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请问什么是宗正
- 2、宗正寺的崇玄署
- 3、宗正寺是什么意思
- 4、三省六部九寺具体是什么?分别主管什么?
- 5、唐朝九寺分别负责哪些事情
请问什么是宗正
1、宗正乃古代官名。秦至东晋朝廷掌管皇帝亲族或外戚勋贵等有关事务之官。秦置,掌皇室亲属。西汉沿置,为九卿之一。 汉平帝元始四年(公元4),改名宗伯。新莽时并入秩宗。东汉时复称宗正。
2、典客掌诸侯与少数民族部族首领朝觐事务、接待诸郡县上计吏。属官有行人,备临时差遣远方。宗正又称宗令,掌皇族亲属及登记宗室谱牒。皇族宗室有罪,则绝其属籍。属官有宗正丞。
3、党尹是指在某个党派里从事的某种职务,比如日本自民党干事长或我国的党支部书记啦等等;宗正解释:官名。掌管王室亲族的事务。汉魏以后,皆由皇族担任。 尊崇,宗仰。 表率,楷范。 复姓。
宗正寺的崇玄署
令一人,正八品下;丞一人,正九品下。掌京都诸观名数与道士帐籍、斋醮之事。新罗、日本僧入朝学问,九年不还者编诸籍。道士、女官、僧、尼,见天子必拜。凡止民家,不过三夜。
崇玄馆的解释亦称“ 崇玄学 ”。 唐 代官办的道教学校。 隋 有崇玄署,为管理道士僧尼的官署。 唐 代皇帝尊崇道教,以崇玄署改属宗正寺,僧尼则别属尚书祠部。
宗正寺设卿1人,从三品,少卿2人,从4品上,为卿之助。丞2人,从六品上。下领陵台、崇玄二署。陵台署管理守卫宗庙山陵,崇玄署掌京都诸观名数与道士女冠(女道士)户籍及斋醮诸事。
您好!题中有个关键词“兼收并蓄、严密控制”,这与答案B显然不很匹配。答案B强调的是“多元化”,表示了隋唐统治者主观上的开放与多元,与“严密控制”的主观意识相左,也与历史事实不符,所以是不能选答案B。
宗正寺是什么意思
唐沿隋制,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同样是国家最高的政务机构,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国家的政务,同时把原尚书省诸曹正式确定为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六部。
宗室,又名黄带子,是清朝皇族的一种。清太宗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下诏,规定以清显祖塔克世的直系子孙为“宗室”,其余伯叔兄弟旁支子孙称“觉罗”。宗室系黄带子,觉罗系红带子,由此以示区别。
如“大宗伯”、“宗正”、“宗正寺”、“宗人府”等。同一祖宗的贵族。即国君或皇帝的宗族。中国又称皇族、帝宗、天潢。中国古代也称大宗的庙为宗室。魏将相宗室宾客满堂,待公子举酒。—《史记·魏公子列传》。
三省六部九寺具体是什么?分别主管什么?
光禄寺:掌宫廷宿卫及侍从,北齐以后兼掌膳食帐幕,唐以后始专司膳,历代因之。 太仆寺:掌舆马畜牧之事。太常寺:掌宗庙礼仪,清末废。宗正寺:明清改为宗人府,掌天子宗族事。
司农寺:掌管粮食积储、仓廪管理及京朝官之禄米供应等事务。太常寺:掌管礼乐的最高行政机关。鸿胪寺:掌管民族事务与外事接待活动及凶丧之仪。光禄寺:掌管祭祀、朝会、宴乡酒澧膳馐之事。太仆寺:管理全国的马政。
三省六部,三省分别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分别是吏部,礼部,兵部,刑部,民部,工部。而之前是三公九卿制,东汉三公是太尉,司徒,司空,九卿是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
部 门: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各自职责: “三省六部”是自西汉以后长期发展形成的,至隋朝正式确立,唐朝进一步完善。
唐朝九寺分别负责哪些事情
1、光禄寺:掌宫廷宿卫及侍从,北齐以后兼掌膳食帐幕,唐以后始专司膳,历代因之。太仆寺:掌舆马畜牧之事。太常寺:掌宗庙礼仪,清末废。宗正寺:明清改为宗人府,掌天子宗族事。
2、光禄寺:掌宫廷宿卫及侍从,北齐以后兼掌膳食帐幕,唐以后始专司膳,历代因之。 太仆寺:掌舆马畜牧之事。太常寺:掌宗庙礼仪,清末废。宗正寺:明清改为宗人府,掌天子宗族事。
3、宗正寺主要是管理皇族、宗族和外族的谱谍以及对宗庙黄陵的管理,现在看来主要是负责各种户籍关系和宗族关系管理,倒是体现了一定的封建性,从唐代到宋代一直都是九寺之一,宋以后慢慢失去原有的作用甚至排除九寺之外了。
4、鸿胪寺,掌宾客及凶仪之事,凡四夷君长或外国使者来朝,本寺负责登记,区分其等位并安排朝见事仪。朝廷高级官员或外州都督、刺史卒于京师者,本寺负责其凶礼丧葬之具。下设典客、司仪二署,分掌本寺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