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虢国,晋国,虞国的位置
虞国,也称北虞,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位于山西晋南,国君为姬姓,都城遗址坐落在中条山脉最低平最开阔之处的平陆县古城村。
西虢国,西周初年所封诸侯国,位于现陕西宝鸡附近,后随周平王东迁至今河南陕县东南,地跨黄河两岸,河北称为北虢,河南称为南虢,实为一国,于公元前655年被晋国所灭。原地留有一小虢,公元前687年被秦国所灭。
西虢位置在今陕西省宝鸡市东部(公元前687年被秦国兼并),随后迁至上阳,占据现在的河南省三门峡市和山西省平陆县一带,又称北虢。东虢则在现在的河南省荥阳县一带。周厉王的小儿子受封于“郑”,建立了郑国。
虞囯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1、此谓山西平陆、夏县一带的虞国是周初武王所封的虞仲之国。然而,刘晓景等根据金文及相关资料论证,山西虞国乃陕西陇县一带西周矢国的后裔。
2、春秋时期,虢国在在今三门峡市区、陕县一带;虞国,在今山西省南部夏县和平陆北一带。“晋荀息请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壁,假道于虞以伐虢。公曰:‘是吾宝也。’对曰:‘若得道于虞,犹外府也。’公曰:‘宫之奇存焉。
3、山西的虞国是周初武王所封诸侯国,姬姓,在今山西省南部夏县和平陆北一带,历史故事就是假道灭虢,也是唇亡齿寒的典故来源。
4、在晋国分裂时期是曲沃侯的都城,曲沃代晋后,武公在当地建造宗庙,做为祭祀历任国君的地方。虞国,也称北虞,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位于山西晋南,国君为姬姓,都城遗址坐落在中条山脉最低平最开阔之处的平陆县古城村。
晋献公是怎么灭了虞国和虢国的?
这一年8月,晋军大兵经虞国进入虢国,迅速攻克虢国的上阳,灭亡了虢国。凯旋途中,晋军趁虞公毫无防备之机,一举灭亡了虞国,虞公成了晋军的俘虏,千里马和美璧也都重新回到晋献公手中。
强国。晋献公在位的时候,为了扩大疆土,一直想灭掉晋国南面的两个,国――虢国(原在今陕西宝鸡东,后迁至今河南陕县东南)和虞国(今1 西平陆北)。
公元前658年,晋国攻下了虢国的下阳,见好就收。公元前655年,晋献公第二次借道虞国,灭了虢国,回来的路上顺道灭了虞国。俘虏了虞公和百里奚(做为穆姬的滕臣去了秦国,辅佐秦穆公称霸西戎)。
春秋时期,虢国,虞国在哪?
东虢国,西周初年所封诸侯国,位于现河南荥阳,公元前767年被郑国所灭。虞国北城墙遗址虞--周代姬姓国。虞也同吴,史书记载虞有二。一是在南方,即春秋时代曾争霸中原的吴国。另一是山西晋南的北虞。
虞国,也称北虞,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位于山西晋南,国君为姬姓,都城遗址坐落在中条山脉最低平最开阔之处的平陆县古城村。
西虢位置在今陕西省宝鸡市东部(公元前687年被秦国兼并),随后迁至上阳,占据现在的河南省三门峡市和山西省平陆县一带,又称北虢。东虢则在现在的河南省荥阳县一带。周厉王的小儿子受封于“郑”,建立了郑国。
虞国,也称北虞,春秋时期诸侯国,位于山西晋南,国君为姬姓,都城遗址坐落在中条山脉最低平最开阔之处的平陆县古城村。后为晋献公“假道伐虢”所灭。
讨伐淮夷。厉、宣之际,西虢东迁河南三门峡一带立国,史称南虢国,定都上阳。公元前655年,晋献公采用假道伐虢之计,灭亡了南虢国,末代国君虢公丑携贵族逃往东周京师洛邑,晋军回师途中顺便灭亡了借道给晋国的虞国。
虞国的虞国灭亡
1、虞国的大夫宫之奇劝谏虞国国君说:“对晋国是不可以借路给它的。借路给它的话将会趁机灭亡虞国。”虞国国君说:“晋国和我国同姓,是不应该攻伐我国的。
2、虞朝是尚未证实的朝代,约公元前36世纪-约前21世纪,存在大约1500年。虞朝(约公元前36世纪-约前21世纪),中国历史上一个可能存在过数百年的王朝,在夏朝之前。舜是虞朝的最后一位统治者。
3、因为吴国也叫做虞国,所以这个虞国叫做北虞。也有人认为,虞国是陕西省陇县地区西周时期矢国的后代。始封君为周太王古公亶父之子仲雍的曾孙虞仲(排行第二,受封于虞,故曰虞仲)。公元前六五五年被晋国所灭。
4、国“辅车相依,唇亡齿寒”的利害关系劝阻虞国假道于晋。可是虞公利欲熏心,根本不 采纳宫之奇的建议,反而以晋为自己的同姓国,必不会害己作理由,又答应了晋国借道 的要求。
5、于是,带领族人,逃离了虞国。这一年8月,晋军大兵经虞国进入虢国,迅速攻克虢国的上阳,灭亡了虢国。凯旋途中,晋军趁虞公毫无防备之机,一举灭亡了虞国,虞公成了晋军的俘虏,千里马和美璧也都重新回到晋献公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