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铁事

登录

管仲鲍叔牙(管仲鲍叔牙的成语)

wangsihai

本文目录一览:

管仲,鲍叔牙,典故是什么?

春秋时期,鲍叔牙和管仲二人是好朋友,彼此相知很深。

他们两人曾经合伙做过生意,分利的时候,管仲总要多拿一些。别人都为鲍叔牙鸣不平,鲍叔牙却说:“管仲不是贪财,而是他家里穷呀。”管仲几次帮鲍叔牙办事都没办好,而且他三次做官都被撤职,别人都说管仲没有才干。

这时,鲍叔牙又出来替管仲说话:“这不是管仲没有才干,只是他没有碰上施展才能的机会而已。”更有甚者,管仲曾三次被拉去当兵参加战争,而且三次逃跑。人们讥笑地说他贪生怕死。鲍叔牙再次直言:“管仲不是贪生怕死之辈,他家里有老母亲需要奉养啊!”

后来,鲍叔牙当了齐国公子小白的谋士,管仲却为齐国的公子纠效力。两位公子在回国继承王位的争夺战中,管仲曾驱车拦截小白,引弓射箭,正中小白的腰带,小白弯腰装死,骗过管仲,日夜驱车抢先赶回国内,继承了王位,称为齐桓公。

公子纠失败被杀,管仲也成了阶下囚。齐桓公登位后,要拜鲍叔牙为相,并欲杀管仲报一箭之仇。鲍叔牙坚决辞掉相国之位,并指出管仲之才远胜于己,劝说齐桓公不计前嫌,用管仲为相国。齐桓公于是重用管仲。

果然,如鲍叔牙所言,管仲的才华逐渐施展出来,终于使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扩展资料

为了使齐桓公成为诸侯之长,管仲在外交上协助齐桓公做了许多努力。齐桓公二十三年(前663年),山戎攻打燕国,燕向齐求救,齐国救燕。齐桓公二十五年(前661年),山戎攻打刑国,管仲提出“戎狄豺狼,不可厌也;诸夏亲昵,不可弃也。”齐桓公再次发兵攻打山戎以救邢国。打退了毁邢都城的狄兵,并在夷仪为邢国建立了新都。

次年,狄人大举攻卫,卫懿公被杀。齐国率诸侯国替卫国在楚丘另建新都。齐桓公三十年(前656年),管仲让齐桓公质问楚国为何不按时向周天子进贡祭祀所用的茅草而导致祭祀大典无法及时进行,使得楚国承认自己的错误。前655年,周惠王有另立太子的意向。管仲献计让齐桓公会集诸侯国君于首止,与周天子盟,以确定太子的正统地位。

前654年,管仲,齐桓公因郑文公首止逃会,率联军讨伐郑国。数年后,齐桓公率多国国君与周襄王派来的大夫会盟,并确立了周襄王的王位。前651年,齐桓公召集鲁、宋、曹等国国君及周王宰孔会于葵丘。周公宰代表周王正式封齐桓公为诸侯长。

同年秋,齐桓公以霸主身份主持了葵丘之盟。此后遇到侵犯周王室权威的事,齐桓公都会过问和制止,此次盟会齐桓公确立了自己的霸主地位。管仲的外交战略获得了很大成功,使齐桓公霸业更加合法合理,同时也保护了中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为华夏文明的存续做出了巨大贡献。

《管仲与鲍叔牙》的文言文翻译

一、译文

管仲,名夷吾,是颍上人。他年轻时,经常与鲍叔牙交游,鲍叔牙知道他很有才能。管仲生活贫困,经常占鲍叔牙的便宜,但鲍叔牙始终对他很好,没有怨言。后来鲍叔牙侍奉齐国的公子小白,管仲侍奉公子纠。

等到小白立为齐桓公,公子纠被杀死后,管仲也被囚禁起来。鲍叔牙向齐桓公推荐管仲。管仲被任用为齐国的相国以后,执掌齐国的政事,辅助齐桓公成就霸业,九次会集各国诸侯,使天下一切得到匡正,全都仰赖管仲的计谋和策划。

二、原文: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也。 

扩展资料

管鲍之交

起初,管仲和鲍叔牙合伙做买卖。管仲家里穷,出的本钱没有鲍叔牙多,可是到分红的时候,他却要多拿。鲍叔牙手下的人都很不高兴,骂管仲贪婪。鲍叔牙却解释说:“他哪里是贪这几个钱呢?他家生活困难,是我自愿让给他。”

有好几次,管仲帮鲍叔牙出主意办事,反而把事情办砸了,鲍叔牙也不生气,还安慰管仲,说:“事情办不成,不是因为你的主意不好,而是因为时机不好,你别介意。”管仲曾经做了三次官,但是每次都被罢免,鲍叔牙认为不是管仲没有才能,而是因为管仲没有碰到赏识他的人。

管仲曾经带兵打仗,进攻的时候他躲在后面,退却的时候他却跑在最前面。手下的士兵全都瞧不起他,不愿再跟他去打仗。鲍叔牙却说:“管仲家里有老母亲,他保护自己是为了侍奉母亲,并不真是怕死。”

鲍叔牙替管仲辩护,极力掩盖管仲的缺点,完全是为了爱惜管仲这个人才。管仲听到这些话,非常感动,叹口气说;“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叔牙啊!”管仲和鲍叔牙就这样结成了生死之交。

鲍叔牙(公元前723年或公元前716年-前644年)姒姓,鲍氏,名叔牙。颍上(今属安徽)人。春秋时期齐国大夫。

早年辅助公子小白(即后来的齐桓公),齐襄公十二年(公元前686年)协助公子小白夺得国君之位,并推荐管仲为相。齐桓公三十年(公元前656年),参与“召陵之盟”使诸国尊齐王霸主。齐桓公四十一年(公元前645年),鲍叔牙称相,并在不久后病逝。

在鲍叔牙的协助下,在齐国顺利实行了他的治国之道。鲍叔牙为政重教化,使齐国迅速由乱转治,由弱变强,齐桓公也成了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管仲(约公元前723年-公元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谥敬,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颍上人(今安徽颍上),周穆王的后代。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经济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被誉为“法家先驱”、“圣人之师”、“华夏文明的保护者”、“华夏第一相“。

齐僖公三十三年(公元前698年),管仲开始辅助公子纠。齐桓公元年(公元前685年),管仲任齐相。管仲在任内大兴改革,即管仲改革,富国强兵。齐桓公四十一年(公元前645年),管仲病逝。

管仲与龅牙叔的故事

春秋时代,齐国著名的宰相管仲,辅佐齐桓公,使齐国成为东方的霸主。管仲有一个从小就在一起的好朋友,叫鲍叔牙。鲍叔牙家比管仲家富有,他们曾经合伙做买卖,每次赚了钱。

管仲总是多分些,朋友都认为鲍叔牙糊涂,吃了大亏了。“鲍叔牙真糊涂!跟管仲两个人合伙做买卖,表面说是合伙,其实本钱都是鲍叔牙的;那么,赚了钱,管仲凭什么多分呢?

至少也应该一人得一半啊!”。而鲍叔牙却回答说:“你们不明白,管仲的家境不好,他有老母亲要奉养,多拿一些是应该的。”“这??”鲍叔牙的这番话,说得几位朋友无话可说。

管仲和鲍叔牙也曾经一同上战场;在打仗的时候,管仲总是躲在最后面,表现得一点都不勇敢,人们都对管仲很不满。鲍叔牙知道这件事之后。

就对人们说:“管仲不肯拼命的原因,是他的母亲年纪大了,只有管仲这么一个儿子,万一他有个三长两短,他的母亲就没人奉养了。”“啊!这??”这一番话,又使那些人无话可说。

后来管仲也曾经做了几次官,每次都因为表现不好,而被免职了,大家都耻笑他。而鲍叔牙知道这件事之后,就对人们说:“其实,管仲并不是不能干,只是运气不好。

这些小事不适合他来做,他的能力很强的,他可以做更大的事情。”后来,管仲辅佐公子纠又失败了,而鲍叔牙辅佐的公子小白却接掌了齐国的政权,公子小白就是齐桓公。

齐桓公即位后,立刻请来鲍叔牙,告诉他说:“我们国家经过这么久的混乱,现在总算安定下来,为了使全国百姓以后能好好过日子,我要请您做宰相,帮助我治理国家。”

想不到,鲍叔牙竟然拒绝了。他对大王说:“感谢大王看重我,要我做宰相。只是,我的能力实在无法担当这么重大的责任。”“您不肯帮助我,我怎么能治理得好国家呢?”

“大王,我推荐一个人,他才是最适合的宰相人选。”“谁?”“管仲!”“管仲!这个人我恨不得杀了他,您还要我请他做宰相?”“大王,当时管仲要谋杀您,是为了公子纠的缘故。

他辅佐的是公子纠,当然希望公子纠能够做齐国的国君,而您是公子纠的竞争对手,所以他只好想办法除掉您,并不是他对您个人有什么仇恨啊!”“这??”

“大王您想不想使我们齐国强大起来,成为天下的霸主呢?”“当然想啊!”“那么您一定要忘掉过去不愉快的事,任用管仲;只有他才能够帮助您达到这个理想。”

“好吧!”于是,齐桓公接受了鲍叔牙的建议,以最隆重的礼仪,请管仲来做宰相。果然,齐桓公在管仲的辅佐下。

将齐国治理成富足强大的国家。后来管仲曾对人说:“生我,养我的是父母,可是了解我,帮助我的,却是鲍叔牙呀!”

扩展资料:

管仲与龅牙叔其他故事:

各为其主

后来齐襄公的弟弟公子纠发现管仲是个人才,便要他当了自已的谋士,也就是参谋长一类的官吧。而鲍说牙呢,也偏偏被齐襄公的另一个弟弟公子小白看中,拜其为军师。

两个好朋友各自辅助一个公子,干的很卖力气。可是好景不长,昏庸的齐襄公总是疑心他两个同父异母的弟弟要篡夺他的王位。就让手下的人找机会干掉公子纠和公子小白。

这两个公子听到了风声,公子纠带着管仲就跑到了鲁国的姥姥家去了,公子小白也跟着学,他带着鲍叔牙也跑到了莒国的姥姥家避难去了。

公元前686年的冬天,暴虐的齐襄公被手下的将士杀死,立他的一个弟弟公孙无知为齐国君王,你听听这名子——公孙无知,肯定是个笨蛋吧!就这么一个人当了君王没几个月。

就也被手下大臣给杀掉了,齐国当时是一片混乱。流亡在莒国的公子小白和寄居在鲁国的公子纠得到消息后,都觉得自已继成王位的机会来了,急忙打点行装,要回国争夺王位。

人物介绍:

1、管仲(约公元前723年-公元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谥敬,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颍上人(今安徽颍上),周穆王的后代。

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经济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被誉为“法家先驱”、“圣人之师”、“华夏文明的保护者”、“华夏第一相“。

齐僖公三十三年(公元前698年),管仲开始辅助公子纠。齐桓公元年(公元前685年),管仲任齐相。管仲在任内大兴改革,即管仲改革,富国强兵。齐桓公四十一年(公元前645年),管仲病逝。

2、鲍叔牙(公元前723年或公元前716年-前644年) 姒姓,鲍氏,名叔牙。颍上(今属安徽)人。春秋时期齐国大夫。

早年辅助 公子小白(即后来的 齐桓公), 齐襄公十二年(公元前686年)协助公子小白夺得国君之位,并推荐 管仲为相。齐桓公三十年(公元前656年)。

参与“ 召陵之盟”使诸国尊齐王霸主。齐桓公四十一年(公元前645年),鲍叔牙称相,并在不久后病逝。

在鲍叔牙的协助下,在齐国顺利实行了他的治国之道。鲍叔牙为政重教化,使齐国迅速由乱转治,由弱变强,齐桓公也成了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管鲍之交

鲍叔牙与管仲

鲍叔牙和管仲既是同乡,又是好兄弟。一个辅佐公子小白(齐桓公),一个辅佐公子纠。

当时齐国的君主是齐襄公,他不仅是一个混蛋,而且还是一个乱伦的老色鬼,他竟然和自己的亲妹妹私通。他的妹夫(鲁国国君)来找自己的妻子时,他竟然用毒酒把他毒死了。

齐襄公有两个兄弟,一个是公子小白,一个是公子纠。这俩异母同父的兄弟一看,他们老大是个混蛋,杀人不眨眼,为了活命赶紧跑吧,于是他们就跑到了各自的姥姥家。公子‘小白’跑到了吕国,公子‘纠’就跑到了鲁国。

曾经有人对鲍叔牙说, 管仲这个人不可处。他和你是朋友,你们在一起做生意,他总是多拿钱,说明这个人贪财。而且管仲贪生怕死,打仗的时候,他总是躲在后面,不能冲锋陷阵。鲍叔牙却说,他多拿钱是因为他家里穷,而我比他要富裕一些。至于他打仗不能冲在前边,是因为他家里有老母亲,如果他死掉了,他的母亲也会被饿死,所以他要活着,不能死。

不久,齐国发生了内乱,齐襄公死了。公子小白和公子纠,都要回去继承君位。谁先回去谁的机会就大一些。于是管仲就埋伏在路边,等公子小白一行人走近时,管仲起身搭箭射向公子小白,公子小白中箭而倒。管仲回去对公子纠说:公子小白已被射死,您就大可放心回去继位吧!等他们到了齐国才知道,大势已去。小白已经当上了国君(就是齐桓公)。

其实那天管仲并没有射死齐桓公,而是被他胸前的一枚铜扣给挡住了,齐桓公急中生智,咬破舌头,喷出了一口鲜血,倒下假死,骗过了管仲,这才,得以成就大业。

齐桓公继位以来。国家百废待兴,需要治理。于是问包叔牙有什么计策?鲍叔牙说,你是想成为霸主,还是想安于现状,如果安于现状,我就可以,如果你想成为霸主,我给你推荐一个人。齐桓公想了想说,如果能成就霸业那当然好,但不知道你给我推荐一位什么样的人。包叔牙说:就是射你那一箭的管仲。齐桓公一听是‘管仲’,噌的一下站了起来,不行:他是我的仇人,我一定要将他碎尸万段。鲍叔牙停了半响才说:各为其主吗?如果他能来齐国。他也能对你一样,忠贞不二。如果你想成就霸业,非‘管仲’莫属。齐桓公也是一个心性广阔之人,一下子就采纳了鲍叔牙的意见。

管仲,在鲍叔牙的精心安排下,来到了齐国。这才得以施展治国之才能。齐国一下子强大了起来,成为了春秋五霸之一。

管鲍之交,这才是真正的朋友。以诚相待,困难的时候施以援手。而不是落井下石。锦上添花是做不了朋友的。雪中送炭才是为朋友之道。但不知今天还有没有这样的朋友呢?。

管仲和鲍叔牙的关系和友谊

管鲍之交----管仲与鲍叔牙的故事

管仲和鲍叔牙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最要好的朋友,成语”管鲍之交“的典故就是出自他们俩的经历。

他们曾经合伙做过生意,还一块儿打过仗,最后联手扶持齐桓公。

俩人合伙做生意时,因为管仲家里穷,而鲍叔牙比他富有,所以出本钱比管仲多,但是获利的时候,鲍叔牙总让管仲拿得比自己多。当鲍叔牙的手下人抱怨的时候,鲍叔牙总是帮着管仲说话:”他家里困难,等着用钱,再说我乐意多分点给他。朋友之间应当互相帮助,有的帮助没有的,这有什么可奇怪的?“

鲍叔牙对管仲照顾有加,时刻想着提携他,给他做事的机会,可是他好几次都给鲍叔牙办砸了,而且他自己三次做官都被撤职,别人都说管仲没有才干,是个废物。这时,鲍叔牙又出来替管仲说话:“这不是管仲没有才干,只是他没有碰上施展才能的机会而已。”

更有甚者,管仲曾三次被拉去当兵参加战争。一出兵,管仲能排后头他就排在后头,退兵的时候,能跑在前头他就跑在前头,人们讥笑他贪生怕死。鲍叔牙再次仗义为他分辨:“管仲不是贪生怕死之辈,他为的是家里有母亲需要奉养啊!他的母亲老了,又多病,他不能不留着自己去奉养她。照实说吧,像他那么勇敢的人天下少有。你们当他真不敢打仗吗?”管仲听了,感动不已:”生我者父母,知我者只有鲍叔牙!“

后来,鲍叔牙当了齐国公子小白的谋士,管仲却做了齐国的公子纠的师傅。两个公子为了王位争得你死我活,两个好朋友各为其主,也斗得不亦乐乎。

两位公子在回国继承王位的争夺战中,管仲驱车拦截小白,并引弓射箭,正中小白的腰带。小白弯腰装死,骗过管仲,并日夜驱车抢先赶回国内,继承了王位,称为齐桓公。胜者为王败者寇,公子纠失败被杀,管仲也成了阶下囚。齐桓公登位后,要拜鲍叔牙为相,并欲杀管仲报一箭之仇。

可是鲍叔牙坚决辞掉相国之位,并指出管仲之才远胜于己,劝说齐桓公不计前嫌,用管仲为相国。齐桓公于是重用管仲,而鲍叔牙反倒做了管仲的副手。果然,如鲍叔牙所言,管仲终于找到了施展才能的机会,他的治国之才在扶持齐桓公的过程钟被逐渐施展出来,最终使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现在你知道成语“管鲍之交”的含义了吗?

管仲与鲍叔牙的友谊历来为人们称道的原因?

管仲与鲍叔牙的友谊历来为人们称道的原因是因为两人深厚情谊已成为代代相传的佳话。

“管鲍”,是指公元前7世纪中国春秋时期的政治家管仲和鲍叔牙,他们俩是好朋友。管仲比较穷,鲍叔牙比较富有,但是他们之间彼此了解、相互信任。

管仲和鲍叔牙之间深厚的友情,已成为中国代代流传的佳话。在中国,人们常常用“管鲍之交”,来形容自己与好朋友之间亲密无间、彼此信任的关系。

扩展资料:

齐桓公见鲍叔牙这么推崇管仲,就说:“那你明天带他来见我吧!”鲍叔牙笑了笑说:“您要得到有用的人才,必须恭恭敬敬以礼相待,怎么能随随便便召来呢?”于是,齐桓公选了一个好日子,亲自出城迎接管仲,并且请管仲坐在他的车上,一起进城。

管仲到了宫廷,急忙跪下向齐桓公谢罪。齐桓公亲自把管仲扶起来,虚心地向他请教富国强兵、建立霸业的方法。管仲讲得一清二楚。两人越谈越投机,一直谈三天三夜,真是相见恨晚。齐桓公接着就任命管仲为相。

相关阅读

  • 漳州土楼旅游攻略
  • 世字五行属什么(怎么看五行属什么命)
  • 版字五笔怎么打(练五笔怎么打字)
  • 鸡的词语成语
  • 鸡字开头的成语有什么
  • 有关鸡的成语大全
  • 民国地图,民国地图高清可放大
  • 关于鸡的成语有哪些
  • 带鸡的成语大全最简单的
  • 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