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赵氏孤儿讲的是什么故事
《赵氏孤儿》是一部古装电影。改编于中国古典戏剧《赵氏孤儿》。此片具体述说民间大夫程婴在纯属偶然中陷入了赵氏的灭口事情,并且用医疗箱将赵氏孤儿带出,免受毒手。而程婴因献“赵氏孤儿”被收为屠岸贾的门客,把赵氏孤儿养育长大,最终报仇雪恨。
《赵氏孤儿》的故事
春秋时代,晋灵公不喜权臣屠岸贾专道,且厌宰相赵盾专横。赵盾的儿子赵朔喜事连连,不但功勋卓著,并且妻子庄姬也已有身孕。屠岸贾视之为心腹大患,构思在朝堂前下毒,借灵公之口,灭赵氏九族。庄姬在大夫程婴把脉时,亲眼看到相公赵朔丧命,哀痛中选择生下婴儿。这时,屠岸贾手下韩厥前往灭种。
垂危之时,庄姬将婴儿托付给程婴,叫他交到公孙杵臼,后拔剑自刎。韩厥因而被屠岸贾刺伤,后者严令封城,各家各户搜察婴儿。危机之下,程妻把赵孤上交。程婴前往领取赵孤,程妻去见公孙杵臼。因封城,程妻母子被藏于影壁墙内。
屠岸贾设苦肉计,逼程婴讲出婴儿下落,陆续诛灭公孙杵臼及程妻母子。程婴忍着哀痛,独自一人养育赵孤。韩厥在就医时掌握到实情,与程婴结上生死同盟。程婴携赵孤投靠屠岸贾门下,并让屠岸贾认下赵孤为养子。此后,进行了长达十五年的复仇计划。
《赵氏孤儿》社会影响
文化影响
赵氏孤儿传说把民族的“忠义”观念、“忠奸”区分意识,渗透到社会的最基层,它对塑造民族理念、民族性格、民族伦理等都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衍生作品
元代剧作家纪君祥最早把它改编成戏剧作品《赵氏孤儿大报仇》,成为中国十大悲剧之首。
18世纪法国作家伏尔泰将其译成话剧《中国孤儿》在欧洲上演,为中国最早走出国门的古典戏剧作品。
《赵氏孤儿》主要讲了什么?
《赵氏孤儿》主要讲述民间医生程婴在机缘巧合中卷入了赵氏的灭门事件,并用药箱将赵氏孤儿带出,免遭毒手。而程婴因献“赵氏孤儿”被收为屠岸贾的门客,把赵氏孤儿抚养成人,最终报仇雪恨。
两千多年前,春秋后期的的晋国,一起弑君事件引发了惊天血案。晋灵公是一位荒淫无耻的国君,他大兴土木,征收重税,民不聊生。当朝相国赵盾屡次向灵公进谏,灵公非但没有采纳,反而动了杀机。几经劫难,赵盾脱离虎口,和弟弟赵穿密谋杀掉了灵公。灵公被弑以后,赵盾与赵穿迎接灵公的叔叔黑臀回国继位,也就是后来的晋成公。
成公死后,儿子景公继位。景公三年,其时赵盾已死,大司寇屠岸贾借口赵盾曾“弑君”之名,诛灭忠烈名门赵氏,率兵将赵家团团围住,杀掉了其全家老小,史称“下宫之难”。在这场灾难中唯一幸免于难的是赵朔怀有身孕的妻子庄姬。她是晋成公的姐姐,躲藏在宫中得以幸免。不久,庄姬生下一个男婴,屠岸贾知道后,为了斩草除根,便带人到宫中寻找,却没有找到婴儿的藏身之处。
公孙杵臼带着程婴的孩子冒充“赵氏孤儿”逃到山中;而把真正的赵氏孤儿隐藏起来。屠岸贾率兵来追,程婴“无奈”为他领路,屠岸贾找到并杀死了隐匿山中的公孙杵臼和婴儿。程婴从此背负着卖友求荣的骂名,与真正的赵氏遗孤一起隐居山林。
赵氏孤儿被草泽医生程婴带离驸马府,这个孤儿就是后来的赵氏孤儿。程婴为接近屠岸贾,让赵氏孤儿认屠岸贾为义父。随着赵氏孤儿逐渐长大成人,与屠岸贾的养女屠岸柔荑发生了恋情,就在他们打算喜结连理的时候,程婴忽然说出了这个惊天秘密……
后来,他和程婴在晋国大夫韩厥等人的帮助下为父辈报仇,杀死屠岸贾,恢复了赵氏的土地和封邑,程婴的忠义之举也随之大白于天下。
扩展资料
《赵氏孤儿》是上海东方影视发行有限责任公司发行,由陈凯歌执导葛优、王学圻、黄晓明、范冰冰、海清、鲍国安、张丰毅、赵文卓、王瀚、赵文浩等人主演的古装电影。改编自中国古典戏剧《赵氏孤儿》。
《赵氏孤儿》的核心主旨是塑造了程婴这样一个严重有悖传统中国宗法伦理规范,弃亲生子不顾,将他人孩子抚育成人的平民悲情英雄角色。就该一核心题旨的意图表达来说,观众确实能对程婴的平民英雄形象产生一定的认同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赵氏孤儿》
如何客观评价《赵氏孤儿》这部电影?
有网友说:如果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不知道是陈凯歌导演的作品,那么看完之后就更不会把这部电影和拍《黄土地》、《霸王别姬》时的陈凯歌联系起来了。
毕竟,《黄土地》与《霸王别姬》给观众的反响真的很好,拍的很成功!陈凯歌导演在导演界也是名气很大的,基本是好作品的代名词。
但网友看过《赵氏孤儿》之后大失所望,挑剔中分析出以下几点致命伤。(这是网友智慧,仅靠我一个小小的编辑真的是词穷,见解达不到,也没资格去质疑的。)
1,无气无灵魂
陈版《赵氏孤儿》没有把那种“气”拍出来。这里的气,既有侠气、义气等具体的个人之气,也有比这范围大得多的那个时代整体的社会之“气”。从大的范围来说,这个气就是年代感。
连基本的年代感都没能产生,至于更高层次的各种人物所应分别具有的那些气如侠气、义气、忠勇之气、戾气、暴虐之气等等更是无从谈起。
陈版《赵氏孤儿》中,程婴侠气不足、韩厥义气不足、屠岸贾戾气和霸气不足。最失败的当是韩厥的角色。未必是黄晓明的演技不好,因为他是受导演的指挥,只能说是陈凯歌导演的失败。
“气”是电影的灵魂,没了这气,电影就如同行尸走肉,衣着再考究,演员再大牌,外景再华丽,都难以掩盖电影本身的苍白无力与空洞无物。很不幸,陈版《赵氏孤儿》最缺少的,就是这“气”。
2,无真无逻辑
早已有学者考证,赵氏孤儿的故事本来就是虚构的。我们不追求历史上的真实,但作为电影,最起码应当把故事讲得像真的似的,这样才会打动观众。谁都知道《阿凡达》是虚构的,但凡是看过阿凡达的人,都会被影片所打动。所以,虚构本身不是罪,错在虚构无逻辑。
更可质疑的是,前半场,除了少数几个场景之外,每逢屠岸贾出场,基本上都是左呼右拥,身为高级官员、高级将领,这当然是必须的。但到了后半场,乃至直到最后屠岸贾与赵武决斗时,屠岸贾偌大一个人物,偌大一处官宅,竟然看不到任何一个家人,看不到一个仆人,看不到一个随从,看不到其他任何一个门客。屠岸贾何时成了一个孤家寡人。
类似这样的不合逻辑之处,电影中比比皆是。建立在这样层层断裂的逻辑链之上的故事,不会让人感到可信,更不会表达所谓什么精神了。必需得有活生生的打动人们感官的素材作为支撑时,才能进一步谈所谓的“精神”、“思想”、“情怀”。
3,有网友称,陈凯歌习惯只认“大牌”。
很早就注意到,作为大牌导演的陈凯歌,对那些身处二三线乃至不入流的演员,是傲慢的。在他的眼里,只会关注到那些当红的影星或有地位的演员,在他的人才观里,各种演员之间存在着一个强固的等级体系。
个人感想:
一个好的导演可以化腐朽为神奇,一个不好的导演可以化神奇为腐朽。
当一个导演把更多的希望寄托在演员的演技甚至仅仅寄托在演员的名气、地位身上,而不是寄托在自身的独立创作精神之上的时候,他也就江郎才尽了。
网友们说,陈版《赵氏孤儿》向我们展示的,便是一个江郎才尽的导演的失败的作品。它告诉我们,陈凯歌已经离大师越来越远了。
但其实我觉得这也正常,人无完人,人在每个年纪的见解与思想不同,想表达的东西也不同。或许是观众想多了,或者要求太高了。更何况“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像很多大火的节目,在无数人精心策划后,尚且可能由大火到平平无奇,更何况一个人的才气,也有用尽的时候呀!
可以肯定的是,陈凯歌导员确实是有才的,至于某次的发挥,又能代表什么?
谁还不允许失败呢?可能是期待越高,要求越高吧
电影《赵氏孤儿》,原型究竟是历史上的谁?
电影《赵氏孤儿》,原型是春秋时期,义士程婴和公孙杵臼保护忠臣后代的史实。
一、赵氏家族遭遇灭门之祸
春秋时期,晋国大臣赵盾,担任晋国正卿。赵盾文武全才,具有杰出的军政才能,辅佐晋国内修政理,外御强敌,使得晋国成为称霸春秋的霸主。但另一方面,赵盾与其子赵朔,长期大权独揽,无形中成为晋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臣,引起了晋灵公的警惕,两人之间矛盾尖锐。
公元前607年,晋灵公遇刺身亡,凶手是赵盾的弟弟赵穿。世人都怀疑背后元凶是赵盾,赵盾背上了“弑君”的恶名,悲剧命运由此注定。
晋景公登基后,奸臣屠岸贾得到宠信,地位迅速上升,赵盾成为他升迁之路上的绊脚石。屠岸贾一心铲除赵盾,多次在晋景公面前进谗言,污蔑赵盾有谋反之心。晋景公听信谗言,下令把赵盾与其子赵朔等家人满门抄斩。
二、程婴与公孙杵臼挺身而出保护赵家后代
赵盾家族遭到灭门横祸,他的两个门客程婴与公孙杵臼,对主人的悲剧深感同情,决心不顾生死为赵家保住血脉后代。赵盾之子赵朔有一个唯一的儿子赵武,当时还是襁褓之中的婴儿。程婴把赵武保护起来,把自己的幼子“偷梁换柱”,伪装成赵武,交给了屠岸贾。结果屠岸贾信以为真,当场杀死程婴之子。公孙杵臼义愤填膺,破口大骂残暴的屠岸贾,然后一头撞死在台阶上。
程婴骗过了屠岸贾,冒着天大风险把赵武带进深山里,含辛茹苦抚养他长大成人。赵武长大成人后,程婴带着他入朝,揭穿了屠岸贾的阴谋,把屠岸贾斩杀,报了大仇。程婴完成夙愿,为了报答赵盾当年的知遇之恩,慷慨自尽而亡。
千百年来,程婴杵臼保护赵氏孤儿的故事,一直流传不绝,感动了一代代世人。
电影《赵氏孤儿》的故事内容是什么?
《赵氏孤儿》讲的是春秋时晋国上卿赵盾遭到大将军屠岸贾的诬陷,全家三百余口被杀。为斩草除根,屠岸贾下令在全国范围内搜捕赵氏孤儿赵武。
赵家门客程婴与老臣公孙杵臼定计,救出赵武。为救护赵武,先后有晋公主、韩厥、公孙杵臼献出生命。二十年后,赵武由程婴抚养长大,尽知冤情,禀明国君,亲自拿住屠岸贾并处以极刑,终于为全家报仇的故事。
主要角色
1、赵庄姬
国君晋灵公的姐姐。个性温柔,聪明善良,对夫君一心一意。庄姬在大夫程婴诊脉时,目睹夫君赵朔身亡,悲痛中决定生下婴儿。此时,屠岸贾手下韩厥前来灭种。临危之际,庄姬将婴儿托付程婴,让他交给公孙杵臼,后拔剑自刎。
2、程婴妻
程婴的妻子,因为程婴受庄姬所托将庄姬儿子交给公孙杵臼,在面临屠岸贾后者下令封城,挨家挨户搜查婴儿,屠岸贾设苦肉计,逼程婴说出婴儿下落,相继诛杀公孙杵臼及程妻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