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新四军历任首长——政治部主任谭震林(8)
1938年7月中旬,谭震林在皖南繁昌中分村。
在尖锐复杂的斗争环境中,谭震林非常重视从实际情况出复确定方针政策。原红四军四纵队司令傅柏翠,后因种种原因脱离红军部队,回乡组织武装,听从敌人指挥。要怎样对待这样一支武装?谭震林认为,傅柏翠是生存在国共斗争的间隙之中,如果失败,也难以幸存。因此,可以同傅沟通联系,建立一种微妙的关系。于是,谭震林给傅柏翠写了一封信,说明“我要生存,你也要生存,我们不能生存,你们也要完蛋”的道理。这封信使傅认识到这种利害关系,回信表示同意双方互不侵犯。后来,傅柏翠的部队果然同红军游击队安然相处,国民党正规军来搜山时,傅也不积极配合,只是虚张声势,敷衍了事。有时红军游击队还可以到傅的地方暂时隐蔽。有时他还帮助游击队买些粮食和药品。在“左”倾路线统治时,不管青红皂白,对替白军做过事的都要杀,结果使一些保甲长见到红军游击队的人就躲起来。谭震林感到这种情况对坚持斗争不利,就亲自到兰田、大洋坝作调查。通过一个甲长,谭震林找到大洋坝的保长,问为什么见到红军要躲。这个保长回答说,现在我们处境很困难,白军出布告说,通共产党要杀,红军看到我们应付白军,又说是叛徒也要杀。我们不愿意当保长,百姓又不肯,村子里总得有个人出来当,这叫我们怎么办呢?谭震林认为要改变保甲长这种困难处境,红军对保甲长的政策应改变,应把消灭保甲制度的政策改为利用保甲长的政策。他很快写信给张鼎丞、邓子恢,建议军政委员会对此进行讨论。他们在双髻山开会决定把利用保甲长政策规定下来,并提出“白皮红心”的口号。后来,这种办法对游击队的斗争非常有利。
在敌人重兵对闽西根据地实行“围剿”的情况下,谭震林指挥红军游击队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并采取灵活机动的战术。他经常强调仗打不打,要看对当地群众是否有利,对我军是否有利,有利就打,无利就不打。他要求游击队平常住在山中的树林里,在上午10点至下午4点敌人“清剿”较紧时就隐蔽起来,同敌人“捉迷藏”,其它时间就积极开展活动。在活动中可以集中,可以分散,可以声东击西,把消灭敌人和宣传、瓦解、利用敌人巧妙地结合起来。有一次,他派部队去拔掉公路上的一个敌军地堡,打进去后,不缴他们的武器,而是把敌军的头头抓起来,向士兵们宣传革命的道理,要他们不要替统治阶级卖命,同游击队合作,有什么情况及时报告我们。结果,他们愿意同红军游击队合作,把敌人的堡垒变成为游击队可利用的堡垒。
1935年底,闽西南军政委员会通过在上海的联络站与党中央交通站取得了联系,得到了党中央“关于开展抗日反蒋统一战线策略”的指示。1936年1月1日,闽西南军政委员会在上杭双髻山召开了第二次全体会议。谭震林被增补为军政委员会副主席。会议讨论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抗日反蒋民族统一战线的指示,分析了当时福建和闽西南地区的政治形势,明确了在闽西南地区开展抗日反蒋统一战线的新方针和新政策。
1937年三四月间,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获悉西安事变和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消息后,为适应新形势,决定派方方赴延安向党中央汇报请示工作。5月,闽南红三团转来了南方工委给闽西南军政委员会的信,得知党中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已由抗日反蒋转为联蒋抗日。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立即在永定召开闽西南军政委员会紧急会议。会议一致拥护中央的方针政策,提出了“愿与国民党和平合作,共同抗日”的口号,部署新形势下的工作。会后,以张、邓、谭名义发表了致国民党驻军的公开信和致各界人士书,提出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主张。
7月,闽粤赣边区临时党代会在上杭白砂召开。从延安回来的方方传达了党中央和毛泽东对闽西南党坚持游击战的表扬。毛泽东对方方说:“你回去问候张、邓、谭各同志好,告诉他们,你们三年的苦斗有很大的功绩。”又说:“你们坚持了三年游击战争,保留了这么多的部队和干部,保留了苏区20万人口地区的土地革命果实,保护了苏区广大群众的利益,这是伟大的胜利。”会议根据中央指示,决定取消军政委员会,闽西南特委与潮梅特委合并,成立闽粤赣边省委,张鼎丞为省委书记,方方为组织部长,邓子恢为宣传部长,谭震林为军事部长。
10月,党中央就南方各省红军游击队改编成新四军问题与国民党政府达成协议。1938年1月6日,新四军军部移到南昌。15日,闽粤赣边省委接到新四军军部指示,令谭震林到南昌接受命令,办理部队整编有关事宜。谭震林立即率警卫人员日夜兼程奔赴南昌,办理有关部队整编集结事宜。根据新四军司令部命令,坚持闽西游击战争的2000多名红军游击队员,编为新四军第二支队,下辖第三、第四两个团,张鼎丞为支队司令员,谭震林任副司令员。3月1日,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率领第二支队全体人员,告别了闽西父老兄弟,浩浩荡荡开赴皖南抗日前线。
谭震林是什么军衔?
没有军衔。
1955年颁衔的时候,规定当时所有已经不再担任军职的人员均不授衔。包括邓小平、陈云等,均不授衔。谭震林也是这种情况。
1954年12月后,谭震林任中共中央副秘书长兼中央书记处第二办公室主任、中央财经小组副组长、国务院副总理兼农林办公室主任、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主任。
谭震林为什么没有被授军衔?
作为第三野战军的副政委,作为新四军6师师长和政委资格和粟裕、李先念、黄克诚、张云逸、邓子恢等差不多。应该授予大将的。也是和李先念、邓子恢、张鼎丞一样为大将提名的。可惜了,没有授衔,还有程子华等也够大将。至于邓小平和周恩来也该授予元帅的,还有高岗。
建国之初,谭震林任浙江省委书记、省人民政府主席、省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并主持华东局工作,顺利完成接管建政,清匪反霸工作,全面部署并组织实施浙江省建设发展规划,亲自领导修复杭州风景区。1954年调任中央副秘书长兼书记处第二办公室主任,1956年当选为党的八大中央委员、书记处书记、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1977年至1982年间,谭震林先后当选为中共十大、十一大中央委员,第四、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在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 谭震林主动退居二线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和中顾委副主任。1983年9 月30日在北京病逝。
所以,谭震林同志建国后不是军职人员,未被授予军衔。
谭震林子女简介及现状
邓子恢简介
邓子恢 邓子恢(1896.8.17-1972.12.10),闽西红军和苏区创建人,中国人民 *** 高级指挥员.曾用名邓建中. 生于福建龙岩东肖区龙泉乡泉井村.1916年毕业于福建省立第九中学,曾参加反帝爱国学生运动.后赴日本东京留学,1918年回国.五四运动后,曾于1921年在龙岩参与组织进步青年团体 ...
安徽省八大著名红色旅游景点
安徽省八大著名红色旅游景点 --武汉春天假日旅行社 七一党的生日虽已过,但各地红色旅游还在继续升温中.红色旅游的主导人群有以往的银发族扩展到大众人群.下面一起来看一下安徽省的红色旅游景点吧! 景点盘点 1.百万雄师渡江第一船登陆点 位 于繁昌县荻港镇板子矶岛.在矶头西北部一块砌有五级台阶大理石的平台 ...
1辽沈战役时间
1辽沈战役 时间.1948年9~11月 领导者.林彪 罗荣恒 参战:.东北人民 *** 作用:解放东北全境 地点:东北 2淮海战役 时间:1948.11~1949.1 领导者:刘伯承 陈毅 *** 谭震林等 参战:中原,华东 *** 作用:使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获得解放,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基础 ...
上杭县中学生历史社会调查报告
上杭县中学生历史社会调查报告 --峥嵘岁月中的"红色精神" (1) 调查目的:弘扬老一辈对革命理想和事业无比的忠诚.坚定的 信念,表现出了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无产阶级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了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高尚品德,不怕牺牲.前赴后续的精神,勇往直前.坚韧不拔.众志成 ...
谭震林关于真理标准文章发表的前前后后
谭震林批"两个凡是"文送审 *** 锋最先同意刊登 2010年07月13日 10:52 湘潮 核心提示:红旗在送审的信中这样写道: 我们请谭震林同志写了一篇纪念毛席诞辰85周年的文章,准备在12期发表.谭震林同志强调要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作为这篇文章的指导思想. ...
中国 *** 历届代表大会简介
中国 *** 第1-17次全国代表大会历届会议简介 中国 *** 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 *** 诞生) 时间:1921年7月23-31日 地点:上海浙江嘉兴 大会主要内容及其特点: 大会确定党的名称为 中国 *** 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时间:1922年7月16-23日 地点: ...
1967年"大闹怀仁堂"之后
1967年"大闹怀仁堂"之后 十八日夜,在人民大会堂的小会议室里谭震林简介,长长的会议桌铺着白桌巾,还是像平时开碰头会一样,一边坐着几位老帅和副总理,一边坐着中央文革成员, *** 和周恩来坐在桌子的上首.身穿军服的叶群走进会议室,江青首先向她打招呼,随后又让坐在旁边的王力腾出张空椅子请叶群坐 ...
老兵忆台儿庄:开日军卡车救庞炳勋将军
2014年06月06日19:35新华网 评论中大奖(653人参与) 收藏本文 1938年3月23日至4月7日,在鲁南大地发生了震惊中外的台儿庄抗日大战. 老战士孙殿修 记者寻访当年参加大战的一些老兵及其后人,记录下那些英勇抗日的感人事迹谭震林简介,以纪念这场中华民族扬威不屈.震惊中外的抗日大战,追悼那 ...
历史不清的华东军区与华东野战军
华东军区与华东野战军的演变过程. 中国有华北.东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六大行政区之区划,习惯上的华东地区指 上海.江苏.山东.安徽.浙江.福建.台 湾,有时还包括江西. 抗战结束时,中国 *** 唯一的省独立战略区是山东.不仅有完整的抗日根据地,而且山东军区部队发展到27万人,民兵和自卫队发展到20 ...
谭振林是大将?
谭震林在建国后就离开了军队,也就跟军衔无缘了。
实际上,谭震林的革命资历非常高,跟毛主席的关系比粟裕更近,后来的发展也比粟裕更好。谭震林1902年出生在湖南攸县城关镇珍珠巷谭家,因家境贫寒,让他从小就练就了一身吃苦耐劳的本领。
在1926年,北伐军挺进湖南,进攻攸县县城,谭震林积极带领群众为北伐军运输粮草弹药,还带领民众架起了浮桥,帮助北伐军过河,受到了北伐军的表扬。
但是到了1927年,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谭震林闻听大怒,就利用自己在群众中的声望,在攸县组织了一场万人大游行,抨击国民党的反动行为。这次游行很快就被湖南当局知道了,湖南省主席何键就派人到攸县去抓捕谭震林。谭震林知道不能硬拼,就躲了起来,等待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