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请问“冕冠”这个词是什么意思?用在何处。
- 2、冕冠是什么?
- 3、冕冠的介绍
- 4、冕冠的组成
请问“冕冠”这个词是什么意思?用在何处。
冕冠是汉服中冕服里的冠式,也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卜卖冠式,始于周代,也称“旒冠”,俗称“平天冠”。与冕服、赤舄、佩绶等同时在祭祀等大典时穿用。
冕冠主要有六种样式:大球型亮逗冕、衮冕、鷩冕、毳冕、希冕、玄冕,合称六冕。六种冕冠的功能、形制有别。
大球冕:用于帝王祀键岩天。
衮冕:用于帝王祀祖。
鷩冕:用于帝王和百官祭祀先王,行飨射典礼。
毳冕:用于帝王和百官祭祀山川。
希冕:用于帝王和百官祭祀社稷。
玄冕:用于帝王和百官参加小型的祭祀活动
望采纳 谢谢
冕冠是什么?
冕服中的冕冠,也称冕,周代初建冕服制度时已产生,其基本形制为秦汉及以后各代沿用,袁世凯复辟称帝时也按此形制作冕冠一顶。汉代冕宴扮冠为一块长一尺二寸,宽七寸的木板,上为玄色,下为全熏色,后比前高一寸有前倾之势,前后有氏庆悬垂的珠串,称旒。皇帝用白玉歼祥握珠十二旒;三公以上用青玉珠,七旒;大夫以上用赤玉珠,五旒。
冕冠的介绍
冕冠是汉服中冕服里的冠式,也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冠式,始于周代基孝简,也称“旒冠”,俗称“平天冠”。与冕服、赤舄、佩绶等同时在祭祀等大典时穿用。冕:《说文》有解:“大夫以上冠也,邃延垂旒统纩。”是帝王、王公、卿大夫在参加祭典等典礼活动时所戴的等级最慎纤高的礼冠。冕冠主要由延、旒、帽卷、玉笄、武、缨、纩、紞等部分组成。周朝礼仪规定,戴冕冠者都要身着冕服,冕冠的基本样式以及这套冕冠制度也一直被后代所沿用。唐代进行改制,创造了天河带(首张图应为唐代冕旒,而非汉代),并使用二十四旒。1明代以后,冕冠搏裤被废除,代之以朝冠。
冕冠的组成
冕冠主要由冠圈、玉笄、冕綎、冕旒、充耳等部分组成。
玉笄:纽中可插玉笄,以便将冠固定在发髻上。
冕綎:冕冠顶部的盖板,名綎,冕板上黑下红,象征着天地,冕綎略像前倾斜,象征天子勤政爱民。
冕旒:綎的前后两段垂旒,用五彩丝线穿五彩圆珠而成,旒的多少视佩戴者的身份决定,有三、五、七、九、十二之分,以十二旒最为尊贵,是帝王的专用。
延:又写作綖,最上面的木板,又称冕板,前圆后方,象征天圆地方之意。后面比前磨纳亩面应高出一寸,茄此使呈向前倾斜之势,即有前俯之状,象征国王应关怀百姓的含义,冕的名称即由此而来。
帽卷:即帽身,图中没有标出。帽卷夏用玉草、冬用皮革作骨架,表裱玄色纱,里裱朱色纱做成。
武:帽卷底部的帽圈,用金片镶成。
缨:冕板左右垂下的红丝绳,在颔下系结,用于固定。
纩:是系在冠圈上悬在耳孔外的两块黄玉,瞎森叫做瑱(tiàn),俗名充耳。因悬挂于两耳边,象征君王不能轻信谗言。
紞:是垂在延的两侧用以悬纩的彩绦。
天河带:冕板上垂下来的一条红丝带,长度可以垂到下身,天河带多出现在隋唐以后的画中(比如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宋代才有明确的定制;而本图原本是汉代冕冠示意图,自然没有天河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