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宋朝开国皇帝是谁?
- 2、宋朝的开国皇帝是哪一位呢 谁是宋朝的开国皇帝
- 3、宋朝的开国皇帝是谁?
- 4、宋代第一任皇帝是谁
- 5、宋朝的开国皇帝是谁?
- 6、宋朝开国皇帝是谁
宋朝开国皇帝是谁?
宋朝的开国皇帝刘裕是东晋末年发展起来的新兴力量。他在与东晋四大家族的斗争中取得了胜利,于公元420年他废掉了晋帝,自立为王,国号宋。为区别于后世赵匡胤建立的宋朝,史学家长称之为“刘宋”。由于刘裕出身贫寒,又看到了东晋因大族屡屡兴兵反抗而使其灭亡的教训,故而在他登基后,不再重用名门大族。其用人也多为贫寒出身,兵权则主要交于自己的皇子,所以没重蹈东晋发生大族割据的覆辙。然而,由于皇子相互间的争权夺利,最后以至与相互残杀,这是刘裕始料未及的。 前四二二年,刘裕卒,宋少帝、文帝相继即位。其中,文帝刘义隆在位的三十年间,是宋朝最繁荣的一段时期,这时南方的经济、文化才真正有所发展。公元四五零年至公元四五一年,宋与北朝的魏国交战虽各有胜负,但却都损失惨重,使南北方无能力再发生大战。从此,南北方相对稳定下来。公元四五四年,文帝薨。文帝死后,宋孝武帝、宋明帝先后为帝,但他们俩都是有名的暴君,其不仅对诸将疑忌,而且兄弟间相互残杀,政治一度混乱。在此期间,南兖州刺史萧道成趁政治混乱之机而形成了较强的势力。四七九年,萧道成灭宋,建立齐。至此,宋朝宣告灭亡。
宋朝的开国皇帝是哪一位呢 谁是宋朝的开国皇帝
1、宋朝的开国皇帝是宋太祖赵匡胤像(927~976)名匡胤,涿州(今河北涿县)人,宋朝的开国皇帝,在位17年。他原本是后周的殿前检点,掌握着后周兵权。960年,他发动“陈桥兵变”,废去周世宗之子柴宗训,自己称帝,建国号为宋,定都汴京(今河南开封),史称北宋。
2、即位后,他先后攻灭了各个地方割据政权,统一了大半个中国,同时又加强了对北方契丹的防御。他采取“杯酒释兵权”的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同时又将地方上的行政权、财政权收归中央,使得中国历史上多次出现的地方割据局面基本结束。他还重视农业生产,注意兴修水利,减轻徭役,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然而,他重文轻武,过于强调“安内守外”,最终导致了北宋后来的“积贫积弱”的局面。976年病死,庙号太祖,葬于永昌陵(今可南巩县西南堤东保)。
宋朝的开国皇帝是谁?
宋朝开国皇帝宋太祖,即赵匡胤。
赵匡胤之父赵弘殷少时骁勇异常,擅长骑马、射箭。在后唐作战时有功,深得唐庄宗信赖,后汉时官拜护圣军都指挥使。
后周太祖郭威起兵推翻后汉建立后周。赵弘殷又在郭威和周世宗柴荣手下效力,先后任铁骑第一军都指挥使,检校司徒,统率禁兵。
赵匡胤是赵弘殷的第二个儿子,但骑马、射箭的本劣诩在其父之上。后汉天雄军节度使郭威招兵买马时,他投至麾下谋了一个职位。
郭威建立后周,赵匡胤积功升任定国节度使、殿前都指挥使,与父亲赵弘殷一同统领禁兵。周世宗临终时,拜他为检校太傅、殿前都点检,成为禁军的最高统帅。周恭帝即位后,改任他为归德军节度使,检校太尉。
第二年,在率军北上抵御北汉途中,赵匡胤被部下拥立为皇帝。因归德军为古宋国的疆域,又是宋州,赵匡胤就以宋为国号,建立宋朝,定都开封,从此开始了赵姓三百余年的统治天下的历史,他即是宋太祖。
赵匡胤当上皇帝后,制定了先易后难,先南后北的统一策略,为彻底结束唐末五代的割据局面,他采取了很多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为后来封建国家的统一提供有益的借鉴。
网上党校文章录入:ggdj15 责任编辑:ggdj02
上一篇网上党校文章: 元太祖成吉思汗
下一篇网上党校文章: 唐玄宗李隆基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宋代第一任皇帝是谁
?宋朝的开国皇帝是宋太祖赵匡胤,他在“陈桥兵变”中被拥立为帝,率领大军回京后,迫使后周恭帝禅位,登基改国号为“宋”,史称“宋朝”、“北宋”。
赵匡胤,字元朗,小名赵九重,出身军人家庭,是五代至北宋初年的军事家、武术家,宋朝的开国皇帝。后周时期赵匡胤加入军旅,很受周世宗柴荣的器重,在征伐南唐时屡建战功。周世宗任命赵匡胤为殿前都点检,掌管殿前禁军。后来周世宗逝世,年仅七岁的恭帝继位。
显德七年正月初一,朝廷传闻契丹和北汉联兵南下,宰相范质等人匆忙派遣赵匡胤统军北上抵御敌军。赵匡胤统率大军北上,夜宿在陈桥驿。晚上军中开始流传“皇帝幼弱,不能亲政,我们为国效力也没有人知道,不如拥立赵匡胤为皇帝,再出发北征。”赵匡胤的亲信们见时机成熟,就将黄袍披在赵匡胤身上,顺势拥立了他为皇帝。
因为赵匡胤严肃军纪,这场兵变没有发生以往改朝换代时出现的烧杀抢掠等混乱局面,因此得到原后周大小官吏的支持,赵匡胤逼使恭帝禅位,轻易地夺取了后周政权。
赵匡胤在位十六年,实施了“杯酒释兵权”、“削弱相权”、“罢黜支郡”等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对于政治、经济、军事进行改革,改正了五代弊政,使国家呈现出和平、安定的局面。
宋朝的开国皇帝是谁?
生平:
赵匡胤,公元927年3月21日,生于洛阳夹马营的一个军人家庭。
赵匡胤为宋朝第一代皇帝,在位期间纪元九六○~九七六年。赵匡胤出生在一个军人之家。
『宋史』太祖本纪中曾云:「宋太祖起介胄之中。」匡胤的父亲赵宏殷,曾是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代王朝的武王。少年时的匡胤,『宋史』评之为「既长,容貌雄伟,器度豁如,识者知其非常人。」
从这段评语来看,匡胤是和其他同年的孩子们,大不相同的。唯一共通的情形,就是不爱读书。
赵匡胤出生于公元927年3月21日,地点是洛阳夹马营的一个军人家庭。相传,伴随着婴儿的出生,“赤光绕室,异香经宿不散,体有金色,三月不变。”
赵匡胤出生时,威赫数百年的大唐帝国已经在世界上消失整整20年了。—个平衡被打破,接踵而来的就是长久不息的动乱。他受家庭的熏陶,自幼爱好骑射和练武,并摔打出—身的好武艺。
21岁时、颇有冒险精神的他告别父母妻子,开始浪迹天涯,寻找那份属于自己的事业,他漫游了华北、中原,西北的不少地方,都未能如愿,到公元949年,他终于遇到了机会。他在北上的途中,遇到了当时正担任后汉枢密使的郭威。郭威此时正在今河北大名县东北招兵买马,于是身强力壮精通武艺的赵匡胤就投到了郭威的旗下。
郭威即位(后周太祖)时,赵匡胤任禁卫军长,甚得开封府尹柴荣的赏识,因成了柴荣的部属。柴荣即位(后周世宗),赵匡胤很得世宗的信任,做了世宗身旁的要臣。并升任禁卫军的司令,世宗死,他的儿子宗训,年仅七岁便继位,第二年,赵匡胤发起陈桥兵变,迫宗训退位,建立了宋朝。
太祖的日常生活很朴素,衣服、饮食都很简单,虽然对自己的家人较约束,但绝非吝啬之人,他曾在一些工程上花下大笔费用,对於投降的各国国君也给予优厚的待遇。自己的私生活严谨简朴,对於该花费的地方,却是十分慷慨,这是历代皇帝中较少见的。
九七六年,赵匡胤崩,关於太祖的死因,有多种说法,有的说是因饮酒过度而暴死,有的说是因腹下肿疮发作而病亡,更普遍的一种看法则认为太祖之死与太宗有很大的关系。
按常理推论,似乎自然死亡的可能性较大。因为在杜太后降下钧旨以后,赵匡胤已命赵普拟了传位诏书,并「藏之金匮」,赵光义是笃定要继兄位登大宝的,根本没有必要要搞谋杀。”
究竟真象如何,由於史料阙如,至今还不很清楚,但有一点肯定,就是太宗在掩饰太祖死因上做了大量工作,太宗朝所修撰的《太祖实录》历经三次而无成,虽然已篡改和掩盖了大量的真象,太宗还是不满意。太宗对《太祖实录》异乎寻常的关注,足以说明太宗非正常继位的奥妙,而「烛影斧声」也就成了千古之谜。
宋太祖赵匡胤猝死之谜的传说:
公元976年,宋代开国之君赵匡胤一夜之间猝然离世,正史中没有他患病的记载,野史中的记载又说法不一。他的死因,成了历史上一宗离奇的悬案。
《湘山野录》中说,开宝九年10月,一个雪夜里,赵匡胤急召他的弟弟赵光义入宫,兄弟二人在寝宫对饮,喝完酒已经是深夜了,赵匡胤用玉斧在雪地上刺,同时说:“好做好做”,当夜赵留宿寝宫,第二天天刚刚亮,赵匡胤不明不白地死了。赵光义受遗诏,于灵前继位。
《烬余录》说,赵光义对赵匡胤的妃子花蕊夫人垂涎之久,趁赵匡胤病中昏睡不醒时半夜调戏花蕊夫人,惊醒了赵匡胤,并用玉斧砍他,但力不从心,砍了地。于是赵光义一不做二不休,杀了赵匡胤,逃回府中。
《涑水纪闻》里说:太祖去世时已是四鼓。宋皇后叫内侍王继恩把皇子德芳叫来。王继恩考虑到太祖早就打算传位于晋王光义,却找来了赵光义,进宫后,宋皇后问:“是德芳来了吗?”王继恩回答:“晋王来了。”宋皇后惊诧莫名,后来突然醒悟,哭着对赵光义说:“官家,我母子的性命,都托付给你了。”
另外,据说赵光义以弟弟的身份继承兄长的帝位,是他母亲杜太后的意见。说是杜太后临终时,曾对赵匡胤说:“如果后周是一个年长的皇帝继位,你怎么可能有今天呢?你和光义都是我儿子,你将来把帝位传与他,国有长君,才是社稷之纲啊!”赵匡胤表示同意,于是叫宰相赵普当面写成誓词,封存于金匮里,这就是所谓的“金匮之盟”。也就是赵光义“兄死弟及”的合法根据。
这一切,都使人们产生了许多疑问。
一是赵匡胤死时的“烛光斧影”。
按说宫廷礼仪,赵光义是不可以在宫里睡觉的,他却居然在宫里睡觉。太监、宫女不该离开皇帝,却居然都离开了。忙乱的人影、奇怪的斧声,以及赵匡胤“好做好做”的呼喊,一一都告诉人们,这是一场事先策划的血腥谋杀。
二是王继恩假传圣旨。
王继恩有何胆量,敢违背宋皇后的旨意,本该传赵德芳,却传来赵光义?倘若事败,不是杀身之祸么?
这种说法,只不过把篡位的罪过加在一个太监身上而已,同时掩盖了杀兄的罪行。
三是“金匮之盟”的真伪。
杜太后去世时,赵匡胤只有34岁,正值壮年,他的儿子德昭14岁了。即使赵匡胤几年后去世,也不会出现后周柴世宗遗下7岁孤儿群龙无首的局面。杜太后一生贤明,怎能出此下策?况且,“金匮之盟”是赵光义登基5年后才列举证人、公布出来的。为什么不在赵匡胤死时,堂堂正正公布出来呢?
还有一些疑点,也使人们对赵光义有非议。
赵光义不等到第二年,就改换年号。——新君即位,常例是次年改用新年号纪年。可是赵光义把只剩下两个月的开宝九年,改为兴国元年。这就打破常规的迫不及待,只有一个解释:抢先为自己“正名”。
是不是他心里有鬼?
逼杀赵匡胤的长子德昭(当时已30岁),赵匡胤幼子德芳(仅26岁)也神秘地暴病身亡。赵匡胤的遗孀死后,赵光义不按皇后礼仪发丧。这些都是偶然的?
最最让人感到莫名其妙的是,赵光义的子孙后代却相信他的老祖宗“杀兄篡位”的说法,把皇位又传给了赵匡胤的后代。这里说的是宋高宗赵构传位的事。
据说赵构没有儿子,谁来继承皇位呢?大臣们议论纷纷。有一种强有力的意见是:赵匡胤是开国之君,应该在他的后代中选择接班人。起初,赵构对这种议论严加贬责。忽然有一天,他又改变主意,说他做了一个梦,梦见宋太祖赵匡胤带他到了“万岁殿”,看到了当日的“烛光剑影”的全部惊景,并说:“你只有把王位传给我的儿孙,国势才有可能有一线转机。”于是赵构终于找到了赵匡胤的七世孙赵慎,并且把皇位传给了他。这时离那个血腥的恐怖之夜已经有187年了。
这恰恰说明了:赵构承认了祖先的罪孽,也给了赵匡胤之死一个基本的答案。
宋朝开国皇帝是谁
宋太祖赵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字元朗,宋朝开国皇帝。
后唐明宗天成年间(927年3月21日)生于洛阳夹马营,祖籍涿郡,父亲赵弘殷,母亲杜氏。赵匡胤于后汉隐帝时投奔郭威,其后郭威废汉建周,得任东西班行首,始入宦途。后从征南唐,多有功绩。
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周世宗柴荣于北征回京后不久驾崩,逝世前任命赵匡胤为殿前都点检,掌管殿前禁军。次年(960年)元月初一,北汉及契丹联兵犯边,时任归德军节度使、检校太尉的赵匡胤受命前往御敌。初三夜晚,大军于京城汴梁东北二十公里的陈桥驿发生哗变,将士于隔日清晨拥立赵匡胤为帝,史称“陈桥兵变”。大军随即回师京城,后周恭帝柴宗训禅位,赵匡胤登基,改元建隆,国号“宋”,史称“宋朝”、“北宋”。
开宝九年十月二十日(976年11月14日),赵匡胤逝世,享年五十岁,在位十六年,谥曰英武圣文神德皇帝,庙号太祖,葬永昌陵。
宋高祖武皇帝刘裕(363年4月—422年6月),字德舆,小名寄奴,生于兴宁元年三月。先祖是彭城人(今江苏徐州市),后来其先祖举家迁居到京口(今江苏镇江市),刘裕便出生在如今的镇江。据《宋书:武帝本纪》记载,刘裕是汉高祖刘邦弟弟楚元王刘交的第二十一世孙。南北朝时期宋朝的建立者,史称宋武帝。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军事家、统帅。420年7月10日(宋武帝永初元年六月十四日),刘裕废东晋恭帝司马德文,自立为帝,国号大宋,都建康,南朝开始。称帝前后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进一步打击了腐朽、黑暗的贵族、士族势力,改善了政治和社会状况,为元嘉之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奠定了南朝政治的雏形。被明代大思想家李贽誉为“定乱代兴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