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铁事

登录

加点字(加点字的意思)

wangsihai

本文目录一览:

初中文言文加点字解释

1. 问几句【初中】语文文言文【加点字】意思

1.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尝): 曾经

2.常与人佣耕(与): 给

3.独守丞与战谯门中(与):在

4.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与):一同 这里皆 和 与是同一个意思 ,都是一同的意思

属于同义复用 舒缓音节的作用

5.未若赋吾税不幸之甚也(若):假如

6.曾不弱孀妻弱子(若):比

7.何富贵也(何):表示程度 多么的意思

8.则何如(何):表询问 怎样

9.徐公何能及君也(何):语气助词 怎么

10.乃入见(见):拜见

11.千丈见底(见):看见

12.先帝不以臣卑鄙(鄙):见识短浅

13.而山不加增(加):继续

14.嗟夫(夫):语气词

2. 初中语文的加点字解释(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1、项为之强 《童趣》——强通僵,僵硬。

2、不亦说乎 《〈论语〉十则》——说通悦,高兴。 3、诲女知之乎 《〈论语〉十则》——女通汝,你。

4、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十则》——知通智,智慧、聪明。 5、路转溪头忽见 《西江月》——见通现,出现。

6、一切乌有 《山市》——乌通无。 7、裁如星点 《山市》——裁通才。

8、尊君在不 《陈太丘与友期》——不通否。 七年级(下册) 9、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伤仲永》——扳通攀,牵、引。

10、贤于材人远矣 《伤仲永》——材通才,才能。 11、对镜帖花环 《木兰诗》——帖通贴,粘贴。

1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孙权劝学》——邪通耶,语气词。 13、孰为汝多知乎 《两小儿辩日》——知通智,智慧、聪明。

14、满坐寂然 《口技》——坐通座,座位,此处指座上的人。 15、止有剩骨 《狼》——止通只。

八年级(上册) 16、便要还家 《桃花源记》——要通邀,邀请。 17、身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核舟记》——有通又。

18、诎右臂支船 《核舟记》——诎通屈,弯曲。 19、虞山王毅书远甫刻 《核舟记》——甫通父。

20、左手倚一衡木 《核舟记》——衡通横。 21、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核舟记》——简通拣,挑选。

22、选贤与能 《大道之行也》——与通举,举荐。 23、矜、寡、孤、独 《大道之行也》——矜通鳏老而无妻之人。

24、荡胸生曾云 《望岳》——曾通层。 25、略无阙处 《三峡》——阙通缺,缺口。

八年级(下册) 26、蝉则千转不穷 《与朱元思书》——转通啭,鸟叫声。 27、窥谷忘反 《与朱元思书》——反通返,返回。

28、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马说》——食通饲,饲养,喂养。 29、才美不外见 《马说》——见通现,出现,表现。

30、食之不能尽其材 《马说》——材通才,才能。 31、其真无马邪《马说》——邪通耶,语气词。

32、四支僵劲不能动 《送东阳马生序》——支通肢,四肢。 33、同舍生皆被绮绣 《送东阳马生序》——被通披,此处是穿的意思。

34、百废具兴《岳阳楼记》——具通俱,全都。 35、属予作文以记之 《岳阳楼记》——属通嘱,嘱托。

36、玉盘珍羞直万钱 《行路难》——羞通馐,美味的食物。 37、玉盘珍羞直万钱 《行路难》——直通值,价值。

九年级(上册) 38、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 《陈涉世家》——适通谪,此处是发配。 39、为天下唱《陈涉世家》——唱通倡,倡导。

40、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以通已,已经。 41、将军身被坚执锐 《陈涉世家》——被通披,此处是穿的意思。

42、故不错意也 《唐睢不辱使命》——错通措,置。 43、仓鹰击于地上 《唐睢不辱使命》——仓通苍,灰色。

44、欲信大义于天下《隆中对》——信通伸,伸张。 45、自董卓已来 《隆中对》——已通以。

46、是以先帝简拔以 《出师表》——简通柬,挑选。 47、必能裨补阙漏 《出师表》——阙通缺,缺漏。

九年级(下册) 48、公输盘不说 《公输》——说通悦,高兴。 49、子墨子九距之 《公输》——距通拒,抗拒、抵抗。

50、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圉通御,防御。 51、公输盘诎《公输》——诎通屈,理屈。

52、亲戚畔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畔通叛,背叛。 53、曾益其所不能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曾通增,增加。

54、困于心,衡于虑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衡通横,阻塞、梗塞。 55、入则无法家拂士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拂通弼,辅佐。

56、故患有所不辟也 《鱼我所欲也》——辟通避,回避、躲避。 57、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鱼我所欲也》——辩辨,辨别。

58、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鱼我所欲也》——得通德,恩惠,此处是感激的意思。 59、乡为身死而不受 《鱼我所欲也》——乡通向,从前。

60、小惠未徧 《曹刿论战》——徧通遍,遍及。 61、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反通返,返回。

62、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惠通慧,聪明。 63、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亡通无,没有。

64、一厝朔东《愚公移山》——朔通措,安置。 这是所有通假字,考试常考,剩下的只能靠你自己了。

爱莫能助。

3. 【文言文解释加点字,指出其他含义,注明出处.《扁鹊见秦王》(1)

(1)君与知之者谋之“谋”的含义:_谋划___ 例句:__肉食者谋之__ 出处:__《曹刿论战》__“谋”的他义:_ 计议;商议 ___ 例句:__聚室而谋._ 出处:_《列子·汤问》 __(2)则君一举而亡国矣“举”的含义:_很快__ 例句:___ 出处:____“举”的他义:_兴起;发动__ 例句:_举事必循法.__ 出处:__《吕氏春秋·察今》__3武王示之病“病”的含义:_病情__ 例句:_病,疾加也.__ 出处:《说文》"病"的他义:_担忧___ 例句:_郑人~之.___ 出处:_《左传·襄公二十四年》__ 是初中文言文读本上的吧?少写一个老师不会说的.。

4.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重要的加点字解释

对不起,由于篇幅太多,我实在没有时间,你可以去书店买一本全册的文言文解词来帮助你学习,祝你在学习上取得成功!!

尝与人佣耕 尝:曾经 辍耕之垄上 辍:停止 之:去 苟富贵 苟:如果

若为佣耕 若:你 发闾左谪戍渔阳 谪:“谪”通“适”,贬谪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次:编次

会天大雨 会:恰逢 今亡亦死 亡:逃跑 等死,死国可乎 等:同样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乃:是

扶苏以数谏故 数:多次 上使外将兵 外:在外 今或闻无罪 或:有的人 楚人怜之 怜:爱戴

诈自称公子扶苏 诈:假装 为天下唱 唱: “唱”通“倡”,倡导 然足下卜之鬼乎 然:然而

陈胜、吴广喜,念鬼 念:思考 乃丹书帛曰 丹:用朱砂 置人所罾鱼腹中 罾:用网捕的

得鱼腹中书 书:字条 固以怪之矣 以:“以”通“已”,已经 怪:认为……奇怪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间令:暗中指使 吴广素爱人 素:平时 忿恚尉 忿恚:使…恼怒 尉果笞广 笞:用鞭子打 陈胜佐之 佐:帮助 藉第令毋斩 藉第令:即使 毋:没有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固:本来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宁:难道 为坛而盟 为: 建造

从民欲也 从:顺从 欲:意愿 比至陈 比:等到 与皆来会计事 会计:集会商议

将军身被坚执锐 被坚:穿戴坚固的铠甲 执锐:手执锐利的武器

5. 【求:新编初中文言文助读25.鲁宗道正直(原文、加点字解释)】作

鲁宗道做人刚正,正直,嫉恶如仇很少容忍,遇到事情敢于直言,不拘谨.作教育太子的官时,家住得离酒店很近,有一次穿着便衣到酒店中,恰巧真宗急召(他)入宫,使者到了门,过了很久,鲁宗道才从酒店回来.使者先回宫了,约定说:“如果皇上怪罪你来晚了,用什么来回答?”鲁宗道说:“(你)只管说实话.”使者说:“你这样是会有罪的.”(鲁宗道)说:“喝酒,人之常情.欺骗君王是做臣子的大罪阿!”真宗果真问了,使者详细地把鲁宗道所说的告诉了皇上.皇帝问鲁宗道,他道歉说:“有老朋友从乡里来,我家贫穷得没有杯盘,所以到酒店去喝.”皇帝因为他忠诚诚实认为可以重用.鲁)宗道为人刚直,疾恶少容,遇事敢言,不为小谨.为谕德时,居近酒肆,尝微行就酒肆中,偶宋真宗亟召,使者及门,久之,宗道方自酒肆来.使者先入,约曰:“即上怪公来迟,何以为对?”宗道曰:“第以实言对.”使者曰:“然则公当得罪.”曰:“饮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也.”真宗果问,使者具以宗道所言对.帝诘之.谢曰:“有故人自乡里来,臣家贫无杯盘,故就酒家饮.”帝以为忠实可大用. 少容:不肯容忍 为:做 小谨:谨小慎微 谕德:教育太子的官 尝:曾经 微行:出行不让人知道 就:到······去 偶:恰遇 亟:紧急 方:才 及:到 先入:指先回宫中 即:如果 第:只,只管 以:按照 然则:要是这样,那么 得罪:获罪 具:详细 谢:谢罪 故:所以 就:到 以为:认为疾恶:痛恨坏人和坏事。

文言文加点字

1. 文言文加点字翻译

加点字解释:

识:记得。

素:平素;一向;向来。

为:

(1)而岱所见者人事耳:结构助词,所+动词构成名词性的“所”字短语。

(2)后权与魏为好:形容词作名词,友好关系。

(3)宜为之备:介词,为。

(4)权以范为骑都尉:动词,做。

(5)权为将军时:动词,做。

(6)以君为侯:动词,做。

(7)及立为吴王:动词,做。

(8)以范为都亭侯:动词,做。

(9)范为人刚直:动词,做。

(10)何用死为:句末语气词,表示反问语气。

(11)使汝为吴范死:介词,为;替。

(12)何为多用:介词,因为。“何为”即“为何”——为什么。

诣:到;往。

句子翻译:

丈夫相知,如汝足矣,何为多用!

——大丈夫(相互交往重在)互相了解,(得到)像你这样的朋友已经足够了,何必要太多呢!

从文中看,吴范是个什么样的人?

——1、精通术数之学,善于预测、预言,多能得中。

——2、为人刚直,交友能够有始有终,有情有义。

2. 课外文言文加点字200个

四讽——庄畅宇 序:效柳子厚《三戒》篇,为斯《四讽》。

然力有所不逮,非穷理无以明道。茫无所得,微有所指,斯言也。

屏上雀 旧年,友于归家道中,见道旁有一废屏,绘有一老者时行时而侧首往上观者,以其上有一雀与之戏也。羽参差而不艳,栩栩生焉。

盖此屏弃之有日,然不历风雨而见存,以其上有残檐故也。 忽一雀西来,落于屏上,见屏中有物类己,然终不以为类。

何也?屏鸟之有污焉,于斯得无泥尘之相染乎?雀腹饱甚,计欲涂之以浊物,然尻无所出,遂移飞他处,以食。少顷复返,重跃屏上。

雀益耻之,以背对屏前哑雀,嚯嚯然似有所出焉,乃知其粪出也。以其害己之颜,而不若己之擅美也。

故污而覆之,不复为人所见哉!近观则屏翁向者所视之雀,粪耳。忽一丸击其颈,折入井中,终不见知村童挟弹弓之射己也。

呜呼!羽光鲜乃作富贵态,忘初形移素志,而贱其类者,累累于世。盖禽兽无本,岂有异哉,是行死亦可乎? 碗中虱 山有樵者,性僻好为异事。

一日,闲坐榻上,弄耳搔首,内有虱不胜拨弄而落席间,甚微。彼见之,然不觉厌。

虽常见尚以其异,遂蓄养于暗处一碗中。以其嗜血,然己羸无所出,无以为养。

乃夜捕蚊血以食之。如是有旬,虱益恣,无恐焉,以其待己之善也。

樵者以虱称己仁,虱窃笑之,不以其善而善之,彼亦不以其非而非之。 又数日,樵者往樵。

邻妇入,不知其出,呼而不应。乃于彼榻底寻瓮,及见一碗,虱之处也。

窥之,其腹肿如有孕,困而方眠。妇以此物蠢而堪戏,逗之辄醒,不甚惧。

连瓮带碗阴携以归,置虱于瓶内,以待日暮田事了而以绳系之为乐。然及暮视之,毙之久矣。

噫!是物倚碗而食,见血则吮,不以人惨而见止,自肥肥妻,大以为可恒久耶? 靴底蛇 昔有一渔翁,性愚。惯着靴,其足臭,至乎途中人争走以避之。

唯屋后一小蛇喜之,而翁不知也。 夜寝,五更尽,蛇出。

入靴中,蜷而醉卧。时翁醒欲如厕,着之,有物软如蚓,足顿生疼,如微痒耳。

出视之,趾有细口,血漫地,知其无毒,乃解布而裹。待欲执棍击之,逃之远矣。

翁疑之甚,以己之臭而物喜之,恐其复来也。遂于榻上佯睡,未几果复来,又入靴中。

翁急解带缚其靴口,提而出。于市近,往货杀之而煮,得人钱且赚羹半盏,因以谢之。

俄而目眩,腿不能行,身挛曲而死。市人悚然,抬往葬之。

盖翁之不慧亦甚矣!夫不知其性而言非毒,焉得不至此乎?蛇之欲胜于知也远,乃至臭死! 水中鱼 向者一书生立于溪岸,投鱼以虫,不食。群鱼相语曰:“不受嗟来之食!”意甚自廉。

已而转见一田父大笑曰:“得之矣!”鱼悬钩,其硕如鼠。田父正色曰:“竖子焉能逃吾法眼哉!”于是执钓挽桶而归。

及见群鱼,已潜踪久矣。钓者不以其小而小之,谓其心岂小哉!然见小利而忘命,故命系一绳。

世之如鱼者,累累如丘也。

3. 【文言文解释加点字,指出其他含义,注明出处.《扁鹊见秦王》(1)

(1)君与知之者谋之“谋”的含义:_谋划___ 例句:__肉食者谋之__ 出处:__《曹刿论战》__“谋”的他义:_ 计议;商议 ___ 例句:__聚室而谋._ 出处:_《列子·汤问》 __(2)则君一举而亡国矣“举”的含义:_很快__ 例句:___ 出处:____“举”的他义:_兴起;发动__ 例句:_举事必循法.__ 出处:__《吕氏春秋·察今》__3武王示之病“病”的含义:_病情__ 例句:_病,疾加也.__ 出处:《说文》"病"的他义:_担忧___ 例句:_郑人~之.___ 出处:_《左传·襄公二十四年》__ 是初中文言文读本上的吧?少写一个老师不会说的.。

中考文言文加点字

1. 求中考文言文必考150个常用加点字

(一)之1. 代词作第三人称代词,可以代人、代事、代物。

代人多为第三人称,译作“他(她)(他们)”、“它(它们)”。如:①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②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陈涉世家》)③ 肉食者谋之。

(《曹刿论战》)2. 助词(1)结构助词,译为“的”。如:①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岳阳楼记》)②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2)助词,舒缓语气,不译。

如:① 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②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③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公输》)(3)音节助词。用来调整音节,无义,一般不翻译。

如:① 公将鼓之(《曹刿论战》)②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③ 怅恨久之(《陈涉世家》)(4)助词,是宾语提前的标志。如:① 何陋之有?(《陋室铭》)② 宋何罪之有?(《公输》)3. 作动词,可译为“到”、“往”。

如:辍耕之垄上。(二)而主要作连词用,(1)可以表示顺接连词,包括 并列关系,修饰关系、承接关系、递进关系。

一般不译。如:①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十则》)②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涉世家》)③ 环而攻之而不胜。

前一个“而”就表示承接关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4、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2)转折关系,译作“但是”“可是”“却”。

如:① 人不知而不愠。②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③ 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隆中对》)④ 环而攻之而不胜。

后一个“而”字表示转折关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三)其1. 代词(1)作第三人称代词,可译作“他(她)”“他(她)的”“他们”“他们的”“它”“它们”“它们的”。

如:①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十则》)② 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口技》)(2)指示代词,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如:① 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② 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也可译作“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如:① 其一犬坐于前(《狼》)2. 副词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疑问、猜度、反诘、愿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词配合,可译为“大概”“或许”“恐怕”“可要”“怎么”“难道”等,或省去。(1)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2)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前一个“其”可译作“难道”,后一个“其”可译为“恐怕”。

(3)安陵君其许寡人!其:可译为“可要”。(《唐雎不辱使命》)(四)以1. 介词(1)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

如:①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②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前一个“以”表原因,后一个“以”表目的。)(《出师表》)③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2)介绍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可译为“凭借”“按照”“依靠”等。

①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②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愚公移山》)③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二章》)(3)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可译作“把”、“拿”、“用”等。如:① 屠惧,投以骨(《狼》)② 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2. 连词(1)表示目的,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来”如:①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② 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③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2)表示结果,可译作“以至”“因而”。

如:①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② 以伤先帝之明(《出师表》)(3)“以”还可作动词(属于实词)用,可译为“认为”。如:①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出师表》)②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展开。

2. 求中考文言文必考150个常用加点字

(一)之 1. 代词 作第三人称代词,可以代人、代事、代物。

代人多为第三人称,译作“他(她)(他们)”、“它(它们)”。 如: ①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 ②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陈涉世家》) ③ 肉食者谋之。

(《曹刿论战》) 2. 助词 (1)结构助词,译为“的”。 如: ①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岳阳楼记》) ②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2)助词,舒缓语气,不译。

如: ① 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 ②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③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公输》) (3)音节助词。用来调整音节,无义,一般不翻译。

如: ① 公将鼓之(《曹刿论战》) ②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③ 怅恨久之(《陈涉世家》) (4)助词,是宾语提前的标志。 如: ① 何陋之有?(《陋室铭》) ② 宋何罪之有?(《公输》) 3. 作动词,可译为“到”、“往”。

如:辍耕之垄上。 (二)而 主要作连词用,(1)可以表示顺接连词,包括 并列关系,修饰关系、承接关系、递进关系。

一般不译。 如: ①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十则》) ②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涉世家》) ③ 环而攻之而不胜。

前一个“而”就表示承接关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4、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2)转折关系,译作“但是”“可是”“却”。

如: ① 人不知而不愠。 ②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 ③ 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隆中对》) ④ 环而攻之而不胜。

后一个“而”字表示转折关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三)其 1. 代词 (1)作第三人称代词,可译作“他(她)”“他(她)的”“他们”“他们的”“它”“它们”“它们的”。

如: ①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十则》) ② 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口技》) (2)指示代词,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 如: ① 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 ② 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也可译作“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如: ① 其一犬坐于前(《狼》) 2. 副词 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疑问、猜度、反诘、愿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词配合,可译为“大概”“或许”“恐怕”“可要”“怎么”“难道”等,或省去。 (1)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2)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前一个“其”可译作“难道”,后一个“其”可译为“恐怕”。

(3)安陵君其许寡人!其:可译为“可要”。(《唐雎不辱使命》) (四)以 1. 介词 (1)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

如: ①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②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前一个“以”表原因,后一个“以”表目的。)(《出师表》) ③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2)介绍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可译为“凭借”“按照”“依靠”等。

①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 ②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愚公移山》) ③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二章》) (3)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可译作“把”、“拿”、“用”等。 如: ① 屠惧,投以骨(《狼》) ② 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 2. 连词 (1)表示目的,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来” 如: ①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 ② 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③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2)表示结果,可译作“以至”“因而”。

如: ①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② 以伤先帝之明(《出师表》) (3)“以”还可作动词(属于实词)用,可译为“认为”。 如: ①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出师表》) ②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 语文加点字翻译 初中语文 文言文

○大王加惠,以大易小 加:给予 惠:恩惠,好处

○岂直五百里哉? 直:只;仅仅

○以头抢地耳 抢:撞

○秦王色挠 挠:屈服

○长跪而谢之曰 谢:道歉

○故不错意也。 错:通假字,通“措” 措意,在意

○仓鹰击于殿上 仓:通假字,通“苍”,苍鹰

○寡人谕矣 谕:明白

○请广于君 广:扩充

○轻寡人与 轻:轻视,看不起

○天下缟素 缟素:白色的丝织品,这里指穿丧服(名词用作动词),

○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伏:倒下 流:淌

○且秦灭韩亡魏,亡: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

○欲信大义于天下 信:通假字,通“伸”伸张

○自董卓已来 已:通假字,通“以”

○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阙:同“缺”缺漏(不算通假字,这个“阙”本身就有这个用法)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简:通假字,通“捡”,挑选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通假字,通“又”古文中用来连接整数与零数

○箪食壶浆 箪:篮子 壶:盛液体的容器,这里两个词语都是名词用作动词

箪:用篮子盛着…… 壶:用壶装着……

○引喻失义 义:道理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遗:给予

○性行淑均:淑:善

○以彰其咎: 彰:表明

○猥自枉屈:辱,这里是降低身份

○以咨诹善道:诹:询问

○三顾茅庐:顾:拜访;茅庐:草屋。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妄自菲薄: 随便看轻自己

○作奸犯科:做奸邪事,犯科条法令

4. 【问几句【初中】语文文言文【加点字】意思.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以下供你参考,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尝——曾,曾经.未尝:可译作“没有一次”)常与人佣耕(与——跟、和,连词)独守丞与战谯门中(与——与(之)的省略,跟(他),介词)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与——通“举”,全、都)未若复赋吾税不幸之甚也(若——如、像)曾不若孀妻弱子(若——比得上.不若:比不上)何富贵也(何——怎么)则何如(何——与“如”构成固定结构,译为“怎么样”)徐公何能及君也(何——怎么)乃入见(见——拜见、谒见)千丈见底(见——看见)先帝不以臣卑鄙(鄙——见识浅;卑——地位低)而山不加增(加——继续;增——增加)嗟夫(夫——语气助词,不译)。

以上选项中,加点字都是什么字

上下结构的字有:前、伞、粟、它、走、六、金、桌、会、步、美、台、冬、只、觉、草、莉、春、当南、乓、足、着、花、天、丽、要、正、采、家、早、青、宵、兔、亮、茉、莲、声、公、空、芽、是、旁、点、杏、字

一、字拼音:zì

1、用来记录语言的符号:文字。

2、文字的不同形式,书法的派别:草字。

3、书法的作品:字画。

4、字的音。

5、人的别名,亦称“表字”,现多称“号”;商店的名称,亦称“字号”。

6、合同,契约:字据。

二、杏拼音:xìng

落叶乔木,叶卵形,花白色或淡红色,果实称“杏儿”、“杏子”,酸甜,可食:杏仁儿。

word文档怎么加点字

一、首先,打开Word程序,然后在文档中输入要加点的文字。

二、然后,将文字全部选中。

三、然后,在Word主界面上方菜单栏中找到“字体”,打开下拉菜单。

四、然后,在对话框中找到“着重号”位置。

五、然后,选择“着重号”类型。

文言文加点字的意思

1. 100字左右的文言文(要加点字,翻译全文,中心意思)

《曾子易箦》

原文:

曾子寝〈疾〉,病。乐正子春坐于床下,曾元、曾申坐于足,童子〈隅〉坐而执烛。童子曰:“华而〈睆〉(读音huan三声),大夫之箦(读音ze二声,竹席)与!”子春曰:“止!”曾子闻之,瞿然曰:“呼!”曰:“华而睆,大夫之箦与!”曾子曰:“然。斯季孙之赐也,我未之能易也。元,起〈易〉箦。”曾元曰:“夫子之病〈革〉(读音ji二声)矣,不可以变。幸而至于〈旦〉,请敬易之。”曾子曰:“尔之爱我也不如彼。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吾何求哉?吾得正而毙焉,斯已矣。”举扶而易之,反席未安而没。

加点字:文中〈〉中的字

翻译:

曾子病重躺在床上,很严重。乐正子春坐在床旁边,曾元、曾申坐在床脚下,童仆坐在角落拿着蜡烛。

童仆说:“华美而圆润,(那是)大夫(才能享用)的竹席啊!”子春说:“住嘴!”曾子听见这话,惊惧地说:“啊!”

(童仆又)说:“华美而圆润,(那是)大夫(才能享用)的竹席啊!”曾子说:“是的。那是季孙送的,我没有(及保┗坏?/font

啊。(曾)元,(扶我)起来换竹席。”曾元说:“您的病非常严重啊,不能移动(您的身体啊)。幸好到了早晨,(等天亮)

一定遵从您的意思换了它。”曾子说:“你爱我不如他(童仆)。君子爱人用德操,小人爱人是用姑息迁就。我还有什么需求啊?

我能得到封建礼教的正道而死去,也就完满了。”扶着抬起(他的身体)然后更换竹席,(他)躺回席子上还没躺好就死了。

曾子是孔子的学生,在儒家可谓是一位显赫的人物。虽然在等级森严的古代社会,曾子此举可谓是“君子爱人之举”,但对一个行将就木的人来说,临死依然坚守自己的做人准则可谓是后人推崇和学习的楷模。

一 张光滑的席子却映照了一代贤哲的品质。

做人的标准非一两句话能诠释清楚的,简而言之,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一种规则。譬如不许国家公务员借职务之便贪污受贿;不许领导干部者以权谋私……

但是,现实生活中,当某些人躺在本不属于他的席子上时,他们并无愧色甚至从容而镇定。

中国现代语言中“自觉”是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词汇。其实,“自觉”是一道规则的底线。我们不是经常提倡“要自觉遵守……”吗?看起来,“自觉”在我们社会生活中显得是那么的重要。

做人准则该是一面招展的旗帜,不要将它举在手上,它应该长久地矗立在你的心灵之巅。

2. 锲而不舍的文言文练习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

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写出具有该义项的成语并解释.(1)风雨兴焉(焉)成语:焉,兼词,在这里.风雨在这里兴起.(2)功在不舍(舍)成语:舍,停歇,放弃.雕刻不停歇.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焉):积土成为山,风雨就会从那里兴起.焉,兼词,在这里.(2)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雕刻一下就放掉它不刻,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锲:雕刻.(3)用心一也(一):因为心思专一.一,专一.(4)用心躁也(躁):因为心思浮躁.躁:浮躁.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翻译:积累善行养成良好的品德,于是就能达到很高的精神境界,智慧就能得到发展,圣人的思想也就具备了.。

3. 铁杵磨成针文言文中过的加点字解释

过:路过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白怪而问之,媪曰:“欲做针.”白曰:“铁杵成针,得乎?”曰:“但需工深!”太白感其意,还而终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译文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间相传李太白在山中读书,还没有读完,就放弃离去了.路过小溪,看见一位老婆婆正在磨铁杵,李白感到奇怪便问她,老婆婆回答:“我想要做针.”李太白问道:“铁杵磨成针,能行吗?”老婆婆答道:“只需功夫深!”李白被她的毅力(意志)所感动,就回到了山上完成学业.老婆婆自己说她姓武,现在磨针溪旁有武氏岩.全文翻译给你,需要哪个字自己对应找一下。

相关阅读

  • 白色翻译(白色翻译英文)
  • 欢快拼音(欢快拼音怎么读)
  • 运动名言,生命在于运动名言
  • 历代皇后(明朝历代皇后)
  • 手机镜像(手机镜像翻转怎么弄)
  • 亦字五行属什么(辰字五行属什么)
  • 开封有几个县(开封有几个县级市)
  • 台湾省的面积(台湾省的面积多大)
  • 名人大全(历史名人大全)
  • 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