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甘地和凯末尔主张思想的异同点
- 2、甘地运动的意义?
- 3、甘地主义的成因
甘地和凯末尔主张思想的异同点
1、国家观不同 甘地是国家的反对者,认为国家根植于暴力之中,违反人性;而凯末尔则公开宣称国家产生于暴力基础之上,国家是人类进步的结果。
2、首先先说甘地,他与另两者最大不同是崇尚“非暴力不合作”,而另两者则崇尚“武装暴力”的方式。其次,孙中山是武装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民主共和国。
3、甘地:主要是不合作思想,印度逐渐发展成外交领域的不合作运动,在一定时期内产生重要影响。凯末尔:主要是顺利实现本国从封建帝制到近世资本主义的和平过渡。
4、C 试题分析:甘地:提出甘地主义;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推动印度独立。凯末尔:领导土耳其进行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在政治、经济、文教、外交方面推动土耳其近代化。
5、实际上,他是主张恢复以手纺车为“中心”的行会式的工业组织和宗法制的农业组合,[3] 自给自足的农村公社,因为从经济观点考察,最重要的应是手纺车。从总体上来说,甘地的这种思想具有复古的色彩。
甘地运动的意义?
——意义是反抗英国殖民者的压迫。效果……是对动员广大印度民众投身民族斗争、提高民族自信心和最终获得民族独立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甘地指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积极性大于消极性。此次运动大大打击了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地位,而且增强了印度人民反抗的自信心。
这场运动一方面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鼓舞人民士气,而另一方面其妥协性也使得取得的成果并不彻底,不利于人民真正的觉醒。但总之,从这时开始,印度向着独立国家的目标,前进了一大步。
我们在认识这场运动时应该首先看到这一点,革命性和斗争性是第一位的,在当时具有积极意义。第二:策略性、现实性。首先表现在斗争的手段是“非暴力”,面对强大的敌人,甘地提出的惟一斗争武器就是坚持真理与非暴力。
甘地于1939年10月17日,再次发动非暴力抵抗运动。甘地强调,这次是“个人非暴力抵抗运动”,目的是争取反对印度参战的言论自由权。
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是从宗教的角度团结人民凝聚起民族解放的精神,增强了印度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精神领域沉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甘地主义的成因
1、甘地主义是在印度独特的社会文化背景下 产生的一个复杂的思想体系,包括哲学思想、政治思想和经济思想等。
2、根本原因是印度人民的反抗斗争,二战后西方国家衰落,民族解放运动兴起,印度在这一浪潮下乘势独立。
3、甘地是印度国父、最伟大的政治领袖之一,也是甘地主义的创始人。在甘地的领导下,印度国大党从一个势单力薄的政党一跃成为群众运动的领导,印度的抗英独立运动也迅速扩展到全民的范围。
4、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甘地: 创立“甘地主义”,指导民族解放运动;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晚年致力于调解教派纷争。
5、甘地是印度国父,也是提倡非暴力抵抗的现代政治学说——甘地主义的创始人。他的精神思想带领国家迈向独立,脱离英国的殖民统治。他的“非暴力”的哲学思想,影响了全世界的民族主义者和争取能以和平变革的国际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