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元素的质量比怎么求?
- 2、化学中元素的质量比怎么算
- 3、元素质量比怎么算
- 4、元素质量比是什么
- 5、化学中元素质量比怎么计算
元素的质量比怎么求?
元素的质量比=a原子相对原子质量×a原子个数:b原子相对原子质量×b原子个数
比如:NH3中氮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氮原子相对分子质量是14,化学式中氮原子个数为1;氢原子相对原子质量为1,化学式中原子个数为3,所以解法如下:
(14×1):(1×3)=14:3
再比如:CO(NH2)2中氧元素与氮元素的质量比:(注意氮原子个数是2×2=4)
(16×1):(14×2×2)=2:7
请采纳。
化学中元素的质量比怎么算
我为大家整理了元素的质量比相关的知识,大家跟随我学习一下吧。
计算质量比
化学中元素质量比=原子个数比乘以相对原子质量比。
例如:C 2 H 6 O中,
原子个数比C:H:O=2:6:1,
相对原子质量比C:H:O=12:1:16,
所以C 2 H 6 O中C、H、O的元素质量比=(2*12):(6*1):(1*16)=12:3:8。
质量比是什么
一个分子式里,某元素总质量与另某种(几种)元素总质量比。如果是物质中元素质量比,那就是相对原子质量乘以原子个数的比值,如果是反应中物质间的质量比,那就是相对分子质量乘以计量数的比。
相对分子质量
相对分子质量就是化学式中各个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Ar)的总和,用符号Mr表示,单位是1。相对分子质量在数值上等于摩尔质量,但单位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是"1",而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
以上是我整理的有关质量比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元素质量比怎么算
元素质量比靠公式计算:
元素质量比计算公式:各元素的质量比=各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与相应原子个数的乘积之比。如化学式为AmBn的物质中,A、B两元素的质量比=(A的相对原子质量×m):(B的相对原子质量×n)。
在化学式中,元素的质量比等于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个数的乘积比。即各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总和之比。计算的关键在于正确判断出各元素的原子总数。当化学式中含有多种元素时,根据化学式可以计算出全部元素的质量比,也可以计算出其中某几种元素的质量比。
根据元素质量比的变形运算
根据某化合物中元素的质最比求化学式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或元素的质量分数比)求化学式,其方法是通过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来推断化学式。通过组成元素质量比或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分式变换,转换成原子个数(比),推测化学式。
根据某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确定元素的化合价已知某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确定某元素的化合价,可通过元素的质量比及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推断化学式中元素的原子个数之比,再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确定元素的化合价。
元素质量比是什么
元素质量比计算:一个分子式里,某元素总质量,与另某种(几种)元素总质量相比就可以得出元素质量比。举例如下:
氧化镁:MgO
其中Mg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O为16
有1个Mg原子,所以Mg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4=24
有1个O原子,所以O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1*16=16
所以Mg元素与O元素的质量比为3:2
扩展资料:
求相对分子质量
XXX的相对分子质量=各元素数量*各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结果,要注意这里一律以元素为单位分开计算,不能以原子团为单位整体计算。
举例 :计算H2O的相对分子质量。
解:H2O的相对分子质量=1×2+16×1=18,注意这里与摩尔质量不同,不可写为M(H2O)
化学中元素质量比怎么计算
化学中元素质量比=原子个数比乘以相对原子质量比。
一、计算H2O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氢元素的质量=1×2(氢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H2O中氢元素有两个)=2;
氧元素的质量=16×1(氧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6,H2O中氧元素有一个)=16;
氢元素的质量:氧元素的质量=2:16=1:8。
二、瓦锡在1789年发表的《化学基础论述》一书中列出了他制作的化学元素表,一共列举了33种化学元素,分为4类:
1.属于气态的简单物质,可以认为是元素:光、热、氧气、氮气、氢气。
2.能氧化和成酸的简单非金属物质:硫、磷、碳、盐酸基、氢氟酸基、硼酸基。
3.能氧化和成盐的简单金属物质:锑、砷、银、钴、铜、锡。铁、锰、汞、钼、金、铂、铅、钨、锌。
4.能成盐的简单土质:石灰、苦土、重土、矾土、硅土。
扩展资料: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不仅反映了元素的原子结构,也显示了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和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同一周期内,从左到右,元素核外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依次递增,原子半径递减(零族元素除外)。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获电子能力逐渐增强,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元素的最高正氧化数从左到右递增(没有正价的除外),最低负氧化数从左到右递增(第一周期除外,第二周期的O、F元素除外)。
同一族中,由上而下,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核外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序数递增,元素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
同一族中的金属从上到下的熔点降低,硬度减小,同一周期的主族金属从左到右熔点升高,硬度增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质量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化学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