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承露盘什么意思?如何解释?
- 2、承露盘历史典故
- 3、铜仙承露盘有什么传说?
- 4、承露盘在哪个博物馆
承露盘什么意思?如何解释?
(物名)塔上重重之相轮也。寂照谷响集一曰:「重重相轮名承露槃,故传中(高僧传)云:承露金盘一十一重,銕锁角张盘,及 鏁 上皆有金铎。承露盘,或略云露盘。」
承露盘历史典故
典源出处
《史记·封禅书》:“其后则又作柏梁、铜柱、承露仙人掌之属矣。”注: 徐广曰:“元鼎二年时。”《汉书 ·郊祀志上》:“其后又作柏梁、铜柱、承露仙人掌之属矣。”注引苏林曰:“仙人以手掌擎盘承甘露。” (颜) 师古曰:“《三辅故事》云:‘建章宫承露盘高二十丈,大七围,以铜为之,上有仙人掌承露,和玉屑饮之。’”《三辅黄图》卷三:“《汉书》 曰:‘建章有神明台。’ 《庙记》曰:‘神明台,武帝造,祭仙人处,上有承露盘,有铜仙人,舒掌捧铜盘玉杯,以承云表之露,以露和玉屑服之,以求仙道。’”三国 ·曹植 《承露盘铭》序:“皇帝乃诏有司铸铜建承露盘,在芳林园中。茎长十二丈,大十围,上盘径四尺九寸,下盘径五尺。铜龙绕其根。龙身长一丈,背负两子。自立于芳林园,甘露乃降。”
释义用 法
汉武帝好神仙,求长生,于元鼎二年在建章宫神明台立铜仙人,以手掌举盘以承甘露,将露水和玉屑饮服,求长生不老。三国时魏明帝也仿效汉武帝,在芳林园建造承露盘。后以 此典表现乞求长生求取仙丹事;或咏皇宫中景物。
用典形式
【仙茎】 宋 ·唐珏:“蜕痕初染仙掌露,新声又移凉影。”宋·刘筠:“露井冰销垂素绠,仙茎日转射璇题。”
【仙盘】 唐 ·杜牧:“凤阙觚棱影,仙盘晓日暾。”宋 ·杨亿:“警鹤仙盘外,圆蟾浴殿东。”
【仙掌】 唐·杜牧:“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唐·刘禹锡:“曝衣楼上拂香裙,承露台前转仙掌。”宋·陈越:“琼屑半和仙掌露,兰苕轻泛楚台风。”金·元好问:“老我秦游旧曾约,梦中仙掌已相迎。”
【铜盘】 宋·杨亿:“铜盘琼蕊三危露,素绠寒浆五色瓜。”
【盘露】 宋·丁谓:“微警单栖盘露重,密含幽思畹兰平。”
【露盘】 北周 ·庾信:“露盘高掌滴,风乌平翅回。”宋 ·杨亿:“魏台清暑开冰井,汉殿延年啜露盘。”金 ·元好问:“五云宫阙露盘秋,银汉无声桂树稠。”
【露掌】 宋·李宗谔:“建章宫阙郁岧尧,露掌修茎倚泬寥。”明 ·陈子龙:“竹宫浮露掌,花殿接星坛。”
【仙人掌】 唐·李商隐:“仙人掌冷三霄露,玉女窗虚五夜风。”宋·张炎:“仙人掌上芙蓉,涓涓犹滴金盘露。”元 ·萨都拉:“高擎玉露仙人掌,上碍银河织女机。”
【汉武盘】 清·黄鷟来:“叶浮汉武盘中露,蕊抱轩皇鼎内丹。”
【汉宫盘】 唐·李商隐:“密迩平阳接上兰,秦楼鸳瓦汉宫盘。”
【承露盘】 唐·李益:“含凉阁回通仙掖,承露盘高出上宫。”唐 ·杜牧:“昭阳殿下风回急,承露盘中月彩圆,”
【金茎露】 唐·许浑:“寿献金茎露,歌翻玉树尘。”宋·夏竦:“瑶台树,金茎露,凤髓香盘烟雾。”
【金掌露】 唐·杜甫:“清高金掌露,正直朱丝弦。”宋 ·钱惟演:“沃顶几思金掌露,涤烦谁借玉壶冰。”
【汉帝金茎】 唐 ·卢照邻:“梁家画阁天中起,汉帝金茎云外直。”
【汉宫仙掌】 宋·周密:“谩记得汉宫仙掌,亭亭明月底。”
【芙蓉仙掌】 元·萨都拉:“芙蓉 仙掌座中低,后土霄光手可齐。”
【武帝金盘】 明 ·高启:“宣王石鼓青苔湿,武帝金盘白露多。”
【承露金茎】 唐·杜甫:“蓬莱高阁对南山,承露金茎霄汉间。”
【盘概碧霄】 宋·刘骘:“盘概碧霄甘露白,鼎迁幽壤瑞云黄。”
【琼屑晨杯】 宋·杨亿:“琼屑晨杯满,芝苗昼茹肥。”
【魏宫铜盘】 唐·岑参:“魏宫铜盘贮,汉帝金掌持。”
【露下金茎】 宋·刘筠:“风来玉宇乌先转,露下金茎鹤未知。”
【露澜鹫啤 宋·杨亿:“光照竹宫劳夜拜, 露澜鹫品殉餐。”
【宫门承露仙】 宋·陈与义:“与公剩贮为霖水,不羡宫门承露仙。”
铜仙承露盘有什么传说?
铜仙承露盘位于琼岛的北山腰处,铜仙双手托盘,面北立于蟠龙石柱上。
据说,此铜盘可承接甘露,为帝后拌药,目的在于延年益寿。仙承露盘也叫做仙人承露盘,它的来历可谓是大有名堂,也有着许许多多的故事,这就首先要从汉代说起。
传说,汉代人相信神仙可以降露人间,饮服神露,能使人长生不老。对于这种说法,有一个人坚信不疑,他就是汉武帝刘彻。
为了神仙降露,汉武帝下令在长安建章宫内建造神明台,高约67米,上面再铸造铜仙人双手捧铜盘,以此来求得仙露。
其实承露盘中承接的仙露,不过是早晚由于温差凝结在盘中的水蒸气。汉武帝就把这些凝结的水珠,当成了长生不老的仙露,将承接下来的露水交由术士锤炼。
后来人们在修建北海公园景观的时候,就把这样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景观设立在琼岛之上,让帝王们也能感受一下神仙的日子。
承露盘在哪个博物馆
承露盘安置在帝王宫苑内今北海公园。
元代初年,陕西省霸城发现了一个铜人,据当地人相传,说这一铜人就是汉武帝刘彻时期的“仙人承露盘”的遗物。元世祖忽必烈得知后,命人将铜人由陕西霸城运至元大都北京。
相传,汉武帝刘彻,好祭祀神仙,晚年为求长生不老,下御令在都城长安建章宫内,铸造铜人,美其名曰“仙人”,手托铜盘,承接露水,誉名“仙露”。
因受阴阳说的影响,所以,汉武帝刘彻认为饮服“仙露”,可止住阴气,永生阳气,即可长生不老。至三国(魏蜀吴)时期,据古籍《魏略》里记载:魏明帝曹睿于景初元年(公元237年),下令遣人到长安建章宫内,拆掉和搬运汉武帝时建造的一座仙人承露盘,企图运往魏都洛阳,但因种种原因弃留于霸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