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介山的解释
- 2、介子推得名的地方叫什么?
- 3、介山在哪里 介山位于什么地方
- 4、介山在哪里个省哪个县
介山的解释
介山的解释
(1).山名。在 山西省 介休县 东南。 春秋 晋 介之推 隐居此山,故名。《楚辞·九章·惜往日》:“封 介山 而为之禁兮,报大德之优游。” 清 钱谦益 《母刘氏赠恭人》:“不愧 介山 之隐,亦已足矣。” (2).山名。在 山西省 闻喜县 。《汉书·武帝纪》:“朕 用事 介山 ,祭后土。”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汾水》:“ 河东 临汾 地名矣,在 介山 北,山即 汾山 也。”
词语分解
介的解释 介 è 在 两者 中间: 介于 两者 之间 。 介词 (用在 名词 、 代词 之前,合起来表示地点、 时间 、方向、方式等关系的词,如“从”、“向”、“在”、“以”、“对于”等)。介入。 这样, 这么 :像煞有介事(好像真有这么回事 山的解释 山 ā 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土山。山崖。 山峦 。 山川 。山路。山头。山明水秀。山雨欲来风满楼(喻冲突或战争爆发之前的 紧张 气氛 )。 形状像山的:山墙(人字形房屋两侧的墙壁。亦称“房山”)。 形容 大声:山响
介子推得名的地方叫什么?
介子推得名的地方叫介山。介子推得名的地方叫山西介休绵山,又名介山。是晋文公重耳为了纪念介子推,把位于山西介休的绵山命名为介山。文公得知,悲愤交加,命将绵山改为介山,把阳县改为介休县。又将环绵山山中而封之,以为介推田,以示怀念。
绵山风景名胜区,是国家级旅游景区,山西省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清明节发源地,中国寒食清明文化研究中心,中国寒食清明文化博物馆。
介子推人物精神
作为春秋贵族,介子推的言行,宵小之徒视之为迂腐,然则体现了正道之义。介子推的行为并非忠君而是爱国,以后世儒家评价必为忠君之典范,而成为中国儒家传统观念中大丈夫精神的渊源,这实在是对介子推之毁誉啊。
以后人的价值观将其行为定义为迂腐愚昧是错误的,即使在今天忠于国家也是应当提倡的。介子推不言禄的行为也是知识分子独立精神的体现,正因为如此,黄庭坚赞叹道士甘焚死不公侯,满眼蓬蒿共一丘。
介山在哪里 介山位于什么地方
1、绵山,也称介山,为太行山支脉,位于介休县城东南20公里处,海拔高度2440米,以其形势绵亘而得名。
2、绵山山势巍峨,起伏绵亘百余里,自古以来这里就是一处旅游避暑胜地。绵山上水源丰富,天然植被茂密,山势陡峭,多悬崖断壁和岩洞,形势险峻。
介山在哪里个省哪个县
介山在山西省介休县。
从太原南行一百二十六公里到介休县,介休东南十七公里就是介山,绵山毗邻古城平遥,又与灵石王家大院近在咫尺。介山跨介休、灵石、沁源三市县地界,最高海拔二千五百六十米,是太岳山的一条支脉。有人说介山“无峰不奇,无水不秀,无洞不幽,无道不险”,这大概不是夸大。
这里山光水色、文物胜迹、革命遗址集于一山,可说是步步有景景景有典。介山有大小天然岩洞百余个,最大的一个叫抱腹岩:山势如两手抱腹,形成一个六十米,长约一百五十米,深约五十米的巨形岩洞,二百余间殿宇禅房已抑“腹内”,再抱万余游人也不显得拥挤。
晚间,头上幽深的穹顶一片,洞檐外繁星满天,钟声鼓声悠扬,松声水声盈耳:临风伫立,似已离尘俗遥远,明末清初的大学者傅山,游历到这里,曾有一副联语赞叹“阅名山多矣,无如此石凌空,生成的一片袈裟,十方圆盖;瞻佛象巍然,自有真神出现,修炼来三花聚顶,五气朝元。”天下名碑《大唐汾州抱腹寺碑》就在这里。
介山名字的由来
相传春秋之时,晋国贵族介子推,跟随晋公子重尔逃亡十余年,曾在饥饿时割下自已大腿上的肉给重尔吃。晋文公还国为君后,携母亲到绵山隐居,晋文公派人寻找,为逼迫介子推出山,采取放火烧山的办法,却把介子推和他母亲烧死了。文公得知,悲愤交加,命将绵山改为介山,把阳县改为介休县。
又将“环绵山山中而封之,以为介推田”,以示怀念。并于清明节前一天,即介子推被焚的日子,不许烧火,家家户户只能吃冷饭,谓之“寒食节”。介山早在北魏之时就有寺庙建筑,唐初时已具有相当规模的佛教禅林。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