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张自忠的故事简介
- 2、张自忠的故事
- 3、张自忠的英雄事迹100字
- 4、张自忠的英雄故事
张自忠的故事简介
1940年5月,日军为了控制长江交通、切断通往重庆运输线,集结30万大军发动枣宜会战。
当时中国军队的第33集团军只有两个团驻守襄河西岸。
张自忠作为集团军总司令,本来可以不必亲自率领部队出击作战,但他不顾部下的再三劝阻,坚持由副总司令留守。
张自忠率2000多人东渡襄河后,一路奋勇进攻,将日军第13师拦腰斩断。
日军随后以优势兵力对张自忠所部实施包围夹攻。
张自忠毫不畏缩,指挥部队向人数比他们多出一倍半的敌人冲杀10多次。
日军伤亡惨重。
5月7日拂晓,张自忠东渡襄河,率部北进。
在日军集结重兵南下时,我方主力本应暂时规避,寻机集中力量分别围歼来犯之敌。
但是,蒋介石被日方的假情报迷惑,错误判断形势,下令第五战区部队同时围歼南北两路日军。
虽然张自忠在河东的部队只有五个师二万余人,兵力仅及对方一半,但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他立即根据自身情况调整部署。
然而不幸的是,张自忠的电报密码被日军截获破译,他的军事部署已完全被敌方掌握。
日军当即调集两个师团另加四个大队奔袭而来。
14日,双方发生遭遇战。
15日,张自忠率领的1500余人被近6000名日寇包围在南瓜店以北的沟沿里村。
当日上午,日军发动进攻。
敌我力量极其悬殊,战斗异常惨烈。
至下午三时,张自忠身边士兵已大部阵亡,他本人也被炮弹炸伤右腿。
此时,他已撤至杏仁山,与剩下的十几名卫士奋勇抵抗,竟将蜂拥而至的日军阻于山下达两个多小时。
激战到16日佛晓,张自忠部被迫退入南瓜店十里长山。
日军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向中国军队的阵地发起猛攻。
一昼夜发动9次冲锋。
张自忠所部伤亡人员急剧上升,战况空前激烈。
5月16日一天之内,张自忠自晨至午,一直疾呼督战,午时他左臂中弹仍坚持指挥作战。
到下午2时,张自忠手下只剩下数百官兵,他将自己的卫队悉数调去前方增援,身边只剩下高级参谋张敬和副官马孝堂等8人。
1940年5月16日下午4时。
张自忠战死。
张自忠战死后,日本人发现张将军遗体,审认无讹,一起膜拜,用上好木盛殓,并竖木牌。
并全军向他行礼,甚至在他的遗体运回后方之时,日军收到消息便下令停止空军的空袭一日,避免伤到张自忠的忠骸。
张自忠的故事
1933年3月,日军侵占热河后继续向长城各要塞进犯。宋哲元委张自忠为前线总指挥,率第29军与敌在喜峰口到罗文峪一线激战40余日,取得一次次胜利,打出了中国军队的威风,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日决心。1935年“华北事变”后,张自忠任察哈尔省主席,1936年兼任天津市长。“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宋哲元决定率第29军撤退到保定,行前令张自忠代理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北平绥靖公署主任兼北平市长,留在北平与敌周旋。北平沦陷后,国人对张自忠非议颇多,认为他是“华北特号汉奸”,报纸上一律称他“张逆自忠”。事实上,日军侵占北平后便要求张自忠通电反蒋,被张自忠严词拒绝。日本人于是再也不与张自忠对等谈判。张见大势已去,便决定脱离险境。他先称病躲进德国医院,后又化装成司机助手乘坐美国人的汽车逃到天津,接着乘英国轮船去烟台,再转济南,最后到达南京,始得脱险。9月在济南时,他在一封信中写到:“忠冒险由平而津而烟台而济南,刻即赴南京谒委员长,面言一切。......而社会方面颇有不谅解之际,务望诸兄振奋精神,激发勇气,誓扫敌氛,还我河山。非如此不能救国,不能自救,并不能见谅于国人。事实胜于雄辩,必死而后能生。”
1937年11月,张自忠回到原部队,此时部队已编为第59军,张自忠任军长。返部队当天,他对部众痛哭誓言:“今日回军,除共同杀敌报国外,是和大家一同寻找死的地方”。1938年初,号称日寇“铁军”的板垣师团在山东半岛登陆,一路西进,3月上旬进至鲁南军事要地临沂城下,以优势兵力围攻守军庞炳勋的第40军的5个团,庞部与敌血战数日,渐感不支。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急调第59军增援临沂。张自忠得令后即率部星夜兼程,日行180里赶到临沂北郊,随即兵分三路从北面对围城之敌发起猛烈进攻,临沂守军也开城出击。凶顽的的板垣师团在两面夹攻下仓惶后撤。张自忠率部急追,在沙子岭再创板垣师团,取得抗战史上有名的“临沂大捷”。经此一役,张自忠声誉雀起,被提升为第27军团军团长。是年10月升任33集团军总司令兼第59军军长。不久,张自忠又兼任第五战区右翼兵团司令。
1939年5月,日寇10万之众兵分两路大举进犯鄂北的随县、枣阳地区。张自忠一面命正面部队死守,一面火速派2个师迂回到敌后方,两面夹击包抄日军。他还亲自率2个团渡过襄河向敌猛攻,粉碎了日军围歼第33集团军的企图。随后第五战区左右兵团全线反攻,一举收复枣阳、桐柏等地区。史称“鄂北大捷”。同年12月,日军又集中大量兵力向驻守长寿店地区的第33集团军所属第132师等部阵地进攻,双方激战7天7夜,132师阵地多次被突破。张自忠决定用奇兵打敌神经中枢的战法挫败敌人。他调第132师的第359团另配1个营,令其于夜间绕道偷袭日军设在钟祥县的总指挥部。临出发前,他鼓励将士们说:“国家养兵就是为了打仗,打仗就会有伤亡。人总是要死的,多活20年少活20年转眼就过去了。但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为国家为民族而死就重于泰山,否则轻如鸿毛。”在张自忠的激励下,奇袭部队当晚潜行30里路,一举端掉日军总指挥部。正面进攻的日军惊闻老巢被端,大为恐慌。张自忠指挥部队趁势猛烈反攻,打得日军狂退60里,大获全胜。此役称“襄东大捷”。蒋介石通电嘉奖,称张部为“最优部队”,其防区为“模范战场”。老百姓则美称张自忠为“活关公”。
1940年4月,日军集中30万兵力再次向鄂北的随县、枣阳地区进犯。当时第33集团军只有74师的2个团驻守襄河西岸。张自忠作为有中将军衔的集团军总司令,本可不必亲率部队出击作战,但他不顾部众的再三劝阻,坚持由副总司令冯治安留守襄河西岸,而他自己亲率仅剩的2个团加总司令部直属特务营渡河作战。
5月1日,张自忠亲笔谕告所部各将领:“看最近之情况,敌人或再来碰一下钉子,只要敌来犯,兄即到河东与弟等共同去牺牲。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它办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致于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愿与诸弟共勉之。”
5月6日晚,张自忠又亲笔给副总司令冯治安留下临阵遗嘱,进一步表示了以死报国的决心。书中说:“因为战区全面战事之关系,及本身之责任,均须过河与敌一拼,现已决定于今晚往襄河东岸进发,到河东后,如能与38D、179D(38师和179师)取得联络,即率两部与马师,不顾一切向北进之敌死拼。设若与179D、38D取不上联络,即带马之三个团,奔着我们最终之目标(死)往北迈进。无论作好作坏,一定求良心得到安慰,以后公私均得请我弟负责。由现在起,以后或暂别,或永离不得而知。”
两封书信大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大无畏气概,后来亦被周恩来誉为“忠义之志、壮烈之气”的两封遗书。
5月7日张自忠率2个团和1个特务营共二千余人东渡襄河后,一路奋勇进攻,于14日在方家集将日军第13师团拦腰斩断。日军遂以优势兵力对张部实施包围夹攻。张自忠毫不畏缩,指挥部队向人数比他多一倍半的日军冲杀十余次。日军伤亡惨重,不明白这支中国军何以这样能战,后听说是张自忠亲率的部队,当即大量增兵,企图消灭这支劲敌,以绝后患。15日,日军万余人分南北两路向张部夹攻。激战至16日拂晓,张自忠被迫退入南瓜店十里长山。日军以飞机大炮将南瓜店轰成一片火海。张自忠自晨至午,一直疾呼督战,午时他左臂中弹仍坚持指挥作战。到下午2时,张自忠手下只剩下数百官兵,他将自己的卫队悉数调去前方增援,身边只剩下高级参谋张敬和副官马孝堂等8人。他掏出笔向战区司令部写下最后近百字的报告,交给马孝堂时说:“我力战而死,自问对国家对民族可告无愧,你们应当努力杀敌,不能辜负我的志向。”稍后,张自忠腰部又被机枪子弹击中,他卧倒在地浴血奋战。后张自忠身上又中五弹,为了不让日军俘获,他举枪自戕。一代名将,壮烈殉国。随张自忠东渡作战的二千官兵亦于南瓜店十里长山全部牺牲。 凶残暴虐的日军也不得不佩服张自忠将军的忠勇,列队脱帽向张自忠遗体敬军礼,用上好木盛殓并竖灵牌。
蒋介石惊闻张自忠殉国,立即下令第五战区不惜任何代价夺回张自忠遗骸。继张自忠任第59军军长的黄维纲率部再渡襄河,与敌激战两昼夜,付出了二百多人的伤亡,终于在方家集寻得英烈坟墓,开棺将忠骸起出,重殓后再将灵柩运往重庆。先由陆路运至宜昌,停灵东山寺,事先并未公布。但消息一经传出,宜昌民众不期前来祭悼者逾数万人。当灵柩运至重庆朝天们码头,蒋介石率军政要员来到江边,亲自扶灵执绋,再拾级而上,护送灵柩穿越重庆全城,来到重庆北碚双柏树小山落土安葬,并追晋上将。冯玉祥把这里更名为“梅花山”,并亲自为自己的老部下题写“张上将自忠弟千古荩忱不死”的题词。延安也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毛泽东题写了“尽忠报国”的挽词。
为纪念张自忠将军,湖北省宜城县曾一度改名为“自忠县”。1941年5月在南瓜店张自忠殉国的山头建造了“张上将自忠殉国处”纪念碑,山下修建了两千战死十里长山的官兵公墓。1982年4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追认张自忠将军为“革命烈士”。
张自忠的英雄事迹100字
1、血战临沂
1938年3月的临沂战役中,五十九军与敌鏖战七昼夜,粉碎日军向台儿庄前线增援的战略企图,将日军号称“铁军”的板垣师团击溃,保证了台儿庄大战的胜利。
2、随枣会战
1939年5月,中日两军在鄂北地区展开了一次大交锋——随枣会战。5月10日,张自忠部在田家集以西的大家畈歼灭日军辎重部队,迫使日军放弃渡河攻击襄阳(原襄樊)。
3、冬季攻势
1939年12月张自忠率领右翼兵团参加冬季攻势。12月12日,张自忠率三十八师正面进攻日军,歼灭日军第十三师团第一零三旅团,于1月初配合第八十四军稳定战线,2月14日发起反攻。此次战争是抗日战争期间正面战场国民党军发动的惟一一次战略性进攻战役。
4、抗日战争
1940年5月,日军为了控制长江交通、切断通往重庆运输线,集结30万大军发动枣宜会战。1日,张自忠亲笔昭告各部队、各将领出战。7日拂晓,张自忠东渡襄河,率部北进。14日,双方发生遭遇战。15日,张自忠率领的1500余人被近6000名日寇包围在南瓜店以北的沟沿里村。激战到16日佛晓,张自忠部被迫退入南瓜店十里长山。
日军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一昼夜发动9次冲锋。张自忠所部伤亡人员急剧上升。5月16日张自忠自晨至午,一直疾呼督战,午时他左臂中弹仍坚持指挥作战。到下午2时,张自忠手下只剩下数百官兵,他将自己的卫队悉数调去前方增援,身边只剩下高级参谋张敬和副官马孝堂等8人。5月16日下午4时,张自忠所部全军覆没,张自忠牺牲。
扩展资料:
1937年,上海、南京相继沦陷后,日本侵略者又把兵锋直指徐州,志在夺取这一战略要地。1938年3月,日军投入七八万兵力,分两路向徐州东北的台儿庄进发。待至临沂、滕县时,同中国军队发生了激烈的战斗。当时守卫临沂的是庞炳勋的第三军团。由于实力过于悬殊,伤亡惨重,庞部急待援军。
张自忠奉调率第五十九军以一昼夜180里的速度及时赶来增援。张自忠与庞炳勋原是宿仇,但他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摈弃个人恩怨,率部与庞部协力作战。敌军在飞机大炮掩护下,配合坦克、装甲车向茶叶山阵地发起进攻。张自忠以“拼死杀敌”、“报祖国于万一”的决心,与敌激战,反复肉搏。
茶叶山下崖头,刘家湖阵地失而复得达三四次,战况极其惨烈。经过数天鏖战,敌军受到重创,节节败退。中国军队相继收复蒙阴、苔县,共歼敌4000余人。不久,日军再派坂本旅团向临沂、三官庙发起攻势,妄图有所突破。张自忠和庞炳勋部两军奋力拼杀,经彻夜激战,日军受到沉重打击,其向台儿庄前线增援的战略企图被完全粉碎,保证了台儿庄大战的胜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张自忠
张自忠的英雄故事
1940年5月,日军为了控制长江交通、切断通往重庆运输线,集结30万大军发动枣宜会战。1日,张自忠亲笔昭告各部队、各将领出战。
7日拂晓,张自忠东渡襄河,率部北进。14日,双方发生遭遇战。15日,张自忠率领的1500余人被近6000名日寇包围在南瓜店以北的沟沿里村。
激战到16日佛晓,张自忠部被迫退入南瓜店十里长山。日军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一昼夜发动9次冲锋。张自忠所部伤亡人员急剧上升。
5月16日张自忠自晨至午,一直疾呼督战,午时他左臂中弹仍坚持指挥作战。到下午2时,张自忠手下只剩下数百官兵,他将自己的卫队悉数调去前方增援,身边只剩下高级参谋张敬和副官马孝堂等8人。5月16日下午4时,张自忠所部全军覆没,张自忠战死。
扩展资料:
张自忠生平重大战役:
1、临沂保卫战
临沂保卫战是1938年发生于临沂(今山东临沂市区)的一场由李宗仁战略部署,张自忠、庞炳勋等人指挥抗击日本坂垣第五师团主力的中日战争。
临沂系齐鲁襟喉、徐淮锁钥,是南北地区各公路的交叉点,战略位置直接关系到陇海、津浦两路以及徐州的安危。
1938年2月,日本最精锐的部队之一坂垣第五师团主力坂本支队及伪军刘桂堂部约两万人直扑临沂,策应矶谷师团进攻台儿庄。面对敌寇的进攻,张、庞两军以攻为守,击敌侧背,全体官兵无不义愤填膺解开临沂之围。
临沂保卫战中,中国军队为争取胜利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创造出打死打伤日寇6000余人的光辉战绩,挫败了日军由津浦路和临沂两路夹击台儿庄的计划,奠定了台儿庄战役胜利的基础。
2、随枣战役
随枣战役发生在1939年5月(民国二十八年),中国国民革命军在湖北随县(今随州)、枣阳地区与日军的作战。
武汉会战之后,日军为了消除鄂北,豫南方面中国军队对武汉的威胁,向湖北随枣县枣阳地区发动进攻。
5月1日,日军第十一军司令官冈村宁次为解除国民革命军对平汉线(现京汉铁路)交通的威胁,以第三、十三、第十六师团和骑兵第二、第四旅团等,向随县、枣阳地区进攻。
为牵制和阻击日军进攻,中国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将所属部队编为左、右两个集团军和江防守军进行防御,并实行反击。战至23日,第五战区部队先后收复枣阳、随县。
日军退回钟祥、应山,恢复战前态势,会战宣告结束。国民党军队击毙敌军1.3万人,第五战区也付出了较大的牺牲,日军未能达到预定的战略目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张自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