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人民币上五种文字分别是什么
人民币上五种文字分别是汉族、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壮族。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是人民币,中国人民银行是国家管理人民币的主管机关,负责人民币的设计、印制和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发行人民币以来,历时71年,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的需要而逐步完善和提高,共12种面额62种版别,其中1元券2种、5元券4种、10元券4种、20元券7种、50元券7种、100元券10种、200元券5种、500元券6种、1000元券6种、5000元券5种、10000券4种、50000元券2种。
人民币上有哪五种民族文字
人民币上五种文字分别是:汉字、蒙文、藏文、维文和壮文。具体如下:
第一、汉语拼音;汉字是国家通用文字,是国内各民族间交际的工具。汉字数字有大写和小写两套,人民币上用的是大写数字。大写数字里的“贰陆”是简化字,相对应的繁体字是“贰陆”。新中国建立后,对汉字进行了简化。
第二、蒙古文字БНХАУ-ынАрдынбанк;蒙文也叫蒙古文,用来记录蒙古语,创始于13世纪,字母读音、拼写规则、行款都和回鹘文相似,称作回鹘式蒙文。
第三、藏族文字༄༅།།ཀྲུང་གོའི་མི་དམངས་དངུལ་ཁང་།;藏文是用来记录藏语的。藏文是表音文字,有34个字母,其中有4个元音和30个辅音。
第四、维唔尔文字جوُڴگوخهليقبانكاسى;维吾尔文简称维文,是用来记录维吾尔语的。公元7世纪,维吾尔族就用突厥文作为文字。现代的维吾尔文,自右向左横写。
第五、壮文“CunghgozYinzminzyinzhanganajcibmaenz”。壮文,是用来记录壮语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对壮文方案做了部分修改,废除26个拉丁字母以外的字母。修订后的壮文方案于1982年3月20日公布推行。
人民币上的五种文字
人民币上有五种文字,就是:汉字、蒙文、藏文、维文和壮文。下面以面值一百元的人民币为例略加说明:
人民币背面的右上角除了汉字,还有四种少数民族文字,意思是“中国人民银行100”。这四种少数民族文字左上是蒙文,右上是藏文,左下是维文,右下是壮文。从形体上,这四种民族文字比较容易分辨。
蒙文从上向下竖写,行款是从左向右。藏文印刷体辅音的上部都有一横,基本齐平。维文是流线体,从右向左书写。壮文用的是拉丁字母,与汉语拼音字母相同。
扩展资料
人民币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除1、2、5分三种硬币外,第一套人民币、第二套人民币和第三套人民币已经退出流通,第四套人民币于2018年5月1日起退出流通。市场上流通的人民币是第五套人民币;流通的纸币有:1角、5角、1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硬币有1元、5角、1角、5分、2分和1分。
1950年,受南汉宸行长的委托,由马文蔚先生为人民币题写了“中国人民银行”等字。
在中国钱币博物馆陈列出来的五套人民币中,与后四套不同的是,第一套(除1953年版5000元渭河桥图案券外)上“中国人民银行”六个字与汉字面额的排列均为自右向左,而1952年毛主席审阅票版时,提出人民币行名排列应由左向右,所以自1953年起,人民币上“中国人民银行”的排列一律改为由左向右了。
人民币背面的五种文字是什么文?
人民币纸币上的5种文字分别对应汉族、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壮族等5个民族,写的是“中国人民银行”。
以100元为例,汉文包括右上角首行拼音“ZHONGGUO RENMIN YINHANG”,右下角印章“行长之章”,以及发行年份中的“年”。
蒙文包括右上角第2行第1列的文字
藏文包括右上角第2行第2列的文字
维文包括右上角第3行第1列的文字
壮文包括右上角第3行第2列的文字
扩展资料
人民币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是人民币,中国人民银行是国家管理人民币的主管机关,负责人民币的设计、印制和发行。 人民币的单位为元,人民币的辅币单位为角、分。1元等于10角,1角等于10分。
2000年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的学习辅导读本中有详细释义,称人民币的单位为元,辅币单位为角和分,作为支付单位的代号,人民币符号是元的拼音首字母大写Y加上两横即“¥”,而不是Y加一横“¥”。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人民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第五套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