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爱新觉罗氏的介绍 清朝皇室的姓氏
- 2、爱新觉罗现在姓什么?
- 3、爱新觉罗姓氏演变
- 4、爱新觉罗现在姓什么
- 5、爱新觉罗姓什么?
爱新觉罗氏的介绍 清朝皇室的姓氏
爱新觉罗(Aisin Gioro)是清朝皇室的姓氏,源于早期女真族。满语“爱新”为金的意思,常见说法称“觉罗”为姓的意思,但实际上满语中“姓氏”一词原文为hala(汉语哈喇、哈拉)。爱新觉罗氏是清朝皇帝家族,他们统治了中国267年,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王朝。清朝灭亡以后,族人多取汉姓,如金、艾、罗、肇、赵等,但也有保留原姓者,如爱新觉罗毓岩、爱新觉罗焘健等。
爱新觉罗一姓中,觉罗为姓,爱新是族名,两者的关系类似汉族中某姓和某家族的关系(张姓与桐城张氏,翁姓与常熟翁氏等)。除爱新觉罗外,觉罗这一姓氏还有伊尔根觉罗、舒舒觉罗、通颜觉罗等分支,都源于同一始祖。那拉氏有叶赫那拉、乌拉那拉、辉发那拉等分支(叶赫、乌拉均为地名),瓜尔佳氏有苏完尼瓜尔佳、安图瓜尔佳等分支。因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建立后金,该族遂成望族,以全称相称,“爱新”遂变为姓氏的一部分。
清代将爱新觉罗氏分为,宗室和觉罗,以示血缘远近区别,同时将一些有功之臣赐姓为觉罗,如觉罗纳木泰(原姓舒穆禄)、觉罗吴拜(原姓瓜尔佳)等。
清亡以后族人多取汉姓,如金,赵,罗,肇,王等。
按《满洲氏族通谱》,努尔哈赤原本姓觉罗。
满洲(通古斯)人根据中国百科全书记载,是蒙古人种的北极亚人种,与爱斯基摩有亲缘关系。叶赫那拉・根正(慈禧弟弟的孙子)郝晓辉在《《我所知道的慈禧太后》》中也写到:"最早满族是从通古斯来的,也就是现在的西伯利亚。"通古斯人在西伯利亚可能是受到了俄国哥萨克人的排挤,因而迁徙到中国明朝的东北,被当时的中国明朝 *** 收留。"满洲"的形成远远晚于女真,成立于1635年农历10月13日。《《我所知道的慈禧太后》》中写到:"说起清廷,或者说满族的传说很复杂,因为所有的资料都是从努尔哈赤时代开始的往上追溯,也只有六代,到上面第七代的时候,基本上都没有什么记载了。我们家的家谱上也是这样。"在构成上"满洲"还包括汉族,朝鲜族,蒙古族等多个民族的成分。确切的说当时的满族只是一个政治团体。
爱新觉罗氏统治中原初期,子孙并未按照辈分命名,康熙年间才开始采用 *** 按辈分取名的方法。康熙初年,几名皇子曾先后以“承”、“保”、“长”三字命名,康熙二十年才固定划一采用“胤”字,其中康熙帝之子雍正的名字为胤,孙辈用“弘”,曾孙辈用“永”。
16世纪80年代,爱新觉罗氏还只是一个人数很少的家族,包括努尔哈赤的六祖以及他们22个儿子所组成的家庭。
自努尔哈赤建立后金起,到末代皇帝溥仪清朝灭亡止,后金、清朝一共存在296年,经历了11代12位皇帝。在这近3个世纪中,后金、清朝的皇帝,拥有众多的王妃皇后,他们的子孙也拥有远超过常 *** 室与妃妾,加上中国崇尚多子多孙的古老传统习俗,因而爱新觉罗家族子孙繁衍十分迅速。
有的学者认为,后金入关前,在第2代皇太极时期,皇族成员约有100人;到第3代顺治时期,皇族成员是419人;到第4代康熙时期,皇族成员约有490人;到第5代雍正时期,皇族成员已超过1000人;到第7代嘉庆时期,皇族已近4700人;清朝灭亡以后,到20世纪30年代,皇族后裔已达2万人。1936出版的《爱新觉罗宗谱》,收集了这个家族几百年来的世袭繁衍材料。自16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30年代,努尔哈赤这一支系的后裔,仅男性就有近3.4万多人,整个宗室的后裔有4.6万多人,还有觉罗系统的后裔计3.4万多人,合计有8万多人,而这还仅仅是男性。如按皇子与皇女的比例来计算的话,那么,爱新觉罗家族在3个多世纪中,宗室的后裔有8万多人,觉罗的后裔有近6万人,整个爱新觉罗家族计有后裔近14万人。这近300年的时间,爱新觉罗家族,由于处于一个拥有特权的时期,子孙繁衍的速度是很快的。
从20世纪30年代以来的近70年间,爱新觉罗家族流散各地,皇族身份已成了历史, *** 行为的修谱已无可能,纯正的血统已无保障,婚姻状况也日趋复杂,几乎没有任何家谱问世,家族人口的统计已很困难。但1937年之前康德伪皇帝在伪满洲国最后一次整体的修缮了家族谱系,所有宗室、觉罗都罗列其上,现存中国国家图书馆。后爱新觉罗密雅纳支派根据原先存留下来的碟谱和东北辽中新民地区的情况又由家族族长带领修缮了谱系,《爱新觉罗宗谱密雅纳支》每十年系统修订一次,已经成为定规。经辽宁省民族事务委员会的批准,爱新觉罗密雅纳支派恢复了家庙,每年的阴历五月十三举行家族内祭祀。
不过,一种趋势是很明显的,爱新觉罗氏的人口,仍然还在不断膨胀,血缘关系也由近及远,逐渐形成众多分支。据估计,如今爱新觉罗氏大致有30―40万人。其实到清朝最后的三代皇帝,由于近亲结婚,几乎是没有子女,有也是早早夭折。
爱新觉罗这个姓,后来也有了简化,有的改为“肇”,有的为“罗”等等。
爱新觉罗氏后裔在全国分布广泛,其生活状态多种多样,对待“爱新觉罗”姓氏的态度也各不相同。
爱新觉罗现在姓什么?
最常见的是改姓金,有的改姓罗,有的改姓黄。
辛亥革命之后,爱新觉罗家族的人为了避祸,最常见的是改姓金,因为“爱新”在满语当中,就是金的意思,所以改姓金。
有的改姓王,因为都是王爷的后代;有的改姓罗,这是比较偷懒的,爱新觉罗里面拿个“罗”,就姓“罗”了;有的改姓黄,因为他是皇族啊等等。
扩展资料
姓氏起源:
爱新觉罗,是清朝皇室姓氏。满语“爱新”为金的意思。爱新觉罗一姓中,觉罗为姓,爱新是族名,两者的关系类似汉族中某姓和某家族的关系(张姓与桐城张氏,翁姓与常熟翁氏等)。
除爱新觉罗外,觉罗这一姓氏还有伊尔根觉罗、舒舒觉罗、通颜觉罗等分支,都源於同一始祖。因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建立後金,该族遂成望族,以全称相称,“爱新”遂变为姓氏的一部分。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钱文忠解读百家姓:姓氏因避祸、避仇而更改很常见
爱新觉罗姓氏演变
“爱新觉罗”哪里去了 ――满族姓氏的历史演变 清朝末代皇帝爱新党罗。溥仪是大家熟悉的历史人物。他是满族人,满族有姓有名, 先姓后名, “爱新觉罗”是姓・”溥仪”是名。清代宗室爱新党罗氏是一个著名的满族姓 氏。可是,在当代满族人中,我们已很少听到有姓爱新觉罗的了。“爱新觉罗”哪里去了 呢?原来,它已演变成了汉字姓。据清史学者研究, “爱新觉罗”是满语“肇:姓”之意。 “爱新”意为“肇”,因清太祖努尔Ⅱ合赤的六世祖猛哥帖木儿曾被封为“肇祖原皇帝一, “肇者,起始也”。“觉罗”在满语中意为“姓”,所以清开国后,皇族均r』“爱新觉罗” 为姓氏。另一种说法认为, “爱新”是满语“金”的意思,因清皇族的先祖与垒代统治者 是同一部族的,故“爱新觉罗”意为“金姓”。:GYl种解释都有道理。总之, “爱新党 罗”是清王朝创建者努尔啥赤的族姓。是一个满族大姓。自辛亥越后,‘社会发展,时移势 易,清代宗室旗人纷纷从汉字姓。以趋时尚,这是可以理解的。于是,爱新党罗氏也应时 而改了。居于北京等地者,以“金”、“罗”为姓,居于辽宁积宾县者。
爱新觉罗的后代、姓氏演变成了什么? 姓艾,还有的姓金,大部分爱新觉罗都简化成一个字的艾或金了,当然也有没简化的,就姓爱新觉罗
爱新觉罗的后代、姓氏演变成了什么? 姓艾,还有的姓金,大部分爱新觉罗都简化成一个字的艾或金了,当然也有没简化的,就姓爱新觉罗
爱新觉罗姓氏的来源? 爱新觉罗氏的来源至今众说不一。据《清太祖高皇帝实录》记载,有一次天女佛库伦在长白山附近的湖里洗澡,吞食神鸦所衔的果子之后,觉得身重不能升天,不久便生下一男孩,体貌奇伟,落地会说话。佛库伦对他说:“汝以爱新觉罗为姓,名库布里雍舜。”这个孩子就是清王朝奠基人努尔哈赤的始祖。这一说法充满神话色彩,表示其受姓于天。可是努尔哈赤的上几代并非姓爱新觉罗,至于姓什么,无可考证,不知道是佛库伦疏忽了,还是那个落地就会说话的小孩没有记清楚。
爱新觉罗为什么叫爱新觉罗 这姓氏怎么来的是什么意思 “爱新觉罗”是满语的音译,满文(注意满语的书写方向)写法为
?????
?????
,穆麟德转写为Aisin Gioro。关于这一姓氏的起源尚有争议,并且有些说法经常自相冲突。不过学者一般相信,这个姓氏是由清朝皇室创造,用来塑造其地位。
“爱新”是族名,满语中意为“金”;“觉罗”是姓氏,根据女真文学家、满学家清朝宗室金启Q的考证,觉罗氏源于金朝时期的交鲁氏,有家族的意思。因此,“爱新觉罗”这一姓氏就有金朝宗族的含义。
爱新觉罗后裔为什么改姓金 1、金人的仇已经报了。
其实爱新觉罗的本姓应该是‘赵’。是被掳宋宗室的后代!‘爱新’在汉语里是‘金’是民族或国家的姓,是为了政治后加上的。‘觉罗’才是家族的本来姓氏。在满语中‘觉罗’就是赵的意思。
据调查,东北地区和河北的满族同胞老姓‘觉罗’的没有一家改姓金,全部都改姓‘赵’。而且老话里传说是宋朝皇族之后。满清皇族改姓‘爱新’完全是为了统治女真人的需要。
所以,老赵家的仇已经报拉!
2、满族话觉罗的确就是赵,满人卷舌。
他们老辈人都有这传说:金亡后,赵宋宗室后裔聚集成一族。
有学者调查过。名字我忘了。
3、据传“金”(爱新)是在努尔哈赤这一代或上一代才加上的,主要是为了号召女真人反明的战斗情绪。而且“赵”(觉罗)这个姓汉味太浓,必须改。 转自风云社区:
事实上只有努尔哈赤这一赵姓分枝才加上了金,其他赵姓没加,很明显是政治目的。因为女真人不会容忍俘虏的后代统治自己。而已经彻底女真化的努尔哈赤心理上对赵姓也可能有自卑情绪。
至于“满洲”这一不伦不类的称呼和满人都是什么女神下凡生的鬼话主要还是皇太极或他爸编的,哄没文字历史的女真人的。汉族有文字历史他骗也骗不了。
从爱新觉罗家族对汉文化的熟悉我决不相信努尔哈赤只读过三国演义, *** 的许多鬼计他都很熟,包括与蒙古和亲。我认为至少到康熙这一代皇族还是知道这故事的。康熙的某些举动很难只以统治需要来解释,里面有感情问题。至于以后为了统治需要没人敢说了,但在民间的赵姓满人还是口耳相传下来。总之老赵家有清二百年,让女真人自称了二百年的“奴才”,娶了无数的女真MM,足可以光宗耀祖一雪前耻了。
4、以前看了一篇学者60年代访问吉林赵姓满族老人的文章(那时知道点古的还幸存了几位)
据老人讲:满人的姓前头一般都加个外号,就象 *** 的剪刀张,豆腐李一样,用来说明身份地位。
爱新觉罗现在都姓什么? 到辛亥革命以后,满族人都冠以汉字姓了,其规律多是取其原来多浮节姓氏中的第一字为姓,或取数音节相切,取一音近的汉字为姓。如索绰络氏改姓索,舒穆禄氏改姓舒或徐,瓜尔佳氏改姓关,那拉氏改姓那等;也有将原来姓氏意译为汉字取姓的,如巴颜氏改姓富,因巴颜在满语中有富有之意;而皇族爱新觉罗氏则改姓金,这是因为爱新在满语中是黄金之意。
但现在仍有沿用爱新觉罗这一姓氏的!清皇室的后人没有什么特殊的待遇。同样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享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一切权利和应尽义务。爱新觉罗氏现在只不是一个平常而又普通的少数民族姓氏而已。
例如:金默玉(1918-),原名爱新觉罗显琦,满族,是清末八大亲王之一的肃亲王善耆最小的女儿,原为十七格格;
启功,清世宗的第五子和亲王弘昼的第八代孙,他是弃姓不用的典型代表,即就叫启功,而不加爱新觉罗姓;
再有,满族著名的叶赫那拉家族,现在更名为“那”姓,比如慈禧的曾孙――叶赫那拉・根正,现在叫那根正;
再有,满族末代皇后郭布罗・婉容家族――郭布罗家族现在多改为“高”姓
爱新觉罗的后人姓什么 清朝统治者将爱新觉罗氏分为宗室和觉罗,以示血缘远近区别,同时将一些有功之臣赐姓为觉罗,如觉罗纳木泰(原姓舒穆禄)、觉罗吴拜(原姓瓜尔佳)等。清亡以后族人多如金、王、孙、艾、罗、肇、范、关、鄂、赵等。觉罗一词在女真语里是“远方”的意思,后来,就演变成了远支,与 mukun宗室区别开来,比如满语里goro mafa 外祖父 goro mama 外祖母 goro omoro 外孙,觉罗其实就是远支的意思。觉罗后来发展成为一个姓gioro。
这个世界上还有爱新觉罗这个姓氏吗? 当然还有,姓爱新觉罗现在有30多万,我也就姓爱新觉罗,不过好像是我的爷爷在2005年,的时候改回老姓罚,以前姓金。
爱新觉罗现在姓什么
爱新觉罗在后金、清王朝时代为中国第一大姓。由于朝代更替,爱新觉罗姓有人改为金姓,有的改为佟、童姓。
爱新觉罗姓的郡望是北京、黑龙江,另外,吉林、辽宁、河北、内蒙等省、自治区也有大的家族。
爱新觉罗家族,是女真人重要的一支。满族杰出领袖努尔哈赤与皇太极父子创建后金和清王朝,努尔哈赤自称姓爱新觉罗,他就是“爱新觉罗”的始祖。
近支辈分
胤、弘、永、绵、奕、载、溥、毓、恒、启、焘、闿、增、祺、敬、志、开、瑞、锡、英、源、盛、正、兆、懋、祥。
清朝皇族兄弟在避讳上亦没有划一方法,不会特别严格遵守字辈,例如雍正登基后,其兄弟则改名为“允”字辈,但其子乾隆帝弘历即位后,并不要求兄弟避讳。当乾隆传位予永琰后,为免其他人要改名,反而将永琰改名为颙琰。道光帝绵宁继位后也把自己名字改为旻宁。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爱新觉罗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中华姓氏通史·爱新觉罗姓
爱新觉罗姓什么?
爱新觉罗现在姓伊、金、肇、赵、奕、载、毓、南、那等。
清王朝爱新觉罗的姓氏。在满文中,“爱新”是“黄金”。以宁古塔为姓,发源于东门三公里处。“爱新觉罗”是按照祖先的血脉来命名的。这是爱新部落的一个分支。
爱新觉罗氏族起源的传说很多,还有一种说是“远支”的满族。但是,它的起源和历史上的汉族政权没有关系。有人说它来自宋赵氏,但这是错误的。
扩展资料:爱新觉罗是清王朝的姓氏,但满文文献中很少用到爱新觉罗的名字,比如《满文老档》、《满洲实录》。关于他的姓氏来源,在文献中有许多不同的观点,学者们普遍认为,它是清代皇家为了巩固自己的身份而创建的。
从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到最后一位皇帝爱新觉罗·溥仪,清朝覆灭,一共有296年的后金和清朝,一共有11世12位皇帝。在这三个世纪里,后金和清朝的皇帝都有很多的妃子,他们的子嗣也比一般的妃子要多得多,再加上中国的传统,所以爱新觉罗的后代很多。现在,爱新觉罗的后裔,大约在三十万到四十万之间。
以下内容供参考:百度百科-爱新觉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