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蒌蒿满地芦芽短的蒌蒿是什么植物?
- 2、篓蒿是一种什么东西
- 3、蒌蒿长什么样
- 4、如何辨认蒌蒿?
- 5、蒌蒿是什么意思
蒌蒿满地芦芽短的蒌蒿是什么植物?
“蒌蒿”是一种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种。出处: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原诗: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对于“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这句出自宋代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二首》的诗句,大多人应该都是耳熟能详的。诗中说芦笋长出了嫩芽的初春,蒌蒿已经长得满地都是了。显然,蒌蒿应该是属于不怕冷的植物了。
蒌蒿是菊科,蒿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具清香气味。有匍匐地下茎。可以食用,蒌蒿的全草入药,有止血、消炎、镇咳、化痰之功效,嫩茎及叶作菜蔬或腌制酱菜。
蒌蒿生长的已经满地了,芦芽刚刚长出短芽。“蒌蒿” lóu hāo 多年生草本植物。生水中,嫩芽叶可食。中药材。多生于水滨,茎高四五尺,叶互生,羽状深裂,花淡黄色,茎可食,叶子可以做艾的代用品。
篓蒿是一种什么东西
蒌蒿多年生草本植物。芦蒿(学名:Artemisia selengensis Turcz. ex Bess.)为菊科蒿属植物 。嫩茎叶、根状茎,又名蒌蒿、水艾、水蒿等。多年生草本;植株具清香气味。
蒌蒿是菊科蒿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蒌蒿的叶片是纸质或者是薄纸质;正面为绿色、无毛;背面有浓郁的绵毛。它7到10月份之间会开花结果,还会散发清香气味。
蒌蒿以其地上嫩茎叶和地下肥大肉质的匍匐茎供食用,是南方地区清明前后必食的传统时令野菜之一。篓蒿很早就是一种野生蔬菜。篓蒿多生长于低海拔地区的田埂、路边、沟边。
芦蒿,又名蒌蒿、水艾、藜蒿、水蒿等,种植之后可以像割韭菜一样,一茬一茬地进行收割。芦蒿主要食用鲜嫩的茎秆,本身会散发出一股浓郁的菊香,口感爽脆。
蒌篙是菊科植物。蒌蒿自身带有清香气味,主根不是特别明显,具多数侧根,须根为纤维状,根状茎较为粗壮,笔直或斜向上,果实卵形,略扁,上端有花冠着生面,花果期7-10月。
蒌蒿(学名:Artemisia selengensis Turcz. ex Bess..)是菊科,蒿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具清香气味。
蒌蒿长什么样
蒌蒿有匍匐地下茎,茎少数或单,高可达150厘米,初时绿褐色,后为紫红色,有明显纵棱。下部通常半木质化,上部有着生头状花序的分枝,叶片纸质或薄纸质,上面绿色,无毛或近无毛,背面密被灰白色蛛丝状平贴的绵毛。
蒌蒿是菊科,蒿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具清香气味。有匍匐地下茎。
蒌蒿自身带有清香气味,主根不是特别明显,具多数侧根,须根为纤维状,根状茎较为粗壮,笔直或斜向上,果实卵形,略扁,上端有花冠着生面,花果期7-10月。主根不明显或稍明显,茎直立或斜向上,有匍匐地下茎。
嫩茎叶、根状茎,又名蒌蒿、水艾、水蒿等。多年生草本;植株具清香气味。主根不明显或稍明显,具多数侧根与纤维状须根;很状茎稍粗,直立或斜向上,直径4-10毫米,有匍匐地下茎。
蒌蒿整体来看是绿色的,它的茎在初时为绿褐色,等到后期就会变为紫红色。叶子呈绿色,因此整棵植株看起来都是绿色的。它的总苞片为黄褐色,呈卵形或是近圆形,等到生长后期就会逐渐脱落。
如何辨认蒌蒿?
蒌蒿具有地下根茎,长30~70厘米,粗0.6~2厘米。株高0~5米,茎粗1~2厘米,直立。叶互生,叶片奇数,羽状分裂,长10~18厘米,宽5~9厘米,叶片绿色,光滑,叶背密生乳白色细茸毛。
仔细辨认,水蒿在外形与颜色上,与白蒿、青蒿还是有差别。从味道上判别,白蒿味道最轻,淡淡的,感觉清爽。青蒿味道很重。不是苦味,也不是臭味,有点刺鼻。
还有一种分辨方法就是气味,不过因为两种植物都带有香味,所以除非是特别有经验的人,否则较难分辨。蒿草的香味偏清淡一些,属于“小清新”风格,而艾叶的味道,则稍显辛辣,属“重口味”那款。
蒌蒿是什么意思
1、蒌蒿的解释多年生草本植物。生水中,嫩芽叶可食。 《 尔雅 ·释草》 “购、蔏蒌” 晋 郭璞 注:“蔏蒌,蒌蒿也。” 宋 苏轼 《 惠崇春江晓景 》 诗 之一 :“蒌蒿满地 芦芽 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2、蒌蒿(学名:Artemisia selengensis Turcz. ex Bess..)是菊科,蒿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具清香气味。有匍匐地下茎。
3、芦蒿,又名蒌蒿、水艾、藜蒿、水蒿等,种植之后可以像割韭菜一样,一茬一茬地进行收割。芦蒿主要食用鲜嫩的茎秆,本身会散发出一股浓郁的菊香,口感爽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