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铁事

登录

唐朝对外战争(唐朝对外战争胜率是多少)

wangsihai

本文目录一览:

唐朝对外战争的胜率低于宋朝,为什么给大家的形象是唐朝军事力量更强大呢?

据统计,唐朝的对外战争胜率远远达不到55%胜负各半的水平,实际只有30%左右;而宋朝的对外战争胜率也比70%要高,主流的说法是75%左右。

但是,这有什么用呢?唐朝比宋朝军力强大,这是不争的事实。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绝对不是唐朝高调而宋朝低调的原因,而是唐朝确实比北宋要强大很多,为什么这么说呢?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唐朝主要在外作战,宋朝则在本国内部

唐朝的对外战争,除了吐蕃几次打进长安,剩下的基本都在唐朝境外进行。比如消灭东突厥、消灭高昌、消灭吐谷浑、消灭西突厥、消灭高句丽、消灭后突厥等。

一般而言,对外作战需要付出的努力是境内作战的数倍。因为首先,境外作战是客场作战,对于当地的风土人情都不了解,这种情况下失败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其次,深入敌境,需要保持漫长的补给线,这对后勤是巨大的考验,稍有闪失就会万劫不复;最后,深入敌境,特别是突厥这样环境恶劣的地区,军队的非战斗减员很大,很容易被以逸待劳的敌人击败。

而北宋基本都是在国境内作战,因为北宋长久以来都被周边少数民族轮番吊打,一般战争都在本国境内。北宋无力将战火引向敌国境内,比较成功的是和西夏的战争,但是终归是败多胜少。

主场作战,可以就地补给,而且熟悉作战环境,更重要的是背水一战退无可退,如果这样的条件下还无法取胜,就让人难以接受!

2、战争性质不同:一个是进攻战,一个是防御战

唐朝之所以老是失败,主要在于他们进行的,是疯狂的进攻战和灭国战,因为主动挑事,且深入敌人境内作战,所以失败是在所难免的,因为侵略别人,能取胜的毕竟是少数。

因为是主动进攻,想要完成战争胜利,必须要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甚至对其灭国才算罢手。

但是北宋不一样,他们进行的,基本是城防战,也就是防御战,在这样的状态下,他们可以站在城头,依靠厚重的城墙和先进的三弓床弩等武器,对城下的敌人进行反击。

对于北宋而言,只需要等到城下的敌人退兵,这场战争就算胜利了。

所以唐朝的进攻战比宋朝的防御战取胜的难度更大,所以唐朝的胜率更低。

3、战争目标不同

为什么唐朝给人的感觉很强?因为唐朝最后达成的目标,是彻底征服,或者彻底灭国,虽然胜率不高,但是最后唐太宗可以让东突厥可汗给自己伴舞。

唐朝在对外作战的过程中是不断拓展自己的版图。

但是北宋呢,从来没有给敌人造成巨大的心理阴影,只是为了保土卫国而被动挨打,国土还在日益紧缩。而且,北宋还产生了严重的“恐辽症”,“恐金症”。

北宋的作战,不仅不能大量杀伤敌人,反而被敌人吊打,最后还被敌人灭亡!

这是两个战争性质完全不同的战争,所以,宋朝的胜率要远远大于唐朝,唐朝的国力却远强于宋朝!

唐朝对外战争?

唐朝有两次关键性失败战役。第一次失败是大非川战役,事发唐高宗时期,唐朝方面的将领是薛仁贵,吐蕃方面的将领是吐蕃第一武将···那字我打不出···非常抱歉!史书记载唐朝军队在五至十万之间,我个人倾向于十万。吐蕃的参展军队处于变化较大的情况,我也说不清多少。薛仁贵令副将带兵两万(这个数字没有争议)偕辎重扎营固守,如果吐蕃来袭,只要固守至大部队回来就好。此外,薛仁贵自带3~8万军队(主要是这个数字有争议)寻找吐蕃主力决战。之后,薛仁贵击败吐蕃先锋部队,斩首近万(到底多少我没记清···抱歉楼主,我记性极差···)继续寻找敌人主力,然而,副将却率领粮草辎重缓慢移动,最终被二十万吐蕃大军包围,由于没有防御措施,粮草辎重丝毫不剩。辎重部队的陷落,直接打乱了唐军部署,薛仁贵闻讯开始撤退,最终被吐蕃四十万大军围困,全军力战而死,——此战是唐朝的第一次战败,是唐军不败的神话破灭开始!而唐朝与吐蕃从此成为了死对头!——虽然吐蕃仍旧在外交上保持一致迷迷糊糊的朝贡关系,但实际上却与唐朝兵戎相见!甚至唐军也常常招架不住!怛罗斯战役这是唐朝的另一个惨败战役!对唐朝的影响其实我认为实际上是不大的!可是关键在于唐朝不久之后爆发的安史之乱是唐朝永远蒙上了一个耻辱!

唐朝对外的战争有哪些

1、唐与突厥的战争

武德三年至贞观四年(620-630) 唐与突厥第一次战争 :东突厥汗国灭亡,其地并入唐朝。

贞观十六年至显庆二年(642-657) 唐与突厥第二次战争 :西突厥汗国灭亡,其地并入唐朝。

调露元年至开元九年(679-721) 唐与突厥第三次战争 :西突厥叛乱被平定,东突厥遗民成功复国,成为北方大患。

天宝元年至四载(742-745) 唐与突厥第四次战争 :后突厥汗国灭亡,回纥汗国臣服于唐朝。

2、唐与吐谷浑的战争

武德五年至贞观二年(622-628) 唐与吐谷浑边境战争 :吐谷浑屡被击退。

贞观八年至九年(634-635) 唐平吐谷浑战争 :吐谷浑被征服,为唐朝所控制。

3、唐在朝鲜半岛的战争

贞观十九年至二十二年(645-648) 唐与高句丽第一次战争 :双方均未达成目标。

永徽六年至总章元年(655-668) 唐与高句丽第二次战争 :百济灭亡,日本被击溃,高句丽灭亡,百济和高句丽故地并入唐朝。

咸亨元年至仪凤元年(670-676) 唐与新罗战争 :新罗吞并百济故地及部分高句丽之地,在军事对峙下,新罗臣服于唐。

4、唐与吐蕃的战争

贞观十二年(638) 唐与吐蕃边境战 :吐蕃被击退,臣服于唐。

龙朔二年至乾封二年(662-667) 唐与吐蕃边境冲突 :吐蕃吞并吐谷浑,成为唐朝最强劲的对手。

咸亨元年至长安二年(670-702) 唐与吐蕃第一次战争 :唐军先败后胜,保住了安西四镇,吐蕃臣服于唐。

开元二年至十七年(714-729) 唐与吐蕃第二次战争 :唐军胜利,吐蕃臣服于唐。

开元二十五年至大历十四年(737-779) 唐与吐蕃第三次战争 :唐军先胜、中败、后胜,河西陇右之地尽丧,吐蕃曾陷长安,而后吐蕃屡攻屡败,双方言和。

贞元二年至十八年(786-802) 唐与吐蕃第四次战争 :西域飞地被吐蕃、回纥瓜分,吐蕃军力被唐、回纥、大食严重削弱。

元和十三年至长庆二年(818-822) 唐与吐蕃第五次战争 :唐军胜利,吐蕃求和。

大中元年至咸通七年(847-866) 唐与吐蕃第六次战争 :唐朝收复三州七关、河西故地,吐蕃分裂。

5、唐与奚契丹(两藩)的战争

显庆五年(660) 唐平契丹 :契丹短暂反叛后全降。

万岁通天元年至开元三年(696-715) 唐与奚契丹第一次战争 :唐军败多胜少,两藩附于后突厥汗国,后突厥势衰,又内附于唐。

开元十七年至二十一年(729-733) 唐与奚契丹第二次战争 :唐军胜利,两藩内附于唐。

开元二十五年至天宝十四载(737-755) 唐与奚契丹第三次战争 :唐朝先胜后败,两藩时降时叛,最后附于回纥汗国。

贞元四年(788) 奚、契丹犯边 :因为回纥臣服于唐,两藩年年来朝,此时契丹势衰,奚族崛起。

贞元十一年(795) 唐击奚第一战 :奚被击退。

太和四年(830) 唐击奚第二战 :奚被击溃,王被俘。

大中元年(847) 唐击奚第三战 :唐军主攻,两藩都已内附于唐。

光启四年至天复三年(888-903) 唐与契丹边境战 :契丹逐步征服掉势弱的奚、室韦,但被唐军击破,牛酒之会求和。

6、唐与大食的战争

开元二年至十二年(714-724) 唐与大食第一次战争 :唐朝先胜、中败、后胜,倭马亚大食势力被阻,唐朝势力在中亚扩大。

天宝九载至十载(750-751) 唐与大食第二次战争 :唐军惨败,随后阿拔斯大食逐步征服中亚。

7、唐与突骑施的战争

开元十四年(726) 突骑施进犯安西 :突骑施在唐与大食之间壮大起来,掠安西四镇而去。

开元二十四年至天宝三载(736-744) 唐平突骑施战争 :突骑施分裂,被唐朝控制。

8、唐与勃律的战争

天宝六载(747) 唐攻小勃律之战 :小勃律灭亡,并入唐朝。

天宝十二载(753) 唐攻大勃律之战 :大勃律被唐朝控制。

9、唐与南诏的战争

天宝九载至十三载(750-754) 唐与南诏第一次战争 :唐军败多胜少,南诏叛立,附于吐蕃。794年后附于唐。

太和三年(829) 南诏进犯西川 :南诏深入到腹地成都,大掠而去。

大中十三年至乾符二年(859-875) 唐与南诏第二次战争 :唐军先败后胜,南诏军力被严重削弱,臣服于唐。

10、唐与回纥的战争

大历十年(775) 唐与回纥边境战 :回纥被击退。

大历十三年至建中元年(778-780) 唐与回纥第一次战争 :回纥臣服于唐。

会昌二年至六年(842-846) 唐与回鹘第二次战争 :回鹘汗国灭亡,黠戛斯汗国臣服于唐朝。

仅以这10个对手的战争场数来说胜负:

第一次突厥战争,胜1。

第二次突厥战争,胜2。

第三次突厥战争,胜2、负1。

第四次突厥战争,胜3、负1。

吐谷浑边境战争,胜3、负1、平1。

唐平吐谷浑战争,胜4、负1、平1。

第一次高句丽战争 :胜4、负1、平2。

第二次高句丽战争 :胜5、负1、平2。

唐与新罗战争 :胜5、负2、平2。

唐与吐蕃边境战 :胜5、负2、平3。

唐与吐蕃边境冲突 :胜5、负3、平3。

第一次吐蕃战争 :胜5、负3、平4。

第二次吐蕃战争 :胜6、负3、平4。

第三次吐蕃战争 :胜6、负4、平4。

第四次吐蕃战争 :胜6、负4、平5。

第五次吐蕃战争 :胜7、负4、平5。

第六次吐蕃战争 :胜8、负4、平5。

第一次奚契丹战争 :胜8、负5、平5。

第二次奚契丹战争 :胜9、负5、平5。

第三次奚契丹战争 :胜9、负6、平5。

奚契丹犯边 :胜9、负7、平5。

唐击奚第一战 :胜9、负7、平6。

唐击奚第二战 :胜10、负7、平6。

唐击奚第三战 :胜11、负7、平6。

唐与契丹边境战 :胜12、负7、平6。

第一次大食战争 :胜13、负7、平6。

第二次大食战争 :胜13、负8、平6。

突骑施进犯安西 :胜13、负9、平6。

唐平突骑施战争 :胜14、负9、平6。

唐攻小勃律之战 :胜15、负9、平6。

唐攻大勃律之战 :胜16、负9、平6。

第一次南诏战争 :胜16、负10、平6。

南诏进犯西川 :胜16、负11、平6。

第二次南诏战争 :胜16、负11、平7。

回纥犯边 :胜16、负11、平8。

第一次回纥战争 :胜16、负11、平9。

第二次回鹘战争 :胜17、负11、平9。

另:

贞观十四年(640) 唐攻高昌之战 :胜18、负11、平9。

贞观十五年至二十年(641-646) 唐与薛延陀战争 :胜19、负11、平9。

贞观二十二年(648) 唐平中天竺之战 :胜20、负11、平9。

显庆四年(659) 唐平疏勒等三国 :胜20、负11、平10。

龙朔元年至二年(661-662) 唐平铁勒的战争 :胜20、负11、平11。

? 林邑犯边 :胜20、负11、平12。

唐朝与外国的战争

唐朝对外战争

唐朝从618年到907年的290年中,对内、对外大小战事无数,几乎无年不战。现将一系列战役归入下表,以分阶段的战争来展现唐朝对内对外战争的进程。

第一阶段(高潮)

武德元年至七年(618-624) 唐朝统一战争

武德三年至贞观四年(620-630) 唐与突厥第一次战争(包括灭梁师督)

武德五年至贞观二年(622-628) 唐与吐谷浑边境战争

武德六年(623) 吐蕃人犯边

武德七年至显庆三年(624-658) 唐平僚人战争

贞观八年至九年(634-635) 唐平吐谷浑战争

贞观十二年(638) 唐与吐蕃第二次边境战

贞观十四年(640) 唐攻高昌之战

贞观十五年至二十年(641-646) 唐与薛延陀战争

贞观十六年至显庆二年(642-657) 唐与突厥第二次战争

贞观十九年至二十二年(645-648) 唐与高句丽第一次战争

贞观二十二年(648) 唐与吐蕃平中天竺之战

永徽六年至总章元年(655-668) 唐与高句丽第二次战争(包括对百济、日本作战)

显庆四年(659) 唐平疏勒等三国

显庆五年(660) 唐平契丹

龙朔元年至二年(661-662) 唐平铁勒

龙朔二年至乾封二年(662-667) 唐与吐蕃边境冲突

第二阶段(低潮)

咸亨元年至仪凤元年(670-676) 唐与新罗战争

咸亨元年至长安二年(670-702) 唐与吐蕃第一次战争

调露元年至开元九年(679-721) 唐与突厥第三次战争

光宅元年(684) 李敬业反武之战

垂拱四年(688) 唐室诸王反武之战

万岁通天元年至开元三年(696-715) 唐与奚契丹第一次战争

第三阶段(高潮)

开元二年至十二年(714-724) 唐与大食第一次战争

开元二年至十七年(714-729) 唐与吐蕃第二次战争

开元十年(722) 唐平梅叔鸾定安南

开元十二年至十七年(724-729) 唐平僚人、西南蛮

开元十四年(726) 突骑施进犯安西

开元十七年至二十一年(729-733) 唐与奚契丹第二次战争

开元二十四年至天宝三载(736-744) 唐平突骑施战争

开元二十五年至天宝十四载(737-755) 唐与奚契丹第三次战争

开元二十五年大历十四年(737-779) 唐与吐蕃第三次战争

天宝元年至四载(742-745) 唐与突厥第四次战争

天宝六载(747) 唐攻小勃律之战

第四阶段(低潮)

天宝九载至十载(750-751) 唐与大食第二次战争

天宝九载至十三载(750-754) 唐与南诏第一次战争

天宝十二载(753) 唐攻大勃律之战

天宝十四载至广德元年(755-763) 安史之乱

至德元年至乾元二年(756-759) 唐平西原蛮黄乾曜

广德元年(763) 唐平浙东袁晁

大历六年(771) 唐平岭南蛮、西原蛮

大历八年至十年(773-775) 唐平岭南哥舒晃

大历十年(775) 唐与回纥边境战

大历十三年至建中元年(778-780) 唐与回纥第一次战争

建中二年至贞元二年(781-786) 德宗削藩战争

第五阶段(缓冲期)

贞元二年至十八年(786-802) 唐与吐蕃第四次战争

贞元四年(788) 奚、契丹犯边

贞元十年(794) 唐平西原蛮黄少卿

贞元十一年(795) 唐击奚第一战

永贞元年至元和二年(805-807) 宪宗第一次削藩战争

元和四年(809) 唐击林邑之战

元和五年至十二年(810-817) 宪宗第二次削藩战争

元和七年至八年(812-813) 唐平九洞蛮

元和十三年长庆二年(818-822) 唐与吐蕃第五次战争

长庆元年至二年(821-822) 穆宗削藩战争

太和三年(829) 南诏进犯西川

第六阶段(高潮)

太和四年(830) 唐击奚第二战

太和中 唐攻西原蛮

太和九年(835) 唐击党项第一战

大中元年(847) 唐击奚第三战

大中元年至咸通七年(847-866) 唐与吐蕃第六次战争

会昌三年至四年(843-844) 武宗削藩战争

会昌二年至六年(842-846) 唐与回鹘第二次战争

大中五年(851) 唐击党项第二战

大中十二年(858) 唐击洞蛮定安南

大中十三年至乾符二年(859-875) 唐与南诏第二次战争

咸通元年(860) 唐平浙东裘甫

第七阶段(分裂期)

咸通九年至十年(868-869) 唐平庞勋之乱

乾符元年至中和四年(874-884) 王仙芝、黄巢起义

乾符五年至广明元年(878-880) 唐平沙陀李克用

光启元年至天佑四年(885-907) 唐末藩镇战争

乾宁四年至天复三年(897-903) 唐与契丹边境战

相关阅读

  • 写窗外的天空的作文
  • 酱油配料表(酱油配料表图片)
  • 我的老师作文500字五年级
  • 初中童年趣事小作文大全
  • 倚天财经(倚天财经指标)
  • 四季英语作文
  • 春天的单词(春天的单词怎么读spring)
  • 紫色风信子花语(紫色风信子花语和寓意)
  • 初中学校目标作文
  • 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