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桂林保卫战的基本情况
1944年10月26日,日本第6方面军命令11军攻占桂林,以58师团为主攻,在重炮兵第14、15联队,独立野炮第2联队,独立重炮第6大队,战车第3联队配合下由灵川急进,进攻桂林北门和西门;第40师团在独立山炮第2联队的配合下由兴安向桂林东门进攻;第13师团进攻南门;11月6日完成对桂林的包围。
国民党第4战区于11月7日命令第16集团军副司令韦云凇指挥31军131师和46军170师防守桂林,同时79军、93军和新19师在桂林附近集结,准备对日军进行作战。由于桂林已经被包围,实际上外围部队均未能到达指定位置,城内仅2个师守军。
11月8日夜间日军第40师团236联队攻入市区,与守军发生巷战,9日凌晨第58师团发动全面进攻,虞山、凤凰山、扁崖山各地中国守军全部阵亡,9日夜间,四面日军均已攻入市区。南部守军170师发生动摇,向西南方向撤退,与日军37师团遭遇,先头部队被俘1000余人。后续部队被迫返回市区继续与日军战斗,战至10日下午,桂林全城被日军占领。守军除第16集团军副司令韦云凇和31军军长贺维珍率领少数幕僚逃出外,桂林防守司令部参谋长陈继恒、31军参谋长吕旃蒙、170师副师长胡原基以下官兵2400余人在战斗中阵亡。战后根据日军11军统计,桂林战役国民党军队阵亡5665人,被俘13151人。损失了大量武器弹药。
由此可见,文章和历史事实基本不符。11月7日国民党军队开始部署桂林防御占到当月10日战斗基本结束,只有短短3天,并没有文章中所说的那些激烈战斗。
桂林保卫战的战况如何?为什么说它是令日军胆寒的战役?
1944年,日军在其海空主力被美军消灭、海上交通线被切断之后,实施“一号作战计划”,目的是建立从华北到越南的“大东亚交通线”以支撑战争,并摧毁美军在华中、华南的空军基地,削弱美军利用这些基地轰炸日本本土的能力。日军在1944年发动了被中国称为“豫湘桂战役”的大规模作战,连克河南、湖南,除了在湖南衡阳遭到了中央军第10军的顽强抵抗外,一路所向披靡, *** 军大部分溃不成军,日军近7个师团,15万兵力,300多辆坦克,30余架飞机,大量重炮集结于桂林一线,准备进攻桂林。
1944年10月26日,日军第六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下令主攻桂林市的第十一军团(军团长横山勇中将)于27日开始行动。桂林守军原为国民革命军第31军(下辖第131师和第188师)、第135师及部分地方守备部队,系桂系部队。在战役开始之前,上层又把第188师调出,以第46军的一个大部分是新兵的后调师第170师来替换,同时把第31军副军长冯璜及第131师第391团调出桂林,后又把第135师和地方守备部队也调走,这就使得桂林守军只剩下缺少一个团的第131师和第170师。第170师说是一个师,其实兵力也仅仅相当于一个团而已,在后来的战斗中也编入了第131师(也有一种说法是第170师没有直接参加桂林战役,只是和日军接触一下就退出桂林了),
而国民 *** 统帅部的开始的意思是要全部放弃桂林、柳州一线,但是后来白崇僖后来又要求坚守桂林,为日后反攻争取赢得时间,所以在15万装备精良的日军面前,桂林守军只有广西桂军第131师这一个师1万2千余人,加上后来从各地自发进入桂林城的广西地方民团,总兵力不到2万人,没有坦克飞机,只有22门火炮(加农炮2门,山炮12门,高射炮4门,战车防御炮4门),大部分广西民团和少部分桂军士兵拿的还是土枪而已,但是桂林守军都抱着必死决心与桂林共存亡,所以士气十分高涨,而且守军立足于主要与日军打巷战,他们把所有的房子都修成了碉堡,在所有的路口都建了防御工事,所有的水井都下了毒,实行焦土抗战。广西地方民团更是组成了数千人的敢死队,他们的任务是身上绑上手榴弹或者炸药,然后用自己的身体炸毁日军的坦克和登陆艇。
1944年10月28日,日军十几万人马大举进攻桂林,桂林保卫战开始。日军在飞机
11月7日,日军见强攻伤亡巨大,急忙使用了大量的毒气弹攻击桂林各处守军阵地,守军中大多数没有见过毒气,不知道躲避,所以大量中毒死伤,其中800名桂军士兵(多为伤兵)在七星岩抵日军数日,日军在损失了近千人后向七星岩内施放毒气,七星岩内桂军官兵大量中毒,日军此时冲入其中,很多桂军士兵用剩下的一点点力气射击日军并同日军肉搏,但终因中毒后力竭和弹尽粮绝而全部牺牲。
1944年11月10日桂林城陷落,按照日本防卫厅战史研究室《一号作战:广西会战》的记载,中国军队“战场遗尸5665、俘虏13151人”。据桂林城防司令部司令韦云淞战后所写的《桂林防守军战斗要报》记载:桂林保卫战中,中国军队伤亡约9000人,日军伤亡6000余人。
由桂林保卫战的激烈程度之所以被日本人排在衡阳保卫战之前,原因是桂林守军的装备要比衡阳守军的装备差得多,且不少还是地方武装,更重要的是桂军始终没有一名士兵在“清醒”的状态下投降(被俘虏的守军全部是被毒气弄得昏迷不醒了的),就算在弹尽粮绝,身受重伤的情况下仍然抵抗到死,而且根据不少日本人的回忆录,在参战的广西民团中,有不少还是满头白发的老人。
远远比不上衡阳
有一些资料提出桂林守军给予进攻的日军以沉重打击,毙伤日军达33000人,还击毙9名大佐联队长、31名中佐大队长,甚至称日军将桂林保卫战和昆仑关之战并称为侵华战争中中国军队最为勇猛的两次战役。
仔细一分析,进攻桂林的日军总兵力才53000人,如果伤亡33000人的话,伤亡率已经超过了60%,加上联队长大队长级别的军官大量损失,遭到这样惨重伤亡的部队必然要进行补充和休整,才能继续作战。而事实上,日军在攻占桂林后,几乎没有什么停留,就继续向南推进,而且进军势如破竹,短短的二十来天就占领了南宁、宜山等战略要地,12月2日占领了贵州的独山。相比之下,日军在衡阳城下与守军第10军激战47天,才叫伤亡惨重,衡阳之战后整整休整了两个月才发动新的攻势。可见,桂林之战日军伤亡惨重的说法很不靠谱。
再有桂林城防司令部司令韦云淞战后所写的《桂林防守军战斗要报》中的数据,日军伤亡也不过6000余人。而且一般战报中都会夸大对方的伤亡,经过注水之后的数据也只有6000人,可见日军真实的伤亡肯定不会有6000人,能有3000人的伤亡已经不错了。
桂林保卫战攻守双方的兵力对比是20000人对53000人,衡阳之战开始是17000人对40000人,最后达到17000人对90000人,从兵力对比上来看,衡阳之战的兵力劣势更加悬殊;桂林保卫战的持续时间,从外围战算起,是12天,要是光从日军总攻城区算起,才只有区区2天,而衡阳之战却是47天。差距不是一星半点。
在装备方面,配属桂林守军的炮兵有包括2个重炮连在内的1个炮兵团,4门150毫米榴弹炮、4门105毫米加农炮以及75毫米以上口径山野炮14门,而且炮弹充裕(日军占领桂林后缴获的炮弹就有3万发),而衡阳守军只有一个半营的山炮18门75毫米山炮,主要靠迫击炮火力。综合来看,桂林守军的表现确实和衡阳守军有不小差距。
但是,不论作战情况如何,都不能抹杀以131师师长阚维雍和七星岩守军为代表的广大官兵的英勇事迹。解放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 *** 追认阚维雍为革命烈士,并为阚维雍、陈济桓、吕旃蒙三将军和七星岩八百壮士忠骸普陀山七星岩霸王坪修筑陵墓,作为永远的纪念。
桂林保卫战中,虽然一些中下级官兵浴血苦战,特别是自发参战的广西民团,手持简陋落后的武器与日军白刃肉搏,但最终还是很快失守,主要原因在于高层。先是身居军事委员会副总参谋长高位的白崇禧,临战之前存有私心,为了保存自己桂系的实力,调离战斗力最强悍的2个主力师,大大削弱了守军力量,导致军心动摇。再是桂林防守司令韦云淞缺乏固守的决心和信念,一见战局不利就匆忙部署撤退,结果一个在此前战斗中还未受到多少损失的师,就在混乱的撤退中溃败,根本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另外,外围部队行动迟缓,未能及时形成和城内守军相配合呼应的有利态势,也是最终失败的原因之一。
随着桂林的迅速失守,日军迅即长驱直入,很快就打通了湘桂铁路,并一直进到贵州独山,这也是抗战期间日军兵锋深入到中国内陆的最深点,重庆也为之震惊,对整个抗战大局造成了很大的恶劣影响。
二战时期桂林战役
在二战时期,桂林战役从1944年10月28日由日军发动主攻至11月10日桂林沦陷而告终,仅战斗旬日,但就战斗本身而言,守城将士在外无援兵、内无补充的情况下,面对数倍于我的强敌,孤军奋战,英勇抗击。被称为“最令日军胆寒的战役”。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二战时期桂林战役相关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二战时期桂林战役背景
一号作战计划
1944年,日军在其海空主力被美军消灭、海上交通线被切断之后,实施“一号作战计划”,目的是建立从华北到越南的“大东亚交通线”以支撑战争,并摧毁美军在华中、华南的空军基地,削弱美军利用这些基地轰炸日本本土的能力。在打通平汉线、陷长沙、衡阳之后,日军即南下展开“桂柳战役”。
1944年10月26日,日军第六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下令主攻桂林市的第十一军团(军团长横山勇)于27日开始行动。
敌我力量悬殊
日军在1944年发动了被中国称为“豫湘桂战役”的大规模作战,连克河南、湖南,除了在湖南衡阳遭到了中央军第10军的顽强抵抗外,一路所向披靡,国民党军大部分溃不成军,日军近7个师团,15万兵力,300多辆坦克,30余架飞机,大量重炮集结于桂林一线,准备进攻桂林。
桂林守军原为国民革命军第31军(下辖第131师和第188师)、第135师及部分地方守备部队,系桂系部队。在战役开始之前,上层又把第188师调出,以第46军的一个大部分是新兵的后调师第170师来替换,同时把第31军副军长冯璜及第131师第391团调出桂林,后又把第135师和地方守备部队也调走,这就使得桂林守军只剩下缺少一个团的第131师和第170师。第170师说是一个师,其实兵力也仅仅相当于一个团而已,在后来的战斗中也编入了第131师(也有一种说法是第170师没有直接参加桂林战役,只是和日军接触一下就退出桂林了),而国民党政府统帅部的开始的意思是要全部放弃桂林、柳州一线,但是后来白崇僖又要求坚守桂林,为日后反攻争取赢得时间,所以在15万装备精良的日军面前,桂林守军只有广西桂军第131师这一个师1万2千余人,加上后来从各地自发进入桂林城的广西地方民团,总兵力不到2万人,没有坦克飞机,只有22门火炮(加农炮2门,山炮12门,高射炮4门,战车防御炮4门),大部分广西民团和少部分桂军士兵拿的还是土枪而已,但是桂林守军都抱着必死决心与桂林共存亡,所以士气十分高涨,而且守军立足于主
要与日军打巷战,他们把所有的房子都修成了碉堡,在所有的路口都建了防御工事,所有的水井都下了毒,实行焦土抗战。广西地方民团更是组成了数千人的敢死队,他们的任务是身上绑上手榴弹或者炸药,然后用自己的身体炸毁日军的坦克和登陆艇。
二战时期桂林战役经过
战役开始
1944年10月28日,日军十几万人马大举进攻桂林,桂林保卫战开始。
城外防御战斗
日军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向桂林城外的屏风山、猫儿山等四个据点进攻,驻守该地的桂军2个营700余官兵顽强抵抗到次月4日屏风山、猫儿山等阵地失守,日军开始直接进攻桂林城,并且派登陆艇试图从水路攻击桂林,桂林守军进行了异常顽强的抵抗,日军曾经27次冲入桂林市中心,都因为陷入巷战的泥潭使得损失惨重而不得不撤出,日军曾经想从漓江迂回进攻桂林,但是被桂军准确的火力杀伤大半,地方民团敢死队甚至身上绑上手榴弹划着竹排去炸毁日军的登陆艇,日军仅仅在漓江上就付出了阵亡7000余人的代价,在水上战斗激烈的同时,城区巷战也始终处于白热化状态,日军第58师团师团长在日后的战报中称:“我师团在桂林遭到了广西当地土著武装的顽强阻击,这些土著武装的装备虽差,但是极为凶悍,至死决心甚浓,其勇猛为我军远远不及,我军士气低落到极点……”日军下级军官也有过这样的记录:“自小听说之桂林景色宜人,为世之罕见,但今日我军遭到了自战争以来最凶猛的抵抗,城中到处都是枪声,到处都是地雷,全城都在肉搏,我大队900余人在战役结束后仅剩70余人,且多为伤兵,在战后从敌军死尸上发现桂林之敌军的武器竟然大多为我国40多年前已淘汰的火枪,如此简陋的武器居然令我们遭受到如此巨大的伤亡,虽为敌人,但亦为之忠勇精神而感概。”从此也可以看出日军伤亡之大和士气的低落。
日军毒气攻城
1944年11月7日,日军见强攻伤亡巨大,急忙使用了大量的毒气弹攻击桂林各处守军阵地,守军中大多数没有见过毒气,不知道躲避,所以大量中毒死伤,其中800名桂军士兵(多为伤兵)在七星岩抵日军数日,日军在损失了近千人后向七星岩内施放毒气,七星岩内桂军官兵大量中毒,日军此时冲入其中,很多桂军士兵用剩下的一点点力气 射击 日军并同日军肉搏,但终因中毒后力竭和弹尽粮绝而全部牺牲。
二战时期桂林战役结果
1944年11月10日桂林城陷落,按照日本防卫厅战史研究室《一号作战:广西会战》的记载,国民党军队“战场遗尸5665、俘虏13151人”。据桂林城防司令部司令韦云淞战后所写的《桂林防守军战斗要报》记载:桂林保卫战中,国民党军队伤亡约9000人,日军伤亡6000余人。
二战时期桂林战役 历史 评价
由桂林保卫战的激烈程度之所以被日本人排在衡阳保卫战之前,原因是桂林守军的装备要比衡阳守军的装备差得多,且不少还是地方武装,更重要的是桂军始终没有一名士兵在“清醒”的状态下投降(被俘虏的守军全部是被毒气弄得昏迷不醒了的),就算在弹尽粮绝,身受重伤的情况下仍然抵抗到死,而且根据不少日本人的回忆录,在参战的广西民团中,有不少还是满头白发的老人,而衡阳守军怎么说也是装备较好的中央军,怎么说最后衡阳守军也投降了。
桂林保卫战是地方军抗战的缩影,在抗日战场上,桂军、西北军、湘军、川军、滇军等等,在外敌入侵,民族危亡的时期,他们依然表现出了中国人应有的血性,为拯救民族的危亡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像淞沪抗战中,湘军士兵在进入战地时都要对周围的人说:“来世再见”,桂军士兵光着膀子挺着刺刀与日军坦克“肉搏”,川军的一个师与日军激战仅存数百人等等,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的永不屈服的象征。
桂林的抗战历史
广西抗日战争历史综述——漓水岸边退强敌
1944年4月~12月,侵华日军为了打通从日本经朝鲜到我国东北、华北、华中、华南,又到越南、老挝、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的大陆交通线,发起了“1号作战”攻势。
中方称之为豫湘桂战役,在广西部分则称为桂柳会战(1944年9~12月)。
日军企图打通湘桂、桂越一线,同时由于中美空军在桂林、柳州、南宁以及平南丹竹建有空军基地,不断轰炸日本、台湾和华中、华南敌占区,给日军造成很大威胁。
因此日军要摧毁这些空军基地。
日军以冈村宁次为第六方面司令官,指挥横山勇的第十一军(辖六个师团)、田中久一的第二十三军(辖两个师团),另有二个独立旅、第五航空军,兵力共约18万人,于1944年9月上旬以第十一军主力集中于湘桂路沿线,一部集中于湖南道州;第二十三军主力沿西江上肇庆、都城结集,以第二十三旅团集中于雷州半岛,对中国第四战区的桂林、柳州、南宁分进合击。
灵川保卫战
*** 地下党亲赴前线指挥,血战8昼夜,毙敌1000多人
中国军队第四战区先后调集夏威的第十六集团军、邓龙光的第三十五集团军、杨森和汤恩伯的第二十七集团军,兵力共16个军40个师,约16万人。
双方摆开会战架势。
由于参加桂柳会战的 *** 军队内部派系(蒋、桂、粤)斗争激烈,各自都想保存实力,让别人去同日军死拼,自己坐等胜利,因此不顾大局,不协同作战。
广西是桂系的根基。
会战前白崇禧在桂林,提出“固守桂林三个月”,蒋介石同意,并规定由他的嫡系九十三军守全州,桂军守桂林,粤军守柳州。
9月11日从湖南而来的日军第十一军进攻广西全州黄沙河。
我方第九十三军奉命在全州要隘屯粮储弹(全州有华南最大的军需物资仓库),阻击敌人三个月,但与敌军一接触,未经激战即放弃黄沙河阵地。
军长陈牧农下命烧掉全州军需仓库大批物资,13日全军退却,放弃全州。
敌军占全州后即兵分两路直取桂林。
9月27日日军十八师团进犯兴安,九十三军在此抵抗了3天,兴安失守。
14日日军攻灵川,九十三军荣誉八师和第十师为雪全州之耻,奋起拒敌。
第十六集团军参谋长韩钵成( *** 秘密党员)驰赴前线指挥,亲自指示美机前来轰炸日军,步兵英勇血战8昼夜,毙敌1000多人。
日军五十八师团在湘桂线正面受阻,转兵东向。
桂林巷战
中国守军与日寇激战于七星岩、独秀峰、伏波山等处,中国守军5665人壮烈牺牲
在日军到桂林城之前,白崇禧与第四战区司令张发奎发生矛盾,白修改了张的城防计划,把自己的亲信和精锐部队二个主力师调出桂林,说要在平乐附近阻击进犯桂林之日军。
此举削弱了桂林守城兵力。
白崇禧布置完毕,即于9月28日坐飞机回重庆去了。
守城兵力不足2.5万人,其中1/4是新兵,但是守城官兵士气高昂,加紧修筑工事,准备与日军决一死战。
日军以五个师团兵力先将桂林外围阵地击破,11月4日占领桂林城南外围阵地,用大炮轰城。
6日,日军四O四师团一部攻占了七星岩一半,我军三九一团团部退入洞内。
在城北,日军五十八师团的坦克冲近北门,被守军击毁2辆。
7日,日军四O四师攻占七星岩山顶,继续攻击同乐山、普陀山、七星岩山洞等处,遭到守军顽强抵抗。
9日清早,日军重炮又对独秀峰、风洞山、老人山一带进行猛烈轰击,敌机7架也飞来袭击市区南部。
守军炮兵英勇还击。
炮战后,日军五十八师团进攻北门,被北门外石山上守军击退。
下午16时,日军一个中队拚死冲上伏波山,双方短兵相接,日军伤亡惨重,只剩下10多个日兵,但守军也伤亡殆尽,下午17时伏波山被日军占领。
日军强行渡过漓江,突入盐行街,与我军进行巷战。
德智中学以西我军阵地尽失。
9、10两日突入盐行街的日军扩大战果,向核心阵地王城进攻。
10日下午,城防司令韦云淞召开紧急会议,决定晚上弃城突围。
一三一师师长阚维雍参加会议回师部后,向部下交待说:我们要与桂林共存亡,假如我死了,由副师长、参谋长指挥。
阚师长说完后,即到电话机房内开枪自杀。
阚师长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精神,令人钦佩。
当夜,守城部队大部分向西突围退出桂林。
11日上午8时,市内战斗终止,桂林守卫战结束。
据当时日军统计,守军战死有5665人。
这些烈士为抗击日军入侵、保卫桂林城作出了牺牲。
“八月决定”
提出“一切为了建立抗日武装”、“一切为了发展游击战争”的口号,形成了全省规模的抗日游击战局面
日军在攻占桂林后,经永福、中渡、黄冕、雒容进攻柳州。
*** 各派系为了保存实力,不作坚决抵抗,11月10日弃守柳州。
柳州陷落后,第四战区司令张发奎带领部队退到宜山,广西党政军许多机关也迁到宜山。
日军趁南宁没有 *** 正规军的机会,于11月24日占领南宁。
当时南宁市民事先疏散比较彻底,日军占领了一座空城。
由于 *** 军队内部的派系斗争以及上层的腐败,导致了桂柳会战的失败。
日军占领了广西省会桂林及64个县,为了搜刮物资以充军用,进行疯狂的掠夺,并且四处烧杀奸淫,对于敢于反抗的群众则进行残酷镇压,制造了一桩桩惨剧与血案。
广西第二次沦陷期间,与 *** 军队消极避战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 *** 积极组织民众进行抗日。
在1944年8月,当日军逼近广西的时候, *** 广西省委就作出《八月决定》,提出“一切为了建立抗日武装”、“一切为了发展游击战争”的口号,动员广大群众武装保卫家乡,号召党员组织群众拿起武器杀敌。
在此情形下,广西各地出现了一批由 *** 领导的人民抗日武装力量。
这些抗日游击队、自卫队、义勇队同民众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全省规模的抗日游击战局面,给日本占领军以沉重打击,使其不得安宁。
光复广西
日军大势已去,无心恋战, *** 第二、三方面军开始反攻,收复失地
1945年4月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即将结束之前,日本大本营密令驻广西日军于5月开始撤退,收缩到华中、华北。
*** 在国内外压力下,也准备反攻作战,3月份将全国军队编为4个方面军。
其中第二方面军在桂西,司令张发奎、副司令夏威,辖三个军,5月间发现日军开始收缩防线,于是桂西的二方面军张发奎部、黔南的三方面军汤恩伯部开始反攻。
此时已准备撤退的日军无心恋战,因此反攻未遇太多抵抗。
4月下旬第二方面军收复都安、进迫南宁,5月27日第六十四军光复南宁,并派出部队沿邕龙公路追击逃往越南的日军,7月3日收复龙州、凭祥。
日军主力部队向柳州退却,我军主力同时跟进。
第三方面军汤恩伯部于5月上旬向河池、黎明关攻击,收复河池、宜山。
当时各路均向柳州攻击,6月29日攻占柳州,日军向桂林溃退。
我军沿柳桂公路向桂林攻击前进。
第三方面军分向全县、兴安进攻,占领后向桂林近郊推进,协同友军围攻桂林,7月28日进占桂林。
中国军队继续追击逃往桂北日军,8月6日收复兴安。
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当时全县还有日军据守。
8月17日拂晓第一三三师向全县发起进攻,10时攻入城内。
日军向黄沙河及湖南东安逃窜。
8月18日第二十军一三四师收复桂北黄沙河。
至此,广西全境光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