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菩提树下是什么意思
菩提树下的意思:
佛教用语,指觉悟的境界。[梵bodhi]
菩提拼音:[ pú tí ]
引证解释:” 张长 《泼水节·孔雀舞》:“你营巢吧,公社礼堂前面,是一棵枝叶茂盛的菩提。”参见“ 菩提树 ”。
笔画:
菩提近义词:
一、觉悟 [ jué wù ]
1、由迷惑而清醒:他~过来了。
2、对一种政治理论或社会理想的认识程度和为实现它而奋斗的精神。
” 巴金 《新生·五月十四日》:“我像一个勇敢的战士那样坚定地演说,解释在时局变乱中劳动者应有的觉悟。”
二、憬悟 [ jǐng wù ]
醒悟。
张锺瑞 《对于要求开设国会者之感喟》:“其稍知世界大势、具开明之识者……遂莫不豁然憬悟,跃然兴起,乃大声急呼曰:自立自立。”
“菩提树下”下一句是什么?
1、菩提树下,你我联盟。
2、菩提树下,许下约定。
3、菩提树下,芳香小馆。
4、菩提树下,大地众生。
5、菩提树下,顿时觉悟。
6、菩提树下,一夜秋雨。
7、菩提树下,修成正果。
8、菩提树下,夏花绚烂。
9、菩提树下,心如明镜。
10、菩提树下,心似莲花开。
胡德夫菩提树下歌词歌词是什么意思
歌词的是在菩提树下乃清净自在觉醒之地,意思自在静心自醒。
《菩提树下》是收录在胡德夫2017年12月16日发行的专辑《时光》,这首歌的歌词是已故台湾诗人周梦蝶所作,胡德夫在与周梦蝶的遗作管理人取得版权后重新谱曲,以歌吟诗。这首歌的意境深邃而又凄美,而它的mv也恰到好处地将这种意境表现出来,你会看到胡德夫只身一人在荒漠里弹唱,而放眼之处是无垠的沙漠。荒芜之地徒有几棵菩提树,而他所弹奏的钢琴上竟有一条自在畅游的金鱼,我想它的生命力不止来源于那一小水缸,也来源于胡德夫那极富生命力的歌声吧。胡德夫菩提树下整首歌词以中国风世界风的创作手法,表达了菩提树下轻松愉悦大自在的禅悦心情,表达了乃断绝世间烦恼而成就涅盘之智慧。即佛、缘觉、声闻各于其果所得之觉智。菩提也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证得了最后的光明的自性,也就是达到了涅盘的程度。涅盘对凡夫来讲是人死了,实际上就是达到了无上菩提。
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悟道,意外地发现在结果的菩提树下使自己头脑格外的清醒,佛教思路更加的清晰,才悟出佛教。创办佛教以后释迦牟尼把此树命名为菩提树(梵bodhivrksa)“菩提”(梵bodhi意为“觉悟”)从此菩提果实成为了佛门的圣物。
诗欣赏|周梦蝶《菩提树下》
这个名字真美!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梦蝶这三个字本身就寄托了我们对美的无限的想象。周梦蝶这个人生来仿佛就是要和玄学结缘的,事实上他的诗也深受佛和道的影响。这个名字真美!
周梦蝶因战乱而离开了河南老家,茕茕独立,一袭破旧的长袍终老一生,再也没有回去过。在台北摆地摊卖诗集,人称“ 诗摊 ”,一时传为佳话。当时有个闭关修炼完出山讲学的居士,名叫 南怀瑾 ,讲《金刚经》和《楞严经》,现场都少不了一个表情坚忍,身材瘦削,衣着军大衣,头戴旧帽的孤独身影。
这是一首不易理解的哲理诗,一起欣赏,周梦蝶《菩提树下》。周梦蝶,〈菩提树下〉
注:
1.心里藏着镜子的人。自初祖达摩东渡将衣钵传于二祖慧可以来,禅宗传至五祖弘忍时,五祖有位大弟子名叫神秀,聪慧过人,是衣钵的最佳继承人。然而,在瘴气叠生的岭南,有个年轻人偶然听到樵夫见着一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突然顿悟,问樵夫那句话的来历,樵夫回答说五祖正在黄梅讲《金刚经》,于是这位年轻人就去找五祖求道。五祖质问他说:你来偏远的南方,还学什么佛法啊。那位年轻人回答:地有南北,难道佛法也分南北吗?只要用心修道,也能成佛。五祖被他的回答震惊,于是收留了他。这位年轻人就是后来的六祖慧能,因为不识字,被分配在厨房打杂。有一天五祖要考察大家的学习成果,叫每个人都写一首偈子,大弟子神秀于是写了“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写在了墙壁上,五祖认为读这首偈子能提升心智,于是众人争相吟诵。慧能不识字,就让别人念给他听,听了后就摇摇头说:不对!我也有一首,请帮我写在墙上。慧能的偈子就是“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境界高下立判。后来禅宗被六祖发扬光大,一花开五叶。然而神秀的境界虽逊于慧能,但也不是凡夫俗子能轻易做到的。
2.赤着脚踏过他的一生。传说乔达摩·悉达多王子去苦行修行,柔软的双脚走在荆棘丛中,餐风露宿,忍暑受寒。后来佛陀放弃了苦行,但仍然是赤脚,化完缘回来就要洗脚。一来,古印度的气候温暖多雨,赤脚也方便;二来,赤脚也算是一种不怕受伤锻炼的修行。
3.眼都给眼蒙住了。我们的眼睛看到的未必是真相,有时反而会被眼睛误导。据说《华严经》有类似语句: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众生都有佛性,只不过被妄想执著蒙蔽了。圣埃克苏佩里的《小王子》中狐狸说得好:重要的东西是眼睛看不到的,要用心才能看到。
4.雪中取火,且铸火为雪。雪和火是对立的事物,然而要统一起来,谁能做到呢?雪是白的,白就是空;火是红色,红就是色(世间所有有形的物质)。雪是相对静的,向下沉积;《尚书·洪范》火曰炎上,是动和向上。关于色和空的统一,《心经》有言: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关于动和静的转化,《老子》有言: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这句话包含了动静关系,存在主义大师海德格尔很喜欢这两句话,还请人写成对联挂在书房里。
5.菩提树。作者自己注释了:佛于菩提树下,夜观流星,成无上正觉。“菩提”一词为梵文Bodhi的音译,意思是觉悟、智慧。佛陀于菩提树下七日悟道,菩提树因此具有殊胜的意涵。
6.半个面孔的人。指修行不圆满的人。打坐的时候面壁,或者被面对树,只能看到侧面,所以是半个面孔。
7.抬眼向天……蔚蓝。《庄子·逍遥游》“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天的蓝色,是他真正的颜色吗?如果从地面抬头望天空,只是一片蔚蓝,而遂远不可探究,从太空看地球想必也一样吧。我们每天都看到天空,可有谁想过这个问题呢,然而就算有人想过,却还是在“人间”的境界,永远不能达到超越界。庄子的思想之所以为世人膜拜,因为他超越了凡人的境界,哲学家方东美甚至认为庄子是外星人,不然他再怎么会想到从天上来看人间的情况呢?虽然只是一个视角的简单转换,但这种思维就像是柏拉图洞穴里的囚徒走了出来……
8.结趺(fū)者,指佛陀。趺,跗是脚背,结趺就是交腿打坐。
9.万籁,自然界万物发出的一切声音。《庄子·齐物论》地籁是万物众窍孔所发出的风声,人籁是吹奏箫管所发出的声音。地籁和人籁都是要借助外物(吹气,刮风)才能发出声音的,而天籁就是指不借助外物的声音本身,或者是风本身,是一种精神境界。
10.风月的背面相对密谈的欣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风花雪月就是凡间最美好的事物,然而也限制了我们的追求,只看表面,而忽略实质。看到繁华的背面,才能发现真相。
11.坐断几个春天?又坐熟多少夏日?六祖慧能自然是顿悟的,然而佛陀在成佛前,经历了各种修行,尝试各种办法,最终才悟道的。
12.雪是雪,你是你。《五灯会元》唐朝青原惟信禅师说过: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出,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雪是雪,你是你”指表象的存在,有我。
13.雪即非雪,你亦非你。看透表象看本质,无我。
14.雪还是雪,你还是你。不再执着于物象,而是内心境界已经提升,雪和你都只是概念,而不是实际的存在,真我。
15.草色的凝碧。《五灯会元》多次提到:春来草自青,春天到了草自然会青。悟道也是一样,条件成熟自然就成佛。弘一法师临终前给至友夏丐尊写了一封信,有写到: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问余何适,廓尔忘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悟道就是这样的自然,春天到了花就开,夜晚到了月亮就在天心。
17.零下十年。难以理解。我的看法是,零下是温度,十年是时间,这属于通感,把虚无的时间具体可用皮肤感知化了。而这十年发生在一夜间,和流星的一瞬对照,显示悟道后对时间和历史的洞悉。
18.騞(huō)然,疾速;突然。流星很美丽,极其快速地划过天际,因此也很短暂。古龙的《流星·蝴蝶·剑》就是用流星和蝴蝶象征主人公,表示世间的美好都是短暂的。然而,短暂却也包含永恒,苏轼之《赤壁赋》: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第一节,求道者来到菩提树下,思索着困扰他已久的问题,叹息因为得不到答案。
第二节,发现佛陀在菩提树下留下来的痕迹。
第三节,求道者开悟。
我想,支撑背井离乡的周梦蝶活下去的希望就是心中的信仰吧。人一定要有理想,而艰难困苦也不能使自己放弃,因为心怀信念,精神的力量会使人强大,所以冬雪中也会有草色的凝碧。
这首诗要细细体会。我的能力和境界还不够,暂时先这样解读。
《菩提树下》大结局是什么?
《菩提树下》大结局:厚朴病好了,夜晚,他选择了悄悄离开,却被舞笙堵住了,两个男人之间展开对话,他们都觉得自己应该把镜心让给对方,而此时听到一切的镜心却难以接受,她是一个人,不是一件商品,不能让来让去。
龙大奶奶来到方秀才一家的墓前和龙大爷的墓前,诚心祈祷,厚朴此时已经忘却了仇恨。而当这一切都已经结束后,舞笙看到镜心和厚朴,他选择了悄悄地离开,把镜心还给厚朴,让他们一家三口还原一个完整的家。
《菩提树下》被指剧情狗血,编剧喊冤枉,表示骂声源于感情:
“虐心剧”往往会招致观众的口诛笔伐,《菩提树下》也不例外。张译兮称,“虐心剧”就是把爱恨情仇极致化,而观众看到好人受冤枉、坏人得逞会生气,从而也投入了自己的感情,使得他们能追看下去。
“这种电视剧除了能支撑全剧的爱情、阴谋、身世之谜、家族恩怨之外,还有积极向上的力量,比如钟汉良扮演的关厚朴每天都要挨打,对手一直在害他,但第二天他还会再站起来,始终不改自己的初衷,这是一个非常阳光励志的人物。
而观众之所以会开骂,就是因为看到这个人受到不公平的对待,心里为他而疼,实际上骂得越凶的人看电视投入的感情也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