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铁事

登录

如何写诗(如何写诗歌押韵)

wangsihai

本文目录一览:

如何写古诗词

问题一:如何写诗词? 谈起诗词,大家都不陌生,对仗工整,讲究格调。诗在与音律,音节。无论你挥洒万千,终脱不出格调,诗词的每一个子都要注重自己 位置。诗的 第一句,第二句和第四句的尾字一定要压韵,第三句则可以自由奔放。诗有古代和现代之分,本人不喜欢现在的散文诗和白话诗,那没深度。还是更喜欢古代的诗篇。诗词其实每个字都有深远的意义,是古代文人的苦思冥想和真情实感。诗词有的 予情,有的予景。此处切记诗词其实有很多种表达。

一种是把神情含蓄在 对 景的 欣赏 里,表面看不 出 写情的 痕迹,却又让人回味。例如

风中落叶江南

天风乍起,水练无尘,寒露凝霜叶失翠;离愁满怀摇欲坠。似蝶飘舞翩翩飞,依依难舍,点点心泪。碧波涵影永相随,画涤去满心疲惫,一池清幽令人醉。

情景生动,自然。

另一种是 直接 写情写 景色的,

和舞月小女---------

竹舞潇湘如梦

暮光凝碧,

斜阳如丝,

帘外落花飞无力;

伊人天水凭栏痴,

若雪徘徊阵阵袭;

幽幽难舍,

脉脉心知,

竹舞轻香人如菊,

玉萧吹醒千般绿,

江南依旧画罗衣.

诗词在于精悍,押韵,格调有章可循,在于临摹与切磋。有时一个字便可以显现诗词的

好与坏。

二 诗词首先必须要勤与读,理解与感觉。多读多写,从浅显至高远,要多读古文,重在理解。诗很规矩,五言和七言,中规中矩,任凭飞翔。词却不同,词洒脱不羁,讲究的是词牌。注重风格,词的乐感和诗不同,诗可高歌,词宜细嚼。

格律诗整齐,工整。词随意而为,率性灵巧。词隔句押韵,也可飘扬飞逸,无可顾忌。

三 古诗流传下来的大多是国家兴亡,民计生息。词却更彰显 *** 与婉转。诗词有相通之处在于对人和事物的理解,诗词都注重布局,诗词立意,选调,择音,结局都要字字抠敲,一字之差,品味顿失。诗词的字,即使是相通的字,在文章中也尽量避免相通。虽然它们的意思不同,诗词忌讳同字,但是注重同律。

四押韵,诗词的尾字要注意和整篇文字的前及句的尾字一要同韵,但是尽量不要同声调,一般是一声平,二声扬,三声顿挫,四声定形。说白了就是 讲究汉字的平仄与换声规律。

五 对偶

对仗与押韵,注重韵脚。

诗词讲究层次分明,一引二叙三扬四感。顺序清晰,字字沁人。

想要写好 诗词 ,必须读写结合,另不 做空洞诗词,要多去赏析山间景色,人情世故。无经历而写为强求,虚经历而书为内竭。写诗词如作画和书法,要胸有万物,独表一枝。

诗词于胸中,如山水与指间,书画映笔下,轻灵飘逸不失抑扬。

一生写诗词,不一定能 写出好 诗词,一时写景幻,亦可闻佳句。

诗词的最高境界其实是 看似写景,其实每个人 去理解,却可以理解出各不相同的意味。看似写情,却又挥洒间不留痕迹,耐人追寻。

笑谈与山水间,动情与轻柔处。

纵声高呼云未远,静心忽闻踏雪人。

简单写这么多,不 到 之处 ,敬请指教。

格律说明:词牌格律与例词交错排列。格律使用斜体字排印,例词使用宋体字排印。词牌符号含义如下: 平:填平声字; 仄:填仄声字(上、去或入声); 中:可平可仄。 逗号“,”和句号“。”:表示句; 顿号“、”:表示逗。 下划线:领格字。 『』:例作对偶; 〖〗:例作叠韵

例如:

词牌格律例词:

【宋】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对照如下: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仄平平仄(韵)。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中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韵)。

佳节又重阳,......

问题二:如何写古诗? 怎样作古诗词,是一个既简单又不太简单的问题,笔者在本文中只针对古诗词的结构进行解说,希望广大爱好古典诗歌的朋友能从中获益。 一、诗体 关于诗歌的种类,问题是相当复杂的,这里只是根据王力先生〈诗词格律〉书中说法简要讲讲。 古代诗歌按格律分,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又称古风或古诗;近体诗又称今体诗,近体诗以外的古典诗歌通称古体诗。律诗只能押平韵,古诗则还可以押仄韵。 古代诗歌以字数分有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一般诗集都分为五言诗,七言诗。这是古典诗歌的基本结构,为什么要这样分,因为这和古诗的“节奏”有关,至于古诗节奏是什么,会在以后的章节中讲到。古风按字数分为五古、七古。律诗也可分为五律和七律。律诗中也有长篇,称为排律。除了五言、七言之外,古诗还有杂言体。杂言指长短句杂在一起,比如李白的〈蜀道难〉就是杂言。杂言诗歌一般不另立一类,而只归入七古。甚至篇中完全没有七字句,只要是长短句,也就归入七古。这是习惯上的分法,没有什么理论根据。 古代诗歌还有一种绝句,过去把绝句算为律诗,但根据北师大的王力教授和楮斌杰教授的说法,作为五言四句体的绝句,应该比律诗的起源更早,所以绝句单独算一类,既包括古绝也包括律绝。为什么叫绝句,明吴呐〈文章辩体〉引〈诗法源流〉说:“绝句者,截句也。”也就是说绝句是把诗歌的开头、结尾或者中间部分截取后的诗。但是,绝句的本质是一种五言或七言四句诗体。 二、律诗 而近体诗以律诗为代表,产生与初唐,一般认为他们的开创者是初唐人沈诠期和宋之问。为什么律诗比较难做却会不可避免的出现呢?这是因为此前古代中国的诗歌,从〈诗经〉到乐府诗歌都是合乐的,有音乐伴奏。但后来诗歌逐渐脱离音乐,这样它只能依靠自身解决音乐中的节奏和抑扬顿挫之美,这也就只能靠汉语本身的声调变化来解决了,这是律诗出现最根本的原因。律诗的发展有两源,一是对仗的盛行,二是声调的发展。正常情况下,做好律诗肯定就可以做好古诗,所以,写古典诗歌都先丛律诗开始。 由于律诗的韵、平仄、对仗,都有很多讲究。由于格律很严,所以称为律诗。律诗的特点,按照前人分析,有六大要素: 1、 整:每句字数整齐,或五言,或七言。2、俪:要求在诗歌中使用骈俪,即使用对仗。 2、 叶:指奇偶两句的平、仄是依次相对的。4、韵:指古诗只能押平声韵。 5、谐:是指全篇的平仄有较严格的规定。6、度:指全篇文字是一定的。 实际上,律诗最重要的,按照王力先生和启功先生的说法,只有四个关键: 1、 每首限定八句,五律共四十字,七律共五十六字。律诗每两句称为一联,其开头两句称为首联,中间两句称为颔联,下面两句称为颈联,最后一句又称尾联。 2、 只能押平声韵。 3、 每句的平仄,包括句与句的平仄,都有严格的规定。 4、 每篇必须有对仗,除首尾两联外,中间各联都必须对仗。 首先你要有一定的诗词理解能力。平时要多看一些古诗词,文言文之类的。

写诗要注重平仄,押韵,对仗等。

所谓押韵,是把同一韵部,也就是同一韵母组成的字,放在诗的固定位置上,以构成和谐的音乐美。在绝句中用在偶句的末尾处,即押在句末一字上。

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的韵脚就是“光”、“霜”、“乡”。绝句中的第三句最后一字必须是仄音的。

押韵是诗歌必不可少的要素。从上古的、,到定型的唐诗,一直到今天的诗歌,都是要讲押韵的。没有和谐的音韵,吟咏起来......

问题三:怎样写诗词 首先你要有一定的诗词理解能力。平时要多看一些古诗词,文言文之类的。 写诗要注重平仄,押韵,对仗等。 所谓押韵,是把同一韵部,也就是同一韵母组成的字,放在诗的固定位置上,以构成和谐的音乐美。在绝句中用在偶句的末尾处,即押在句末一字上。 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的韵脚就是“光”、“霜”、“乡”。绝句中的第三句最后一字必须是仄音的。 押韵是诗歌必不可少的要素。从上古的、,到定型的唐诗,一直到今天的诗歌,都是要讲押韵的。没有和谐的音韵,吟咏起来就不朗朗上口了。可用旧时韵书“平水韵”,但该诗韵有107个韵部,使用不易,因为分韵太窄;也可用新韵,即以普通话语音来押韵,韵目只有18个韵部。 正格绝句,平起首句不入韵和仄起首句不入韵,只需二、四句末一字押韵即可;别格绝句,平起首句入韵和仄起首句入韵,必须在一、二、四句末字押韵,以构成和谐而美妙的音乐性。 平仄,是声调的讲究。平声即阴平声、阳平声字,仄声即上声、去声和入声字。简单地说就是平声是汉语拼音中的一二声,仄声就是三四声。 绝句的格律,有四种格式,分为五言、七言的平起式和仄起式,举例如下: 1、 平起首句不入韵为正格 碧波・咏树 碧波・小溪即景 平平仄仄平平仄, 深居沃野枝繁茂, 平平平仄仄, 岸边风拂柳, 仄仄平平仄仄平。 碧叶千张似玉雕。 仄仄仄平平。 雀跃树枝头。 仄仄平平平仄仄, 本是同根同血脉, 仄仄平平仄, 放鸭河中漾, 平平仄仄仄平平。 为何飒飒起风涛。 平平仄仄平。 清波荡小舟。 2、 平起首句入韵为别格 包德珍・夜思 包德珍・新春絮语 平平仄仄仄平平, 天心随意弄迷离, 平平仄仄平, 吟虹出远天, 仄仄平平仄仄平。 常使伊人费苦思。 仄仄仄平平。 兰水一诗泉。 仄仄平平平仄仄, 未必风涛初识我, 仄仄平平仄, 月带群星至, 平平仄仄仄平平。 松花江水洗胭脂。 平平仄仄平。 笑声来枕边。 3、 仄起首句不入韵为正格 碧波・暴风 李频・渡双江 仄仄平平平仄仄, 一阵狂飙如猛兽, 仄仄平平仄, 岭外音书断, 平平仄仄仄平平。 飞沙走石信天游。 平平仄仄平。 经冬复历春。 平平仄仄平平仄, 屋摧树倒禾苗折, 平平平仄仄, 近乡情更怯, 仄仄平平仄仄平。 暴戾人间万象蹂。 仄仄仄平平。 不敢问来人。 4、 仄起首句入韵为别格 包德珍・咏李白 碧波・咏日 仄仄平平仄仄平, 行路方知蜀道难, 仄仄仄平平, 宇宙现穹隆, 平平仄仄仄平平。 千篇斗酒海天宽。 平平仄仄平。 金轮挂太空。 平平仄仄平平仄, 胸中日月吟风处, 平平平仄仄, 环球光耀彩, 仄仄平平仄仄平。 何止吴歌楚舞寒。 仄仄仄平平。 万物显春荣。 至于对仗,一般地讲,绝句可用对仗,也可不用对仗,是否用对仗完全是自由的,不强求。如果视为截取律诗的中间两联,就可以全诗用对仗,例如: 曾金美・赠友人 (碧波诗词读后感) 碧水粼粼含雅韵,波光闪闪奏清音。 诗心美美如佳酿,词意甜甜欲醉人。 如果视为截取律诗的首尾两联,就可以全诗不用对仗,例如: 碧波・桃花 春风吹醒故林丛,蕊满枝头绽嫩红。 神韵犹如仙子美,惹来蜂蝶吻娇容。 如果视为截取律诗的前两联,则前联不对仗而后联对仗,例如: 司马光・客中初夏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唯有葵花向......

问题四:怎样才能写出好的古诗词? 诗歌是文学的重要体裁之一。“诗言志,歌咏言”(《尚书・尧典》)“故哀乐之心感,而歌咏之声发。诵其言谓之诗,咏其声谓之歌。”(《汉书・艺文志》) 诗歌具有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和审美价值。“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汉书・艺文志》)孔子提倡“温柔敦厚”的儒家诗教。劳动者也重视诗的作用, “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我国历来强调“诗言志”。言志的诗必须具有从思想感情上影响人和对人进行道德规范的力量。“诗是人类向未来所寄发的信息;诗给人类以朝向理想的勇气。”(艾青:《诗论》) 诗歌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思想内容的集中性。诗歌是一定的社会生活的最集中的表现。“意思犹五谷也,文,则炊而为饭;诗,则酿而为酒。”(吴乔《围炉诗话》)诗歌思想内容的集中性主要体现在:它是通过创造意境(诗的形象)来表达作者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意境,就是内情与外景的水 *** 融,情理、形神的和谐统一,就是具有强烈感染力和启示力的富于诗味的艺术世界。 (二)表达方法的抒情性。诗歌是一种抒情的文学样式。“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毛诗序》)诗贵真情。“没有感情,就没有诗人,也没有诗歌。”(别林斯基)“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白居易)“诗的创作贵在自然流露。诗的生成如像自然物的生存一般,不当掺以丝毫的矫揉造作。我想新体诗的生命便在这里。”(郭沫若)诗歌的抒情与其他文学样式的抒情相比较,其表现特别强烈。 (三)语言形式的音乐性。诗是最富音乐性的语言艺术。“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毛诗序),和谐的音韵,鲜明的节奏,是诗歌区别于其他文学样式的一个基本特点。马克思说: “既然你用韵文写,你就应该把你的韵律安排得更艺术一些。”鲁迅要求:“新诗先要有节调,押大致相近的韵”。总之,诗的本质是:通过精心制作的语言,形象地表现独特的思想感情,巧妙地从特殊中显示一般,使自我的感觉世界和情感世界达到和谐与统一。 诗歌的写作 初学者怎样学习写诗呢? 一、捕捉和创造诗的形象 (一)诗用形象思维写作 别林斯基早就指出:“哲学家用三段论法,诗人则用形象和图画说话,然而他们说的都是同一件事。”(《一八四七年俄国文学一瞥》)这就告诉我们,写诗要用形象思维。所谓用形象思维,首先指的是深入生活时,要对生活进行形象的感受,形象地体验生活、观察生活、分析生活。 进行形象思维,要在形象感受的基础上,善于进行形象的捕捉。艾青指出:“形象思维的活动,在于使一切难以捕捉的东西,一切飘忽的东西固定起来,鲜明地呈现在读者的面前,象印子打在纸上样地清楚。”因此他说:“写诗的人常常为表达一个观念而寻找形象。” 能捕捉到新颖的形象,也就有了写诗的素材。那么怎样才能捕捉到形象呢?这就要靠灵感。马雅可夫斯基举过一个捕捉形象的例子:大约在1913年,他从萨拉托夫回到莫斯科。 为了对一个在火车上同路的女人表示他对她完全没有邪念,诗人就说道:“我不是男人,而是穿着裤子的云”。说了这句话之后,他立即考虑到这话可以入诗――但他又担心这句话口头上传出去白白地滥用掉了。那怎么办呢?他十分焦急,差不多有半小时,诗人用许多问题问那少女,直到他相信自己的话已从少女的另一只耳朵飞了出动之后,他才放心。两年之后,他用了“穿裤子的云”作为一首长诗的标题。 (二)诗是“想象的表现” 亚里士多德说:“诗需要一种特殊的赋予,或其人有疯狂的成分,或者使他容易想象所要求的神态。”雪莱:“一般来说,诗歌可以解作‘想象的表现’。”布莱士列特:“诗歌是想象和 *** 的语言。”别林斯基:“在诗中想......

问题五:怎样学写诗词怎样才能入门 一个诗人或词人最基本的素质,就是“能感之”,“能写之”。首先,你需要有丰富、细腻,且真诚的感情。“修辞立其诚”,没有真诚的文学永远不会成为好的文学。具体到诗人词人,那就是一颗纯洁的赤子之心。钟嵘说“气之动物,物之感人”,倘若没有一颗善感的心灵,就不会受到任何感动,自然也就不会有写诗的动机。诗词是让人的心灵不死的,因此一定要”能感之“。永远不能为了写诗而写诗,真的有所感才能写出好诗。其次,你需要熟悉古人的作品,只有多读多背,让诗词化到自己的感情和思想中,才能写得好。因此,所有的诗人词人都是先背,然后才能自己创作。诗词中特殊的句法与词语都是需要学的,生硬的背不会起什么作用,因此多读多背是最好的方法。熟悉了古人作诗的方法,自己也就能写好了。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诗读词一定要有抑扬顿挫的读诵,务必将自己的感情投入进去,否则对诗词声调之美是无法真正体会的。倘若对声调的美没有体会,写出来的诗词不是生硬就是别扭。诗词的生命与感发之力量有一大半是来自声调的,严沧浪说盛唐诗“兴象高远”,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声调抑扬顿挫,读起来朗朗上口,能够从声音上直接打动人。诗词当然有格律,但是真正写好诗词不是来自拼凑,而是来自自然的流露。诗的格律有平起与仄起两种,五言平起的格式是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七言就往上再加两个平仄相反的字: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这就变成仄起了。五言的仄起格式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前面加两个字成为七言,就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这就是平起。虽然理论上一三五不论,但是三平与三仄在格律诗中都是不允许的,因此第五个字一定要论。要是五言的话,只有第一个字才能论。五言的平起格式与七言的仄起格式有一种特殊的句法叫“拗句”,即平仄仄变成仄平仄。至于词律,每一种词牌都有自己的格律,因此要参考像《白香词谱》之类的词谱。格律诗只能押平声韵,古诗可以押仄声和入声,且可以换韵。词有平声韵、仄声韵、亦可换韵。但是无论诗与词,都一律不可四声通押。

入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倘若不能读准确入声字,诗词的声调之美也就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说普通话的人都不知道入声,因为从元朝开始入声就被分入其他四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南方很多方言保存着入声。要是你不知道准确的读法,那就把入声字读成短促的去声。入声是很短促的字,且有p,t,k 的收尾。古人作诗填词都有入声的,比如“黄河远上白云间”的“白”就是入声,要是不读成入声这句就犯了三平了。要是一首诗或词押的韵四声都有,而且听起来好像不太押韵的时候,那很有可能押的就是入声韵。比如柳永的《江雪》:“绝”、“灭”、“雪”。普通话的读音一个是阳平,一个是去声,一个是上声,但是这些字都是入声,因此要读成短促的去声。入声在平水韵有专门的分类,一共有十七个韵部。一个一个的背当然是最保险也最笨的方法,要是对诗词的格律熟悉了,入声辨别也就不难了。比如,王维的“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此二句的格律应当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歇”自然是入声,否则按照普通话的读音这句格律就完全不对了。

至于押韵的问题,相对来说不是很大,理论上说应该按照平水三十韵,但是有些韵部(比如一东二冬)是可以合并的。词韵更为广泛,《白香词谱》的附录应该有词韵。

前面所说的格律、入声等方面,只不过是诗词的准则,真正要写好诗最根本的还是取决于诗外的功夫,那就是你的感情,你的品格,你是否有一个愿意为之“九死不悔”的理想或理念,你对社会是否有关怀、有责任。一个诗人写出什么样的诗要取决于他的学识、经历、性......

问题六:我想学写古诗词,如何入手呢? 首先熟读《唐诗三百首》,其次背诵《声律启蒙》,还要基本掌握《广韵》中的基本韵部。然后给你写出唐诗的几中标准的平仄要求。共四例:一:1平平平仄仄,2、仄仄仄平平。3、仄仄平平仄,4、平平仄仄平。这是五言绝句的基本格式。还有三种变格。3412 4234 2412。五言律诗的基本格式为12341234也有三种变格分别是34123412 42341234 24123412。七言与五言相同只是首字平声的在前面加仄声,仄声的加平声。如:平平平仄仄就变为仄仄平平平仄仄就行了。但这只是最常规的几种变化,往往唐诗中还讲究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就是第一三五字可以有变通,但对句的最后一个字必为平声字。上联对句的二四六字还得与下联出句的二四六字平仄相同,这叫粘。第六字可有变通但二四字必须粘。还有就是不能犯孤平的错误,就是一句中,特别是七言诗中除了最后一字为平声外还得至少有两个平声字。知道了这些基本可以做诗了。但还要有很深的文学功底。如果你真是一位热爱古典近体诗的,不如以后常联系QQ419901377。

问题七:如何赏析古诗? (1)鉴赏口诀:

一.看类型。

从诗歌内容的角度来看,古典诗歌的考查基本类型有以下几类。①送别类。②怀古类。③思乡怀人类。表达对家乡或亲人思念为主。④战争或边塞类。⑤闲适类。⑥借景抒情类。⑦托物言志类。⑧爱情类。⑨民生类。 以上九种类弄,只要学生掌握住基本的阅读水平,在认真阅读原诗二至三遍后,基本可以定住类型。

二.定感情。

意象找到之后,全诗感情自然显现。能够表现诗歌感情-色彩的词语有:愉悦、欢快、激愤、沉痛、悲愤、哀伤、悲凉、赞美、仰慕、惜别、依恋、豪迈、闲适、恬淡、迷恋、热爱、忧愁、寂寞、伤感、孤独、烦闷、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三.定主旨。

即确定诗歌所表现的思想内容,这是诗歌创作的核心,同时也是诗歌鉴赏的核心。诗歌的思想内容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忧国忧民、怀古伤今、反对战争、追求和平、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忆友怀旧、思乡念亲、相知相亲、别恨离愁等。

四.找意象(典故)。

诗歌鉴赏的重点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正确把握诗歌所描写的意象,即诗歌中所描写的形象(人、物、景、事)。而古代诗歌当中许多的意象都是有它们各自的喻意的。虽然这种意象的喻意在不同的意境当中有可能有不同,但多数情况之下却是有其共通之处的

五.找技巧。

一首诗歌写的好坏,与它所采用的表达技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表达技巧又要从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三个方面去分析。

六.品风格。

“风格”是指由于作者的生活经历、艺术素养等造成的不同的创作特色。如李白之诗清新飘逸,杜甫之诗沉郁顿挫,陶渊明之诗冲淡平和,王维之诗诗中有画,韩愈的诗深奥险怪,白居易的诗通俗鲜明。再如,按词论家说,苏轼、辛弃疾之词豪迈奔放,柳永、李清照之词婉约含蓄。

诗歌鉴赏的最后,或者说到了细微之处,要让学生体会出作者的语言风格及语言所要达到的表达效果。而与相关的一些术语有:刚舰雄奇、悲壮、旷达、苍凉、沉郁、飘逸、含蓄、缠绵、清新、明丽、秀丽、恬淡、凄美、明快等。

语言表达效果:真挚感人、动人心魄、催人泪下、意境高远、情景交融、耐人寻味、言有尽而意无穷。

以上六点看起来很分散,似把诗歌给拆开来读了,但实际情况绝非如此。这正如我们常说的一句话,不过我把它稍做了一点修改:“师傅引对门,修行在个人。”只有让学生懂得了诗歌鉴赏的门道,才能使学生建立一种赏析的思路,进而在不断的赏析中培养起一种属于自己的赏析风格。

二、诗歌内容、思想情感

(一)、诗歌内容分类

赠友送别诗、借景抒情诗、思妇闺情诗、托物言志诗、咏史怀古诗

羁旅行役诗、边塞征战诗、即景抒怀诗、山水田园诗

送别诗多是叮咛对方,赞颂对方。或诉依依别情或言别后的思念。

咏古诗多是对古代人或事的凭吊。或为缅怀先贤,追慕古人,或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或诉自己生不逢时的感慨,或感叹昔盛今衰,借古讽今。

战争诗要么表现保家卫国的豪情,要么表现舍身杀敌的壮烈,要么表现战士凯旋的豪迈,要么表现对战争的厌恶,揭露战争带给亲人、家乡、人民的苦难,控诉封建统治者发动战争的罪恶。

边塞诗则为对边塞军旅生活的描写,或表现边塞苦寒的生活环境,或表现壮丽的边塞风光。

思乡诗、闺怨诗及羁旅行役诗则重在表现对亲人的思念,或表达妇女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或表现游子异地生活的凄楚辛酸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写景抒情诗和咏物言志诗(包括山水田园诗,隐逸诗等),往往表现诗人自己与众不同、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或者表达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伤感,或者表现其他或喜或悲或忧的复杂怀感,或......

如何写诗?

1、自创小诗一

月亮,太阳的女儿。

把妈妈的光芒带到晚上,

你送来的是明亮,去掉的是那滚烫。

2、自创小诗二

月亮,淘气的公主。

你的笑脸每天都不一样,

从初一的小含蓄,到十五的大奔放。

扩展资料:

写诗要点

1、诗的含蓄

含蓄往往与意境相关连,内容过于浅露、直白,一览无余,没有意境,作品往往缺乏感染力,成为一首打油诗,没有诗味。因此,诗人不能简单地复制客观世界的原貌,而要找到一种更典型、更精炼,更具代表性的物象,含蓄地表达你想要营造的意境。

2、诗的画面

欣赏一首好诗,就像欣赏一幅绝美的图画,它借助文字的力量为我们展现一幅身临其境的画面,让我们仿佛置身其中,跟随作者感受思想感情的起伏变化。

因此,一首好诗它对形象化的要求非常高,而形象化的主要特点,就是不能“如散文那样直说”,而要用形象和图画来讲述,要力争达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那种画面感。

如何学习写诗歌?

写诗歌说难也不难.

1、多读些诗,在读诗中提高文字功底,在读诗中学习写诗的技巧,在读诗中掌握一些写诗的基本要素。最好再看看一些诗歌理论方面的书,诗歌评论也看看.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现代诗也一样,要多读一些.

2、写诗用词不可太直白,要给人留有回味的余地,当然晦涩难懂也不是好诗。写诗一定要有感而发才能下笔,切莫无病呻吟,灵感来了,写出来的诗才别致,才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3、感情是诗的生命,诗有了感情,才能打动人,才能触动别人的内心。没有感情的诗,再好的文字也只是文字堆积,读起来味同嚼蜡.

4、诗画一家,写诗和做画一样,有时要有意境,有意和境,诗就有了骨头,诗不是言之无物的东西,即使是言志舒怀的诗,最好也有意境.

5、古诗讲究押韵,说白了,是追求音乐效果,现代诗虽然没有那么多讲究,但也要尽量做到富有韵律和节奏感,达到一种音乐效果。

6、古诗每一行的字数很有讲究,还有对仗的要求,文字很简练。现代诗没有这么高的要求,可以做成长短句,但文字应尽量简洁,不可繁复,诗句之间、段落之间可以跳跃式进行,并尽量用一句话表达完意思.当然,有时为抒发感情的需要,为了加强感染力,也有反复多次重复一句话也是可以.

7、诗很平常,只要注意了以上几条,就可以写出好诗来,不要过分追求新奇,太追求新奇的文字,可不是什么诗.

如何写古诗

写古诗的方法如下:

一,定好主题。和作文一样,写前,我们首先要想好表达什么内容,也就是主题和立意,是写景、写人、写事件还是抒发感情,立意高下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诗歌高度。

二,选定体裁。我们是打算写一首绝句还是律诗,写五言还是七言,内容少的话我们可选五绝、七绝,内容多的话可选五律,七律,更长则选择排律。

三,想好韵脚。诗歌之所以优美,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它的押韵,也就是读起来有回环之美,可以谱曲演唱,绝句的二、四句最后一个字必须押韵(首句最后一个字可押可不押),律诗的二、四、六、八句必须押韵(同样首句最后一个字可押可不押)。常见的韵脚有an/ang/u/ing/i等,少见的韵脚有v/ie/o/ei/ue等。

四,遵循平仄。在古诗中,为使声调和谐,阴阳顿挫,音韵舒服,句子里采用音调不同的字,来相互调节,称为“调平仄”,本人觉得,平仄是诗歌写作中最难的,因为现在很多字的发音已与过去大不相同。

平仄,分为平、上、去、入四声,仄声包括上、去、入,现在则是阴平、阳平、上声、入声,大致来讲,现代汉语四声中,一声、二声是古代的平声,三声、四声是古代的仄声(太复杂,不做赘述)。

五,讲究对仗。律诗有八句四联,分别叫做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其中,颔联、颈联也就是中间的两联必须对仗(也就是对对子),颜色对颜色,数字对数字,名词对名词,副词对副词。比如,王维五律《使至塞上》的颔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杜甫七律《登高》的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六,情景交融。一首好的诗歌,要做到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即写景与抒情完美统一,也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

比如看到“床前明月光”,我们可能会流露思乡之情;看到“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可能会想到男女之爱;看到“乌鹊南飞,绕树三匝。”可能会想到求贤若渴;看到“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可能会想到远方朋友;看到“夕阳西下”,可能会产生漂泊之感。

怎样写诗?

诗乃文学之祖,艺术之根。诗是一种阐述心灵的文学体裁,而诗人则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一定的音节、声调和韵律的要求,用凝练的语言、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

但怎样写诗呢?最近我看过《文学创作手册》,它是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的。它谈到了如何写诗的问题,它为了我们详细解析,并提供一些学习方法与观点。可以使我们对如何写诗,有更一步的了解与认识。关于如何写诗,它提到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对写好诗有以下三点要求:

其次是阅读,话说回来,一个人又正是通过大量的阅读来进行写作的。 诗是来源于诗的,读写不分家,一个不懂得阅读的人也不会成为一个作家。读历史书籍、小说、科学著作,读一切你喜欢书,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诗。读书也同生活一样,要求深人,而不贪多。要读一流的书,如荷马的、维吉尔的、但丁的、莎士比亚的,还有詹姆斯一世钦定的《圣经》。要坚持不懈地阅读。·

第三是要反复修正自己写的东西。 当然你不一定一辈子都不断地把自己写的东西改来改去,但是,严谨、生动而充满灵气的作品来自于你长期地坚持写作和重写,漫长的考验和失败必将结出丰硕的果实。最早的想法不一定就是最好的想法,而且诗歌又不是爵士乐,它并非总是即兴而作。事实上,最早的想法常常显得平庸和不集中,沿袭传统,而且也不大协调。大部分诗歌会要求打许多次草稿,有时可能是20次,还可能是50次呢。不要太容易满足。

以上是三条最基本的要求。如果你遵守起来不那么容易的话,可能你命中注定作不成诗人。不过我还想告诉你一些东西,尽管我的话可能招致许多人的反对。你必须学会写韵诗,不是“胡诌”的韵诗,而是真正的韵诗,完全符和节奏和韵律,或随便你怎么叫它们。大约一个世纪以前的诗人们都是这么写诗的,而只是近几十年来非韵体诗才开始流行,渐渐成为新的规范。如果硬要给这种新规范下个定义的话,那么它该叫做 违反规范的规范 吧。

  在你打破规则之前,你应当先了解那些规则;在你寻求新颖的创意之前,你应当宣称你对前人的成就都已了然在心。 这只需要最简单的诚实和谦虚就可以做到,否则你就还不够格把自己称作诗人。一位不能用韵文来写作的诗人就像一位不会画素描的画家,或者像一位不懂得如何运用科学方法来工作的科学家。其实,一旦你已经掌握了这种本领,你一定会发现写韵诗将使你的诗句更加完美,它将开启你的思想,引你步人原先你从未想到过的境地。而且你终将明白许多诗人早已知道的道理,那就是自由体诗并不比韵诗更容易,而是要难得多,只有极少数人才能写出好的自由体诗来。正如安德烈·纪德曾经说过的, 艺术源于约束,而毁于过度的自由。

 任何一名有抱负的诗人都喜爱读诗。每当你写诗的时候,有好一阵子,你的脑中一定储存着你最钟爱的诗人的作品,我这样想恐怕不会错吧。

   对读诗的喜爱应该是你想成为诗人的第一个动力。 一首诗一旦你反复读吟,你就会渐渐地充分把握它 。第二个动力应该是对自己的作品不断地修改的欲望, 这一点在你刚开始写诗时显得尤其重要 。第三个动力就是对探索将诗歌的形式与内容完美地融合起来的痴迷, 尤其在你已经掌握了某些技巧和知识之后,这种痴迷就更显得重要。

 诗人也许正同爵士音乐家们一样,他们心中最大的愿望就是创造一种发自内心、充满智慧的音乐。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刚开始你就要学会欣赏诗,因为几乎每一首诗的意义都是需要意会的,而不是像它的文字表面所显示的那层意思。 为了创作意在言外而又能给人以启发的诗歌有许多种方法,其中最令初习者感到头疼的方法有三种,它们是:声音、音调和意象。

当我使用 “声音”一词时.是指隐藏着的由诗句中的语汇和句法揭示出来的作品的品质。 也许这样的定义听来有点晦涩难懂,其实不然。 在生活中,我们每一天都会无意识地从声音中得到愉悦。 声音听上去应该是灵动的,而不是矫揉造作的。

说起“音调”,当然我是指作品的整体气质和情绪。 声音和音调合作,创造出一种感觉,这种感觉就是: 一首诗,它来自可信的、人类生活的根本,而意象正是通过这类感觉使主题生动活跃起来的。 对于大多数诗人来说,意象是他们作品中的绝对核心。

但是 在大多数新手的作品中,思想和感情不是通过意象来转述,而是采用直接的抽象表述,效果往往显得虚假而平板,甚至可能把诗歌毁了。

正如亚历山大·蒲伯所说: 诗艺之精巧来自推敲而非偶然,正如善舞者之步履轻盈。

a)夸张的想象

b)被压缩的叙述   

相关阅读

  • 七星彩规则,七星彩规则及玩法奖金
  • 疾首(疾首的拼音)
  • 女娲和伏羲,女娲和伏羲谁的地位高
  • 什么是厨余垃圾(什么是可回收垃圾)
  • 梦到借钱,梦到借钱不还
  • 蓬松高马尾怎么扎(蓬松高马尾怎么扎图解)
  • 期待用英语怎么说,对什么充满期待用英语怎么说
  • Gestures,gestures for victory
  • 望长城内外(望长城内外分外妖娆是什么意思)
  • 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