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王近山最后怎么死的
王近山将军病逝于胃癌。
1974年年初,王近山渐感身体不适。11月份,因大吐血,他不得不住进医院,医生检查不出病情,经请示后决定实行手术检查,一打开腹腔,结果是胃癌。不幸的是,术后肠子又破了,造成肠漏,大便不断漏出,他又不得不开腹再次做了一次手术。
由于病痛的残酷折磨,他已骨瘦如柴,弥留之际,虽已神志不清,但在昏迷状态中,还用微弱的声音问道:“敌人打到哪里了?我们谁在那里?”他的小儿子回答说:“是李德生叔叔在那里!”“李德生上去了,我斗腔就可以放心睡一觉了。”他是听着专门为他播放的军号去世的。
扩展资料:
王近山将军被主席叫作“疯子”的原因:
王近山当时的直接领导是陈赓,当他接到命令要瞎信求王近山带着他的16团从太行山回陕北去保护延安,陈赓就嘱咐王近山一定要保证顺利通过尽量不要和日军有正面交锋。
他完全忘了陈赓临行前的嘱托,走到日军的腹地韩略村的时候一时手痒带着部队就开干,打了日军一个措手不及。打完才知道这一票可是干大发了,干的全是日本里当官的,还是一个司令部战地观光团。
这个团包括一名团长一名联队长在磨销轮内的一百二十多名军官和六十多名士兵。而王近山这一战把这个团全部歼灭了,毛泽东知道了笑说:“王近山这个同志就是敢打没有命令的仗,就是个王疯子嘛。”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王近山
王近山将军的最后结局是什么?
王近山将军最后的结局是病逝,63岁。
王近山将军,湖北省红安县高桥镇程河村许家湾人。中将军衔于1955年颁发。他于1978年5月10日在南京逝世,享年63岁。
扩展资料
王近山将军一生中主要的成就
1.土地革命时期
王近山领导经济部参加鄂豫皖反围剿、川陕反围剿、红四军长征。
1934夏天,红军变成反击,王近山率领第二十八团追赶他。他被错误地列入了著名的“哈尔大师”范绍。王近搜迅山拿起刀跳到马身上,带领整个小组杀戮,全树帆有一个完整的桅杆。1936年秋,他于10月抵达甘肃惠宁,指挥部参加了山城战役。
2.抗日战争期间
王近山率领军队参加了神头岭战役、香塘堡战役、金东东南抗击九路围困,对配合太岳抗日根据地起了重要作用。而平民要粉碎日军的“扫荡”。
一九三七年十月中下旬,八路军十二九师722师副司长王近山率领五人潜伏在齐鲁村和嘉南峪地区。清扫伏击歼灭了日本陆军第二十师的300余人。王近山部门仅有10人死亡,被劫持的赃物被彻底挪动了一天一夜。
两天后,王近山再次在同一地点建立了一个地方,然后超过100名日军。三天之内,王金山进行了两次伏击,斗漏或歼灭了400多名日本士兵,缴获了大量武器、弹药和设备。一位英国军事科学家把这场战斗列为世界上十大经典战术之一。
1943,王近山也是太岳军区第二师长。同年十月,他被派去延安。当他经过山西临沂东北部的汉琉村时,他积极地抓住飞机,对日军进行了伏击。120多人,包括服务部部长、六大中士和以下军官,在太岳抗日根据地的军民合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3.解放战争时期
王近山是太岳纵队的副指挥官,陆军第六纵队的指挥官。他带领部队参加了党战、丁战、丁韬战、襄樊战、大别山战和淮海战。渡河之战、西南之战等。
1946年9月,刘登军赴渤海,在定陶大洋湖面对国军。六纵队指挥官王近山采取了行动,并建立了军事命令。全军全部被围困,国军第三师全部消灭。赵希天上尉被活捉,国军垮台了。
1948年6月,在襄樊战役中,王近山指挥部采取了“蜀山攻城、打虎、打心”的战术,集中主力攻占庐山、镇武山,直达西门。围城部队“三刀”英勇作战后,他在不到两天内闯入城市,保卫了20000多名军队。他俘虏了国民党第15任京津区指挥官康泽、中将郭循启,并同淮海空伍战役第一阶段合作。兵团的作战成为全国五条道路的伟大成就之一。朱德曾把这场战斗称为“小规模战斗”,第六纵队也享有“最佳攻击”的声誉。
4.在抗美援朝战争中
王近山领导了五战和上甘岭战役,两次获得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独立自由勋章。
1951年,王近山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兵团副司令员,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952年秋冬,联合国军投入大量火力兵力,向秦基伟率领的十五军的防区上甘岭高地倾泻几十万发炮弹和成百上千吨炸弹,十五军伤亡惨重,打到第七天,十五军第四十五师几乎打光了。
危急时刻,王近山命令正在换防去后方休整的李德生的十二军两个师四个团返回前线,投入战斗,配属秦基伟指挥,再增调一个喀秋莎炮团,坚守无名高地43天。联合国军投入兵力达6万余人,最终以损失2.5万余人、损失飞机270多架、大口径火炮60余门、坦克14辆的惨败告终。
参考资料:王近山百度百科
王近山将军的最后结局是怎样的?
1978年5月10日,王近山因病于南京逝世。
王近山(1915.10.29—1978.5.10),湖北省红安县高桥镇程河村许家湾人。1930年6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68年,王近山向毛泽东写信承认错误,此后恢复副兵团级待遇,担任南京军区副参谋长。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任军区顾问。
1974年年初,王近山渐感身体不适。11月份,因大吐血,他不得不住进医院,医生检查不出病情,经请示后决定实行手术检查,一打开腹腔,结果是胃癌。
不幸的是,术后肠子又破了,造成肠漏,大便不断漏出,他又不得不开腹再次做了一次手术。由于病痛的残酷折磨。
他已骨瘦如柴,弥留之际,虽已神志不清,但在昏迷状态中,还用微弱的声音问道:“敌人打到哪里了?我们谁在那里?”
他的小儿子回答说:“是李德生叔叔在那里!”“李德生上去早模了,我就可以放心睡一觉了。”他是听着专门为他播放的军号去世的。
扩展资料:
人物故事:
抗战爆发后,红四方面军奉命改编为八路军129师,副师长徐向前重点向师长刘伯承介绍了爱将王近山:“近山同志是一位骁勇善战的虎将,他打仗勇敢、顽强,敢打硬仗、恶仗……”
不久,在129师团以上干部会议上,刘帅看着头上仍然裸露着伤疤的拼命三腔州郎、772团副团长王近山,心思一动,决定以点评王疯子为契机给部将们讲讲为将之道。
刘帅首先肯定王疯子的优点:“一人投命,足惧万夫。我们共产党人打仗就应该有近山同志不要命的那股疯劲。”
王近山倍感受用,刘帅却话锋一转:“指挥员又不能将自己等同于一个冲锋陷阵的士兵,因为你还要发号施令,这是决定成败的关键。
光有吕布之勇,夏侯之猛还远远不够,还必须有子房(张良)之谋,孔明之智……” 王近山白皙的脸庞渐渐变红了,最初的自豪慢慢变得有点自卑。
刘帅显然注意到王疯子的表情变化,思维再次跳跃:“当然,一个人的谋与智,不是天生的,而陆圆缓是学习与实践的结果。”
接着,刘帅给王近山讲了三国时期吴国将领吕蒙在主帅孙权的鼓励下勤学兵书、最终成为一代名将的典故。
刘帅鼓励年青的部将们说:“你们也不过二三十岁,只要肯用心学,决不会比吕蒙差!” 刘帅是有名的儒将,谈兵论战,旁征博引,由表及里,深入浅出。
每次讲话都是魅力十足的演讲,引得无数部将竞折腰。一个深夜,王近山鼓起勇气敲开了师长之门,向首长借学习资料,他决定成为八路军中的阿蒙。
在刘帅这位杰出的军事教育家的指点下,王近山作战艺术开始出现质的飞跃,渐渐从粗线条的猛张飞成为智勇双全的吕蒙。
每次战斗前,王近山总是通盘考虑,有时还会在师长刘伯承或旅长陈赓面前提出独到见解。于是,王近山又有了新外号:吴下阿蒙。
1948年7月,刘邓大军决定分兵攻打襄阳。襄阳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与汉江对岸的樊城互成犄角,依山傍水,易守难攻。曾经横扫欧亚大陆的蒙古大军也曾在襄阳城下屡屡受挫。
武侠小说作家金庸对此大为叹服,大笔一挥,把蒙古大汗蒙哥战死地四川钓鱼城改为襄阳城。蒋介石也深知襄阳的战略意义,特派大特务头子康泽坐镇襄樊。
康泽到襄阳后,采取守襄必守山的古训,大量修筑山头防御工事。刘伯承派王近山率6纵西出汉水,进围襄阳,自己稳坐中军帐。
王近山到襄阳外围后,哈哈一笑,决定打破常规,采取撇山攻城的方案,只以小部队监视山头敌军,使其不敢脱离工事,以主力直取襄阳城。
方案报至刘邓处,刘伯承笑道:“襄阳已在我掌中了!”6纵从7月9日攻城,一个星期后就拿下了当年蒙古人花了5年才打下的襄阳城。
朱德总司令称之为“小型模范战役”,刘伯承在战后讲评中说:“在襄阳攻城中,王近山指挥的6纵起主导作用。”
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在长期战争生涯中,王近山不断给他的老师以惊喜。“让老部队啃骨头,让新部队吃肉”。
这是王近山在八年抗战中自己总结的一条带兵经验,后被129师推广。王近山的6纵后来成为一支劲旅,并独立解放鄂西北重镇襄阳,也与王近山善于带兵有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王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