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铁事

登录

一号狙击手(一号狙击手高清在线观看)

wangsihai

本文目录一览:

飞鹰一号狙击手什么电影

飞鹰一号狙击手是《重装悍将》。

《重装悍将》是由加拿大阿尔冈昆国际电影公司出品的,讲述了一名战争时曾是出色狙击手的威克曼,战后却成了某恐怖组织代号“飞鹰一号杀手的故事,一个本该无情的杀手悍将却动情地爱上了自己的搭档,这将是一次幸福还是一场灾难。

主演介绍:

道夫·龙格尔:小时候看的最早的拳击场面就是他扮演的伊瓦·德拉格在《ROCKY3》中被史泰龙K。原来他也是有真功夫的。极真出身,前瑞典国家队队长。俊美中略带邪气,眼睛里却又有一丝童真这个身高2米的家伙真不是一般的帅。可惜早生了几年,否则赶上K-1的话他也许又是一个巨星。

剧情简介

充当杀人工具多年之后,主人公威克曼在痛苦中逐渐觉醒,并开始厌倦痛恨这种没有人道的屠杀行为。于是威克曼和他的搭档代号飞鹰二号的女杀手克莱克三番五次拒绝执行总部交给他们的暗杀任务。为此,两人历经艰险克服重重困难,他们想从此结束自己的杀手生涯,可摆在他们面前的却是一条充满险阻的道路。

一次,恐怖组织命令飞鹰一号、二号的男女杀手威克曼与克莱克,去执行一项暗杀任务。但当他们在人群中发现自己的暗杀目标竟是一位年长妇人时,尽管总部几次命令飞鹰一号开枪,可威克曼以容易造成误伤为由拒不开枪。

恼怒的总部长官又命令飞鹰二号立即干掉违抗命令的飞鹰一号,飞鹰二号也没有执行。就在两人将要撤离时,一架直升飞机袭来,向他们猛烈开火,并投下一批全副武装人员围剿二人,于是两人奋力应战。在恐怖组织的狂追之下,威克曼与克莱克以过人的智慧和胆识一次次地化险为夷。

张桃芳:抗美援朝战场上的“幽灵”,用442发子弹歼敌214人

70年前,抗美援朝战争打出了中国的威风,在世界战争史上是一次史无前例的重大胜利。但这胜利的背后,是用中华儿女英雄们的鲜血堆成的,有的则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在朝鲜战场上涌现出无数个英雄,是他们换来这场战争的胜利。

可是当时初生的新中国,百废待兴,面对先进军事装备的美国,中国要不要出兵援助朝鲜,出兵能不能打赢这场战役?这是一次艰难的抉择,但毛主席做出英明决定:出兵,并派彭德怀任抗美援朝人民志愿军总司令员。

在当时两国军事实力相差很大,怎样才能打赢这场仗?在军中掀起“ 冷兵冷枪”运动, 采取灵活机动作战,各个击破,让敌人不知不觉就倒下。这场运动中,狙击手少不了。

有个人,被称为“ 中国狙击之王 ”,号称“神枪手”,在一个多月时间里,在朝鲜战场上,他用一杆老式枪,用四百多发子弹,歼敌214人,后来被授予“ 二级英雄 ”称号。此人就是张桃芳,今天给大家分享他的英雄事迹。

张桃芳于1931年出生在江苏兴化的普通家贫困家庭,他的童年在战乱中度过,目睹日本人对中国的侵略。在他所在的村子,时常会遭到日本鬼子进村烧杀掳掠,无恶不作。

少年时期的他对日本鬼子恨之不骨,立志将日本人赶出中国。不过奈何那时还没长大成人,不能参军入伍。在抗日战争结束后,张桃芳小小年纪就成了乡里儿童团的团长,带领四五百号人剿匪清霸,因为他从小有一定的射击天赋,跟着他爷爷上山打猎。

在1951年,20岁的他主动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刚入伍后不久,跟随大部队进入朝鲜战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是当时国家的号召,一些有志青年纷纷加入其中,张桃芳也是其中的一个。

他所在的部队被改编中国人民志愿军24军72师第214团8连,1952年进入朝鲜战场前线,张桃芳对射击很感兴趣。可是这位神枪手刚开始也是差强人意,在一次打靶训练中,竟然连续三次打零环,无一命中,连长很失望地他说: “三个大烧饼” ,这让他感到很耻辱。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张桃芳深刻反省自己: 之前打的是猎枪,现在打的是步枪,应有所区别,猎枪打得好,不代表步枪打的好。 为了提升射击技术,每天勤练臂力,有时间就去研究,并且不断向老班长、老战友讨教打靶技术。

他是天才狙击手,但也需勤加训练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狙击手。张桃芳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可以上阵杀敌。但连长还是不放心,想考验一下他的技术,这次不是打靶,而是打鸟,给他五颗子弹,张桃芳打下四只鸟,这命中率已算是很高了。

美军依靠先进的军事武器装备,根本不把中国军队放在眼里,很嚣张跋扈。面对这一情况,中国军队采取怎样措施?当时领导人说过这样的一句话: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你打你的原子弹,我打我的手榴弹。 时任24军军长的皮定均将军,深刻领悟到毛主席说的这句话,采取灵活多变应战措施,如果硬碰硬,肯定打不赢。皮将军为了打击敌军气焰,采取 “冷兵冷枪” ,派狙击手去前沿阵地。

张桃芳作为一名狙击手被派上甘岭597.9高地,初来阵地前线,眼前他所看到是一片惨烈的景象,花草树木被炸成焦土。但他没有畏惧,拿着一杆步枪跃跃欲试,想立功杀敌。刚开始时,由于太心急,看见敌人就开枪,暴露了目标,被躲进阵地工事沟,没有命中敌人。

连长告诉他: 作为狙击手,首先在战场上要沉住气,采取机智灵活多变。 张桃芳吸取前面的经验,第二次参加狙击作战就击毙一名美国兵。此后40多天时间,他用240发子弹,毙伤了71个敌人,成为全连一号狙击手。

后来他变得一发不可收拾,痴迷于狙击技术,还得到当时时任军长皮定均的赞赏,并送他一双靴子。可是,张桃芳舍不得穿,他拿来装子弹壳,每击毙一个敌人装一个子弹壳。

在上甘岭597.9高地,张桃芳在一个月多的时间,花费442发子弹,歼敌214名,创造了朝鲜前线我军冷枪杀敌的最高纪录。

这些战绩的背后,是他的英勇付出,这其中也遇到很多困难,每次都与死神擦肩而过。有一次,张桃芳与敌军狙击手高手对决,差点命丧黄泉。高手对决,胜负在瞬间,张桃芳的子弹比对手快了零点几秒。就是这零点几秒,决定了两位的结果。当张桃芳的子弹穿过对手的头颅时,对手点射的子弹却贴着张桃芳的头皮飞了过去。

张桃芳的这杆老式步枪,让敌人闻风丧胆,敌人是视他为“眼中钉、肉中刺”。美军派出大炮轰炸,都没能炸掉张桃芳,张桃芳却毫发未损。

抗美援朝结束后,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和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务委员会授予特等功、二级英雄和朝鲜一级国旗勋章。张桃芳却转行调入空年,当一名飞行员,当飞行员也是很优秀的。在2007年,他因病去世。

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涌现出许多像张桃芳这样的英雄,中国人民用血肉之躯谱写一曲曲英雄赞歌。

推荐几部好看的军旅电视剧

好看的军旅电视剧:

1、《战雷》是国内首部反映拆弹部队的现代战争题材剧,是由导演徐纪周和编剧冯骥联手推出的军旅电视剧。张博、邢佳栋、李健、姚芊羽、徐以若、张宁江等主演。该剧讲述了一群性格生动鲜明的年轻士兵,在险象环生的雷场世界挑战生死,在暗流涌动的军营江湖历练成长的感人故事。

2、《一号狙击手》是由栾宝玉编剧的一部军旅纪录片。《一号狙击手》全面纪录何祥美,第三十一集团军特种大队作战二营六连三级士官(被誉为“枪王”)成长历程。

3、《利刃出击》是由武警部队政治工作部电视艺术宣传中心、上海在扬影视文化传播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武警特战题材剧,由著名导演刘猛执导、编剧,杨烁、牟星领衔主演。

该剧讲述了在转运罪犯的过程中,一向深得上级器重的武警某部猎豹突击队大队长刘闯,忽然背叛,打伤战友,协同重犯老五潜逃。

此事件引起轩然大波。一路逃亡的过程中,从西北到江边,从长江到黄河,刘闯和老五不但面对我公安、武警部门的缉拿,还与老五敌对的某犯罪集团杀手展开激战的故事。

4、《女子特警队》是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武警部队政治部电视艺术中心联合录制的军旅电视剧,由陈胜利执导,谭力编剧,雷敏、梁静等主演。该剧讲述了中国一支女子特警队的女兵们在军营生活中经受的磨练和考验的故事。

5、《火蓝刀锋》是由海军政治部宣传部、北京星梦工场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北京完美建信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完美世界(北京)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广东南方领航影视传播有限公司、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中央电视台联合出品的一部军旅题材电视剧。

由张国庆执导,杨志刚领衔主演,郑凯、赫子铭、刘思言、王强、李依玲、宋佳伦等主演。该剧主要讲述海军某侦查大队战士训练、侦察以及与国际海盗进行殊死搏斗的故事。

有哪些经典的军旅电视剧?

盘点5部经典的军旅电视剧:

1、《士兵突击》

《士兵突击》一部纯男人的戏,却成为当年最火的影视剧之一。那一年我我们记住了“不抛弃,不放弃”,记住了“好好活就是做有意义的事,有意义的事就是好好活”,那一年我们记住了许三多、高城、伍六一、史今、袁朗、吴哲……

2、《我是特种兵》

《我是特种兵》是根据小说《最后一颗子弹留给我》改编而成。该剧全景式表现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最精锐部队狼牙特种大队,残酷悲壮、铁血精诚的训练和生活的长篇画卷,是继《士兵突击》后又一部展示中国特种兵的剧作。

3、《我的团长我的团》

《我的团长我的团》出品于2009年,剧中有段奕宏、张译、张国强、邢佳栋、李晨这些人,他们都曾出演过《士兵突击》。这部剧没能像《士兵突击》当年那样火爆,它讲述了在一个离中缅边境不远叫作禅达的地方,一群来自五湖四海、不同出身不同身份甚至是不同政见的溃兵和百姓,因为种种命运际遇的原因而相会于那里。

4、《炊事班的故事》

《炊事班的故事》是一部军旅题材的情景喜剧,2002年至2007年共拍摄三部。全剧以一个空军场站中基层连队的炊事班作为舞台,通过炊事兵身上的一件件鲜活生动的日常小事,把火热的军营生活演绎得淋漓尽致、妙趣横生。

5、《亮剑》

故事内容是讲述优秀将领李云龙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从他任八路军某独立团团长率部在晋西北英勇抗击日寇开始,直到他在1955年授予将军为止。现在还能说出剧中的经典台词。

1976年皮定均追悼会上,一人在遗像前长跪不起,大喊:我来晚了

1955年人民解放军首次评定军衔,当时担任福建军区副司令员的皮定均按照资历应该被评为少将。但当毛主席在审阅上报名单的时候,却破格批示: “皮有功,少晋中。”

就这样,皮定均被授予忠君爱国军衔,这既是毛主席对皮定均在中原突围中战功卓著的极大褒奖,也是对他南征北战、屡建战功的充分肯定。

抗日战争胜利后,皮定均担任中原军区第1纵队第1旅的旅长,该旅以打恶仗和营长著称,因此也被大家称为“皮旅”。

1946年6月,蒋介石集结30万兵力将中原军区部队6万人围困在一处不足百里的狭小地区。蒋介石决定在7月1日发起总攻,并在48小时内一举歼灭中原军区的主力部队。

在如此危急的关头,毛主席下令: “用最快的速度突围,不要有任何顾虑,生存第一,胜利第一!” 于是中原军区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决定在6月26日晚分成南北两路向西突围。

王树声等人率领第一纵队;李先念和王震等人则率领第二纵队,他们抢在敌人发动总攻之前冲过平汉线,并向西进行战略转移。与此同时中原军区决定让皮旅向东行动,给敌军造成主力部队向东前进的假象,从而掩护主力部队向西突围。

6月24日下午,王树声向皮定均下达命令:

王树声顿了顿继续说: “皮旅的几位领导干部等会每人准备一套便装,关键时刻可以换装。” 王树声十分清楚以7000人掩护5万多人的任务有多么危险,所以他这句话一出,皮定均等人脸色突变。

皮定均心知肚明,为了中原部队突围大局,“丢卒保车”是无奈之举,但“保车的同时能不能不丢卒”呢?因此皮定均在接受任务后,一面思考如何部署部队出击,一面思考完成任务后,部队的生存问题,如何才能创造奇迹。

当晚,皮定均命令部队向东、东南和东北方向假装做出行动的准备,前沿部队则继续加固工事,给敌人一种防御的阵势;同时还抽调出一批部队,趁着黑夜向西悄悄移动,第二天又大摇大摆地向东前进,造成大部队向东集结准备突围的假象。

而皮定均这一举动也成为误导敌军,令他们认为中原军区的主力部队正向东突围,随后敌军一直在东线加强戒备。

直到26日,敌军终于发现中原军区的主力部队正朝西快速移动,他们这才反应过来自己上当了。于是气急败坏的敌军分别从东、南、北三个方向向皮旅发起猛烈的进攻。

面对来势汹汹的敌人,皮定均并不害怕,而是冷静地指挥部队迎战。这天下午,皮旅收到了一则令人激动的电报: “主力部队已经全部越过平汉线!” 这一电报也意味着皮旅顺利完成组织交代下来的任务,那么皮旅下一步该怎么办呢

中原军区原本想了三个方案:一是向西追军力部队;二是在原地打游击战;三是向东突围,前往苏皖解放区。

皮定均经过研究最终决定向东突围,那么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26日晚,皮定均利用狂风暴雨,命令部队快速撤出阵地。 为了迷惑敌人,不让他们找到正确的方向,皮旅先是向西追随主力10多公里,然后悄悄返回,向东进发。

次日上午,十几万的敌军向西紧追,此时此刻藏在树林里的皮旅6000多名指战员都能感到地面在震动。就这样,皮旅的战士们在树林里躲避了一天一夜。

由于电台和中原军区失去联系,于是皮定均直接和延安总部取得联系, 电波传来毛主席的指示,而且重复了很多遍:“快走!快走!”

28日凌晨,皮旅6000多人快速向东插到敌人后方;7月3日晚,皮旅抵达大别山腹地吴家店附近。

7月10日皮旅遭到敌军的阻击,前有堵敌,后有追兵,皮定均当即命令1团假装进攻,2团迂回到敌人的侧后方进行强攻, 经过两个小时的激战,成功歼灭敌军200余人,打开前进的道路,并于当晚抵达大别山磨子潭。

敌48军一部早就在磨子潭构筑工事,大部队在半夜就可抵达。皮定均得知后当即下令:“在敌军大部队赶来之前,我们必须用最快的速度从磨子潭东渡淠河。”

3团1营过河占领岸边的制高点,3团的战士们全部过河。由于突然涨水,工兵排三次架桥都未成功,如果继续架桥的话,难免会被敌军追上。

于是皮定均下令战士们下水过河,凌晨1点多,正当大家在紧张渡河的时候,敌军占领了磨子潭正面的大山,用密集的火力对我军进行扫射。率先抵达河东的部队当即和敌人展开激烈的战斗,压制敌军的火力,这才掩护后续部队过河。

皮旅的战士们全部过河后,迅速向东南挺进。侦查员报告:“敌48军主力正从桐城向我军开来。”皮定均听后决定改变前进方向,从东南方改为北方。

7月12日袭占大别山的毛坦厂,敌军正调集3个师和10多个保安团,在皖中平原设置几道封锁线堵击皮旅。

7月19日,皮旅来到津浦铁路,此时敌人早已在津浦铁路沿线的车站部署了大量兵力堵截。皮定均下令折向东南,在石门山附近冲过津浦铁路。

7月20日凌晨,当1团通过的时候,敌军一列装甲火车突然出现截击,并将1团分成两段。在如此危急的时刻,皮定均命令3团控制住东侧的有利地形,并阻击敌装甲列车,2团则以轻重机枪增援。

1团的战士们一边打一边进,最终经过将近3个小时的激战,终于冲过津浦线。皮旅来到明光、三界东北的时候,刚好和赶来迎接的淮南军区嘉山支队胜利会师。

自中原突围以来,皮旅孤军奋战,辗转24个昼夜,历经大大小小23次战斗,最终胜利抵达苏皖解放区,创造了中原突围的奇迹。

不久后皮旅被编入华中军区第13旅,开始了新的征程。

1947年1月,皮定均担任华东野战军第6纵队的副司令员、第三野战军24军的副军长等职务,还参与了孟良崮、莱芜等战役,为新中国的成立立下了赫赫战功!

1952年9月11日,皮定均率领志愿军24军入朝作战,就是在抗美援朝期间,皮定均欣赏并提拔了一位战士—— 张桃芳 。

大家都知道上甘岭战役是中美交战最激烈的战役之一,这场空前惨烈的战役整整持续了43个昼夜,最终我军获得胜利。

1952年,24军的战士们在零下30摄氏度的严寒,秘密来到上甘岭阵地。当时敌军仗着他们的“制空权”和火力优势,无视朝鲜人民军和志愿军的存在,竟然在他们的阵地上大摇大摆,装模作样地做体操。

皮定均得知这件事后顿时火冒三丈: “打雷劈了山神庙,牛鬼蛇神都出来作怪了!决不能让他们这么嚣张,我们要将他们打下去!”

进入上甘岭阵地的第18天,张桃芳第一次上阻击台,满腔的仇恨和冲动在他的心里翻涌。但非常可惜的是张桃芳刚一开火就将一梭子子弹给打空了,结果一个敌人也没有打中。

这次的不顺利令张桃芳看到自己身上的不足,于是他更加刻苦训练,而他的射击本领也很快得到提高,不久就被批准加入狙击组。张桃芳使用的是苏制1944式步骑枪,接下来的狙击,他就打破了自己的记录。

经过统计,张桃芳击发9次,射杀敌军7人,成绩超过了所有老狙击手。到2月底,张桃芳用22天的时间247发子弹,打死了71个敌人,成为全连一号狙击手。

不久后作战处的肖参谋将这件事汇报给皮定均,皮定均听后高兴地说:“是吗?这可是个好消息啊,你马上去找到这名战士,我要亲眼看看他是如何消灭敌人的!”

皮定均不是一个轻易相信传言、办事极其认真的人,他大事从不马虎,小事却抠得很仔细。皮定均抬头望了眼天空,叫住刚要离开的肖参谋,说:“你回来,我还有件事要交代你去办。”

肖参谋一时摸不着头脑,疑惑地问:“军长,您还有什么任务没有交代?”

皮定均没有说话,而是转身从睡觉的铺板下方拿出一双崭新的皮靴递给肖参谋,并说:

肖参谋不肯接过皮靴,他说:“军长,这双皮靴可是志愿军总部特意发给军首长的,咱们军一共就两三双,您这双给了他,您穿什么?”

皮定均沉默了一会,感慨地说: “一个战士抱着枪在冰天雪地里打狙击,他们更需要这双皮靴。这皮靴军首长能穿,战士也能穿,没有战士,哪来的军首长?好了不要啰嗦了,快去吧!”

张桃芳的实力毕竟摆在那里,因此他也获得了皮定均那双皮靴的奖励。不过张桃芳获得皮靴后不舍得穿,而是放在身边保存。张桃芳说: “我这样做不是因为节俭,也不是不怕冻伤了脚,而是将皮靴当成珍贵的纪念品,这样才能激励我继续杀敌报国!”

部队转入夏季反攻战役后,皮定均来到张桃芳所在的8连视察,这次他是有备而来的,他想亲眼看看“神枪手”张桃芳。此时的张桃芳已经被提拔为排长,还带出了一帮神枪手。

皮定均和肖参谋来到连队找到了张桃芳,他当场就要对张桃芳的射击技术进行考验,但非常不巧的是敌军的阵地离得很远,那么该打什么来证明自己的技术呢?

就在这个时候肖参谋看到天空中飞过一群麻雀,便说:“军长,那就让张桃芳同志打麻雀和小鸟吧。”

皮定均点点头说:“也行,不过这可比消灭敌人还要困难呢。”

张桃芳听了皮定均的话,毫不犹豫地来到一片草丛中隐蔽起来。大概一刻钟后,只听几声枪响,紧接着几只麻雀和小鸟从空中掉了下来。

肖参谋连忙跑过去查看,兴奋地报告: “报告军长,张桃芳用6发子弹打下4只麻雀,1只小鸟!” 皮定均对张桃芳说:“张桃芳,来来,让我看看你用的是什么枪。”

张桃芳将缠满布条的枪递给皮定均,皮定均左看右看,也没发现什么新奇的地方,不管怎么看都是一支普通的苏制骑步枪。皮定均说:“不管怎么看,还是很普通嘛。不过我这次也没白带枪来,肖参谋,将吉普车上的那支步枪拿过来奖给他。”

皮定均口中的枪是“莫辛纳甘”枪,这种枪比普通步枪还要厉害,精准度自然也更高一些。这是国家慰问团送到朝鲜战场的特殊礼物,每个军只有一支。

张桃芳得到这支枪很是高兴,回到连队后马上到一处偏僻的地方开始试枪,四五百米的距离,基本上是指哪打哪,百发百中!

后来我军提早得到了美军三师准备撤退的消息,张桃芳当即带领冷枪排早早地埋伏在一处山坡上。 只要敌人开始行动,冷枪排就开始扫射,一时间就撂倒了10几个敌人。

由于冷枪排的战士们隐蔽得非常好,敌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道子弹是从哪里飞来的。但只要他们一动,必定是一阵冷枪,这也将敌军给打火了。

敌军顾不上炮火掩护,也不讲究什么战法和战术,直接出动一个连的兵力包抄过来。不过由于我军早有准备,出动一个营的机动兵力实行反包抄,于是我军取得最终的胜利。

皮定均对部队有才能、有特长的人一直都是牢牢记在心中的,他总是将人才当成好苗子来培养。

1953年共青团中央在北京召开会议,24军得到了一个名额,可以代表24军的战士们参加。

大家要知道这个名额可是非常珍贵的,是一次学习的机会,皮定均没有一丝犹豫地对72师师长康林说: “这个名额就给你们师214团的张桃芳,这个年轻人是很不错的,是块好苗子,将来的发展想必也会不错的!”

张桃芳临去北京前,皮定均找到他,想要和他谈一谈。张桃芳接到这一通知也是有些紧张的,因为他不知道军长要找自己谈什么。谈思想?到了北京要谦虚、谨慎,说话做事不能给24军丢脸,还是问我消灭了多少敌人?

张桃芳觉得肯定是这样的,于是在去皮定均住处前,他从床底取出当年那双皮靴。 自从皮定均奖励给张桃芳“莫辛纳甘”步枪后,每当他打倒一个敌人,就会将弹壳装进皮靴中,现在靴子内已经积攒了不少的弹壳。

当张桃芳来到皮定均的住处时,皮定均正在看地图,他一转身就看到拿着皮靴的张桃芳,十分疑惑地问:“你将它背来干什么?”

张桃芳回答道:“军长,我想您比我更需要它!”张桃芳刚说完就将皮靴放在桌子上,而靴子内的弹壳也发出一丝声响。

皮定均有些好奇的问:“这里面是什么?”“子弹壳。”

“你装子弹壳干什么?”还没等张桃芳解释,肖参谋就将他的想法向皮定均做了解释。

皮定均恍然大悟的说:“那你这皮靴里面有多少弹壳了?”“211颗!”

皮定均想了想,说: “你打死了211个敌人是很不错的,但你要去北京开会了,需要带一个有纪念意义的数字去向党中央汇报。这样吧,你给我打死214个敌人,刚好是你们团的番号,怎么样?”

张桃芳激动地说:“好!我一定不会辜负军长对我的期望!”

不久后张桃芳就代表24军前往北京开会,当他从北京回来后,上级又挑选优秀干部到军官学校深造,于是他又被皮定均推荐,成为其中的一员。

皮定均一直没有忘记以张桃芳为骨干办射击教导队的事情,但让他去军校学习,这对干部的一生来说是个重大的转折点,前途也会更加开阔。尽管皮定均内心有很多不舍,但他还是推荐了张桃芳。

最遗憾的是,当张桃芳离开部队的时候,皮定均刚还外出开会,因此他们没能肩上最后一面。

尽管皮定均和张桃芳不在一个地方工作,但他对张桃芳的关心还是只增不减的。

某天皮定均在家里观看1964年全军大比武纪录片的时候,他突然发现毛主席和罗瑞卿正在接见一个特等射手,身边还站着一位教官,这位教官站在靶场上大声介绍特等射手:“他用40秒钟,40发子弹,在100米的距离上,打中40个半的靶身!”

皮定均一下就认出这位教官就是张桃芳,他十分激动地对家人说: “快看快看,这个教官就是张桃芳,他是我们24军出来的人呢!果然前途一片光明啊!”

皮定均担任兰州军区司令员期间,张桃芳已经是某部师职干部了,他念念不忘皮定均对自己的知遇之恩,几次想要去拜访老首长。 但非常可惜的是当时部队战备紧张,皮定均又忙于大西北的战备检查,常常在边境线上奔波,就这样两人没能见面。

1976年7月7日早上,皮定均带着工作人员乘坐 汽车 离开福州军区司令部,准备乘坐飞机飞往闽南的漳州。上午10点多钟,飞机降落在漳州机场,皮定均一行人下机稍作休息,同时等待机场办理放行手续。

这天漳州附近的天气不是很理想,前方航线的层云底高只有400米。但皮定均等人乘坐的飞机性能比较好,而且按照规定的层云底高只要300米,也具备了飞行的条件,所以经过反复商量和研究后,漳州机场决定放飞。

飞机起飞后,以每小时240公里的速度正常飞行,然而20分钟后,地面和飞机的无线电联络突然中断了。机场调度员有了不好的预感,他紧握话筒不停地呼喊,但不管他怎么喊,对方也没有任何回应……

部队和地方上的有关部门知道后立即派出人员进行寻找, 最终在海拔580米的灶山的480米处,找到了飞机的残骸。飞机上13人全部遇难,其中包括皮定均以及他的长子皮国宏。

这位老兵一边磕头,一边号啕痛哭道: “老军长,您的兵,狙击手——张桃芳来看您了!您找了我这么久,我也找了您这么久,没想到我们还没能见上一面就阴阳两隔了,老军长……”

没错,这位嚎啕大哭,在皮定均遗像前长跪不起的老兵就是张桃芳,他不敢相信自己的老军长就这样走了,而他没能在皮定均生前拜访对方,也成为他一生最大的遗憾。

2007年10月29日,张桃芳逝世,享年77岁。虽然皮军长和神枪手的故事结束了,但我们将永远铭记他们!

好看的军旅电视剧

好看的军旅电视剧有:《战雷》,《一号狙击手》,《利刃出击》,《女子特警队》,《火蓝刀锋》,等等。

军旅,指军队,引申为指有关军队及军队作战的事情。

利刃出击 

《利刃出击 》是由武警部队政治工作部电视艺术宣传中心、上海在扬影视文化传播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武警特战题材剧,由著名导演刘猛执导、编剧,杨烁、牟星领衔主演。

该剧讲述了武警某部突击队大队长刘闯深得上级器重,组建“猎豹”反恐突击队,与队员里应外合打击恐怖组织的故事。

剧情简介

在转运罪犯的过程中,一向深得上级器重的武警某部猎豹突击队大队长刘闯,忽然背叛,打伤战友,协同重犯老五潜逃。此事件引起轩然大波。

一路逃亡的过程中,从西北到江边,从长江到沿海,刘闯和老五不但面对我公安、武警部门的缉拿,还与老五敌对的某犯罪集团杀手展开激战。

最终,刘闯凭借自己超人的胆识和强大的战斗力,取得了老五的信任,将他带上贩毒集团头目老七所在的远洋货轮。

最终,刘闯与早已埋伏的猎豹突击队里应外合,发动突袭,将这一犯罪团伙一网打尽,并捣毁了该集团在中国大陆的所有秘密网点。

刘闯凭借本次任务出色的表现,获得了立功勋章,同时也接到上级命令,担任新组建的“猎豹”反恐突击队队长,担负更加重要的国家级反恐使命。

相关阅读

  • 可见一斑什么意思(可见一斑什么意思包括近反义词)
  • 贫血吃什么补血效果最好(贫血吃什么食物补血效果最好)
  • 荧的组词(荧的组词和拼音)
  • 生死祸福(生死祸福拼音)
  • 什么是官能团(什么是官能团?)
  • 恹的拼音(恹恹欲睡的恹的拼音)
  • 去哪儿汽车票查询,火车票查询携程
  • 辖的拼音(锁的拼音)
  • 一天星斗(一天星斗是什么生肖)
  • 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