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铁事

登录

标本同治(标本同治用于)

wangsihai

本文目录一览:

怎样理解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标本同治

在病厉害的时候先缓解其症状,稳定症状后再治根源,达到标本都治的效果。就如感冒发烧,先退烧再消炎,最后彻底治好。

治病求本的本是指什么

治病求本的本是指什么

治病求本的本是指治病要寻求疾病的根本原因。

治病求本,首见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的"治病必求于本"。告诫医者在错综复杂的临床表现中,要探求疾病的根本原因,宜采取针对疾病根本原因确定正确的治本方法。是几千年来中医临床辨证论治一直遵循着的基本准则。治病求本的具体应用,除了必须正确辨证外,在确定治则时,必须明确、的概念。

寻求疾病的根本原因,也就是说病根在什么地方,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并针对根本原因进行治疗的辨证论治原则。标与本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有多种含义,而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只有掌握标本转化的规律,始终抓住疾病的主要矛盾,才能做到治病求本。任何疾病的发生、发展,总是通过若干症状而显示出来,但这些症状只是疾病的现象而不是本质。只有通过综合分析,透过现象寻找到本质,找出原因,才能确立相当的治疗方法。例如,头痛症状可由多种原因引起,肝阳上亢所致要用平肝潜阳法,外感头痛用解表法,痰湿头痛用燥湿化痰法,瘀血头痛用活血化瘀法等。临床运用治病求本这一法则时,还须正确掌握"正治与反治","治标与治本"。正治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多数疾病的症象与疾病的性质相符,采用"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即逆者正治。反治通常指一些复杂、严重的疾病所表现出的假象而言,其实质还是正治,如外感热病,里热极盛,阳盛格阴所见到的四肢厥冷的寒象,仍需用寒凉药物治疗,叫"寒因寒用",即从者反治。一般情况下,治本是一个根本法则。但如标病甚急,则应采取"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法则。如大出血病人,无论何种出血,总以止血为应急措施,待急症缓和后再治本病。病有标本缓急,治有先后。如标本并重,则应标本同治。如外感热病过程中的"急下存阴"法,表证未解里证又现的表里双解法等。

"标"与"本",是中医治疗疾病时用以分析各种病证的矛盾,分清主次,解决主要矛盾的治疗理论。"标"即现象,"本"即本质。"标"与"本"是互相对立的两个方面。"标"与"本"的含义是多方面的。从正邪两方面来说,正气为本,邪气为标;以疾病而说,病因为本,症状是标;从病位内外而分,内脏为本,体表为标;从发病先后来分,原发病(先病)本为,继发病(后病)为标。总之,"本"含有主要方面和主要矛盾的意义,"标"含有次要方面和次要矛盾的意义。

疾病的发展变化,尤其复杂的疾病,常常是矛盾万千。因此,在治疗时就需要运用标本的理论,借以分析其主次缓急,便于及时合理地进行治疗。标本的原则一般是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和标本同治三种情况。

急则治其标,指标病危急,若不及时治疗,会危及患者生命,或影响本病的治疗。如腹胀满、大出血、剧痛、高热等病,皆宜先除胀、止血、止痛、退热。正如《素问·标本病传论》所说:"先热后生中满者,治其标……先病而后生中满者,治其标……大小不利,治其标。"待病情相对稳定后,再考虑治疗本病。

缓则治其本,指标病不甚急的情况下,采取治本的原则,即针对主要病因、病证进行治疗,以解除病的根本。如阴虚发热,只要滋阴养液治其本,发热之标便不治自退;外感发热,只要解表祛邪治其本,发热之标亦不治而退。

标本同治,指标病本病同时俱急,在时间与条件上皆不宜单治标或单治本,只能采取同治之法。如肾不纳气之喘咳病,本为肾气虚,标为肺失肃降,治疗只宜益肾纳气,肃肺平喘,标本兼顾;又若热极生风证,本为热邪亢盛,标为肝风内动,治疗只能清热凉肝,熄风止痉,标本同治。

疾病的标本关系不是绝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因此,在临床中要认真观察,注意掌握标本转化的规律,以便正确地不失时机地进行有效的治疗。

总便秘、几天上一次厕所?中医:这些中药能标本同治,补气润肠

便秘是什么感觉?

“逼急了连那些奇怪又危险的通便方法都敢斗胆一试。”

不仅能把人逼疯,还能让人大彻大悟:

“便秘后,才知道能正常地吃喝拉撒本身就是一种幸福。”

那么,到底该拿便秘怎么办?如何找回一泻千里、放空自己的感觉?

或许,中医对便秘的辨证施治能给你答案。

很多人认为便秘就是肠道“不通”,总是往疏通方面绞尽脑汁。而在中医看来,便秘不仅与大肠有关,也与肺肝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相关。

《灵枢·本输》篇说:“肺合大肠,大肠者,传道之腑”。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不宣,肺气阻滞,就会引发大肠肠腑不通,导致便秘。

肝主疏泄,通过协调脾胃气机升降完成,若肝气不舒,容易引发肠道腑气不顺,导致便秘。

脾主运化,脾的运化失调,不能为胃行其津液,津液则不能步行大肠,致使肠道失润,大便干结。

而肾主封藏,开窍于二阴,肾阴不足,可致肠液枯涸,肠失蠕动而便秘。

所以治疗便秘,也需要从脏腑辨治,根据肝郁、脾虚、肺气不宣等不同原因,针对性地调理治疗。

阴虚不足,肠道失养,津液亏虚所致,表现为面色苍白无光泽,头昏心悸,大便干结难下,口干口渴,精神不振,失眠多梦。

针对这种类型的便秘,则需要养血润肠,可用四物汤合润丸加减,包括生地黄、熟地黄、当归、白芍、何首乌、生白术、枳壳、甘草等中药;或者是服用中成药首荟通便胶囊,由何首乌、芦荟、决明子、枸杞子、阿胶、人参、白术、枳实制成,有养阴益气,泻浊通便的功效。

大便干结成团,腹胀腹痛,烦躁易怒,口干口渴,小便短赤,舌红苔黄燥,面部易起粉刺或有油腻感。

治疗时宜采用清热导滞的方法。适用麻子仁丸,包括大黄、枳实、厚朴、麻子仁、杏仁、白蜜等中药;或者是增液承气汤加减,使用药物如生大黄、玄明粉、炒枳实、玄参、天门冬、黄芩、厚朴、甘草等。

体内寒气过盛而阳气不足,表现为大便干,排便困难,腹部冷痛,畏寒肢冷,小便清长,夜尿较多,多见于老年体弱者。

需要温阳通便。可选择温脾汤、半硫丸加减,中药材有附子、大黄、党参、干姜、枳实、肉苁蓉、乌药等。

大便干结或大便虽不干硬仍然难解,虽有便意,但不得出或便有不爽,胸胁满闷,嗳气频作,食少纳呆。

治疗时意在疏肝健脾,通调肠腑,采用顺气导滞药方。可用四逆散加减,包括柴胡、枳实、芍药、甘草、莱菔子等中药;或者饮用六磨汤,主要药材有木香、乌药、沉香、大黄、槟榔、枳实等。

粪质并不干硬,虽有便意,但临厕努挣乏力,便难排出,便后疲乏,或伴腹胀不适,神疲气怯,面色苍白。

治疗采用益气助运导滞的原则。方药为黄芪汤加减,包括黄芪、党参、白芍、升麻、柴胡、焦山楂、陈皮、火麻仁等。

除了内服方药,针灸、按摩对便秘也能起到辅助和调节作用。在家自我按摩时可以参考以下动作。

位置:手背第1、2掌骨间,第二 骨桡侧的中点处

时间:5 10分钟

位置:在腹部,横平肚脐正中,前正中线旁开2寸。

时间:5 10分钟

手法:顺时针方向按摩腹部

时间:20 30分钟

一些简单的运动也可以尝试做一做。

鼓腹运动 :一吸一呼,吸气时腹部鼓起,呼气时腹部收紧,反复做10分钟。

提肛运动 :收放肛门,即排便时的一收一放动作,锻炼提肛肌的收缩力。

治疗便秘,辩证治疗更有效,而采用中药调理是个长期过程,需要坚持治疗,同时也可以配合穴位按摩,注意 健康 饮食,保证充足睡眠,保持良好心情,才能早日找回“一泻千里”的快乐。

中医治疗疾病的原则

中医认为,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配合六腑,通过经络系统,联合五体、五官、九窍、四肢百骸而组成的有机联合的整体系统,所以人体也是一个小宇宙,只要有局部出现了病变,那就是整体病理反应的一部分。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关于中医治疗疾病的原则的知识,欢迎阅读。

调节整体平衡原则

中医认为,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配合六腑,通过经络系统,联合五体、五官、九窍、四肢百骸而组成的有机联合的整体系统,所以人体也是一个小宇宙,只要有局部出现了病变,那就是整体病理反应的一部分。

1、调节整体平衡可以从调整阴阳入手

阴阳是万物的根本,就如八卦图一样,白的是阳,黑的为阴。正如中医所说的“寒盛则寒,阳盛则热”,阴盛会出现水湿痰饮,阳盛也会出现燥热气结的症状。所以当阳太过时我们就要通过温、清、利、下等各种具体治法来使阳减少,而阴不足即补其阴的偏衰;所以有补阴与补阳的不同。

2、适度用药

调节整体平衡,还要注意药的使用。如攻邪时要注意药不能用太猛的药,以防伤到正气;补虚时也要注意不能太补,因为补药都有滋腻的作用,虽然补了正气但同时也把邪气留下来了;清热药多属寒凉,用太多伤到身体的阳气;散寒就比如发汗,发汗太过就会使身体津液减少,容易伤阴等等。

审证求机论治原则

审证求机就是通过审视病证来寻求疾病发生发展的原因、病变的机理。只要解决了疾病的主要矛盾和关键环节,一切复杂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审证求机论治在临证中的基本应用有以下两点:

1、“同病异治”的应用

同病异治是指同一种疾病,有不同的治法。如同是头痛病,有外感头痛与内伤头痛的区别。外感头痛又有风寒头痛、风热头痛、风湿头痛的不同;内伤头痛亦有肝阳上亢头痛、痰浊头痛、血瘀头痛之差别。治疗时应了解其证型,分别予以辛温解表、祛风胜湿、平肝潜阳、化痰熄风、活血通窍等不同治法,才会有较好的疗效。

2、“异病同治”的应用

异病同治是指不同的疾病若出现相同的病理变化,即形成相同的证候时,可以采取相同的治法。如癃闭(即小便困难或不出)和遗尿虽系两种临床表现截然不同的疾病,但皆与肾有关,可能因肾阳亏虚引起,故用金匮肾气丸温肾助阳,癃闭病就可恢复膀胱气化功能,遗尿病则可恢复肾气的固摄作用。可见,不同的病,产生的原因相同的就可以用相同的治法来治疗。

明辨标本缓急原则

标,是指表面的病征;本,是根本,指引发病征的源头。如正气为本,邪气为标;先病为本,后病为标;里病为本,表病为标;病情缓的为本,急的为标。

而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极其复杂,常常有邪正盛衰、病因病证缓急、旧病未愈新病又起、表证里证同在等等问题,所以在临证时必须分清疾病的标本、主次、轻重缓急,而采取以下的方法进行治疗,这就是明辨标本缓急治疗原则。

1、急则治其标:

是指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如果出现了紧急危重的证候,影响到病人的安危时,就必须先行解决,而后再治疗其本的原则。如鼓胀病人,重度腹水,致呼吸急促,难以平卧,二便不利,若正气可支,就应攻水利水,以治其标。待水消病缓,再予补脾养肝,以图其本。

2、缓则治其本:

指在病情缓和的情况下,应从根本上治疗疾病。因为标病产生于本病,本病解决了,标病自然随之而解。如阴虚咯血,则咯血为标,阴虚为本。在咯血量不多,标症不急的情况时,当滋阴润燥以从根本上治疗咯血,阴虚之本得治,则咯血之标自除。

3、标本同治:

在标本俱急的情况下,须采取标本同治的原则。如水肿见咳喘、胸满、腰痛、小便不利、一身尽肿、恶寒等症,其本为肾虚水泛,标为风寒束肺,乃标本均急之候,必须用温肾助阳、发汗、利小便的治法,温里解表。

把握动态变化原则

疾病的过程是正邪斗争,此消彼长,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疾病的每一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病理特点,因此必须把握其动态变化,分阶段进行治疗。例如症瘕(西医里的良性肿瘤),病之初起,其积未硬,治宜消散之;进入中期,所积渐渐变硬,治宜软化之;转入后期,正气已虚,则宜攻补兼施,审其主次处理。

顺应异法方宜原则

疾病的发生、发展受多方面的影响,如时令气候、地理环境等,尤其是患者的个体体质因素对疾病影响更大。因此,在治疗疾病时,必须根据季节、气候、地区、病人体质、年龄等不同特点而选用适宜治疗方法,这就是顺应异法方宜原则,具体包括因时治宜、因地治宜、因人治宜三个方面。

1、因时治宜

治疗应结合不同季节、不同时辰的特点,考虑用药的原则,称为“因时治宜”。四季气候的变化对人体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均会产生一定影响。如春有春温,夏有暑热,秋有秋燥,冬有冬寒。

2、因地制宜

治疗根据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特点,考虑治疗用药的原则,称为“因地制宜”。如我国西北地区,地势高而寒冷雨少,故其病多燥寒,治宜辛润;东南地区地势低而温热多雨,故其病多湿热,治宜清化。

3、因人制宜

根据病人年龄、体质、性别、生活习惯等不同特点,来考虑治疗用药的原则。称为“因人制宜”。如妇女患者有月经、孕产等特殊情况,所以治疗用药必须慎之又慎。而老年人气血衰少,机体功能减退,患病多属虚证或正虚邪实,虚证用补法,而邪实须攻者应慎重以免损伤正气等等。

老年人失眠,病情复杂,虚实夹杂怎么办?内外兼治法标本同治

失眠的人越来越多,我们在辩证治疗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分析,譬如说年轻人和老年人,许多情况下发病的原因是不相同的。

有的失眠患者病情极为复杂,尤其是老年患者,久病之人,或长期失眠久治不愈者,往往虚实错杂,多脏同病,或表里同病,治其实则虚者更虚,治其虚则壅滞邪气,多种治法同用,又显药力不专。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采取内外兼治的方法。一方面采用中药内服法治其本,同时可用外洗中药治其标,这样既能标本同治,又不至于药力分散。

这是一位失眠20多年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同时还伴随有颈、腰椎骨质增生、老年性肺气肿、慢性咽炎、声带息肉等疾病。平时头晕头痛,睡眠不宁,一直服用艾司唑仑,还伴四肢麻木,咽喉不利,大便秘结等症状。

这位患者的病情就比较复杂,综合四诊资料,辩证为痰瘀互结,风湿痹阻,脾胃虚弱,肝肾不足等,病情复杂,虚实夹杂。

怎么办呢?

用中药内服健脾益气,理气化痰,用中药外洗祛风除湿,活血化瘀。

处方:竹茹,枳壳、橘红,茯苓、肉苁蓉,党参、草决明各,白术、鸡血藤、夜交藤各,甘草。水煎服,每日1剂。

川芎、桃仁,艾叶、赤芍、续断,防风、羌活,丹参,红花,生葱,米酒、米醋煎水浴足,每晚1次。

此方一周后,头晕失眠好转,艾司唑仑已减量,且血压平稳,下肢麻痹亦好转,诸证失 减轻,痰瘀风湿渐去,虚象渐现,在原方基础上加益气健脾之品,如医 黄芪、党参、五爪龙等,浴足方不变。

三诊时头晕、失眠明显缓解,下肢麻痹明显减轻,精神转好,鼻准头明亮,好转出院。

经常听到患者说,自己的失眠多少年了,一直治不好,归根到底是没有找到失眠的原因,当失眠的原因找到了,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我是黄德昂医生,一位朴实无华的中医人,关注我,向失眠说再见!

为什么要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标本”是中医学常用的术语,它是通过辨别疾病各方面的主次、轻重、缓急来决定治疗的原则。一般说,造成疾病的原因是“本”,疾病产生的症状是“标”;患者的身体素质是“本”,外来疾病是“标”。在不同疾病中,或在疾病的不同阶段中,用标本的理论分析病情和确定治疗的轻重缓急时,就有不同的情况。在病势和缓的情况下,本是病变的关键,也是治疗的要点,但在新病或疾病发展中出现危重情况时,标又成为病变的关键、治疗的重点。

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要是事情紧急的话就先治标,否则先治本比较好,例如某人受伤了,如果出血比较快,那就不考虑其他损伤,先止血,如果出血不严重,病人还比较清醒,那就先考虑是否有内脏的损伤。

中医古训讲究“标本缓急”,即“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高度概括了应对疾病发展变化过程中应采取的治疗措施。

某些情况下,标病甚急,如不先治其标病,会影响本病的治疗,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在这种情况下就应采取“急则治其标”的原则,先治其标,后治其本。

”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语出《素问.标本病传论》 如慢性咳喘的病人又患表证,当以解表治其标病。但解表有辛温、辛凉之分,所以表证应辨表寒、表热。可见,新病为标,治之更须求本。 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中医常讲“治标”与“治本”。但“标”与“本”是两个相对的概念,也是一个可以转化的关系,这就需要认清“标本缓急”。

相关阅读

  • 梅爱芳(梅爱芳的照片)
  • 关于父爱的初中作文(初中关于父爱的作文)
  • 关于季羡林的高考作文素材精选(关于高考作文素材)
  • 写小学生活的作文名字(值得珍惜的小学生活作文)
  • 佳子公主(佳子公主路边吃冰淇淋)
  • 魔女的考验漫画(魔女的考验漫画中巧可莉和皮耶尔在一起了吗)
  • 美瞳正反面,怎么区别美瞳正反面
  • 道德与生活水平的作文(有关道德与生活德800字作文)
  • 关于以人为本的评语参考
  • 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