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武松打虎概括50
- 2、武松打虎的故事概括
- 3、武松打虎概括
- 4、武松打虎概括是什么 武松打虎的概括有哪些
- 5、武松打虎概括内容是什么
武松打虎概括50
武松打虎的故事:武松回乡探望哥哥,途经景阳冈,在“三碗不过岗”酒铺喝了十八碗酒;店家劝告武松山上有猛虎,不要上山;武松执意上山,遇到了老虎;武松先用哨棒打老虎,结果哨棒打在树上,断成了两截;最后武松赤手空拳地打死了老虎。
武松打虎的出处
武松打虎出自《水浒传》金圣叹评点本的第二十二回。在《水浒传》中,讲述了在宋朝宋徽宗时期,许多正直善良的人被官府逼得无路可走,被迫奋起反抗的故事。最终108条好汉聚义梁山泊,但最终受宋朝招安,为宋朝征战,使得这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最后走向失败。
武松打虎原型
武松打虎原型是一名叫做武阿二的庄丁。当时施耐庵在大宅里村后的后阳岗散步,见有条黄狗睡在松树下,庄丁武阿二把黄狗打跑了。施耐庵回家便以此为原型进行创作,把后阳岗改作景阳岗,黄狗变成吊睛白额大虫,武阿二成了武松。
武松打虎的故事概括
武松回家探望哥哥,途中路过景阳冈。在冈下酒店喝了很多酒,踉跄着向冈上走去。兴不多事,只见一棵树上写着:"近因景阳冈大虫伤人,但有过冈克上,应结伙成队过冈,请勿自误。"
武松认为,这是酒家写来吓人的,为的是让过客住他的店,竟不理它,继续往前走。 由于酒力发作,便找了一块大青石,仰身躺下,刚要入睡,忽听一阵狂风呼啸,一只斑斓猛虎朝武松扑了过来,武松急忙一闪身,躲在老虎背后。老虎一纵身,武松又躲了过去。
老虎兽性大发,又向武松扑过来,武松扔掉半截棒,顺势骑在虎背上,左手揪住老虎头上的皮,右手猛击虎头,没多久就把老虎打得眼、嘴、鼻、耳到处流血,趴在地上不能动弹。武松怕老虎装死,举起半截哨棒又打了一阵,见那老虎确实没气了,才住手。从此武松威名大震。
扩展资料:
武松的性格特点:
武松“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是因为他武艺高强,勇猛过人。是一个侠义之士,崇尚的是忠义,有仇必复,有恩必报,他是下层英雄好汉中最富有血性和传奇色彩的人物。
我们要学景阳冈上的武松。在武松看来,景阳冈上的老虎,刺激它也是那样,不刺激它也是那样,总之是要吃人的。或者把老虎打死,或者被老虎吃掉,二者必居其一。
武松外貌特征:
身躯凛凛,相貌堂堂。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胸脯横阔,有万夫难敌之威风;语话轩昂,吐千丈凌云之志气。心雄胆大,似撼天狮子下云端;骨健筋强,如摇地貔貅临座上。如同天上降魔主,真是人间太岁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武松打虎
武松打虎概括
写作思路:不要平铺直叙地进行,要注意及时地、不断地变化描写的角度,使描写更加具体,给读者主体化之感。做到条理清楚、自然、明白,不杂乱,要倾注自己的思想感情。
正文内容:
武松在“三碗不过岗”酒店喝了十八碗酒后,双手提着哨棒上了景阳岗。
走了一程后,武松酒劲发作,在大青石上歇了一会,草丛中突然跳出一只大老虎。武松见状,提起哨棒使出平生力气朝老虎打去,没想到哨棒却打在了树上,断成了两截。武松干脆扔下了哨棒,赤手与老虎打起来。
老虎扑过来,武松一闪,闪到老虎背后,老虎背后看人最难,于是再一掀,武松再一闪,老虎又没打着。最后一剪,铁棒似的虎尾朝武松打去,武松又闪,老虎又没打着。原来老虎只一扑,一掀,一剪,如果都没打着,气儿就先泄了一半。
这时,老虎扑过来,武松就势把老虎的头按到地上,老虎用爪子使劲刨地,刨了一个坑。武松把老虎的头按倒坑里,用脚使劲往老虎的眼睛里踢。老虎的嘴里,眼里,口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只剩下口里喘气,武松拿起哨棒又打了一通,直到把老虎打死。
武松浑身酥软,于是走下岗回到店里歇息去了。
武松打虎概括是什么 武松打虎的概括有哪些
1、概括:武松打虎,施耐庵所著《水浒传》中的故事,主要讲述梁山好汉武松回家探望兄长,途经景阳冈,至酒家沽饮十八碗,醉后欲行赶路。
2、酒家告以冈上有虎伤人,劝其勿行。武松不信,在冈上果遇一条吊睛白额大虫。武松奋起平生之力以双拳将虎打死,为当地老百姓除去一大害。后被世人传为佳话。
武松打虎概括内容是什么
概括:
武松离开了那十字坡后,到了蜈蚣岭,见着一座坟庵有道人勾搭妇人。他见不得要杀那道人。他敲门不成又用石子打,有道童走出来喝他,武松杀了道童。道人大怒,跳出来与他缠斗。两个斗了十数合,那道人被武松卖个破绽,让道人砍来;却被武松一戒刀砍了头。武松让庵里的妇人出来,问她个缘故。原来那妇人竟是被掳来的,妇人为谢他,请吃了些肉酒。武松毁了尸,就走了。
《水浒传》中“武松除恶蜈蚣岭”的情节如下:
当晚武行者离了大树十字坡便落路走。此时是十月间天气,日正短,转眼便晚了。约行不到五十里,早望见一座高岭。武行者趁着月明,一步步上岭来,料道只是初更天色。武行者立在岭头上看时,见月从东边上来,照得岭上草木光辉。
正看之间,只听得前面林子里有人笑声。武行者道:“又来作怪!这般一条静荡荡高岭,有甚麽人笑语!”走过林子那边去打一看,只见松树林中,傍山一座坟庵,约有十数间草屋,推开着两扇小窗,一个先生搂着一个妇人在那窗前看月戏笑。
武行者看了,“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这是山间林下,出家人却做这等勾当!”便去腰里掣出那两口烂银也似戒刀来,在月光下看了,道:“刀却是好,到我手里不曾发市,且把这个鸟先生试刀!”手腕上悬了一把,再将这把插放鞘内,把两只直裰袖结起在背上,竟来到庵前敲门。那先生听得,便把后窗关上。武行者拿起块石头,便去打门。只见呀地侧首门开,走出一个道童来!喝道:“你是甚人!如何敢半夜三更,大惊小怪,敲门打户做甚麽!”武行者睁圆怪眼,大喝一声:“先把这鸟道童祭刀!”
说犹未了,手起处,铮地一声响,道童的头落在一边,倒在地上。只见庵里那个先生大叫道:“谁敢杀我道童!”托地跳将出来。那先生手轮着两口宝剑,竟奔武行者。武松大笑道:“我的本事不要箱儿里去取!正是挠着我的痒处!”便去鞘里再拔出那口戒刀,轮起双戒刀来迎那先生。两个就月明之下,一来一往,一去一回,四道寒光旋成一圈冷气。两个斗到十数合,只听得山岭傍边一声响亮,两个里倒了一个。但见寒光影里人头落,杀气丛中血雨喷。毕竟两个里厮杀倒了一个的是谁,且听下回分解。
当时两个斗了十数合,那先生被武行者卖个破绽,让那先生两口剑砍将入来;被武行者转过身来,看得亲切,只一戒刀,那先生的头滚落在一边,尸首倒在石上。武行者大叫:“庵里婆娘出来!我不杀你,只问你个缘故!”只见庵里走出那个妇人来,倒地便拜。武行者道:“你休拜我;你且说这里叫甚麽去处,那先生却是你的甚麽人?”
那妇人哭着道:“奴是这岭下张太公家女儿。这庵是奴家祖上坟庵。这先生不知是那里人,来我家里投宿,言说善晓阴阳,能识风水。我家爹娘不合留他在庄上,因请他来这里坟上观看地理,被他说诱,又留他住了几日,那厮一日见了奴家,便不肯去了;住了两三个月,把奴家爹娘哥嫂都害了性命,却把奴家强骗在此坟庵里住。这个道童也是别处掳掠来的。这岭唤做蜈蚣岭。这先生见这条岭好风水,以此他便自号飞天蜈蚣王道人。”
武行者道:“你还有亲眷麽?”那妇人道:“亲戚自有几家,都是庄农之人,谁敢和他争论!”武行者道:“这厮有些财帛麽?”妇人道:“他也积蓄得一两百两金银。”武行者道:“有时,你快去收拾。我便要放火烧庵了!”那妇人问道:“师父,你要酒肉吃麽?”武行者道:“有时将来请我。”那妇人道:“请师父进庵里去吃。”武行者道:“怕别有人暗算我麽?”那妇人道:“奴有几颗头,敢赚得师父!”
武行者随那妇人入到庵里,见小窗边桌子上摆着酒肉。武行者讨大晚吃了一回。那妇人收拾得金银财帛已了,武行者便就里面放起火来。那妇人捧着一包金银献与武行者,武行者道:“我不要你的,你自将去养身。快走!快走!”那妇人拜谢了自下岭去。
武行者把那两个尸首都撺在火里烧了,插了戒刀,连夜自过岭来,迤逦取路望着青州地面来。又行了十数日,但遇村坊道店,市镇乡城,果然都有榜文张挂在彼处捕获武松。到处虽有榜文,武松已自做了行者,於路却没人盘诘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