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读《楞严经》阿难开悟浅释
开悟的楞严,当读到卷一的中段,阿难与佛一问一答,自觉了然开悟,却是被佛层层驳到,我们看看一向多闻的阿难自以为觉明了悟又是怎么被佛驳倒,然后又是怎么显现出寂然不动的真性。
他是顺着阿难说的,因为阿难说“我实眼观”,我是用眼睛看的。那好吧,那我给你举个例子,你看这个拳,如果没有手,有没有拳?没有。如果没有眼,你还能看见吗?看不到。佛是顺着阿难的话说的。 【以汝眼根。例我拳理。
“不读《楞严》,不知修心迷悟之关键;不读《法华》,不知如来救世之苦心”, 这两部经典说尽了宇宙万法来龙去脉,把这个道理搞明白当下成佛了生死。
浅谈忽必烈及其祖孙三代的宗教思想
1、忽必烈汗于1260年在他的不惑之年继蒙哥汗即位时,他己经成为一个既熟悉蒙古族传统思想文化及其灵魂,又能懂得汉族儒家思想和藏传佛教思想的真谛,并且能够把握运用这些思想来治理国家的政治家和思想家。
2、忽必烈在成吉思汗及其儿孙降服西夏,收服西辽和吐蕃围,灭金国,统一蒙古的基础上,平定大理国和剿灭南宋,实现了中华大地的南北统一,收服大理,扩大了中围疆域,实现了中国的大一统。
3、忽必烈是一个比较成功的新秩序建立者,他允许宗教自由,是少数能够重视汉文化,推崇儒术的蒙古统治者之一。虽来自游牧民族,但十分重视中原农业的恢复和发展。
4、忽必烈在位期间对元朝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首先在政治上,忽必烈注重选拔优秀人才,重用汉臣,完善了政治制度,巩固了朝廷的统治;在宗教上,忽必烈对佛教给予特权,并为道教提供资金,不仅如此,忽必烈还吸收外国基督徒来到元朝。
阿难答的概述
1307年5月,元成宗死后,阿难答在与海山争夺皇位中失败被杀。阿难答虽然在争夺帝位中失败被杀,但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有资格争夺皇位的穆斯林。
元世祖的孙子阿难答(Ananda)倾向于 *** 教。他能熟悉《古兰经》,并擅长于 *** 文,是宁夏的长官(达鲁花赤),在其势力范围内的 *** 教热情宣传者。他的父亲元成宗为了使他转而皈依佛教,曾一度囚禁过他。
阿难说:“我从前常听佛说这个能知能觉能分别的心性,既不在内,亦不在外,亦不在中间,一切都无所在,也不著于一切,这个作用,就叫做心。那么,我现在心里根本无著,这种现象,就是心吗?”(阿难第七次所答的观念,认为一切无著就是心。
该民族自称“撒尔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曾被称为“东乡回回”、“东乡蒙古”、“东乡土人”等。
因元世祖生前有日后帝位必须传给真金太子之后的成约,依此应是元成宗长兄甘庶剌的长子今孙帖木儿,而元成宗的卜鲁罕皇后和左丞相阿忽台等准备拥立的是元成宗的堂弟安西王阿难答。
《楞严经》七处征心
1、佛在只陀园林为千二百五十佛弟子开示佛法。这一段是阿难七次问佛心之所,七问七否,这就是有名的七处征心。末学不才,浅释自己所闻法,不究竟之处,请各位师兄指正,感恩。
2、七处征心,从心在身内、身外、潜于眼根、有暗则藏有窍则明、随有、在中间、乃至无着,每征一次,被世尊破为无有是处,阿难穷其所闻终于七征不得其心,这才放下自己思想,五体投地拜伏世尊面前,请求开示。
3、然后第三处征心,阿难认为心是潜伏在根里,佛是怎么破的呢? 佛是用了两个方面来破除的。他用了两个假设,一个是心能见眼,就是心能看见眼睛,一个是心不能见眼。
4、七处征心、八还辨见,楞严经里,阿难说了七次心在哪里:心在身内;心在身外;心潜在根里;心在内外明暗之间;心在随所合处;心在根尘之中;心在无所著处。
比类发明,如来之身名正遍知,汝等之身号性颠倒
1、”阿难言:“如来竖臂,兜罗绵手上指于空,则名为正。”佛即竖臂,告阿难言:“若此颠倒,首尾相换,诸世间的人一倍瞻视;则知汝身与诸如来清净法身,比类发明,如来之身名正遍知,汝等之身号性颠倒。
2、则知汝身,与诸如来清净法身,比类发明,如来之身,名正遍知。汝等之身,号性颠倒。随汝谛观。汝身佛身,称颠倒者,名字何处,号为颠倒。 于时阿难与诸大众,瞪瞢瞻佛,目睛不瞬,不知身心,颠倒所在。佛兴慈悲,哀愍阿难及诸大众。
3、则知汝身。与诸如来。清净法身。比类发明。如来之身。名正遍知。汝等之身。号性颠倒。随汝谛观。汝身佛身。称颠倒者。名字何处。号为颠倒。于时。阿难与诸大众。瞪瞢瞻佛。目精不瞬。不知身心。颠倒所在。佛兴慈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