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国债期货“327事件”的来龙去脉?
327是一个国债的产品,兑付办法是票面利率8%加保值贴息。
“327事件”的二号主角辽国发,由来自沈阳的高原、高岭兄弟主持。“327事件”后,为了挽回巨额亏损,于3月份又试图翻本,继续在债市炒作“329”品种,结果再度亏损。
保值贴补率由财政部根据通涨指数每月公布,因此,对通涨率及保值贴补率的不同预期,成了327国债期货品种的主要多空分歧。
“327”国债期货事件的主角,是1992年发行的三年期国库券,该券发行总量为240亿,1995年6月到期兑付,利率是5%的票面利息加保值贴补率,但财政部是否对之实行保值贴补,并不确定。
“327”是国债期货合约的代号,对应1992年发行,1995年6月到期兑付的3年期国库券,该券发行总量是240亿元人民币。
3.27国债期货风波事件的介绍
辽国发案不仅是证券期货违规问题,还有金融诈骗等严重犯罪,涉及金额数百亿元。“327风波”之后,各交易所采取了提高保证金比例,设置涨跌停板等措施以抑制国债期货的投机气氛。
此时“327”事件发生了,327国债是指92年发行的三年期国债92(三),95年6月到期兑换。92---94年中国面临高通涨压力,银行储蓄存款利率不断调高,国家为了保证国债的顺利发行,对已经发行的国债实行保值贴补。
严格加强最高持仓合约限额的管理工作,切实建立客户持仓限额的规定,严禁会员公司之间相互借用仓位,对持仓限额使用结构实行控制;严格国债期货资金使用管理。同时,为了维持市场稳定,开办了协议平仓专场。
根本原因在于当时市场条件的不成熟及对金融期货缺乏统一的监管与相应的风险控制经验。启示:缺少必要市场条件的金融期货品种本身就蕴藏着巨大的风险。
327国债事件的影响(327国债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
1995年2月23日,财政部发布公告称,327国债将按1450元兑付,空头判断彻底错误,万国证券巨额亏损60亿人民币。管金生收盘前八分钟,做避免巨额亏损疯狂举措:大举透支卖出国债期货,做空国债。
327是一个国债的产品,兑付办法是票面利率8%加保值贴息。
国债收益率开始出现不确定性。国债期货市场的炒作空间扩大了,同时有效的提高了国债期货产品的流动性。
造成了传媒所称的“中国的巴林事件”。“327”国债交易中的异常情况,震惊了证券市场。
缺乏必要市场条件是其该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套期保值是期货市场首要的经济动能,而期货市场功能的发挥必须有适当的市场背景和良好的现货市场基础:现货市场是根,期货市场是叶;现货市场是基础,期货市场是延伸。
327国债是怎么回事
1、327国债事件发生是由于保值贴息的不确定性,决定了该产品在期货市场上有一定的投机价值,成为了当年最为热门的炒作素材,而由此引发的327案。
2、保值贴补率由财政部根据通涨指数每月公布,因此,对通涨率及保值贴补率的不同预期,成了327国债期货品种的主要多空分歧。
3、缺乏必要市场条件是其该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套期保值是期货市场首要的经济动能,而期货市场功能的发挥必须有适当的市场背景和良好的现货市场基础:现货市场是根,期货市场是叶;现货市场是基础,期货市场是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