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女娲是真实存在的人物吗?
女娲是真实存在的。
历史上确有女娲这个人,她是伏羲氏族凤姓部落一位大酋长的女儿,出生在凤州,也就是现在的陕西省宝鸡市凤县。女娲16岁时,与伏羲结成了夫妻,先后养育了四个儿子。女娲53岁时伏羲去世,她被氏族联盟推举为帝,建都与汝阳,帝号女皇。
在女娲当政第二年,共工氏不肯听命于女娲,欲自立为帝,女娲命令祝融率南方部族北伐共工氏,这是中国远古史上最早的一次大规模群体战争,双方大战的结局是共工氏大败。
女娲领导人们抗洪:
这年夏天大洪水来临,人们在毫无知觉的情况下被突如其来的洪水吞没,许多族人都葬身于大洪水中,女娲立刻组织族人砍伐树木,绑制简易木排,下水营救被困的人,他们奋战了三天三夜,救出了数百名青年男女。
女娲到底是蛇还是人 真正的样子是什么样子
女娲到底是蛇还是人
1、女娲到底是蛇还是人还是美人鱼,真正的样子是什么样子?女娲的传统外形是单足神,即本来岔开双腿的地方长出了一条布满鳞甲的尾巴,这种形象在希腊神话中也有同样的例子,比如厄喀德那,她是堤丰的配偶,也是半人半蛇状;在纳巴泰人的传说中,阿塔尔加提斯女神是宇宙的母亲,她掌控着生物繁殖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她的形象是有着鱼尾巴的女神,但目前更广为人知的女娲形象,还是人首蛇身;
2、女娲到底是蛇还是人之女娲身体为什么是蛇,巨蛇作为神灵图腾,在世界各地的早期信仰中是可以找到证据的,大蛇总是与雨水联系在一起,与阴性联系在一起,在龙的形象最终形成之前,蛇的本质与雨水滋养万物的神秘力量联系在一起,女娲为蛇身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原始社会对于降水的极大需求,而远古社会的母系制度决定了大地之母应该是女性,女娲人首蛇身的形象便由此产生;
3、女娲到底是蛇还是人之样子有多美,《山海经》中的女娲是蛇身人面像,就像蛇妖一样,有着绝美女子的颜值,身子却是一条蛇。细长的丹凤眼,黑色的长发,气质淡然深远广博,像幽深的寒潭,原型是一条龙,现存最早的伏羲女娲像,相传都出自汉代画像石。其中有蛇身的,有龙身(带脚)的,也有人形而有蛇相伴的...
女娲是中国文化上古时代的神话传说人物,是大地母亲之神。她的原型应该有两个因素组成:是某氏族女首领为对象,和繁殖力极强的青蛙为意象一一结合而成的生命来源的表意符号。也可以看成那时人们的一种图腾崇拜。为什么这样说呢?这从大量出土的彩陶的符号中推知,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生产技术落后,人们对未知事物不断探索。没有文字记载就用符号表达意象。彩陶文化正好反映了这一情况,大地湾出土的人头彩瓶是女姓形象,肯定是为了纪念这一氏族首领而烧制的。那些频繁出现在彩陶上的鱼纹,蛙纹,花纹都是表意符号,反映了人们对生育观念的崇拜。所以女娲形象的出现不是凭空捏造的,娲同蛙,中国的女娲、伏羲形象和西方圣经女娃、亚当形象异曲同工,这是人类最初对生命起源及其繁殖原始的认知。
大地湾人头瓶
氏族社会向部落联盟转变的过程,男子逐渐取代了妇女的社会地位,人们对女娲形象的认知有了新的高度,那就是由蛙的表意符号变成了蛇。蛇也具有繁殖力强的特点,况且蛇吃蛙,人们把伏羲画成人面蛇身,因蛇蛙从属关系,所以女娲也变成了人首蛇身。女娲形象的演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最后以女娲、伏羲对偶图象大量出现在汉墓里,已经超出了人们赋于女娲最初的涵义,由原来的图腾崇拜变为对生死轮回的认知,即阴阳相生,死者再生的一种愿望。因为它转换了时空,一般在墓室绘画中出现,不能用抟土造人时的形象来理解地下的女娲人首蛇身了。
伏义女娲人首蛇身交尾图
最早出现女娲"一词的书是《山海经》:" 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 这时还没有伏义(人首蛇身)图出现,把伏羲、女娲拉到一块的是《准南子》一书记录说二人是兄妹婚。至于人面蛇身的提法,据唐代李冗的《独异志》记载:” 文献中伏羲、女娲人首蛇身记载,至早不能超过东汉。 这说明女娲造人的传说早于伏羲、女娲人首蛇身形象形成、特别是人首蛇身交尾图的形成。根据闻一多的考证,图多见于"西汉未至东汉末”,因汉武帝时期对西域实际控制,印度文化传入中国,而印度蛇族的蛇王和蛇后是人头蛇身塑像,受这一启发,汉代人根据传说绘制出伏羲、女娲对偶图。这从发掘的汉墓中能够确定,如马王堆的帛画,洛阳卜千秋墓壁画等,只是意义由生殖"神变为生死”神了。
汉墓砖画像伏羲女娲升天图
总之,女娲为大地之神,有补天之功德,她" 上际九天,下契黄炉,名声被后世,光德熏万物, 宁隐真身而不彰其名,这正是大地之母宽广胸怀,为世人膜拜的地方。
马王堆帛画
女娲的身世
女娲是中国历史神话传说中的一位女神。与伏羲为兄妹。人首蛇身,相传曾炼五色石以补天,并抟土造人,制嫁娶之礼,延续人类生命,造化世上生灵万物。女娲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母亲,她慈祥地创造了我们,又勇敢的照顾我们免受天灾。是被民间广泛而又长久崇拜的创世神和始祖神。她神通广大化生万物,每天至少能创造出七十样东西。《太平御览》:女娲在造人之前,与正月初一创造出鸡,初二创造狗,初三创造羊,初四创造猪,初六创造马,初七这一天,女娲用黄土和水,仿照自己的样子造出了一个个小泥人,她造了一批又一批,觉得太慢,于是用一根藤条,沾满泥浆,挥舞起来,一点一点的泥浆洒在地上,都变成了人。为了让人类永远的流传下去,她创造了嫁娶之礼,自己充当媒人,让人们懂得「造人」的方法,凭自己的力量传宗接代。另一种传说《独异志》是:女娲是与伏羲为兄妹。当宇宙初开时,天地之间只有他们兄妹二人,在昆仑山下,而天下未有其它人民。相议想为夫妻,又自觉羞耻。兄即与妹上昆仑山,咒曰:「天若同意我兄妹二人为夫妻,请您将天上的云都合起来一团,要不就把云散了吧。」以是天上的云立即合起来,他们俩就成了夫妻,中华民族都是他们俩的子孙后代。女娲补天的记录见于《淮南子》:在洪荒时代,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因故吵架而大打出手,最后祝融打败了共工,水神共工因打输而羞愤的朝西方的不周山撞去,哪知那不周山是撑天的柱子,不周山崩裂了,撑支天地之间的大柱断折了,天倒下了半边,出现了一个大窟窿,地也陷成一道道大裂纹,山林烧起了大火,洪水从地底下喷涌出来,龙蛇猛兽也出来吞食人民。人类面临着空前大灾难。女娲目睹人类遭到如此奇祸,感到无比痛苦,于是决心补天,以终止这场灾难。她选用各种各样的五色石子,架起火将它们熔化成浆,用这种石浆将残缺的天窟窿填好,随后又斩下一只大龟的四脚,当作四根柱子把倒塌的半边天支起来。女娲还擒杀了残害人民的黑龙,刹住了龙蛇的嚣张气焰。最后为了堵住洪水不再漫流,女娲还收集了大量芦草,把它们烧成灰,埋塞向四处铺开的洪流。经过女娲一番辛劳整治,苍天总算补上了,地填平了,水止住了,龙蛇猛兽敛迹了,人民又重新过着安乐的生活。但是这场特大的灾祸毕竟留下了痕迹。从此天还是有些向西北倾斜,因此太阳、月亮和众星晨都很自然地归向西方,又因为地向东南倾斜,所以一切江河都往那里汇流。当天空出现彩虹的时候,就是我们伟大的女娲的补天神石的彩光。女娲劳苦功高,在西汉的《运斗枢元命苞》中,女娲被列为和她的哥哥伏羲、尝百草救人无数的神农为中华民族人始之初的三皇。
女娲的真实身份是什么?
女娲的真实身份是与伏羲为兄妹。人首蛇身,相传曾炼五色石以补天,并抟土造人,制嫁娶之礼,延续人类生命,造化世上生灵万物。 女娲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母亲,她慈祥地创造了我们,又勇敢的照顾我们免受天灾。
女娲,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创世女神。
又称娲皇、女阴,史记女娲氏,是华夏民族人文先始,是福佑社稷之正神。
相传女娲造人,一日中七十化变,以黄泥仿照自己抟土造人,创造人类社会并建立婚姻制度; 因世间天塌地陷,于是熔彩石以补苍天,斩鳖足以立四极,留下了女娲补天的神话传说。
女娲不但是补天救世的英雄和抟土造人的女神,还是一个创造万物的自然之神,神通广大化生万物,每天至少能创造出七十样东西。 她开世造物,因此被称为大地之母,是被民间广泛而又长久崇拜的创世神和始母神。
女娲神话中:
从最初的女娲化神然后到女娲化万物到女娲造人、补天,这一系列的功绩都是在天地对立的状态中展开。女娲之前是无天无地无人的状态。
自女娲诞生之始,她先以身化神,神的出现导致天的诞生,然后女娲以身化万物,紧随着万物的出现,地也出现,这个时候天地一片祥和。
《山海经》、《楚辞》、《说文解字》等秦汉典籍对女娲记载可以看出,女娲自身化成了万物与神族 ,与世界各民族创世神话中古神陨落后身体器官化为万物(与诸神)的思路一致。
女娲的真身是什么?是蛇吗?
女娲的真身是人类。
女娲,据考古出土的文物遗址、遗迹和彩陶纹饰提供的史前人类与洪水抗争及对生殖崇拜的生活印迹信息,究其历史文化根源,在于原始母系社会女性崇拜观念的遗传。
相传女娲造人,一日中七十化变,以黄泥仿照自己抟土造人,创造人类社会并建立婚姻制度;因世间天塌地陷,于是熔彩石以补苍天,斩鳖足以立四极,留下了女娲补天的神话传说。
女娲不但是补天救世的英雌和抟土造人的女神,还是一个创造万物的自然之神,神通广大化生万物,每天至少能创造出七十样东西。她开世造物,因此被称为大地之母,是被民间广泛而又长久崇拜的创世神和始母神。
扩展资料:
女娲是中华民族的共同人文始祖,是中华民族的母亲。女娲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内容丰富,是史前文明和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是已经开展的中国史前文明探源的重要研究对象。
《山海经》、《楚辞》、《说文解字》等秦汉典籍对女娲记载可以看出,女娲自身化成了万物与神族,与世界各民族创世神话中古神陨落后身体器官化为万物(与诸神)的思路一致。由于后来的盘古神话及其它少数民族创世神话中也有身体化生万物与诸神的内容,这项肯定也更增加了几分可靠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_女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