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铁事

登录

佛说父母恩难报经(佛说父母恩难报经原版拼音)

wangsihai

本文目录一览:

佛说父母恩报经

佛说轿枝父母恩难报经

后汉闭燃敏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大正藏 No.684)

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段桥世尊。告诸比丘。父母于子。有大增益。乳哺长养。随时将育。四大得成。右肩负父。左肩负母。经历千年。正使便利背上。然无有怨心于父母。此子犹不足报父母恩。若父母无信教令信。获安隐处。无戒与戒教授。获安隐处。不闻使闻教授。获安隐处。悭贪教令好施。劝乐教授。获安隐处。无智慧教令黠慧。劝乐教授。护安隐处。

如是信如来至真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世尊。教信法教授。获安隐处。诸法甚深。现身获果。义味甚深。如是智者。明通此行。教令信圣众。如来圣众。甚清净行。直不曲常和合。法法成就。戒成就。三昧成就。智慧成就。解脱成就。解脱见慧成就。所谓圣众。四双八辈。是谓如来圣众。最尊最贵。当尊奉敬仰。是世间无上福田。如是诸子。当教父母行慈。诸比丘有二子。所生子所养子。是谓比丘有二子。是故诸比丘。当学所生子。口出法味。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是伪经,请勿读诵,因果可怕!

佛说父母恩  恩重难报 共修正觉

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二千五百人,菩萨摩诃萨三万八千人俱,尔时世尊引领大众直往南行,忽见路边聚骨一堆。尔时,如来向彼枯骨,五体投地恭敬礼拜。阿难合掌白言:世尊,如来是三界大师,四生慈父,众人归敬,以何因缘,礼拜枯骨?佛告阿难:汝等虽是吾上首弟子,出家日久,知事未广。此一堆枯骨,或是我前世祖先,多生父母。以是因缘,我今礼拜。佛告阿难,汝今将此一堆枯骨分作二分,若是男骨,色白且重;若是女骨色黑且轻。阿难白言:世尊,男人在世,衫带鞋帽,装束严好,一望知为男子之身。女人在世,多涂脂粉,或薰兰麝,如是装饰,即得知是女流之身。而今死后,白骨一般,教弟子等如何认得。佛告阿难:若是男子在世之时,入于伽蓝,听讲经律,礼拜三宝,念佛名号;所以其骨,色白且重。世间女人,短于智力,易溺于情慧乱孙,生男育女,认为天职,每生一孩,赖乳养命,乳由血变,每孩饮母八斛四斗甚多白乳,所以憔悴,骨现黑色,其量亦轻。

阿难闻语痛割于心,垂泪悲泣白言:世尊,母之恩德云何报答。佛告阿难:汝今谛听,我当为汝分别解说:母胎怀子,凡经十月,甚为辛苦。在母胎时,第一月中,如草上珠,朝不保暮,晨聚将来,午消散去.母怀胎时,第二月中,恰如凝酥。母怀胎时,第三月中,犹如凝血。母怀胎时,第四月中,稍作人形。母怀胎时,第五月中,儿在母腹生有五胞。何者为五?头为一胞,两肘两膝,各为一胞,共成五胞。母怀胎时,第六月中,儿在母腹,六精齐开,何者为六?眼为一精,耳为二精,鼻为三精,口为四精,舌为五精,意为六精。母怀胎时,第七月中,儿在母腹,生成骨节,三百六十,及生毛孔,八万四千。母怀胎时,第八月中,出生意智,以及九窍。母怀胎时,第九月中,儿在母腹,吸收食物,所出各质,桃梨蒜果,五谷精华。其母身中,生脏向下,熟脏向上,喻如地面,有山耸出,山有三名:一号须弥,二号业山,三号血山。此设喻山,一度崩来,化为一条,母血凝成胎儿食料。母怀胎时,第十月中,孩儿全体一一完成,方乃降生。若是决为孝顺之子,擎拳合掌,安详出生,不损伤母,母无所苦;倘若决为忤逆之子,破损母胎,扯母心肝,踏母跨骨,如千刀搅,又彷佛似万刃攒心。如斯重苦,出生此儿,更分析言,尚有十恩:第一怀胎守护恩;第二,临产受苦恩;第三,生子忘忧恩;第四,咽苦吐甘恩;第五,回干就湿恩;第六,哺乳养育恩;第七,洗濯不净恩;第八,远行忆念恩;第九,深加体恤恩;第十,究竟怜悯恩。

第一 怀胎守护恩颂曰

累劫因缘重 今来陪胡托母胎

月逾生五脏 七七六精开

体重如山岳 动止劫风灾

罗衣都不挂 妆镜惹尘埃

第二 临产受苦恩颂曰

怀经十个月 难产将欲临

朝朝如重病 日日似昏沉

难将惶怖述 愁泪满胸襟

含悲告亲族 惟惧死来侵

第三 生子忘忧恩颂曰

慈母生儿日 五脏总开张

身心俱闷绝 血流似屠羊

生已闻儿健 欢喜倍加常

喜完悲还至 痛苦彻心肠

第四 咽苦吐甘恩颂曰

父母恩深重 顾怜没失时

吐甘无稍息 咽苦不颦眉

爱重情难忍 恩深复倍悲

但令孩儿饱 慈母不辞饥

第五 回干就湿恩颂曰

母愿身投湿 将儿移就干

两乳充饥渴 罗袖掩风寒

恩怜恒废枕 宠弄才能欢

但令孩儿稳 慈母不求安

第六 哺乳养育恩颂曰

慈母像大地 严父配于天

覆载恩同等 父娘恩亦然

不憎无怒目 不嫌手足挛

诞腹亲生子 终日惜兼怜

第七 洗濯不净恩颂曰

本是芙蓉质 精神健且丰

眉分新柳碧 脸色夺莲红

恩深摧玉貌 洗濯损盘龙

只为怜男女 慈母改颜容

第八 远行忆念恩颂曰

死别诚难忍 生离实亦伤

子出关山外 母忆在他乡

日夜心相随 流泪数千行

如猿泣爱子 寸寸断肝肠

第九 深加体恤恩颂曰

父母恩情重 恩深报实难

子苦愿代受 儿劳母不安

闻道远行去 怜儿夜卧寒

男女暂辛苦 长使母心酸

第十 究竟怜愍恩颂曰

父母恩深重 恩怜无歇时

起坐心相逐 近遥意与随

母年一百岁 常忧八十儿

欲知恩爱断 命尽始分离

佛告阿难:我观众生,虽绍人品,心行愚蒙,不思爹娘有大恩德,不生恭敬前链,忘恩背义,无有仁慈,不孝不顺。阿娘怀子,十月之中,起坐不安,如擎重担,饮食不下,如长病人。

月满生时,受诸痛苦,须臾产出,恐已无常,如杀猪羊,血流遍地。受如是苦,生得儿身,咽苦吐甘,抱持养育,洗濯不净,不惮劬劳;忍寒忍热,不辞辛苦;干处儿卧,湿处母眠;三年之中,饮母白血。婴孩童子,乃至成年,教导礼义,婚嫁营谋,备求资业。携荷艰辛,勤苦百倍,不言恩惠。男女有病父母警忧,忧极生病,视同常事。子若病除,母病方愈。如斯养育,愿早成人。及其长成,反为不孝。尊亲与言,不知顺从,应对无礼,恶眼相视。欺凌伯叔,打骂兄弟,毁辱亲情,无有礼仪。虽曾从学,不遵范训,父母教令,多不依从;兄弟共言,每相违戾。出入来往,不启尊堂,言行高傲,擅意为事。父母训罚,伯叔语非,童幼怜愍,尊人遮护,渐渐成长,狠戾不调,不伏亏违,反生嗔恨。弃诸亲友,朋附恶人,习久成性,认非为是。或被人诱,逃往他乡,违背爹娘,离家别眷。或因经纪,或为政行,荏苒因循,便为婚娶,由斯留碍,久不还家。或在他乡,不能谨慎,被人谋害,横事钩牵,枉被刑责,牢狱枷锁。或遭病患,厄难萦缠,囚苦饥羸,无人看待,被人嫌贱,委弃街衢,因此命终,无人救治,膨胀烂坏,日曝风吹,白骨飘零。寄他乡土,便与亲族,欢会长乖,违背慈恩,不知二老,永怀忧念。或因啼泣,眼暗目盲;或因悲哀,气咽成病;或缘忆子,衰变死亡,作鬼抱魂,不曾割舍。或复闻子,不崇学业,朋逐异端,无赖粗顽,好习无益,斗打窃盗,触犯乡闾,饮酒樗蒲,奸非过失,带累兄弟,恼乱爹娘。晨去暮还,不问尊亲,动止寒温;晦朔朝暮,永乖扶侍,安床荐枕,并不知闻,参问起居,从此间断。父母年迈,形貌衰羸,羞耻见人,忍受欺抑。或有父孤母寡,独守空堂,犹若客人,寄居他舍,寒冻饥渴,曾不知闻。尽夜常啼,自嗟自叹,应奉甘旨,供养尊亲。若辈妄人,了无是事,每作羞惭,畏人怪笑。或持财食,供养妻儿,忘厥疲劳,无避羞耻;妻妾约束,每事依从,尊长瞋呵,全无畏惧。或复是女,适配他人,未嫁之时,咸皆孝顺;婚嫁已讫,不孝逐增。父母微嗔,即生怨恨;夫媚打骂,忍受甘心。异姓他宗,情深眷重,自家骨肉,却以为疏。或随夫婿,外郡他乡,离别爹娘,无心恋慕,断绝消息,音信不通,逐使爹娘,悬肠挂肚,刻不能安,宛如倒悬,每思见面,如渴思浆;慈念后人,无有休息。

父母恩德,无量无边;不孝之愆,卒难陈报。尔时,大众闻佛所说父母重恩,举身投地,槌胸自扑,身毛孔中,悉皆流血。闷绝躄地,良久乃苏。高声唱言,苦哉!苦哉!痛哉!痛哉!我等今者深是罪人,从来未觉,冥若夜游;今悟知非,心胆俱碎。惟愿世尊哀愍救援,云何报得父母深恩。

尔时,如来即以八种深重梵音,告诸大众,汝等当知,我今为汝分别解说,假使有人,左肩担父,右肩担母,研皮至骨,穿骨至髓,绕须弥山,经百千劫,血流没踝,犹不能报父母深恩。假使有人,遭饥馑劫,为于爹娘,尽其己身,脔割碎坏,犹如微尘,经百千劫,犹不能报父母深恩。假使有人,为于爹娘,手执利刀,剜其眼睛,献于如来,经百千劫,犹不能报父母深恩。假使有人,为于爹娘,亦以利刀,割其心肝,血流遍地,不辞痛苦,经百千劫,犹不能报父母深恩。假使有人为于爹娘,百千刀戟,一时刺身,于自身中,左右出入,经百千劫,犹不能报父母深恩。假使有人,为于爹娘,打骨出髓,经百千劫,犹不能报父母深恩。假使有人,为于爹娘,吞热铁丸,经百千劫,遍身焦烂,犹不能报父母深恩。

尔时,大众闻佛所说父母恩德,垂泪悲泣,痛割于心,谛思无计。同发声言,深生惭愧,共白佛言:世尊!我等今者,深是罪人,云何报得父母深恩。佛告弟子:欲得报恩,为于父母,书写此经;为于父母,读诵此经;为于父母,忏悔罪愆;为于父母,供养三宝;为于父母受持斋戒;为于父母,布施修福。若能如是,则得名为孝顺之子,不作此行,是地狱人。

佛告阿难,不孝之人,身坏命终,堕于阿鼻无间地狱。此大地狱,纵广八万由旬,四面铁城,周围罗网;其地亦铁,盛火洞然,猛烈火烧,雷奔电烁,烊烔铁汁,浇灌罪人,铜狗铁蛇,恒吐烟火,焚烧煮炙,脂膏焦燃,苦痛哀哉,难堪难忍。钩竿枪槊,铁锵铁串,铁槌铁戟,剑树刀轮,如雨如云,空中而下,或斩或刺,苦罚罪人,历劫受殃,无时暂歇。又令更入余诸地狱,头戴火盆,铁车碾身,纵横驶过,肠肚分裂,骨肉焦烂,一日之中,千生万死,受如是苦,皆因前身忤逆不孝,故获斯罪。

尔时,大众闻佛所说父母恩德,垂泪悲泣,告于如来:我等今者,云何报得父母深恩。佛告弟子:欲得报恩,为于父母造此经典,是真报得父母恩也。能造一卷,得见一佛;能造十卷,得见十佛;能造百卷,得见百佛;能造千卷,得见千佛;能造万卷,得见万佛。是等善人,造经力故,是诸佛等,常来慈护,立使其人,生身父母,得生天上,受诸快乐,离地狱苦。尔时,阿难及诸大众,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侯罗伽,人,非人等,天,龙,夜叉,乾闼婆及诸小王,转轮圣王,是诸大众,闻佛所言,身毛皆竖,悲泣哽咽,不能自裁,各发愿言,我等从今尽未来际,宁碎此身,犹如微尘,经百千劫,誓不违于如来圣教;宁以铁钩,拔出其舌,长有由旬,铁犁耕之,血流成河,经百千劫,誓不违于如来圣教;宁以百千刀轮,于自身中,自由出入,誓不违于如来圣教;宁以铁网周匝缠身,经百千劫,誓不违于如来圣教;宁以锉碓斩碎其身,百千万段,皮肉筋骨,悉皆零落,经百千劫,终不违于如来圣教。尔时,阿难从于坐中安祥而起,白佛言:世尊,此经当何名之?云何奉持?佛告阿难:此经名为父母恩重难报经。以是名字,汝当奉持!

尔时,大众,天人,阿修罗等,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作礼而退。

经赞

南无阿密栗帝,多婆曳娑诃。(三称)

世尊礼骨,阿难问因,佛说过去父母身,功恩大无伦,垂教後人,众生可问津。

南无阿密栗帝,多婆曳娑诃。(三称)

这是报父母恩咒。

南无是皈依的意思。娑诃是祝愿有所成就的意思。意思大概是皈依某某菩萨,祝愿某某菩萨有所成就的意思。

咒语是五不翻之一,是不把它译为中文意思的,如果懂得意思,就会生分别心,对于修持密法反而不好。

真经的名字仅有一字之差,是《佛说父母恩难报经》。《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是伪经,这是莲池大师早已解决的问题,

有人会说,反正都弘扬孝道,教人行善,真经伪经有啥关系,对此疑惑,莲池大师也就耐心地解释了:一者,素不信佛人见之,则弥增其谤:“佛言如是鄙俚,他经可知矣!"遂等视大藏无上法宝,重彼愆尤,一害也。二者素信佛人,徒具信心,未曾博览内典,见此鄙俚之谈,亦复起疑,因谓谤佛者未必皆非。动彼惑障,二害也

关于孝道的弘扬,莲池大师指出:况劝孝自有大方便报恩经及盂兰盆经,种种真实佛说者流通世间,奚取于伪造者?

《佛说父母恩难报经》体现的是佛法的精神。而伪经《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则是打着佛教旗号,宣传儒家的观点。

原真经

佛说父母恩难报经

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

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父母于子。有大增益。乳哺长养。随时将育。四大得成。右肩负父。左肩负母。经历千年。正使便利背上。然无有怨心于父母。此子犹不足报父母恩。若父母无信教令信。获安隐处。无戒与戒教授。获安隐处。不闻使闻教授。获安隐处。悭贪教令好施。劝乐教授。获安隐处。无智慧教令黠慧。劝乐教授。护安隐处。如是信如来至真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世尊。教信法教授。获安隐处。诸法甚深。现身获果。义味甚深。如是智者。明通此行。教令信圣众。如来圣众。甚清净行。直不曲常和合。法法成就。戒成就。三昧成就。智慧成就。解脱成就。解脱见慧成就。所谓圣众。四双八辈。是谓如来圣众。最尊最贵。当尊奉敬仰。是世间无上福田。如是诸子。当教父母行慈。诸比丘有二子。所生子所养子。是谓比丘有二子。是故诸比丘。当学所生子。口出法味。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闻如是】

确实是我亲耳听到佛陀这样说的。

【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

一时,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这个地方。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父母於子,有大增益,乳哺长养,随时将育,四大得成。右肩负父、左肩负母,经历千年,正使便利背上,然无有怨心於父母,此子犹不足报父母恩。】

正使 纵使;即使。

那时世尊亲口告诉比丘们。父母对他们的子女,有很大的恩德,父母哺育我们长大,从幼至长,父母所赐地水火风,方得人身。假如为人子女者,以右肩背着父亲,左肩背着母亲,如此历经千年的时间来奉养父母;纵然父母的大小便溺,都拉在背上,对父母都没有丝毫的怨叹,这种孝心,还是不足矣报答父母的恩情。

【若父母无信教令信,获安隐处】

如果父母不信佛教,要让父母知道佛教对人生的重要,劝其信仰佛教,皈依佛法僧三宝,得到超出三界火宅,离苦得乐,永离六道轮回,到了却生死轮回的永入涅槃的境地。

【无戒与戒教授,获安隐处】

假如父母不持戒,要给父母讲持戒修行的好处,要鼓励他们到佛教寺院所举行的戒会,去请和尚讲戒、授戒,使之得戒、持戒,或守五戒,行十善,八关斋戒,乃至求得解脱,以至于到了却生死轮回的永入涅槃的境地。

【不闻使闻教授,获安隐处】

如果父母不学习佛理佛法,要使父母广学多闻,凡有法师讲经弘法之处,要使父母都能够参加听讲,得到法师们教授佛法,懂得了佛法,依法修行,以至于到了却生死轮回的永入涅槃的境地。

【悭贪教令好施,劝乐教授,获安隐处】

父母若有有悭贪不舍的习气,要安排使父母供养佛法僧三宝植福,利乐众生,以至于到了却生死轮回的永入涅槃的境地。

【无智慧教令黠慧,劝乐教授,获安隐处】

如果父母没有佛陀的智慧,要劝父母多多亲近高僧大德,善知识,蒙受教导,传授法要,如法修持,开发智慧,以至于到了却生死轮回的永入涅槃的境地。

【如是,信如来、至真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世尊,教信法教授,获安隐处。】

正觉就是您对宇宙人生,思想,见解,行持,绝对是正确的

行成 [xíng chéng]

行成,汉语词汇。

释义为谓议和,德行养成,美行修成。

善逝 佛教语。梵语sugata意译。又译“好去”。诸佛十[1] 号之一。十号之第一曰如来,第五曰善逝。善逝有如实去彼岸,不再退没生死海之义。

世间解

世间解,佛陀十号之一,梵语lokavid,音译路迦惫,又作知世间。世间可分为二种,即:众生世间、非众生世间。如来不但遍知众生、非众生之间的一切相状,而且能如实了知世间的非有常、非无常;非有边、非无边;非去、非不去等,心不着相,如虚空般清净无染。

佛陀具足彻悟宇宙真相的智能,包括认识诸法总相是空的“一切智”、认识诸法别相是缘生而有的“道种智”,以及认识空有不二、性相一如的“一切种智”。由于佛陀能彻底了知世间、出世间的一切实相,故名“世间解”。

无上士

【无上士】

(术语)Anuttara,佛十号之一。无上之士夫也,人中最胜无有过之者,故云无上士。涅槃经曰:“有所断者名有上士。无所断者名无上士。”涅槃经八曰:“如来者,名无上士。譬如人身头最无上,非余肢手足等也。佛亦如是,最为尊上,非法僧也。”智度论二曰:“涅槃法无上,佛自知之。(中略)如诸法中涅槃无上,众生中亦无上。”大乘义章二十末曰:“士者,人之别称,人中最胜。余不能加,名无上士。”

业惑净尽,更无所断,于三界天人凡圣之中,第一最上无等士,在我们中国古代世人最为尊重的。中国有四民,士农工商,士在社会上最有地位,用现代的话说,就是知识分子。在从前讲是读书人,士大夫阶级,这属于知识分子。“无上士”,这个意思就很明显,是读书人、知识分子之中至高无上的,才称为无上士,这是对佛的尊称。实在讲,佛的智慧、德能达到究竟圆满,再没有缺陷,这种地位称之为无上士。下面是个比喻,比喻好懂,譬如一个人,人的部位,头是最上的。佛就比这个意思,『最为尊上,非法僧也』,在三宝当中,佛法僧,佛宝最上。

像这样,使父母,信佛学佛,持戒修行,福慧双修,深信如来的教法,受持如来的教法,将来才能获得究竟圆满,到了却生死轮回的永入涅槃的境地。

【诸法甚深,现身获果,义味甚深,如是智者,明通此行,教令信圣众。】

佛说的法都是甚深微妙的,只要依教奉行,现世就可以获得证果,体味很深的佛说的义理。像这样修持的智者,才能光明觉照,圆融无碍,通达此中之行法,证得佛圣之崇高伟大,教化一切众生,令生净信,崇仰圣众。

【如来圣众,甚清净行,直不曲,常和合,法法成就,戒成就,三昧成就,智慧成就,解脱成就,解脱见慧成就。】

唯有众多的佛教圣者,才是最清净的;如山中的大树,挺直而不弯曲。也唯有圣众们在一起,没有人我是非,经常和合。修学佛法,并依教奉行,而得成就;严持净戒,而得成就;因戒而得定,因定而三昧而得成就;因三昧而生智慧,因智慧而得成就。即能了知一切世出世法,而舍却世间的惑业缠缚,超出三界火宅,了脱惑业,六道轮回之苦,超凡入圣,而得成就。

【所谓圣众,四双八辈,是谓如来圣众,最尊最贵,当尊奉敬仰,是世间无上福田。】

【四双八辈】 即四向四果。声闻依其修行之浅深而分四阶之果位及其向道。即预流向、预流果、一来向、一来果、不还向、不还果、阿罗汉向、阿罗汉果等四对八种。向与果合则为四双,分则为八辈。[增一阿含经卷二、大集经卷十五虚空藏品、大智度论卷二十二、十住毗婆沙论卷一](参阅‘四向四果’1683)

这里所说的圣众,是四向四果的圣众(四向四果:声闻僧依其修行之浅深,而分四个级别的果位及向道)。这些所说的佛的圣众,乃是世间最尊最贵的,为世人尊敬奉仰和爱戴的,是可受到一切人天的供养植福,所得的福报,是无量无边。

【如是诸子,当教父母行慈。】

就是如上所说的为人子女,应当劝令父母行佛教大慈大悲的善道。

【诸比丘有二子:所生子,所养子,是谓比丘有二子。】

各位比丘是父母的两类儿子:父母的亲生子、父母的养子,这是所说的出家的比丘是父母的两类儿子。

【是故诸比丘,当学所生子、所养子,口出法味,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因为这个原因,出家的比丘们,应当学以上所说的生子和养子——劝令父母信佛学佛、三皈五戒而八关斋戒、让父母修福修慧等,向父母宣说佛法,应当做这样的实行。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这时,这些出家的比丘,听佛所说的法,都非常欢喜,要依教奉行。

佛说父母恩难报经白话译文

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白话解释

当佛陀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二千五百人及大菩萨三万八千在一起时。有一天,佛陀引领着弟子们向南直行而来,忽然发现路边有一堆枯骨,身为世尊的佛陀立刻俯身,五体投地向着这堆枯骨恭恭敬敬地礼拜。

世尊的这番举动,使得众弟子都狐疑不解,为何世尊要如此做呢?阿难尊者就合十作礼请问世尊:“世尊啊!您是三大界的导师,一切众生的慈父,为世人所诚服推崇,我们一直都深深地敬爱着您,请您告诉我们:究竟是因为那一种因缘,什么道理,竟向这堆枯骨礼拜呢?”

佛陀就以慈悲的口气答道:“阿难,你问得很好,你们大家虽然都是我的高足,而且出家修行也很久了,可是有些事情你们还是不知道哩!这一堆枯骨,可能是我们前世的祖先,或是多生以来的父母,哪有为人者不拜父母之理呢?因为这个缘故,所以我恭恭敬敬地向其礼拜。”接着又说:“阿难!现在你把这堆枯骨分为两堆,如果是男人的骨骸,它的颜色较白,份量较重;倘若是女人的骨骼,其颜色较黑,份量也较轻些。”

阿难尊者又问道:“世尊!这我就不懂了,男女在世,衣着各有不同,男人头戴风帽,身着长衫,又束着腰带,穿着长鞋,衣饰整齐,一看就知道是男子汉;女人在世喜爱涂脂粉,在身上洒香水,这一身打扮,可以看出是女人身。但是,不论男女死后都成了枯骨,没有什么差别,又如何分辨呢?”

佛陀以沉重的口吻告诉阿难:“要是男人的话,在世的时候,经常出入佛寺,听人讲解佛经戒律,恭敬礼佛、法、僧三宝,又勤念佛号,以这种善缘,死了以后,其骨骸洁白如玉,且份量甚重。若是女人在世的时候,沉溺于情爱,不知听经礼佛,以生儿育女为职事,而养育小孩,都以奶水来哺养,奶乳是由她们的血所变成,养一个小孩就要吮食八石以上的奶水,母体怎么不消瘦憔悴呢?因此女人死后,其骨骸颜色较黑,而份量上也轻得多了!”

阿难尊者听了佛陀的话,内心痛苦如刀割,忍不住落泪,悲伤饮泣地说:“世尊啊!慈母的恩德,应当如何报答才是啊!”

佛陀对阿难说:“你们且静静地听我说吧!母亲有了身孕要经过十个月,可以说备尝辛苦;怀胎头一个月,小生命犹如草上露珠,朝不保夕,摇摇欲坠,清晨所凝聚的,午后可能就会消失无踪;第二个月就像凝结的酥油一般;三个月时,仿佛是一团凝结的大血块;到了第四个月,胎儿才稍稍有了人的形状,母亲怀胎五个月的时候,胎儿的主要器官:头、两手及足也已形成了;六个月时,母腹里的胎儿六种精气也洞开了,这六精就是眼、耳、鼻、口、舌、意。七个月的胎儿,就长了三百六十片的骨气。还生出八万四千个毛孔;八个月的时刻,胎儿的头脑已近成熟、有意识、有灵性了;人身上的九个孔道也都开了:双目、两耳、两鼻孔、一嘴、肛门及尿道等。胎儿九个月的时候,在母体内双手双足是经常乱踢乱搥,有如须弥山动,使得母亲寝食难安;胎儿自受胎以后,直到呱呱坠地,其间吸食母血,转变为胎儿的营养而得生存;到了第十个月,胎儿各部器官都已逐一完成,胎儿随时准备出生;经过十个月怀胎,母亲也受足了苦楚!为了使孩儿生产顺利,母体血流成河,使胎儿能够顺血河而下,若安产时,孩儿卷手卷腿,非常顺利地产下,少有伤及母体,减少母亲不少的痛苦;若是难产的话,小手小脚乱踢乱抓,使母亲感到痛苦不堪,如干刀搅割,如万箭穿心死去活来,惨不忍睹,为人子女,莫忘母亲生你育你所受的苦楚,否则,真是禽兽不如!

经过重重的痛苦,慈母才生得爱儿,若进一步来分析,慈母至少有十大深恩:第一是母亲怀着胎儿,百般顾爱保护的恩德。第二是母亲分娩时受极大苦楚的恩德。第三是虽然为子女受尽折磨,既产得爱儿却忘了为子所受的一切忧苦的恩德。第四是为哺食爱儿,尽以美味喂儿的恩德。第五是为使幼儿安睡,宁可自己受潮受冻的深恩。第六是以乳哺儿,儿肥母瘦的深恩。第七是为儿洗涤不净,不惜玉手污染,不怕皮肉冻裂的深恩。第八是有远行,母依闾遥望,流泪想念的深恩。第九是愿代儿受苦,无限体恤爱怜的深恩。第十是慈母爱儿怜儿之心,永无休止的深恩。”以下佛陀逐条赞颂亲恩的伟大:

第一赞扬“怀胎守护”的恩德:“人身难得,经过了轮回劫数才得人身,同时又与此生的父母有缘,得以藉着母胎托生到人间来;五个月左右,胎儿在母腹中渐渐生出五脏六腑,六个月前段,六精眼、耳、鼻、口、舌、意的窍门也都开了,胎儿的重量天天增加,母亲觉得有山岳般的沉重胎儿在母腹中乱踢乱动,使慈母觉得如同地震风灾,心惊胆颤心上一直惦念腹中的胎儿,加上身心的疲乏,也懒得打扮自己,漂亮的衣服收起来了,也很少对镜梳妆。

第二颂扬“临产受苦”的深恩:经过十月怀胎日满月足,即将分娩,每天一早母亲像是得了重病,四肢无力,每天昏昏沉沉的,尤其心里更是充满了恐惧焦急,难以描述,为了担心孩儿的平安,经常泪满襟,以悲愁的语调告诉亲友:“我最怕的并不是自身的安危,而是担心无情的死神,夺走了我宝贝儿子的小生命!”

第三颂扬“生子忘忧”的恩惠:母亲生产时由于用力的缘故,五脏六腑像被撕裂一般,痛苦挣扎,混过去了好几回,为子女所流的血,就如宰羊,泉涌而出,经过这场大难不死的母亲,苏醒过来第一件事,就是垂询自己的爱子,知道爱儿确已平安无事,内心欢喜若狂,抱在怀里,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一阵欢喜过后,难忍的痛楚又如排山倒海般的涌来,刚才全然为得子而忘了伤疼,现在又得忍受肉体上痛彻心肠的苦楚。

第四颂扬父母“咽苦吐甘”的恩惠:父母对子女的恩惠比海深,对子女的关怀与爱护不分昼夜,也不曾皱一下眉头,父母对子女的爱重情深,确是无法形容,只要子女能得温饱,自己挨饿受冻也心甘情愿,只要儿女欢喜快乐,父母就感到安慰。

第五颂扬慈母“回干就湿”的恩德:慈母爱儿无微不至,夜晚孩儿尿床,弄湿被褥,赶快把孩子转到干燥的地方,自己睡在又湿又冷的地方丝毫没有怨言,只要孩儿睡得好,自己受冷受冻并不介意。母亲的双乳,是孩儿的圣殿,带给孩儿温暖与健康;母亲的两袖,更为孩儿遮挡了风寒,父母为照顾幼儿,吃没吃好,睡没睡好,想设法博取孩儿的欢心,只要儿女睡得安稳,快快长大,母亲也就心满意足了,别无所求。

第六颂扬“哺乳养育”的深恩:慈母的恩德如大地持载,滋生万物,严父的恩德如天之覆盖广被,滋润众生,父母爱子之心都一样,父母的深恩亦皆相同,只要你是父母的儿女,无论长得多丑,他们永远不会嫌你丑,更不会怒目相对,就是你手脚卷曲不灵,他们也不会厌恶你,相反地更加爱怜照顾你,就因为你是父母的心肝宝贝儿子,父母的真情何其感人,父母的恩情何其伟大啊!

第七颂扬“洗涤不净”的亲恩:母亲原是金枝玉叶之身,芙蓉花般的美貌,精神健旺而丰盛的,眉如柳丝一般的新绿,红润的脸色,显出了青春焕发的姿色,可是,曾几何时,为子女操劳过度,如花似玉的美貌变得苍老不堪,一双玉手,也为儿女洗涤过多的不净变得粗糙,伤痕斑斑,可怜又可敬的慈母心,为儿女无条件的牺牲了自己宝贵青春,换得来一脸的憔悴倦容!

第八颂扬“远行忆念”的深恩:亲人死别使人悲伤难忍、痛断肝肠,就是爱子远去他乡,也会使慈母哀伤不已;子女远离故乡,山川阻隔,父母早晚悬念,祈祷神佛保佑,早日平安回到身旁,有的儿女离家,一去数年无音讯,年老父母在家日夜盼望,以泪洗面,有如林中老猿失去了爱子,哀泣啼号,肝肠寸断,叫人为之心酸。

第九颂扬父母“体恤子女”的深恩:父母恩情深重,为人子女实难报答于万一,真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儿女受苦受劳时,慈母竟夜祈祷以身替代,希望为子女受苦受罪,母爱何其伟大!儿女出门在外,慈母心常相随,怜儿受寒受冻,怕儿受苦受累,倘若知道儿女受了一丝一毫的痛苦,慈母就夜不成眠,心酸不已!

第十颂扬父母“究竟怜子”的深恩:父母的慈爱犹如日月的光辉,日月永恒普照大地,亲心永远系念儿女,亲恩深重,亲心更是无时或止起居行止心常惦念,不论家居外出更是心随左右,即使百岁爹娘,亦常为八十岁的儿女付出爱心,要说父母的恩德慈爱有时尽,除非生死异路隔断了。

佛陀说完父母十大恩德,接着告诉阿难及众人:“我看芸芸众生,虽然有的先天禀赋不错,可是有些人心性无知蒙蔽,从来不想父母对我们有多大恩惠慈德,对父母不知恭敬孝顺,忤逆不孝,忘恩负义,真叫人痛心!你们都知道,母亲十月怀胎,腹中如有物,坐立都不得安稳,吃不下睡不着,如久病缠身无精打采,怀孕期满即将生产,还要受百般疼痛,血流遍地,死去活来,经过无数的折磨才产下孩儿,慈母又担心孩儿是否平安无事,听说孩儿安然产下,慈母这才安心。小孩生下来,慈母怀抱不离,喂儿哺乳,手酸脚麻也都心喜,还要辛苦的为儿洗涤不净的衣物,孩儿尿床了,母睡湿处,却让儿女睡干净的地方,没有丝毫怨言,三年怀抱中,儿女喝的是母乳母血,真把母亲都累瘦了!”

“从呱呱坠地的婴儿,以至童年、青年、少年,父母不知花了多少心血来教育子女明礼义、修德性,儿女长大成人,父母又辛苦地为子女准备嫁娶,筹集资金供儿女经营事业,使儿女能早日成家立业,父母对子女的爱护提携真是备极辛劳,但从不在儿女面前提到我能会两个字,更不期望儿女的报答,儿女一旦有病,父母更是忧心如焚,经常由于爱子心切而急出病来,只有等待子女恢复健康,母亲忧心成疾的病才会慢慢痊愈!”

“经历百般辛劳养育,但愿早日成长成人,有些儿女一旦长大,不知孝顺双亲、奉侍父母,父母教诲不加理会,或出言顶撞,甚至怒目相视如仇家,在族内欺凌长上,打骂同胞兄弟,不顾双亲礼义,真叫人痛心疾首。虽然曾上学读书,但不遵从师长的教诲与父母兄弟的劝戒,不仅不听且加拂逆,出入家门,不知禀告父母,言行举止傲慢无礼,所做所谓擅自主张,不把父母放在心上,即使父母伯叔偶然加以教训指导,但是由于长辈的怜悯儿孙年幼无知,也都轻轻放过,可是到了后来,性情愈变愈暴戾残忍,不但不听劝导,反而生出仇恨心理,最后离开亲戚好友,结交的都是坏人损友,日久成性,颠倒是非,为害自身,愚不可及!”

“一旦被恶人坏友所引诱,就舍弃了父母家庭,离乡背井,流落他乡,或者在外经商谋生,做各种事情,岁月蹉跎,年岁老大,有的就在外结婚成家,甚至老死也不回家,从没想到这个身体从何处来?”

“有些更加不幸,流浪异乡加上交上恶人损友,自己又不小心谨慎,于是被人用计陷害,或与人同流合污,胡作非为,终被牵连,横祸飞来,锒铛入狱,或判重刑,老死狱中,或遭病魔厄缠身,弄得贫病交迫,狼狈不堪,手人轻视,乏人照顾,病入膏肓,弃尸街头,形骸腐烂,日晒雨淋,白骨枯零,鬼魂流落他乡,从此与亲人家族永别,更是有负父母深恩!不孝子女,一死百了!殊不知严父慈母,自爱子离家之后,日思夜想,时刻忧心,望眼欲穿,望得心如焚,肝肠痛断,因为思子流泪过多,眼睛都哭瞎了,悲泣过度又得了气喘病;有的父母更由于怀念儿女,无心经营生意,以致家道日衰,乃至抱病含恨而终,即使身死为鬼魂,也念念不忘爱子,不忍割舍亲子之爱,真是人性至爱的流露。”

“有的子女不仅不勤于学业,且经常与不良朋友为伍,追逐异端邪说,做出败坏风俗的行为,十足一幅无赖汉的嘴脸,好勇斗狠,欺压善良,鸡鸣狗盗,酗酒赌博,为非作歹,作奸犯科于乡里,使同胞兄弟受牵连,更使父母悲痛心乱不知如何是好!清早出外游荡,直到深更半夜才回家,从来不向父母请安,嘘寒问暖,使父母感到空虚无比,没忍照料扶持,父母年岁渐高,形容憔悴,身体衰败,还要受到不肖子女的连累,受到外人的讥笑与凌辱,为人子女,于心何忍?”

“有的子女只有孤父或寡母,理应格外孝顺才是,但事实上却不然,把父母冷落一旁,任由他挨饿受冻,不闻不问,使得父母暗自悲伤饮泣,自怨自叹何其不幸!为人子女理应善尽奉养父母的责任,不孝儿女却不当一回事,使得父母含羞受辱,在人前抬不起头来,怕受人取笑。”

“常见有的儿子为了供养妻儿的生活,不辞辛劳,努力工作以博取妻子的欢心,却把父母冷落一旁,视同外人;妻小的话言听计从,百依百顺,父母的教诲却充耳不闻,或出口顶撞,全无敬上之心,真叫父母伤透了心。有的女儿在未出嫁之时,还懂得孝顺父母,一旦嫁人之后,却变得不孝敬起来,父母稍微说她几句,内心就生出怨恨嫌恶的心理,而受到丈夫的怒骂毒打,都甘心默默承受。对丈夫家的人情义颇为深厚,对家属子女也是极其爱重,但是对于骨肉至亲的父母,却日渐疏远,真叫父母痛心!还有些不孝的女儿,随着丈夫到外地居住,离开了故乡的爹娘,一点也不思慕父母,好像和父母断绝似的,一封家书也不寄,使得父母日夜盼望,牵肠挂肚,寝食不安,就如被倒悬般的难受,父母思念子女之情,永无休止。父母对于子女的深恩大德,真是浩瀚无际,永无止境,非笔墨所能形容!儿女若是不孝,其罪愆即使向神明忏悔,恐怕也难以洗脱掉的!”

佛陀说完父母的深重恩德,众善知识个个感到悲痛,哀伤不已,有的五体投地的向空跪拜,有的搥胸自责,由于过度悲伤全身毛孔都流出了鲜血,一时气闷昏死过去了。不久众人都更醒过来,齐声高呼着:“多痛苦啊!父母为了子女也太痛苦了!多叫人悲痛哀伤啊!不肖儿女也太使父母伤心啊!我们现在回想起来,已往真是大罪人,那时就如黑夜游神,东漂西荡,过得醉生梦死的日子,从来也没有想到自己的罪愆有多深,现在聆听佛陀的教示,如大梦初醒,深深后悔以往的过错,想到自己不孝不仁之至,真是肝肠俱碎、五脏如焚啊!愿请慈悲的世尊,怜悯我们的无知,给我们有个补救赎罪的机会,告诉大家用什么方法才能报答父母的深恩呢?”

佛陀便以八种妙法晓喻弟子:“你们既然知道父母恩德深重,现在我且为你们说明:假如有个人,左肩挑着父亲,右肩挑着母亲,绕着须弥山而行,担子将皮肉磨破,又穿透了骨髓,也不叫苦,鲜血流下来,淹没了足踝,如此经过百千万劫,仍然报答不了父母的深恩。

假使有人个,生在饥荒的年代,为了不使父母挨饿,割下身上所有的肉,切成肉屑,供父母充饥,虽然如此孝心,经百千万劫,还是难以报答父母的恩德。

倘若有个人,为了自己的父母亲,用利刃将自己的心挖出来,以致血流成河,仍不怕一切的痛苦,这样经历了百千万劫,还是不能报答父母的深恩。

要是有个人,为了父母亲,忍受千百支的刀戟利刃,同时刺在自己的身上,直插横穿经百千万劫,仍然无法报答父母的深恩。

假使有人,为了祈求父母的平安长寿,以自己的身体来点燃佛前灯,如此供养如来,经过百千万劫,还是不能报答父母的深恩。

如果有人,为了报答父母的辛劳,赴汤蹈火,断骨出髓,虽经无数万劫,仍然报答不了父母的深恩。

假使有个人,为了善尽子责,代替父母吞下火热的铁丸,全身被炙铁烫伤,焦烂不堪,如此经过了百千万劫,还是不能报答父母的深恩于万一。”

这时,大家聆听了佛陀开示的种种父母深恩,个个悲伤落泪,心如刀割般的难受,又想不出如何报答父母深恩的方法,真是羞愧不已,于是齐声向佛陀叩首问道:“世尊啊!现在我们深知自己是不幸的罪人,但是不知如何做才能报答父母的深恩呢?”

佛陀见大众皆有愧意,即欢喜的告诉大家:“如果想到报答父母的恩德,至少应该为父母做下列六件事:一、写这部经,二、读这部经,三、忏悔一切罪过,四、虔诚恭敬三宝,五、必须受持斋戒,六、多布施勤修善法,广植福本,这六件事都能办到,就是孝子,否则的话,就是地狱中的众生。”

佛陀接着又向阿难尊者等说道:“不孝父母的人,命终死后,必然要堕落道阿鼻大地狱去,这一地狱纵横有八万由旬,四周都是铁的城墙,周围设有罗网,使囚犯无法逃脱,地面都是铁板,有烈火燃烧着,到处雷光电火,又有铜流铁浆浇灌在罪人的身上,还有口吐烈火的铜狗铁蛇追噬着犯人,一个个被烧得肌肤焦烂,苦不堪言,空中更有数不尽的挂钩、枪铳,满地又是铁制度斧搥、长矛、刀山、剑树等种种的刑具,随时都会对准囚犯砍杀下来,地狱罪犯受此百般的苦楚,永无休止,也不知要经过多少的劫数呢?即使在这里受过了刑罚,又要打入其他的地狱去,头上戴着炽热的火盆,还要受铁车压身的折磨,铁车来回辗过,肠肚都碎裂了,骨头断折了,皮肉全烂掉了,一旦之间要忍受千生万死的痛苦,真是惨不忍睹,这些地狱的罪囚都是生前犯了忤逆不孝的重罪,才要受如此的折磨,百般的苦楚。”

这时,大家听完佛陀的开示,都深为惭愧悲伤流泪向佛陀乞问道:“我们大家如何故,才能报答父母的深恩呢?”

佛陀答道:“要想报答父母的恩德,最好的方法,莫过于编印此经,使此经广为流通,能捐印一册,就有见到一尊佛的功德,如果捐印十册。就能见到十尊佛,以此类推,印百册、千册、万册此类,就能见到百尊、千尊、万尊的佛陀。凡是捐印能书启发众生的人,诸佛必然常常垂护在他的身旁,并且,以佛力使其父母及本人得生天上,享受天人的乐趣,而不致堕落到地狱受苦。”

阿难尊者及众人,包括天龙八部与转轮圣王等谛听了佛陀的教化,悲不自禁,愧恨不已,全身的毛发都竖起来,大家同以愧疚的心情向佛陀真心忏悔,发誓道:“从现在起一直到无尽的未来,就是经过千万劫年,我们大家即使粉身碎骨成了尘埃,也一定坚守如来的神圣教诲,不敢稍有违背。我们宁愿被利钩拔出来舌头长达由旬,再由铁犁从上面耕辗过去,使得鲜血汇流成河,如此经过千百劫的时间,也矢志不违背佛陀的教诲;宁愿在千百利刃作成的刀轮中进出,受尖刀利刃的刺身刮骨,也不违背佛陀的教化,即使被铁网紧紧地裹住全身,痛苦难忍,虽经千百万劫,也不题违背如来的教诲;宁愿让刀舂等刑具把身体捣成肉酱,即使皮肉筋骨难以辨认,经过数千百劫,也永远不违背佛陀的教诲。”

而后,阿难尊者安详地从座位中起立,恭敬地向佛陀请示道:“世尊啊!此经应当如何称呼?以便我等遵守奉持呢?”

佛陀就告诉众人说:“这部经叫作《父母恩重难报经》,大家要好好地遵守奉行吧!”

这时,阿难及众弟子与天龙八部等,大家恭听了佛陀的开示,茅塞顿开心生欢喜,各人下定决心永生永世谨遵佛陀的教诲,以行孝、尽孝为职事。而后,众人向佛陀顶礼膜拜告退。

醒世文

父母不亲谁是亲

不重父母重何人

你若重他十六两

后代儿孙还一斤

千两黄金万两银

有钱难买父娘身

在堂父母百年稀

生时不孝死徒悲

在生之时不敬重

死后空劳拜孤坟

在家不可言相激

一旦抛离更不回

要见面时难得见

要他归时难得归

若要父母重见面

除非三魂梦里随

劝君趁早行孝道

定保儿孙世代芳

心不明来点甚灯

意不公平诵甚经

大斗小秤吃甚素

不孝父母齐甚僧

真药难医冤孽病

横财不富命穷人

利己害人促寿算

积善修行裕子孙

人恶人怕天不怕

人善人欺天不欺

暗中阴骘分明由

远在儿孙近在身

守口莫谈人过短

自短何曾告与人

生事事生君莫怨

害人人害汝休瞋

欺心折尽平心福

行短天教一世贫

高山平地有黄金

只恐为人不用心

天下群洲行过了

勤苦节用莫求人

空手求人像问壁

求人像吞三寸剑

靠人如上九重天

百般口语不如钱

贫人莫去求富亲

富亲见我是别人

不信但见筵中席

杯杯盏盏敬有钱

父母不好谁是亲

不孝父母敬何人

一年一月一日新

三年胜败几多人

若问世文何人撰

自心隐者劝世人

佛说父母恩难报经·原文·译文

                                                  《佛说父母恩难报经》原文

                                                      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

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父母于子。有大增益。乳哺长养。随时将育。四大得成。右肩负父。左肩负母。经历千年。正使便利背上。然无有怨心于父母。此子犹不足报父母恩。

若父母无信教令信。获安隐处。无戒与戒教授。获安隐处。不闻使闻教授。获安隐处。悭贪教令好施。劝乐教授。获安隐处。无智慧教令黠慧。劝乐教授。护安隐处。如是信如来至真等正觉明行成为带衡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世尊。教信法教授。获安隐处。诸法甚深。现身获和行枝果。义味甚深。如是智者。明通此行。教令信圣众。如来圣众。甚清净行。直不曲常和合。法法成就。戒成就。三昧成就。智慧成就。解脱成就。解脱见慧成就。所谓圣众。四双八辈。是谓如来圣众。最尊最贵。当尊奉敬仰。是世间无上福田。

如是诸子。当教父母行慈。诸比丘有二子。所生子所养子。是谓比丘有二子。是故诸比丘。当学所生子。口出法味。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佛说父母恩难报经》 译文 

【闻如是】

确实是我亲耳听到佛陀这样说的。

【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

一时,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这个地方。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父母於子,有大增益,乳哺长养,随时将育,四大得成。右肩负父、左肩负母,经历千年,正使便利背上,然无有怨心於父母,此子犹不足报父母恩。】

那时世尊亲口告诉比丘们。父母对他们的子女,有很大的恩德,父母哺育我们长大,从幼至长,父母所赐地水火风,方得人身。假如为人子女者,以右肩背着父亲,左肩背着母亲,如此历经千年的时间来奉养父母;纵然父母的大小便溺,都拉在背上,对父母都没有丝毫的怨叹,这种孝心,还是不足矣报答父母的恩情。

【若父母无信教令信,获安隐处】

如果父母不信佛教,要让父母知道佛教对人生的重要,劝其信仰佛教,皈依佛法僧三宝,得到超出三界火宅,离苦得乐,永离六道轮回,到了却生死轮回的永入涅槃的境地。

【无戒与戒教授,获安隐处】

假如父母不持戒,要给父母讲持戒修行的好处,要鼓励他们到佛教寺院所举行的戒会,去请和尚讲戒、授戒,使之得戒、持戒,或守五戒,行十善,八关斋戒,乃至求得解脱,以至于到了却生死轮回的永入涅槃的境地。

【不闻使闻教授,获安隐处】

如果父母不学习佛理佛法,要使父母广学多闻,凡有法师讲经弘法之处,要使父母都能够参加听讲,得到法师们教授佛法,懂得了佛法,依法修行,以至于到了却生死轮回的永入涅槃的境地。

【悭贪教令好施,劝乐教授,获安隐处】

父母若有有悭贪不舍的习气,要安排使父母供养佛法僧三宝植福,利乐众生,以至于到了却生死轮回的永入涅槃的境地。

【无智慧教令黠慧,劝乐教授,获安隐处】

如果父母没有佛陀的智慧,要劝父母多多亲近高僧大德,善知识,蒙受教导,传授法要,如法修持,开发智慧,以至于到了却生死轮回的永入涅槃的境地。

【如是,信如来、至真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世尊,教信法教授,获安隐处。】

像这样,使父母,信佛学佛,持戒修行,福慧双修,深信如来的教法,受持如来的教法,将来才能获得究竟圆满,到了却生死轮回的永入涅槃的境地。

【诸法甚深,现身获果,义味甚深,如是智者,明通此行,教令信圣众。】

佛说的法都是甚深微妙的,只要依教奉行,现世就可以获得证果,体味很深的佛说的义理。像这样修持的智者,才能光明觉照,圆融无碍,通达此中之行法,证得佛圣之崇高伟大,教化一切众生,令生净信,崇仰圣众。

【如来圣众,甚清净行,直不曲,常和合,法法成就,戒成就,三昧成就,智慧成就,解脱成就,解脱见慧成就。】

唯有众多的佛教圣者,才是最清净的;如山中的大树,挺直而不弯曲。也唯有圣众们在一起,没有人我是非,经常和合。修学佛法,并依教奉行,而得成就;严持净戒,而得成就;因戒而得定,因定而三昧而得成就;因三昧而生智慧,因智慧而得成就。即能了知一切世出世法,而舍却世间的惑业缠缚,超出三界唤敏火宅,了脱惑业,六道轮回之苦,超凡入圣,而得成就。

【所谓圣众,四双八辈,是谓如来圣众,最尊最贵,当尊奉敬仰,是世间无上福田。】

这里所说的圣众,是四向四果的圣众(四向四果:声闻僧依其修行之浅深,而分四个级别的果位及向道)。这些所说的佛的圣众,乃是世间最尊最贵的,为世人尊敬奉仰和爱戴的,是可受到一切人天的供养植福,所得的福报,是无量无边。

【如是诸子,当教父母行慈。】

就是如上所说的为人子女,应当劝令父母行佛教大慈大悲的善道。

【诸比丘有二子:所生子,所养子,是谓比丘有二子。】

各位比丘是父母的两类儿子:父母的亲生子、父母的养子,这是所说的出家的比丘是父母的两类儿子。

【是故诸比丘,当学所生子、所养子,口出法味,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因为这个原因,出家的比丘们,应当学以上所说的生子和养子——劝令父母信佛学佛、三皈五戒而八关斋戒、让父母修福修慧等,向父母宣说佛法,应当做这样的实行。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这时,这些出家的比丘,听佛所说的法,都非常欢喜,要依教奉行。

每逢农历七月中每日念诵《报父母恩咒》四十九遍,可报父母恩,现存父母延寿,去世父母超拔,如一日未诵,次日可补诵。

《报父母恩咒》:南无密栗多,哆婆曳娑诃。

读音:南(na)无(mo)密(mi)栗(li)多(duo)

 哆(duo)婆(po)曳(yì)娑(suo)诃(he)

相关阅读

  • 中国名人创业励志故事和成功案例
  • 关于结婚对联大全
  • 炒包菜的家常做法(手撕炒包菜的家常做法)
  • 大学生创业必看的十大励志电影
  • 中国核心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
  • 简短创意的同学结婚祝福语大全
  • 有漏皆苦(有漏皆苦17)
  • 给朋友的结婚祝福语简短
  • 中时区(中时区以哪条经线作为中央经线)
  • 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