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舞的部首是什么
- 2、“舞”的偏旁是什么?
- 3、“舞”的部首是什么?
- 4、舞的部首是什么 舞的部首是啥
- 5、舞的部首
- 6、舞字的偏旁部首是什么
舞的部首是什么
问题一:舞的偏旁是什么 舞的部首:
夕
拼音:
[wǔ]
释义:
1.按一定的节奏转动身体表演各种姿势:~蹈。~技。~姿。~会。~剑。~女。~曲。~台。2. 耍弄:~弊。~文弄墨。
问题二:舞字的部首是什么? 舞
部首:夕
音序:W
音节:wu三声
组词:舞蹈、舞曲、舞台、跳舞、舞动奇迹、舞池、 *** 、舞步、舞者、舞厅、舞伴、舞姿、舞剑、舞剧、舞弊、舞姬。
造句:我们站在舞台上唱歌。
问题三:舞查部首应该查什么 部首笔画
部首:夕 部外笔画:11 总笔画:14
五笔86:RLGH 五笔98:TGLG 仓颉:OTNIQ
笔顺编号:31122221354152 四角号码:80251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821E
“舞”的偏旁是什么?
舞的偏旁是:”夕“。
舞,读音 wǔ,从无从舛,乐也。用足相背,本意舞蹈,按一定的节奏转动身体表演各种姿势,也指衍生而来的各种舞蹈类别。
字义解释:
1.按一定的节奏转动身体表演各种姿势:舞蹈。舞技。舞姿。舞会。舞剑。舞女。舞曲。舞台。
2.耍弄:舞弊。舞文弄墨。
扩展资料
相关词语:
一、舞伴 wǔbàn:1.舞蹈中的搭挡和伙伴。常指双人舞或交际舞中的双方。需要二者动作协调、配合默契。 2.舞会上陪同跳舞的人。
二、舞弊 wǔbì:做违法乱纪的事,使用欺骗的手段。 eg:舞弊风盛行于官场
三、舞场wǔchǎng:专供人跳交际舞的营业性场所。
四、舞池wǔchí:舞厅中供跳交际舞用的地方,比休息的地方略低。
五、舞蹈 wǔdǎo:一般有音乐伴奏的、以有节奏的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艺术形式。
夕字旁还可以组成的汉字:
1.梦:其本义是睡眠中的幻象,后延伸至幻想。
2.外:本义为外部、意外等
3.夜:从天黑到天亮的一段时间
4.够:数量上可以满足需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舞
“舞”的部首是什么?
“舞”的部首是“夕”,笔画有14笔。在字典里查部首的时候查“夕”,然后找到14笔的字当中,就可以看到“舞”这个字了。常见的组词有:舞动、鼓舞、舞姿、飞舞、舞蹈、舞弄、独舞、歌舞、舞迷、舞厅、舞场、舞伴、舞女、飘舞,等等。
“舞”的本义是舞蹈。例如(英文Dance)舞旋(旋转的舞蹈、耍弄、舞弄),舞判(装扮钟馗、判官等形象的舞蹈),芭蕾舞,歌舞(唱歌和舞蹈的合称)、舞局(舞会),舞咏(舞蹈歌咏),舞头(领舞者),舞天(古代东方部族祭天之舞),舞妓(以歌舞娱人的妓女),集体舞。
扩展资料:
“无”与“舞”同源,至篆文分化。“无”与“舞”,甲骨文像一个人两手挥动花枝。有的甲骨文在手挥花枝的人的头上加“口”(歌 唱),像祭祀者双手挥着花枝吟唱祝祷。金文将花枝与手分离,并在两束花枝上各加一个“口”。
有的金文字形淡化“口”形、“手”形,同时加“辵”(行进),表示在行进中舞蹈祭祀。在金文字形基础上,篆文“舞”加双足“舛”写成,强调双足配合双手,和着乐曲,有节奏地踢踏跳跃;篆文“无”加“亡”写成,加“亡”(阵亡),强调歌舞仪式的目的是祭奠战士“阵亡”。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舞
舞的部首是什么 舞的部首是啥
1、舞部首:夕。
2、舞(拼音:wǔ)是汉语常用字,初文见于商代甲骨文。舞的初文是无(繁体),“无”的古字形模拟一个人手持兽尾等舞具跳舞,舞则由无(繁体)字加旁分化而来。舞本意有名、动两用,作动词指表演舞蹈,即按一定的节奏转动身体表演各种姿势;作名词指舞蹈这种艺术形式。后来“舞”词义扩大,指手、脚的动作。
舞的部首
舞的部首是夕。
读音:wǔ
表达意思:一种配合音乐节奏移动身体,表演各种姿态的艺术;表演舞蹈;耍动、挥动;飞扬、飞翔;卖弄、玩弄;搞、弄、忙。
词性:通常在句中既可以作名词,也可以作动词。
例句:你是个能歌善舞的好孩子,你的舞跳得真棒。
组词介绍
莺歌燕舞:拼音是yīng gē yàn wǔ,意思是黄莺在歌唱,小燕子在飞舞。形容春天鸟儿喧闹活跃的景象。现常比喻革命和建设蓬勃兴旺的景象。
龙飞凤舞:拼音lóng fēi fèng wǔ,原形容山势的蜿蜒雄壮,后也形容书法笔势有力,灵活舒展。
舞弊:拼音是wǔ bì,指使用欺骗的手段,做违法乱纪的事,舞弊风盛行于官场。
舞厅:舞厅是营业性娱乐场所。
舞场:备有跳舞设施的公共大厅或舞场,也是集个性化、灵活性和娱乐性为一体的场所。大家可以聚在一起狂欢,喝酒,唱歌,跳舞来助兴。
舞字的偏旁部首是什么
舞字的偏旁部首是夕。
舞,wu,从无从舛,乐也。用足相背,
(1)形声。从舛(chuǎn),两足相背。古舞字象人执牛尾而舞之形。本义:舞蹈。
(2)同本义[dance]
本意舞蹈,按一定的节奏转动身体表演各种姿势,也指衍生而来的各种舞蹈类别。
康熙字典〔古文〕𦐀《唐韵》文甫切《集韵》《韵会》罔甫切《正韵》罔古切,𠀤音武。《说文》舞乐也。《玉篇》足相背也。《周礼·春官·乐师》凡舞,有帗舞,有羽舞,有皇舞,有旄舞,有干舞,有人舞。《左传·隐五年》夫舞,所以节八音而行八风。
《前汉·高帝纪》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劒舞。又锺体也。《周礼·冬官考工记·凫氏》铣闲谓之于,于上谓之鼓,鼓上谓之钲,钲上谓之舞。《注》此四名者,锺体也。又变弄也。《前汉·张汤传》舞文巧诋。《又》舞知以御人。又官名。《周礼·地官》有舞师。又地名。《战国策》秦绕舞阳之北,以东临许,则南国必危矣。《前汉·地理志》舞隂,县名。又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