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市舶司是什么机构?
- 2、古代市舶司是什么样的存在?
- 3、明代,市舶司的官制是怎样的?
- 4、市舶司读音
- 5、市舶司制度有怎样的发展过程?
- 6、元朝市舶司职责?
市舶司是什么机构?
1、市舶司是海关机构。市舶司是中国在宋、元、及明初在各海港设立的管理海上对外贸易的官府,相当于海关。市舶司职责 负责对外(海上)贸易之事。
2、中国古代管理对外贸易的机关。唐玄宗开元间(713~741),广州即设有市舶使,一般由宦官担任,是为市舶司前身。
3、市舶司是当时的朝廷专门设置出来处理外贸事务的一个机构。这个机构就跟我们现在的海关是差不多的,所以用现在的海关去理解市舶司,就可以很清楚地了解这个机构是干什么的了。
4、市舶司是海关机构。市舶司是中国在宋、元、及明初在各海港设立的管理海上对外贸易的官府,相当于海关。是中国古代管理对外贸易的机关。市舶司作为中国古代的外贸机关,见证了中国宋、元、明三朝的海上贸易之繁荣。
古代市舶司是什么样的存在?
市舶司是当时的朝廷专门设置出来处理外贸事务的一个机构。这个机构就跟我们现在的海关是差不多的,所以用现在的海关去理解市舶司,就可以很清楚地了解这个机构是干什么的了。
中国古代管理对外贸易的机关。唐玄宗开元间(713~741),广州即设有市舶使,一般由宦官担任,是为市舶司前身。
市舶司是中国在宋、元、及明初在各海港设立的管理海上对外贸易的官府,相当于海关。是中国古代管理对外贸易的机关。市舶司作为中国古代的外贸机关,见证了中国宋、元、明三朝的海上贸易之繁荣。
市舶司的词语解释是:官署名。唐开元二年(公元714年)在广州设市舶使,为市舶司前身。市舶司的词语解释是:官署名。唐开元二年(公元714年)在广州设市舶使,为市舶司前身。拼音是:shìbósī。
市舶司是中国古代管理对外贸易的机关。唐玄宗开元间(713~741)﹐广州即设有市舶使﹐一般由宦官担任﹐是为市舶司前身。简介概念中国古代官署名。负责对外(海上)贸易之事。
市舶司是中国古代管理对外贸易的行政机构,肇始于唐,发展完善于两宋,相当于近代海关的前身。宋代时先后在广州、泉州、明州(今宁波市)、杭州和密州(州府在今山东诸城)等地设置了市舶司,专门管理海外贸易事务。
明代,市舶司的官制是怎样的?
1、市舶司是中国古代管理对外贸易的机关。唐玄宗开元间(713~741)﹐广州即设有市舶使﹐一般由宦官担任﹐是为市舶司前身。简介概念中国古代官署名。负责对外(海上)贸易之事。
2、市舶提举司,简称市舶司,设于广东、福建、浙江等省,为掌管海外各国贡使朝贡互市的机构。设正官提举、副提举。茶马司,设于陕西、四川等地,专理茶马交易。设大使、副使。 明朝官制之品阶勋爵 明朝文官品级分为九品正从十级。
3、市舶司是中国在宋、元、及明初在各海港设立的管理海上对外贸易的官府,相当於现在的海关。是中国古代管理对外贸易的机关。唐玄宗开元间(713~741)﹐广州即设有市舶使﹐一般由宦官担任﹐是为市舶司前身。
4、中国古代管理对外贸易的机关。唐玄宗开元间(713~741),广州即设有市舶使,一般由宦官担任,是为市舶司前身。
市舶司读音
市舶司读音是shì bó sī。市舶司是中国在宋、元及明初在各海港设立的管理海上对外贸易的官府,相当于现在的海关,是中国古代管理对外贸易的机关。
市舶的读音是:shìbó。市舶的拼音是:shìbó。注音是:ㄕ_ㄅㄛ_。结构是:市(上下结构)舶(左右结构)。
市舶使的读音是:shìbóshǐ。市舶使的拼音是:shìbóshǐ。注音是:ㄕ_ㄅㄛ_ㄕˇ。结构是:市(上下结构)舶(左右结构)使(左右结构)。
市舶务的拼音是:shìbówù。注音是:ㄕ_ㄅㄛ_ㄨ_。结构是:市(上下结构)舶(左右结构)务(上下结构)。市舶务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即市舶司。
市舶司:市舶司是中国在宋、元、及明初在各海港设立的管理海上对外贸易的官府,相当于海关。海舶:海舶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hǎi bó,意思是海船,特指外国船。帆舶:读音为fān bó,汉语词语,意思是船舶。
停舶[tíng bó] 停泊。贡舶[gòng bó] 又名市舶。本指明初海外诸国贡使所乘的船舶﹐引申为明清时代官府的对外贸易。昆仑舶[kūn lún bó] 古代南海诸国的商船。舶来[bó lái] 从外国进口。
市舶司制度有怎样的发展过程?
1、市舶司制度起源已久,在中国历代与海外贸易、交往过程中曾发挥过重要作用。在唐朝时,官方就开始有了专门管理外贸的机构:市舶司。当时,浙江的明州就设有市舶司,隶属于浙江舶务。市舶司制度成熟于宋代。
2、北宋前期,市舶司由所在地的行政长官和负责地方财政的转运使共同领导,而由中央政府派人管理具体事务。元丰三年(1080),免除地方行政长官的市舶兼职,而由转运使直接负责市舶司事务。后又专设提举官。
3、市舶司负责对外(海上)贸易之事。唐时对外开放,外商来货贸易,广州等城市就成了重要通商口岸,国家在此设市舶司,或特派,或由所在节度使兼任。始于唐,盛于宋,至明末逐渐萎缩。
4、市舶制度开始于唐朝,完善于宋元,终于清代。对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5、建炎(公元1127—1130年)初罢闽、浙市舶司,职归转运司。元同宋制,世祖时,于广东置市舶提举司,武宗至大时(公元1308—1310年)罢。
6、主要负责谏察出入海湾的贸易船只,征收关税,收购政府专用品,管理进出口货物贸易等对外事务。
元朝市舶司职责?
市舶司的职责是负责海上船舶的管理、安全运行和技术改造,促进港口的经济发展,加强海事安全,维护港口和海岸的环境,维护船舶利益,实施海洋政策。具体如下:负责船舶的管理、安全运行和技术改造,维护船舶的安全运营。
元朝建立后非常注重海外贸易,因此在主要的港口设立市舶司。市舶司由行省直接管辖。每司设提举二人,从五品。主要职责是﹕根据舶商的申请﹐发给出海贸易的证明,等到船舶回来后还要对其检查,防止他们夹带私货。
市舶司由行省直接管辖。每司设提举二人,从五品。元朝政府曾在中央设立泉府司(院),管理替国家经营买卖的商人,同时也经管市舶事务,但为时不长。
市舶司的主要职责是对进出港的中外货船进行管理,并根据所运货物收税,精货收十分之一,粗货收十五分之一,另征三十分之一的市舶税。同时,市舶司自己也备船备货,雇用商人经营,所得利润七三分成。
元三十年,元政府制订了“整治市舶司勾当”的法则22条,延祐元年(1314),又修订颁布了新的市舶法则22条。这两个法则,对市舶司的职责范围作了明确的规定,其目的是为了加强政府对海外贸易的控制,增加更多的收入。
元代市舶司由行省直接管辖。每司设提举二人﹐从五品。元朝政府曾在中央设立泉府司(院)﹐管理替国家经营买卖的商人﹐同时也经管市舶事务﹐但为时不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