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古代诗人李益的个人简介
- 2、李益以什么和什么著称?
- 3、诗人李益简介什么意思?近义词和反义词是什么?英文翻译是什么?
- 4、唐代诗人李益的生平简介 李益辜负 *** 霍小玉的故事是真的吗?
- 5、谁知道李益的简介及主要作品。
- 6、塞下曲·其一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古代诗人李益的个人简介
李益(748-829), 唐代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字君虞,陕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后迁河南郑州。大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北游河朔,贞元十三年(797)任幽州节度使从事。尝与济诗,有怨望语。十六年南游扬州等地,写了一些描绘江南风光的佳作。元和后入朝,历秘书少监、集贤殿学士、左散骑常侍等职。自负才地,多所凌忽,为众不容,谏官举其幽州诗句,降居散秩。宪宗时俄复用为秘书监,迁太子宾客、集贤学士,判院事,转右散骑常侍。大和元年(827)礼部尚书,以礼部尚书致仕卒。诗风豪放明快,尤以边塞诗为有名。他是中唐边塞诗的代表诗人。《送辽阳使还军》、《夜上受降城闻笛》2首,当时广为传唱。其边塞诗虽不乏壮词,但偏于感伤,主要抒写边地士卒久戍思归的怨望心情,不复有盛唐边塞诗的豪迈乐观情调。他擅长绝句,尤工七绝,名篇如《夜上西城》、《从军北征》、《受降》、《春夜闻笛》等。其律体亦不乏名篇,如五律《喜见外弟又言别》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是历代传诵的`名句。七律《同登鹳雀楼》、《过五原胡儿饮马泉》(又名《盐州过胡儿饮马泉》)等,均属佳作。今存《李益集》2卷,《李君虞诗集》2卷,《二酉堂丛书》本《李尚书诗集》1卷。
益长于歌诗,贞元末,与宗人齐名。每作一篇,教坊乐人以赂求取,唱为供奉歌辞。其《征人歌》、《早行篇》,好事者画为屏障。其最著名的代表作为《江南词》和《夜上受降城闻笛》,前者写一思妇因丈夫是瞿塘商贾,重利轻别离,天天不得相聚,因此不由得暗中后悔: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早知道还不如嫁给弄潮儿呢!毕竟潮水的涨落有确定的时刻,与弄潮儿总还能朝夕厮守,比作商贾之妇强多了),心理描写可谓传神入微矣;后者写受降城上的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芦管悠扬激起乡思悠长,读来令人同情感伤。集一卷,今编诗二卷(全中卷第二百八十二和二百八十三) 。
李益以什么和什么著称?
李益以边塞诗作出名,擅长绝句,尤其是七言绝句。其作品有:江南曲、从军北征等。
创作背景
李益既擅长于七言绝句,又以写作边塞诗著称,《夜上受降城 闻笛》正好是两者的完美结合,因之理所当然地成了李益的代表作。
李益长期从军,到过北方、西北许多边远地区,有着丰富的军 旅生活经验。一次,当他月夜登临受降城的城楼,月光与笛音深 深打动了他,他深切体验到了将士们久戍边地的思乡之情,便写 下了这首色淡情浓、含蕴丰富的小诗。
前人对此诗评价很高。
清人施补华在《岘佣说诗》中将它列为四首唐人七绝“边塞名作”之 一。明人胡应麟在《诗薮》中认为“中唐绝‘回雁峰前’为冠”(内编 卷六)。
原文呈现
01.原文
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02.译文
回乐峰前的沙地白得像雪,
受降城外的月色犹如秋霜。
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
一夜间征人个个眺望故乡。
作者简介
李益(746年—829年),字君虞,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后迁河南洛阳,唐代诗人。出身甘肃,李氏姑臧房,大历四年(769年)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年)登书判拔萃科。
初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后官至幽州营田副使、检校吏部员外郎,迁检校考功郎中,加御史中丞,为右散骑常侍。太和初,以礼部尚书致仕。
诗人李益简介什么意思?近义词和反义词是什么?英文翻译是什么?
诗人李益简介
李益(746-829), 唐代诗人,字君虞,陕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后迁河南郑州。大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
[李益]相关诗词 游子吟 [作者] 李益 [朝代] 唐代
女羞夫婿薄,客耻主人贱。遭遇同众流,低回愧相见。君非青铜镜,何事空照面。莫以衣上尘,不谓心如练。人生当荣盛,待士勿言倦。君看白日驰,何异弦上箭。
夜上受降城闻笛 [作者] 李益 [朝代] 唐代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塞下曲·其一 [作者] 李益 [朝代] 唐代
蕃州部落能结束,朝暮驰猎黄河曲。燕歌未断塞鸿飞,牧马群嘶边草绿。
塞下曲 [作者] 李益 [朝代] 唐代
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
喜见外弟又言别 [作者] 李益 [朝代] 唐代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写情 [作者] 李益 [朝代] 唐代
水纹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从军北征 [作者] 李益 [朝代] 唐代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向月明看。
江南曲 [作者] 李益 [朝代] 唐代
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隋宫燕 [作者] 李益 [朝代] 唐代
燕语如伤旧国春,宫花一落已成尘。自从一闭风光后,几度飞来不见人。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作者] 李益 [朝代] 唐代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唐代诗人李益的生平简介 李益辜负 *** 霍小玉的故事是真的吗?
唐代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诗人,但是像李益这样,有人专门将他与一名女子的爱情悲剧编成传奇小说的还是特别罕见的。
李益,字君虞,他的诗风格豪放,最出名的是边塞诗,最擅长的是绝句,尤其工于七绝。
大历四年,李益考中进士,最初他担任的是郑县尉一职,但是由于很长时间也得不到升迁,渐渐的,李益的豪情壮志就被消磨光了,最后他直接就放弃了官职,只当一个闲散快活的诗人。
与李益生活在同一时期的唐人蒋防写了一篇名为《霍小玉传》的传奇小说,书中讲述了李益负心薄情的故事,批判李益这个负心汉。鉴于李益那时还在世,所以这个故事造谣的可能性不大。据说李益看完此书以后,从此就留下了心理阴影,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女主人公霍小玉本是霍王府上的一位婢女之女,地位卑微。霍小玉十五岁时,府里的主人霍王死了,她们娘俩就被王府扫地出门,她就是在那时沦为娼妓的。
霍小玉长得清秀可人,十六岁时就与二十二岁的李益相逢了。他们一个是身世凄苦的风尘女子,一个是才识过人的风流才子,天雷勾地火,很快便陷入了热恋。
霍小玉明白自己身份卑贱,是无法长长久久的与李益在一起的,便与李益约定,希望他们两个人能当8年的“夫妻”,八年以后,李益可以迎娶那些名门闺秀,到时候自己会选择出家为尼的。李益听了,连连点头答应,心里满满的都是对霍小玉的怜惜之情。
但是,人是会变心的,李益就是这样。考中进士并入朝为官以后,李益当上了郑县主簿。为了仕途,李益果断抛弃了霍小玉,转身就迎娶了他的高门表妹卢氏。
霍小玉得知消息以后肝肠寸断,她想见李益一面,听李益解释,结果李益始终躲避着不肯见她。李益和霍小玉的故事传开了,江湖上有些“大侠”看不惯李益的做法,就跑到李益家中,直接把他绑到霍小玉面前。霍小玉见到李益以后,大骂李益负心薄情,并发誓自己死后会化作厉鬼报复他。
正所谓爱之深,恨之切,当初的霍小玉有多爱李益,如今就有多恨他。李益在民间的风评越来越差,人们对他指指点点,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心理阴影。霍小玉伤心而死,他更是害怕她真的会化作鬼来报复他。
从那以后,李益就“疯了”,他总是怀疑妻子会背叛自己,于是每次出门之前都要把妻子绑起来,过分的时候还会 *** 了妻子的衣服,用浴盆盖起来才能放心。他的这些事迹在《旧唐书》中也是有记载的。后来,卢氏遭到李益的怀疑,被李益休弃。此后李益又娶了三任妻子,每一任的结局都和卢氏一样。
辜负 ***
谁知道李益的简介及主要作品。
李益(746-829), 唐代诗人,字君虞,陕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后迁河南郑州。大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 北游河朔,贞元十三年(797)任幽州节度使刘济从事。尝与济诗,有怨望语。十六年南游扬州等地,写了一些描绘江南风光的佳作。元和后入朝,历秘书少监、集贤殿学士、左散骑常侍等职。自负才地,多所凌忽,为众不容,谏官举其幽州诗句,降居散秩。宪宗时俄复用为秘书监,迁太子宾客、集贤学士,判院事,转右散骑常侍。大和元年(827)礼部尚书,以礼部尚书致仕卒。 其诗风豪放明快,尤以边塞诗为有名。他是中唐边塞诗的代表诗人。《送辽阳使还军》、《夜上受降城闻笛》2首,当时广为传唱。其边塞诗虽不乏壮词,但偏于感伤,主要抒写边地士卒久戍思归的怨望心情,不复有盛唐边塞诗的豪迈乐观情调。他擅长绝句,尤工七绝,名篇如《夜上西城》、《从军北征》、《受降》、《春夜闻笛》等。其律体亦不乏名篇,如五律《喜见外弟又言别》“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是历代传诵的名句。七律《同崔邠登鹳雀楼》、《过五原胡儿饮马泉》(又名《盐州过胡儿饮马泉》)等,均属佳作。今存《李益集》2卷,《李君虞诗集》2卷,《二酉堂丛书》本《李尚书诗集》1卷。 益长于歌诗,贞元末,与宗人李贺齐名。每作一篇,教坊乐人以赂求取,唱为供奉歌辞。其《征人歌》、《早行篇》,好事者画为屏障。其最著名的代表作为《江南词》和《夜上受降城闻笛》,前者写一思妇因丈夫是瞿塘商贾,“重利轻别离”,天天不得相聚,因此不由得暗中后悔:“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早知道还不如嫁给弄潮儿呢!毕竟潮水的涨落有确定的时刻,与弄潮儿总还能朝夕厮守,比作商贾之妇强多了),心理描写可谓传神入微矣;后者写受降城上的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芦管悠扬激起乡思悠长,读来令人同情感伤。 江南曲 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B 从军有苦乐行(时从司空鱼公北征) 劳者且莫歌,我欲送君觞。从军有苦乐,此曲乐未央。 仆居在陇上,陇水断人肠。东过秦宫路,宫路入咸阳。 时逢汉帝出,谏猎至长杨。讵驰游侠窟,非结少年场。 一旦承嘉惠,轻身重恩光。秉笔参帷帟,从军至朔方。 边地多阴风,草木自凄凉。断绝海云去,出没胡沙长。 参差引雁翼,隐辚腾军装。剑文夜如水,马汗冻成霜。 侠气五都少,矜功六郡良。山河起目前,睚眦死路傍。 北逐驱獯虏,西临复旧疆。昔还赋馀资,今出乃赢粮。 一矢弢夏服,我弓不再张。寄语丈夫雄,若乐身自当。 盐州过胡儿饮马泉(一作过五原胡儿饮马泉) 绿杨著水草如烟,旧是胡儿饮马泉。 几处吹笳明月夜,何人倚剑白云天。 /B从来冻合关山路,今日分流汉使前。 莫遣行人照容鬓,恐惊憔悴入新年。 登长城(一题作塞下曲) 汉家今上郡,秦塞古长城。 有日云长惨,无风沙自惊。 当今圣天子,不战四夷平。 杂曲 妾本蚕家女,不识贵门仪。 藁砧持玉斧,交结五陵儿。 十日或一见,九日在路岐。 人生此夫婿,富贵欲何为。 杨柳徒可折,南山不可移。 妇人贵结发,宁有再嫁资。 嫁女莫望高,女心愿所宜。 宁从贱相守,不愿贵相离。 蓝叶郁重重,蓝花若榴色。 少妇归少年,华光自相得。 谁言配君子,以奉百年身。 有义即夫婿,无义还他人。 爱如寒炉火,弃若秋风扇。 山岳起面前,相看不相见。 丈夫非小儿,何用强相知。 不见朝生菌,易成还易衰。 征客欲临路,居人还出门。 北风河梁上,四野愁云繁。 岂不恋我家,夫婿多感恩。 前程有日月,勋绩在河源。 少妇马前立,请君听一言。 春至草亦生,谁能无别情。 殷勤展心素,见新莫忘故。 遥望孟门山,殷勤报君子。 既为随阳雁,勿学西流水。 尝闻生别离,悲莫悲于此。 同器不同荣,堂下即千里。 与君贫贱交,何异萍上水。 托身天使然,同生复同死。
塞下曲·其一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塞下曲·其一
[作者] 李益 [朝代] 唐代
蕃州部落能结束,朝暮驰猎黄河曲。
燕歌未断塞鸿飞,牧马群嘶边草绿。
标签: 将士 边塞 生活 诗 人物 场景 其他
《塞下曲·其一》相关内容
点评作者:佚名唐代边塞不乏雄浑之作,然而毕竟以表现征戍生活的艰险和将士思乡的哀怨为多。即使一些著名的豪唱,也不免夹杂危苦之词或悲凉的情绪。当读者翻到李益这篇塞...
《塞下曲·其一》作者李益简介
李益(746-829), 唐代诗人,字君虞,陕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后迁河南郑州。大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
李益的其它作品
○ 游子吟
○ 夜上受降城闻笛
○ 塞下曲
○ 喜见外弟又言别
○ 李益更多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