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这是退潮后在青岛第一海水浴场旁石头坑里逮的小鱼,体长约4、5 cm,请问这是什么鱼?
如图 , 鰕虎鱼 具体哪种不知 但不是弹涂鱼 学名
鰕虎鱼科 Gobiidae 叉舌鰕虎鱼属 Glossogobius 鱼类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体圆,粗壮,后部侧扁,尾柄细长。头长,平扁。吻尖突。口稍大,近端位,下颌略突出。舌游离,前端分叉。鳃盖上方被小鳞;体被较大的弱栉鳞。背鳍分离;腹鳍胸位,尾鳍略圆。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栖息在沿海砂石底质,水质清澈或混浊的河口区、溪流、池塘等水域,以昆虫、甲壳类及小鱼为食,可做为食用鱼、养殖鱼及观赏鱼。
区别于 背眼鰕虎、弹涂鱼 , 顾名思义 弹涂鱼的双眼长在背部
背眼鰕虎鱼亚科 Oxudercinae 大弹涂鱼属 Boleophthalmus 鱼类
下图为 大弹涂鱼 Boleophthalmus pectinirostris, 俗名 花鱼、花跳鱼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鱼体延长,眼大突出,腹鳍愈合成吸盘。鱼体灰褐色,散布不规则白斑点、黑斑及蓝色亮斑,并具5至6条向前斜下的黑褐色横纹,体长可达20厘米。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一般栖息于底质为烂泥的低潮区或半咸水的河口滩涂,属广盐性鱼类,稍受惊吓时即迅速跳离,繁殖期时具有领域性,雄鱼会有复杂的求爱活动,会筑巢护卵及守护幼鱼。属杂食性,以底藻及小型底栖动物为食。
这种会走路的鱼叫什么鱼?(有图)
是攀鲈鱼。本鱼体色会受生活水域的水质所影响,有银灰色或绿褐色,侧腹颜色较浅,腹部为白色。侧腹有随意分布的黑色斑点,后半部更明显。鳃盖后有一块深色斑点,尾柄上各有一块斑纹。头部又宽又平,嘴裂开。背鳍硬棘16-20枚;背鳍软条7-10枚;臀鳍硬棘9-11枚;臀鳍软条8-11枚,雌鱼的生长速度是雄鱼的2至4倍,体长可达25厘米以上。本鱼常生活于热带、亚热带的河沟、池塘的底层以及喜栖息于平静、淤泥多的水体中。属杂食性,以大型植物,虾与鱼苗为食。在干季时,水位低时,能以特化的器官直接吸取空气,并能用胸鳍在地面上攀爬,生命力顽强。
跳跳鱼世界里的跳跳鱼在生活中都有哪些习性?
跳跳鱼:
又叫弹涂鱼把鳍当成浆,像在海中划水一样,在泥上行走。不过,弹涂鱼还完全依赖海水来获得维持生命的氧气。当它张开嘴进食的时候,口中维持生命的含氧的水马上会流出来,所以它必须立即补充水,否则就会窒息。
由于浅滩上的水有可能干涸,所以在泥土还是湿的时候,弹涂鱼就给自己挖了个洞,当掩蔽所使用。
这个洞一直挖到水线以下,这样即使是干旱的天气,弹涂鱼还是可以得到海水,供它呼吸之用。泥洞成了弹涂鱼的理想家园,它在这里养育后代。
泥洞给小鱼提供了必需的水源条件,等小鱼长大以后,就可以嘴中含口水到陆地上探险。
弹涂鱼有鳃,是真正的鱼,但它却长时间居住在陆地上,成为最初的两栖动物。尽管弹涂鱼喜欢在烈日下跑来跑去,但它们终究是鱼,所以仍然得随时使身体保持湿润,否则就会死亡。
它们的身体结构变动得很少,还必须定时把身体浸在水中。
仅仅在嘴里含口水来吸取氧气是不够的,弹涂鱼要经常保持身体的湿体以防止危险的脱水现象。因此弹涂鱼的所有活动都是在水塘周围进行的。
看到这些图片 感觉还是动画里的可爱
以上就是他们的习性 请采纳
海鲜图片 种类
海鲜种类图片及名称如下:
1、青蟹
青蟹作为穴居性水生甲壳动物,喜欢栖息于潮间带的泥沙海滩、红树林或沼泽地,白天穴居在洞穴内,夜间出来觅食。
夏天喜欢在高潮带用步足支起身体,低温时则潜伏在泥沙中,仅露出双眼。自然环境中,青蟹主要以小型鱼、虾、蟹、贝等为饵料。广泛分布于太平洋、印度洋。
2、海蜇
海蜇俗称水母、石镜、蒲鱼,身体呈蘑菇状,由半球形的伞部和口腕部组成,体表红褐色、乳白色、黄褐色、青蓝色、天蓝色都有,外表艳丽。
3、黄泥螺
黄泥螺学名泥螺,在我国沿海均有分布。体呈长方形,头盘大而肥厚,外套膜不发达。侧足发达,遮盖贝壳两侧之一部分。贝壳呈卵圆形,幼体的贝壳薄而脆,成体较坚硬、白色,表面似雕刻有螺旋状环纹,内面光滑,有黄褐色外皮。无螺塔和脐、无厣。
4、蛏
蛏子常见于潮间带的泥沙中(尤其在温带)。壳窄长,剃刀状,长可达20公分(8吋)。斧足大而活跃,能在洞穴中迅速上下移动,受惊时很快缩入洞内。
以短水管摄食海水中食物颗粒。有的种可借水管喷水而作短距离游泳。北美太平洋沿岸的荚蛏(Siliqua patula)不栖息在固定的洞穴中,而生活在不断受海浪冲刷的海滩的流沙中。
5、对虾
对虾 (学名东方对虾,又称中国对虾,中国明对虾和斑节虾)是节肢动物门,软甲纲,十足目,对虾科,对虾属的虾类。对虾属个体大,通称大虾。对虾经大量进行商品养殖,产量正在迅速增加。整只对虾的烹调方法有红烧、油炸、甜烤。
6、牡蛎
牡蛎(Ostreidae)俗称海蛎子、蚝等,隶属软体动物门。双壳纲,牡蛎目,牡蛎科下的物种统称牡蛎。牡蛎是世界第一大养殖贝类,是人类可利用的重要海洋生物资源之一,为全球性分布种类。
7、跳跳鱼
跳跳鱼,又称弹涂鱼,为暖温性近岸小型鱼类,喜栖息于河口、港湾、红树林区之咸淡水域及沿岸的浅水区及在底质为淤泥、泥沙的滩涂处活动,亦进入淡水。
穴居性。常依靠发达的胸肌柄匍匐或跳跃于滩涂上,退潮时在滩涂上觅食。主食浮游动物、昆虫及其他无脊椎动物。分布于西北太平洋,从越南向北至朝鲜和日本南部。
8、毛蚶
毛蚶主要栖息于浅海(20米以下)的软泥底或含砂的泥质海底,栖息水域一般是稍有淡水流入的内湾和较平静的浅海,多分布在水深5-7米的海域,水深14米以上的海域分布稀少。
9、花蛤
是贝壳类海产品,广泛分布在中国南北海区,它生长迅速,养殖周期短,适应性强(广温、广盐、广分布),离水存活时间长,是一种适合于人工高密度养殖的优良贝类,是中国四大养殖贝类之一。是西太平洋亚热带到低寒温带的一个品种,并分布在欧洲的温带地区。
10、皮皮虾
皮皮虾全为海生。掠虾类起源于中生代的侏罗纪,绝大多数种类生活于热带和亚热带海域,少数见于温带海域。中国沿海均有,其中以虾蛄科(Squillidae),口虾蛄属(Oratosquilla)旗下的广温性品种——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分布最广、产量最大。
11、丁螺
大排档的下酒菜,没有比它更经济实惠的海鲜了。
12、梭子蟹
梭子蟹,有些地方俗称“白蟹”。因头胸甲呈梭子形,故名梭子。甲壳的中央有三个突起,所以又称“三疣梭子蟹”,属于节肢动物。雄性脐尖而光滑,螯长大,壳面带青色;雌性脐圆有绒毛,壳面呈赭色,或有斑点。梭子蟹肉肥味美,且适宜于海水暂养增肥。
13、鱿鱼
鱿鱼,也称柔鱼、枪乌贼,是软体动物门头足纲鞘亚纲十腕总目管鱿目开眼亚目的动物。体圆锥形,体色苍白,有淡褐色斑,头大,前方生有触足10条,尾端的肉鳍呈三角形,常成群游弋于深约20米的海洋中。
14、蛤蜊
买蛤蜊要选择张嘴换气的,这样的活蛤蜊吃起来更鲜美,而且尽量选择全身舒展的,吐沙比较均匀一些。不要选张开壳的,有些蛤蜊已经张开壳了,说明蛤蜊已经死亡,这样的蛤蜊炒熟后有股腥臭味。
15、香螺
香螺(学名:Neptunea cumingi Crosse)又名响螺、金丝螺。贝壳近菱形,壳质较坚硬,高134毫米,宽77毫米。螺层约7层,缝合线明显。它属于腹足纲蛾螺科软体动物,为我国特有种,产于黄海、渤海,主要分布于广东,福建,辽宁,山东等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