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IGRP是什么意思
- 2、高手回答下RIP、IGRP、EIGRP、OSPF之间的区别要容易理解点的。
- 3、什么是IGRP?
- 4、IGRP与RIP度量值是怎样算的?
- 5、思科路由中IGRP和EIGRP协议有什么不同?
IGRP是什么意思
内部网关路由协议(IGRP)是一种在自治系统(AS:autonomous system)中提供路由选择功能的思科专有路由协议。
IGRP度量值中包含以下分量:
带宽:路径中的最低带宽;
延迟:路径上的累积接口延迟;
可靠性:信源和目的地之间的链路上的负载,单位为bit/s(比特每秒);
MTU:路径上的最大传输单元。
补充内容
有关命令
任务 命令
指定使用RIP协议 router igrp autonomous-system1
指定与该路由器相连的网络 network network
指定与该路由器相邻的节点地址 neighbor ip-address
注:1、autonomous-system可以随意建立,并非实际意义上的autonomous-system,但运行IGRP的路由器要想交换路由更新信息其autonomous-system需相同。
cisco最新产品及IOS停止了对IGRP的支持 仅支持新的增强型内部网关路由协议(EIGRP)
EIGRP和IGRP为cisco专有协议 但部分华为设备也支持此两种协议
发布路由更新信息的周期是90秒
高手回答下RIP、IGRP、EIGRP、OSPF之间的区别要容易理解点的。
RIP 路由信息协议 适合在小区域
IGRP 目前没有人用了
EIGRP 高级距离矢量路由协义 适用大中型
OSPF 最短路径优先协义 适合中大型
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s,路由信息协议)是使用最广泛的距离向量协议,它
是由施乐(Xerox)在70年代开发的。当时,RIP是XNS(Xerox Network
Service,施乐网络服务)协议簇的一部分。TCP/IP版本的RIP是施乐协议的改进版。RIP最
大的特点是,无论实现原理还是配置方法,都非常简单。RIP基于跳数计算路由,并且定期
向邻居路由器发送更新消息。
IGRP是CISCO专有的协议,只在CISCO路由器中实现。它也属于距离向量类协议,所以在很多
地方与RIP有共同点,比如广播更新等等。它和RIP最大的区别表现在度量方法、负载均衡等
几方面。IGRP支持多路径上的加权负载均衡,这样网络的带宽可以得到更加合理的利用。另
外,与RIP仅使?
锰??魑?攘恳谰莶煌?琁GRP使用了多种参数,构成复合的度量值,这其中可以包含的因
素有:带宽、延迟、负载、可靠性和MTU(最大传输单元)等等。
OSPF协议是80年代后期开发的,90年代初成为工业标准,是一种典型的链路状态协议。
OSPF的主要特性包括:支持VLSM(变长的子网掩吗)、收敛迅速、带宽占用率低等等。
OSPF协议在邻居之间交换链路状态信息,以便路由器建立链路状态数据库(LSD),之后,
路由器根据数据库中的信息 (Open Shortest Path First,最短路径优先)算法计算路由表,选择路径的主要依据是带宽。
EIGRP是IGRP的增强版,它也是CISCO专有的路由协议。EIGRP采用了扩散更新(DUAL)算法
,在某种程度上,它和距离向量算法相似,但具有更短的收敛时间和更好的可操作性。作为
对IGRP的扩展,EIGRP支持多种可路由的协议,如IP、IPX和AppleTalk等等。运行在IP环境
时,EIGRP还可以GRP进行平滑的连接,因为它们的度量方法是一致的。
以上四种路由协议都是域内路由协议,他们通常使用在自治系统的内部。当进行自治系统间
的连接时,往往采用诸如BGP(Border Gateway Protocols,边界路由协议)和EGP(
External GatewayProtocols,外部路由协议)这样的域间路由协议。目前在Internet上使用的域间路由协议
是BGP第四版。
收敛是路由算法选择时所遇到的一个重要问题。收敛时间是指从网络的拓扑结构发生变化到
网络上所有的相关路由器都得知这一变化,并且相应地做出改变所需要的时间。这一时间越
短,网络变化对全网的扰动就越小。在上述几种域内路由算法中,RIP和IGRP的收敛时间相对较长,都是分钟数量级的;OSPF要短一些,数十秒内可以收敛;EIGRP最短,网络拓扑发生变化之后,几秒钟即可达到收敛状
态。
什么是IGRP?
内部网关路由选择协议(IGRP) Cisco的私有协议
IGRP的操作
与RIP协议不同的是,IGRP使用IP层的端口号9来进行报文交换 (RIP是使用的520端口,UDP)
IGRP协议使用了一个称为自主系统(Autonomous System)的概念。自主系统可以定义为一个路由选择域(Routing Domain),也可以定义为一个进程域(process Domain)。IGRP自主系统是一个进程域-----一组使用IGRP协议作为共同的路由选择协议的路由器。
通过定义和跟踪多个自主系统,IGRP协议允许在一个IGP环境里面运行多个进程域,这样可以把一个域内部的通信和另一个域内部的通信孤立起来。域间的通信量可以通过路由重新分配(Redistribution)!
关于这些数字的定义,例如 AS 10 igrp 10 igrp 30 IGRP协议内,两个自主系统号10和30是IGRP的两个进程域,就此处而言,进程域10和30是通过和这两个进程域都相连的一台路由器来进行通信的。 AS 10则是指路由选择域。
在IGRP更新报文中,IGRP把路由条目分成3类:内部路由(Interior Route)、系统路由(System Route)、和外部路由(exterior Route),每个IGRP的路由条目都属于这3个类别中的一个。
内部路由--------是指到达属于某个主网络的子网地址的路径,这里的主网络是指正在广播这条路由更新的数据链路的主网络地址。换句话说,作为内部路由被通告的子网对于通告路由器和接收路由器共同相连的主网络来说是“本地”的。
系统路由---------是指到达在网络边界路由器上被汇总的网络地址的路径。
外部路由---------是到达被标记成缺省网络(Default Network)的路径。对于缺省网络,路由器将直接发送所有的数据包而不对具体的目的网络进行查找匹配。
IGRP的定时器和稳定性
IGRP协议的更新周期是90S。为了防止更新计时器的同步,IGRP针对每一个更新时间减掉一个最大为其20%的随机抖动变量。因此,每个更新周期所需要的时间将在72~90S之间变化。
当一条路由首次被学到时,这条路由的无效计时器就会被设置成270s,即更新周期时间的3倍长。同时,刷新定时器设置成630s,即更新周期时间的7倍长。每次接收路由器收到该路由的更新报文后,这些计时器都将被重新初始化。如果在收到一条更新报文之前无效计时器的计时超时了,这条路由就会标记成不可到达。但是,在路由器的刷新计时器超时前,这条路由还会被保留在路由选择表中,并且作为不可达的路由通告出去,如果刷新计时器超时了,这条路由才会从路由选择表中删除掉。
重复一下RIP的定时器 RIP的路由更新定时器 30秒 路由器无效定时器 90秒 刷新定时器 240秒 在Cisco的IOS中运行的Rip协议还会有一个超时计时器,默认为180s 如果一条路由的更新在180s(6个更新周期)内还没有收到,那么这条路由的跳数将变成16,也就是标记为不可到达的路由。
如果一条路由的目的地址变为不可达的,或下一跳路由器增大了到达目的地址的度量以至于引起一个触发更新的话,那么这条路由将会进入一个280s(3倍的更新周期加上10s)的抑制时间状态。直到抑制计时器超时之前,有关这个目的地址新的信息都不会被路由器接受。IGRP协议的抑制特性可以用命令no metric holddown来禁止,在一个没有路由环路的网络拓朴中,抑制特性没有实际的意义,禁止掉这个特性将有助于减少IGRP的收敛时间。缺省的计时器可以用下面的命令来改变:
Timers basic update invalid holddown flush [sleeptime]除了sleeptime选项,这条命令曾在改变RIP协议的计时器时使用过。Sleeptime是一个周期性的毫秒(ms)级的计时器,在收到一条触发更新后,它被用来延迟一个正常的路由更新。
计时器的缺省值应当只在网络发生了明显的问题,并且仔细考虑了更改计时器所带来的后果之后才能加以改变。
IGRP的度量
默认情况下,IGRP协议选用路由协议的链路带宽和时延作为度量值。链路的另外两个特性----负载和可靠性只有在路由器上进行人工配置后才会被应用。 可以通过命令 show interface 来观察一个特定接口上相关IGRP的复合度量的值大小。
带宽(Bandwidth)------带宽用Kbit/s 单位来表示,它在计算链路的度量值时仅作为一个静态的值,没有必要反映出链路实际使用的带宽,也就是说,带宽不需要动态地去度量,例如,不论和串行接口相连的链路是T1还是56K的,串行接口的缺省带宽都是1544Kbit/s。这个缺省的带宽值可以通过bandwidth命令来更改。IGRP的更新报文使用3个8bit字节来表示IGRP“带宽”。在这里用BWigrp表示,它是用因子10的7次方除以带宽得来的,因此,如果接口的带宽是1544,那么BWigrp=107/1544=6476 或者是0x00194C
时延(delay)-----时延,像带宽一样,也是一个静态特征的度量值,不需要动态地去量度,时延可以通过show interface 命令显示的DLY参数来表示,单位是(微秒) 一个接口的缺省时延可以通过delay进行更改,并以10微秒作为命令配置的最小计量单位。DLYigrp=DLY/10 IGRP通过设定DLYigrp=0xFFFFFF来标识一条不可到达的路由路径,这个数值大约为167.8s,因此,一条IGRP的路由端——端的最大时延是167s。
可靠性(Reliability)------可靠性是一个动态量度的度量参数,它使用一个8位数字来表达,255表示100%的可靠链路,而1表示最低可靠的链路。在命令show interface的输出中,可靠性被表示成255的分数,例如,234/255 或91.8%
负载(Load)------在IGRP的更新里,负载是一个8位的数字,在show interface 的输出中表示成一个255的分数,例如,40/255;1表示最小的负载链路,255表示100%的负载链路。
跳数:跳数是下一跳路由器报告的跳数,仅仅用来限制网络规模的口径大小,缺省条件下,最大为100,也可以通过命令Metric maximum-hops配置成1~255之间的数值,如果一条路由超过了设置的最大跳数,那么它的时延将被设置成0xFFFFFF,而变成一条不可达的路由。
IGRP的报文格式
与RIP协议相比,IGRP协议不用填充无用的数据给每个路由条目以使他们达到32bit字的边界,每个更新报文可以携带104个路由条目,RIP协议是25个。一个最大的IGRP报文的大小增大到1500字节。
版本号:永远设置为1 类型代码----1标识一个IGRP请求报文,2标识一个IGRP更新报文。一个请求报文可以是一个不带路由条目的报文头组成 更新版本 自主系统号----确切地说是IGRP进程的ID号。 内部路由数 系统路由数 外部路由数 校验和 目的地址 时延 带宽 MTU 可靠性 负载 跳数
配置IGRP
两个必要的步骤:
1.使用router igrp process-id 命令启动IGRP进程;process-id的取值范围是1~65535
2.使用network命令来指定运行IGRP协议的每个主网络。
非等价负载均衡:差异变量(Variance)-------Variance命令用来确定哪些路由路径在非等价负载均衡中是可以使用的。它定义了一个倍数因子,用来表示一条路由路径的试题 值和最小代价路由路径的不同或差别的程度。任何路由路径的度量值如果超过了最小代价路由路径的度量乘以Variance的值,那么这条路由路径将不被使用。Variance的缺省值是1,也就是说如果要实现负载均衡,那么多条路由路径的度量值必须是相同的。variance的值必须是整数。此命令用在路由配置模式下。 在非等价负载均衡中的路由经常会碰到以下三种情况:
1.增加到负载共享“组”中的路由路径条数不能超过最大路径条数(maximun-paths)的限制。
2.下一跳路由器必须在度量上更接近目的网络。也就是说,在下一跳路由器上到达目的网络的度量值必须小于本地路由器到达该目的网络的度量值。到达目的网络更近的下一跳路由器,通常被称为下游路由器(Downstream Router)
3.最小路径代价的路由的度量值乘以Variance后,必须大于所增加的非最小代价路由的度量值。
设置最大的路径数:
IGRP协议可以进行负载均衡的路由路径的最大条数可以用maximum-paths命令来设置。默认为4,最大为6。
IGRP与RIP度量值是怎样算的?
IGRP度量标准的计算公式如下:度量标准=[K1*带宽+(K2*带宽)/(256-负载)+K3*延迟]*[K5/(可靠性+K4)],默认的常数值是K1=K3=1,K2=K4=K5=0。因此,IGRP的度量标准计算简化为:度量标准=带宽+延迟。
rip管理距离是120,rip度量值是跳数
思科路由中IGRP和EIGRP协议有什么不同?
EIGRP是IGRP的升级
IGRP已经渐渐淘汰
现在要是全网是CISCO的
启用EIGRP
因为他是私有协议
所以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EIGRP的全名是Enhance
Interio
Gateway
Routing
Protocol从字面就可以看出是加强型的IGRP,也就是再度改良IGRP而成EIGRP,EIGRP结合了距离向量(distance
Vector)和连结——状态(Link-State)的优点以加快收敛,所使用的方法是DUAL(Diffusing
Update
Aigorithm),当路径更改时DUAL会传送变动的部分而不是整个路径表,而Router都有储存邻近的路径表,当路径变动时,Router可以快速地反应,EIGRP也不会周期性地传送变动讯息以节省频宽的使用,另外值得特别指出的是EIGRP具有支持多个网络层的协议,例如IP层对:IP层、IPX层对IPX层、AppleTalk的RTMP对RTMP
内部网关路由协议(IGRP)是一种在自治系统(AS:autonomous
system)中提供路由选择功能的路由协议。在上世纪
80
年代中期,最常用的内部路由协议是路由信息协议(RIP)。尽管
RIP
对于实现小型或中型互联网络的路由选择是非常有用的,但是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其受到的限制也越加明显。思科路由器的广泛使用和
IGRP
的强大功能,使得众多大型互联网络组织采用
IGRP
取代
RIP。在上世纪
90
年代,思科就推出了增强的
IGRP,进一步提高了
IGRP
的操作效率。
IGRP
是一种距离矢量(distance
vector)内部网关协议(IGP)。距离矢量路由选择协议采用某种距离标准比较路径长度,该标准就是距离矢量。距离矢量路由选择协议通常与链路状态路由选择协议(link-state
routing
protocol)相对,链路状态路由选择协议是对互联网络中的所有节点发送本地连接信息。
为具有更大的灵活性,IGRP
支持多路径路由选择服务。在循环(round
robin)方式下,两条同等带宽线路能运行单通信流,如果其中一根线路传输失败,系统会自动切换到另一根线路上。多路径可以是具有不同开销,但仍然奏效的多路径线路。例如,一条线路比另一条线路优先
3
倍(即标准低
3
级),那么意味着这条路径可以使用
3
次。只有符合某特定最佳路径范围或在差量范围之内的路径才可以用作多路径。差量(Variance)是网络管理员可以设定的另一个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