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乙酸异戊酯
概况中文名:乙酸异戊酯1,醋酸异戊酯,香蕉油,香蕉水。英文名称:isopentyl acetate, isoamyl acetate;banana oil 。分子式: C7H14O2;CH3COO(CH2)2CH(CH3)2 。分子量: 130.19 。国标编号: 33596 。
将氨和乙酸异戊酯的混合物通过热至490~500℃的氧化铝时,生成乙腈、异戊醇、乙烯和氢等。乙酸异戊酯在乙醚溶液中与碘化镁、四氯化钛生成结晶性的分子化合物。
因为乙酸可与小苏打反应生成离子化合物后蒸馏即可,操作方便简单,效果显著,而除异戊醇操作则较为复杂且效果不是很好。乙酸被加进的浓硫酸碳化了,才会有颜色。具体颜色不同是因为碳化生成物不同,或生成物的比例有区别。
乙酸异戊酯(香蕉油)的制备 (preparation of isopentyl acetate ( banana oil ) 利用酯化反应,制备乙酸异戊酯(香蕉油),并以蒸馏方法纯化产物。
试剂加入顺序:一般顺序为醇、浓硫酸、羧酸。酯化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为了提高酯的产量,必须尽量使反应向有利于生成酯的方向进行。一般是使反应物酸和醇中的一种过量。
古代叛将结局:三国三大反复无常的叛将都有谁?
1、侯景 侯景可以说是南北朝时期出了名的叛将。侯景乃北魏怀朔镇人氏,是一个鲜卑化的羯族人,自小臂力过人,善于骑射,早年在北魏边镇当兵,后因带兵击败葛荣,而升任定州刺使,受封濮阳郡公。
2、吕布一生刚愎自用,反复无常最后也断送了自己的性命。第三位:侯景 侯景可以说是叛将中的佼佼者,也是个有思想有报复的叛将。
3、侯景 侯景(公元503年-公元552年),字万景,北魏怀朔镇(今内蒙古固阳南)鲜卑化羯人。因左足生有肉瘤所以行走不稳,但是擅长骑射,因此被选为怀朔镇兵,后又被提升为功曹史、外兵史等低级官职。
明代叛将晋德成是谁
明代三大叛将里没有晋德成,带德字的只有孔有德,在崇祯四年(1631年),孔有德在手下将领的煽动下,发动了兵变,并抢占了登州。孙元化苦心经营的西洋火炮及制造技术,全部落入了孔有德叛军的手中。
康熙帝最痛恨的叛将:不许其投降,务必生擒,后被凌迟处死
1、由于叛军的声势很大,康熙帝为分化、瓦解吴三桂,采取了剿抚并用的措施,一面派兵与叛军交战,另一面对叛将进行招抚,只要投降,就既往不咎。
2、这场清初规模最大的叛乱虽以吴三桂为首,但耿精忠的行为却比吴三桂更为可恶,最终也导致了康熙将其凌迟处死。
3、耿精忠兵败被招降,康熙还最后利用了他一把,让他去平叛。等他一点利用价值都没了,就找了个理由就把他凌迟处死。不得不说,康熙还是个少有的仁慈皇帝,他并没有连座降罪耿精忠的家人。来自知乎。
4、综上,耿精忠率先响应吴三桂,并且在归降清朝后,又有谋反的意图,这让清朝康熙皇帝无法容忍,所以将其凌迟处死。当然,在笔者看来,除此之外,康熙皇帝有意彻底清除三藩势力,也是耿精忠结局凄惨的原因之一。
5、范承谟对清朝忠心不二,康熙得知其被耿精忠所害,深为震惊,用隆重的礼仪安葬,并加赠太子太保,御赐亲笔碑文。耿精忠投降后,康熙出于政治考量,暂未对其动手,还保留其靖南王爵位。出来混,迟早都是要还的。
刘备麾下有哪四位叛将把关羽坑死了?
对此,在笔者看来,刘备麾下四个投敌的叛将:三个坑了关羽,一个情有可原!孟达 首先,孟达(?-228),字子度(小说《三国演义》中字子庆),本字子敬,因刘备的叔父名叫刘子敬,为避讳而改字。
刘备入川时,傅士仁与关羽、糜芳共守荆州。吕蒙白衣渡江攻打关羽时,傅士仁杀死关羽的催粮使者并诱使糜芳一起投降东吴,致使关羽失去援助而死亡。
排行第三的叛徒,孟达,原本是刘璋的部下,后来被刘备收留,而在关羽败走时没有发兵救援,这就导致了刘备对他的不满,孟达心知这样会被刘备所害,所以就投奔了魏国。
刘备身边的卧底是糜芳,糜芳坑过赵云、害关羽,杀张飞,诸葛亮也没发现。糜芳是糜竺的弟弟,糜竺在当时是一位富甲一方的人,在三国时期可以说是最有钱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