈子孝天下皆知。张氏皇太后虽然把持国政,但是时刻不忘记教导自己的儿子明宣宗,利用各种机会教导儿子要更多的体验民间疾苦,并善待各位大臣,要善于采纳意见。虽然张氏掌权,但是她不像中国其他历代王朝的皇太后那样,一旦掌权,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势,极力扶持自己的亲戚娘家势力,形成外戚集团,张氏对外戚非常严格,其弟张升虽然为人淳厚谨慎,但皇太后仍不许他参加商议国家大事。这样就完全杜绝了可能出现的外戚乱政的局面。
宣德九年(1435年),宣宗驾崩,享年三十八岁。皇太子朱祁镇才九岁,宫中讹传将立其他人做皇帝,造成朝堂上风雨飘摇,内政颓废。此时张氏马上召集诸大臣,指着太子朱祁镇道:“这就是新天子啊!”此举一下子稳定了朝政,避免了可能出现的混乱局面。太子继位后就是明英宗。
注意这个明英宗,他就是土木堡之变的主角。说到这位明英宗就不得不提一个宦官---王振。明英宗宠信王振,但是此时正是由于张氏仍然健在,洞悉王振有专权的倾向,直接命人抓住奸宦王振,欲除之,可惜明英宗再三求情,王振也哭诉自己并没有违反祖制干涉朝政(明朝从明太祖开始就坚决杜绝宦官干政,并置铁牌于殿前,上书:宦官不得干政,可惜这个铁牌在张氏去世后,被王振取下并销毁),结果张氏为顾及明英宗的感情,未当机立断将王振处死,否则明朝历史可能将改写,至少土木堡之变可能不会发生或者说不会败得那么惨,于谦也可能不会惨死。根据《明史演义》记载:“王振用事,祸启英宗,太皇太后洞烛其奸,令女官拟刃于颈,其明智更不可及。乃帝臣乞请,不即加诛,大奸未去,贻误良多。至于慈躬大渐,垂询国事,士奇拟上三疏,仅呈其二,而未闻列振罪恶,力请严惩,是士奇之谋国,尚不太皇太后若也。明多贤后。若太皇太后张氏者,其尤为女中人杰乎?”
正统七年(1442年),张皇后崩逝,一代女政治家谢幕。张皇后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摄政而不专权,提拔任用贤臣始终如一的女政治家,更加难得的是她一生摄政从未提拔自己娘家的势力,与历朝历代太后临朝造成外戚势力横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史家评其“女中尧舜”。
唐肃宗张皇后做了什么?她是如何葬送自己安乐一生的?
可开弓没有回头箭,她与李豫之间的矛盾和恩怨已经铸成,若是不除李豫,扶持能任自己操控的人上位,日后她的日子必定很难过。所以,她试图改立李亨次子越王李系为太子。
公元761年,肃宗病重,张皇后试图借此机会发动政变,废黜太子改立越王。可惜被李辅国等人探得消息,先发制人,软禁了张皇后等人。
皇太子李豫登基后,废张皇后为庶人,不久幽闭而死。
张氏凭借聪慧伶俐,入侍李亨之后,便深得宠爱。在李亨面临困境之时,对他不离不弃,甚至愿意为他舍生忘死。这样有情有义的女子,很难让人不对其另眼相待。
然而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随着手中权力欲望的增长,张皇后心底里最深的本质才暴露显现出来。为了满足自己的私心与野心,一步步将自己本来安乐的一生葬送。说到底,还是贪心不足蛇吞象所致,有时候知足常乐何尝一种幸事。
被明孝宗朱佑樘宠上天的张皇后最后结局如何?
被明孝宗朱佑樘宠上天的孝康敬张皇后,其前半生享尽丈夫的宠爱,可谓风光无限,但是谁能想到她的晚年竟然是极其凄惨,她的人生可以概括为“高开低走”。
古代的皇帝哪个不是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后宫佳丽三千,妃子多的自己都照顾不过来。就像唐朝的唐玄宗一样,后宫女子多至四万,都不知道怎样安排她们为他服务,因此会玩的唐玄宗发明出来了让她们投骰子来决定谁可以侍寝。
晋武帝司马炎也比较会玩,由于后宫人数众多,他最初也头痛于到何处过夜。后来司马炎发明了羊车,他坐着羊车在后宫的小路上漫游,羊停到谁的门前,就由谁来侍寝。
其实古代人别说是皇帝,就是普通的地主或者有钱人,哪个不得妻妾成群,儿女多的自己都数不过来。可是却有这么一位皇帝,他一生只爱一人,也只娶一人,为了妻子他竟然委曲求全,不惜放弃皇帝的尊严在大臣和老婆之间斡旋。
这位皇帝就是明朝最专情的皇帝——明孝宗朱佑樘。
明孝宗朱佑樘和张皇后的爱情故事
明孝宗朱佑樘是大明的第九位皇帝,明宪宗朱见深的第三子,朱佑樘是一位中兴之主,他在位期间把明朝治理的很好,开创了属于他的时代,被称为“弘治中兴”。
并且朱佑樘也是有名的专情皇帝,一生只娶一位女子,这在皇帝里面确实是独一份。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朱佑樘只娶一个女子为妻呢?要知道这个问题,还要从朱佑樘的幼年说起。
朱佑樘幼年很悲惨,母亲是广西纪姓土司的女儿,当年纪姓土司发生叛乱,朝廷平叛后,纪氏被俘虏到宫中为宫女。
纪氏进宫后负责看管皇帝的藏书,有一次明宪宗经过藏书馆看到了读书的纪氏,不禁被纪氏的才学所折服,就留宿了一夜。没想到就是这一夜,纪氏中奖了,她怀孕了。
但是纪氏怀上龙种却没给自己带来幸福和富贵,因为当时宫中有个悍妇万贵妃。万贵妃是明宪宗最宠爱的贵妃,当年明宪宗被叔叔景泰帝废掉,没人管没人问,是万贵妃照顾了他,所以明宪宗当上皇帝当然很宠爱万贵妃。
可是这个万贵妃比明宪宗大很多,她虽然也生过一个孩子,但是夭折了,所以由于年龄问题以后没有再生育。万贵妃没有孩子,她也不想让别的妃子生下儿子,就这样万贵妃听说纪氏怀孕了,当然要除之而后快。
万贵妃派一个宫女去给纪氏堕胎,没想到人家纪氏人缘好,宫女不忍心下手,就和万贵妃说纪氏不是怀孕,是长了瘤子而已。万贵妃仍然不放心,就把纪氏贬到了冷宫。后来纪氏在冷宫中生下了明孝宗朱佑樘,万贵妃得知后又让太监张敏去弄死小皇子朱佑樘。
太监张敏也是好人,他看到万岁爷还没有别的儿子,于是不忍心除掉皇帝的龙种。张敏瞒着万贵妃,不光没有除掉朱佑樘,还帮助纪氏将婴儿秘密藏起来扶养,这样一养就是六年。
一天,张敏给皇帝梳头,明宪宗看到自己的白头发,说我都老了,连个儿子都没有,真愁人。张敏连忙伏地说:“万岁已经有儿子了。”宪宗大吃一惊,忙追问究竟,张敏才说出了真情。宪宗大喜,派人把幽禁的儿子接回来,并且召集大臣,把事情说明。
第二天六岁的朱佑樘被立为皇太子,纪氏也被封为妃。但是没想到的是,纪氏没多久就宫中暴亡,张敏也吞金自杀。吓得周太后,把孙子直接接到自己宫中扶养,总算保住了朱佑樘的小命。
朱佑樘从小生活在被幽禁的生活中,并且丧母时他只有六岁,突如其来的的变故并没有把朱佑樘压垮,相反却养成了他坚韧的性格。这也是朱佑樘继位后,面对父亲留下的烂摊子,却能励精图治的主要原因。
公元1487年春,万贵妃病死,明宪宗也因悲伤过度于八月去世。朱佑樘终于成功的登上了皇位,年号“弘治”,开始了大展拳脚的改革。
可是因为万贵妃的对他的迫害,或者也因为从小见惯了嫔妃之间的宫闱斗争,所以朱佑樘对于嫔妃争宠很是反感,这也是他登基后能够专情如一的原因之一。
朱佑樘的张皇后,她是成化二十三年进宫,一开始被封为太子妃,没过多久成化帝驾崩,朱佑樘继位,张氏被立为皇后。
据说朱佑樘刚继位的时候,那时候对张皇后还不是太了解,他也想着选妃的,可是被大臣们劝说应该为先皇守孝三年,才可以纳妃。没想到三年过后,朱佑樘却不愿意再娶了,可能他已经彻底喜欢上了张皇后。
史书记载张皇后很活泼可爱,根本不把朱佑樘当皇帝对待,只当过普通人家的丈夫对待,两个人天天在一起,可能是这样带有乡土气息的亲情让朱佑樘很受用。所以当三年过后,叔叔们都劝朱佑樘选妃时,朱佑樘说“朕意已定 不劳叔虑”。
从此朱佑樘与张皇后和民间夫妇一样,抵足而眠,相拥而卧,足见感情至深。
张皇后有两个弟弟,仗着是皇帝的小舅子,似占民田,乱开店铺,强买强卖,可谓无恶不作。大臣们都上书要皇帝管管自己的小舅子,于是朱佑樘派司礼太监萧敬和刑部侍郎一同去查看。
结果这两个人也不含糊,直接把张家霸占民田的家奴给拿下了。司礼太监萧敬回来禀报皇帝时,朱佑樘正和张皇后在吃饭,张皇后一听自己弟弟家吃亏了,直接骂萧敬道:“外面的朝官我管不了,你们太监本是家奴,也敢欺到头上?”
朱佑樘也和张皇后一起骂萧敬,但是等萧敬出去后,朱佑樘过后却私下赏赐他五十两银子,朱佑樘还说:“刚才不是我的本意,只因不能让皇后伤心,这点银子你拿去吧!当作补偿,千万不要声张”。不过这件事最后还是被史官记录上了,朱佑樘真不容易啊,银子算是白给了。
大臣李梦阳上书,弹劾张鹤龄(张皇后的弟弟),招揽无赖,欺压良民,夺人田地。张皇后弟弟一家想治李梦阳于死地,张皇后当面泣诉不止,朱佑樘没有办法,只能把李梦阳下狱,但是后来朱佑樘又把他放了。
反正当时张皇后一家做了太多伤天害理的事情,大臣们也都劝诫皇帝,但是朱佑樘很纠结,他不愿意让皇后伤心,但是又明白大臣们是对的,也不愿意迫害忠良,所以朱佑樘只能在大臣与张皇后一家之间左右讨好。纵容外戚是朱佑樘一生的污点,但是恰恰就是这点足可以证明朱佑樘确实爱他的妻子。
张皇后的娘家这样无理,只能说是她这个皇后没有当好,没有做到母仪天下,弟弟的嚣张跋扈也给她晚景凄凉埋下了伏笔。
史书还记载,有一次张皇后生病了,太医开了药。朱佑樘亲自到病榻前一口一口的喂张皇后把药喝完,刚喂完药,又端给皇后漱口水漱口。等到张皇后睡下后,皇帝连咳嗽都小心翼翼,生怕吵醒她,这样的宠爱老婆的皇帝不光在古代少见,就连现在人都望尘莫及。
历朝历代的皇帝与皇后都不是住在一起的,毕竟皇帝要宠幸别的嫔妃,皇后和皇帝住一起多不方便。并且皇帝和皇后还不能通宵过夜,侍寝后,皇后要被送回自己宫中。但是人家张皇后没有这个问题,因为朱佑樘就她这么一个女人,张皇后和朱佑樘就和平常夫妻一样,读诗作画,听琴观舞,谈古论今,朝夕与共。
明朝制度里,后宫妃嫔的家人很少能去皇宫看望女儿的,朱元璋的老丈人去看望女儿都被处死了。但是张皇后的母亲经常去皇宫看望女儿,和回自己家一样。有一次,张皇后的母亲进宫被皇帝宴请,吃完饭。张皇后不满道:“母已领恩赐,吾父则未尝君食也。”于是孝宗又慌忙为岳父备了一席御膳。
朱佑樘对张皇后的宠爱真是达到了无人可敌的境界,很多人都觉得朱佑樘恪守一夫一妻制,是不是因为怕老婆啊!答案当然不是,明朝的皇后根本都没有什么背景,张皇后就普通人家的女儿,身为皇帝的朱佑樘根本用不着怕她,主要还是发自内心的对妻子的爱。
张皇后的结局如何?
其实研究明史的人都发现了,张皇后这人并不是什么好人,她纵容弟弟违法乱纪,让丈夫朱佑樘左右为难,根本不能做到母仪天下。
朱佑樘是个好皇帝,但是他不长命,公元1505年,朱祐樘驾崩于乾清宫,得年仅三十六岁,朱佑樘在位仅仅十八年。朱佑樘由于只有张皇后一个妻子,因此子嗣很少,张皇后为他生了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但是活下来的只有一个儿子,也就是后来的正德皇帝朱厚照。
朱佑樘死前他嘱咐文臣们要好好的辅佐太子朱厚照,并且对于妻子他也放心了,毕竟当皇帝的是妻子的亲生儿子,这样最起码不会受委屈。
可是谁能想到,朱厚照这个家伙是个活宝,天天只知道玩,还弄个什么“豹房”专门供自己享乐。
正德十四年,正德皇帝以御驾亲征宁王的借口游幸江南,然而在江南玩了一年的正德皇帝在大臣们的劝说下,终于打算回京。
在路过清江浦时,武宗见水上风景优美,鱼翔浅底,顿起渔夫之兴,便自驾小船捕鱼玩耍。结果,由于一网下去打的鱼太多了,武宗大喜,拼命的拖拽,鱼太多导致船失去了平衡,武宗落入水中。虽然被手下救了上来,但是由于受惊过度,感染了风寒,得了肺炎。正德十六年,朱厚照回京城没多久就驾崩了。
朱厚照和他爹不一样,后宫佳丽不少,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朱厚照却没有留下一个儿子,这样朱佑樘一支就算是绝户了。朱厚照驾崩,理论上应该是朱厚照的弟弟继位,但是朱佑樘就这一个儿子,那怎么办呢?
当时的内阁首辅杨廷和与张太后(朱佑樘的张皇后)商量,想着从藩王里面选择皇位继承人。最后两人觉得兴献王的儿子朱厚熜不错,年龄也正合适,才十四岁,方便控制。
谁知道杨廷和和张皇后都想错了,他们招来的这个少年不是个善茬,很有自己的主见。嘉靖皇帝登基后,通过一系列的操作,击败了朝臣,掌握了大权,还把父亲兴献王抬进了太庙,可以说是彻底的把皇位从朱佑樘一脉抢了过来。
理论上嘉靖皇帝朱厚熜应该很感激张太后的,毕竟朱厚熜能当上皇帝和张太后是有很大关系的。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嘉靖皇帝对张太后并不好,以至于张太后晚年生活很凄惨。
朱厚熜为什么不喜欢他的这个伯母呢?主要原因是张太后和朱厚熜的母亲蒋太后不和。
张太后和嘉靖皇帝的母亲蒋氏是什么关系呢?张太后的丈夫朱佑樘和蒋氏的丈夫兴献王是亲兄弟,所以按照老百姓话来说她们两个人就是妯娌关系。其实在民间妯娌关系就很难处,何况是皇家。
蒋氏是于弘治五年(1492年)嫁给兴献王朱祐杬为王妃的,这时候兴献王朱祐杬还没有到外地就藩,所以蒋氏和兴献王是住在京城的。而这时候张太后已经为皇后五年了,所以朱佑杬和蒋太后每逢元旦,春节,冬至,皇帝生日等重大节日入宫时,朱佑杬和蒋太后都必须要对张太后行跪拜磕头之礼,这是很正常的。
后来兴献王在弘治七年(1494年)去外地当藩王,蒋氏也随他而去,蒋氏充其量也就是个王妃,而张氏则还是皇后。正德皇帝时期,张氏升级为太后,蒋氏在兴献王去世后升级为藩王的母亲。
1521年,朱厚熜被选定为皇帝后,自然要把母亲接过来,就这样蒋氏再次回到京城。两个女人已经二十七年没有见面了,但是这次见面情况不一样了,蒋氏人家升级了,也是太后了,和张太后平级了。
但是张氏做太后多年,已经习惯了别人给她行礼,这次蒋氏来也不例外,盛气凌人的张太后执意让与自己平级的蒋太后对自己行跪拜之礼。蒋氏由于儿子刚当皇帝,位置还不稳,只能委屈自己给张氏行礼。
这一切都被嘉靖皇帝看在眼里,在嘉靖皇帝看来,张氏让母亲给她行礼,就是想侮辱了自己的母亲,并且顺便证明一下她这个太后地位崇高,因为张氏毕竟是朱佑樘的皇后,朱佑樘是名正言顺的皇帝,而嘉靖皇帝只是藩王扶正的。
可能就是因为这件事,让嘉靖皇帝埋下了仇恨的种子,他发誓一定要把地位争回来。所以嘉靖皇帝用了十几年的时间给自己的父亲上尊号,还抬进了太庙,目的就要争这样一口气,证明自己的正统地位。
但是不管嘉靖皇帝怎么争,后世人都会说嘉靖皇帝是继承了朱佑樘一支的皇位,如果不是堂兄朱厚照没儿子,皇位哪里有他家的份。
嘉靖皇帝后来大权在握,张太后的地位越来越低,吃穿用度都被削减,嘉靖对于这个伯母也是打心眼里讨厌。再加上张太后有两个不让人省心的弟弟,想当年弘治皇帝朱佑樘活着的时候可以迁就两个小舅子,但是嘉靖皇帝可不惯着他们,该关监狱的关监狱,该杀的杀。
张太后的大兄弟张鹤龄被抓起来,没过多久在牢狱中死去。张太后的二兄弟张延龄也是于1533年被抓,一直囚禁在监狱。张太后数次请求嘉靖皇帝放了自己的弟弟,甚至不惜下跪相求,但是嘉靖皇帝根本不给她面子。
晚景凄凉的张太后于嘉靖二十年(1541年)八月崩,谥号为孝康靖肃庄慈哲懿翊天赞圣敬皇后。而张太后去世后,嘉靖皇帝就把她弟弟处死了。
小结:张皇后的前半生可谓是享尽了荣华富贵,身为皇帝的朱佑樘对张皇后可以说是无可挑剔。然而张皇后作为国母,不能母仪天下,甚至不能约束自己的弟弟,为后来的晚景凄凉埋下伏笔。
同时如果朱佑樘知道自己宠爱的老婆这样的下场,是不是会后悔自己的一夫一妻制呢?假如朱佑樘能够多几个妃子,多生几个孩子,皇位怎么可能落到藩王手里,自己也不会绝后。这样无论哪个儿子继承皇位,张太后作为嫡母都绝对十分尊贵。朱佑樘作为皇帝,迂腐的只取一个老婆,对江山社稷都没有好处,因为皇帝子嗣问题比天大!
明仁宗朱高炽的皇后叫什么名字?
在中国封建王朝几百年的历史历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皇后,既有贤德淑良,能够辅佐君主的皇后,也有干政乱国的皇后。而明仁宗朱高炽的皇后,史称张皇后,就是历史上一位比较贤德的皇后,她历经五朝,辅佐过三代君主,行事作风令人敬佩,是百姓的好国母。
一、朱高炽的皇后
朱高炽的皇后,史称诚孝张皇后,他是明仁宗朱高炽在未登上皇帝位之前的原配,这位张皇后在帮助朱高炽登上皇位上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明仁宗朱高炽在还是太子时,一直不受到父亲朱棣的喜欢,还会面临太子位被废的可能性,但是朱高炽的皇后一直在他的身边陪伴他,尽心尽力的侍奉着他的父母成祖夫妇,朱棣非常喜欢自己这个儿媳妇,而且张氏还为朱高炽生下了一个非常聪慧的儿子朱瞻基,非常受到朱棣的喜欢。
二、太子朱瞻基的母后
在朱高炽即位不过10个月就暴毙而亡,朱高炽的皇后张氏在其儿子朱瞻基即位之后,就被尊为皇太后,皇太后不仅能够辅佐自己的儿子,朱瞻基对自己的母亲也非常的孝顺,侍奉自己的母亲非常的周到。而且皇太后为人也非常的仁慈,明宣宗朱瞻基因为过于宠爱自己的贵妃,而将皇后废掉,皇太后因为可怜这位无辜被废的皇后,在生活中处处对其加以照顾。
三、太皇太后的张氏
明宣宗朱瞻基在位时间也不久,在其年仅38岁就因为生病而去世,皇太后张氏便将皇太子朱祁镇立为皇帝,张世便被尊为太皇太后。朱祁镇在明朝历史上也是一位比较有名的皇帝,他曾经被俘虏过,当过阶下囚,曾两次登上皇位,很大原因是因为小人王振的乱政,如果太皇太后能够活久一点,能够控制住王振这个小人的不当行为,也许历史上就不会发生土木堡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