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铁事

登录

解比例教学设计

wangsihai

《解比例》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包括教案、学案、评价方式,甚至学生问题的创设、教具的应用等,所有与教学设计有关的内容都是。所以,教学设计是一个泛化的概念。现在由小编为大家编辑整理《解比例》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解比例》教学设计 篇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0页例3,练习十一3~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解比例的意义。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学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3.让学生在解比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知识的意识和能力,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学会解比例。

【教学难点】建立解比例和解方程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什么叫比例?什么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2)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

18∶20和7.2∶8 100∶0.2和10∶0.002

学生***完成后,抽取个别学生的答案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

(3)填空。

3.6∶9=2.4∶6 ( )×( )=( )×( )

二、导入新课

教师:谁能很快说出下面比例中缺少的项各是几?(学生试说)

14∶21=2∶( ) 1.25∶( )=2.5∶4

教师:在一个比例式中,共有四项,如果已知其中的任何三项,要能很快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就要用我们今天学的知识——解比例。

板书课题:解比例。

三、探究新知

1.教学例3

教师:像这样知道比例中的任意三项,求另外一个未知项叫做解比例。同学们能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求出34∶12=x∶49中x的值吗?

引导学生先***思考,再组织学生合作交流。交流中既要听取学生的意见,又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把比看做除法,那么34∶12=x∶49就可以转化成34÷12=x÷49,学生就可以运用原来学习解方程的有关知识来解;也可以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把34∶12=x∶49转化成12x=34×49来解。

教师:同学们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下面请一个同学回答,你把34∶12=x∶49转化成12x=34×49来解,根据是什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

2.巩固练习

教师:你能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下面的比例改写成含有未知数的乘法等式来解吗?在黑板上出示:

3∶4=x∶21 4∶13=9∶x x∶8=12∶32

学生解答,抽取几个学生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并集体订正。

3.教学“试一试”

出示 教师:这个比例和前面几个比例有什么不同?(这个比例是分数形式。)

指出它的内项和外项。像这样的分数形式的比例,同学们会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吗?想一想,怎样解?

学生讨论并解答,完成后,请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求出x的值。

教师:解分数形式的比例时要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要注意用交叉法找出比例中的两个内项和两个外项。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验算,注意书写格式的规范性。

四、巩固练习

(1)学生***完成练习十一的第3题和第5题。

(2)讨论完成练习十一的第4题。

教师先引导学生做:这道题需要逆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这道题是知道两个积相等,如果我们把左边的两个数当作比例的内项,那么右边两个数就应当作为比例的外项,这样就可以写出比例式了。如果我们把左边的两个数当作比例的外项,那么右边两个数就应当作为比例的内项,也可以写出比例式。

学生自己写出比例式,课件显示:

如果把6,1.2作为外项,有下面这些比例式:

6∶x=3.6∶1.26∶3.6=x∶1.2

1.2∶x=3.6∶61.2∶3.6=x∶6

如果把6,1.2作为内项,有下面这些比例式:

x∶6=1.2∶3.6x∶1.2=6∶3.6

3.6∶6=1.2∶x3.6∶1.2=6∶x

教师:写比例时,我们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才能写出所有的比例式,即不重复又不遗漏。

(3)学生***完成练习十一的第6题,然后教师讲评。

五、全课总结

(1)什么叫解比例?

(2)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的一般方法。

①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改写成方程。

②根据以前学过的解方程的.方法求解。

(3)这节课你运用了哪些学习的方法?还有哪些问题?

教学反思:本课时新内容不多,主要把新知识融入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依靠学生已掌握的知识自己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在本课设计时重点展示如何将新知识(解比例)转化成学生原有知识(解方程)的过程,并且这个转化过程完全建立在学生的自主探索上,教学中运用“同学们能运用原来学习的知识求出34∶12=x∶49中x的值吗?”的提问,密切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建立用原有知识推动新知识学习的策略,然后运用“***思考—相互交流—归纳总结”的学习方式,把学生推上学习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帮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

《解比例》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掌握按比分配的解题思路。

3、学会灵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分析、推理、合作交流,让学生自主探索知识。

教学重点:

学会用比的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学会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学生展示收集的物品,体会比在生活中应用很广泛。

师:看来,比在生活中应用很广泛,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比的应用》。

二、探索新知

1、读题,理解题意。

出示课件,观察老师收集的物品,齐读什么叫稀释液,谈谈自己的理解。

出示例题,齐读,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2、做实验。

师:500ml的稀释液是如何按1:4的比配制成的呢?我们通过下面的实验来了解一下。把水和浓缩液配制在一起,仔细观察看有什么变化?

师:1份的浓缩液和4份的水制成的液体叫什么?你知道500ml的稀释液是几份吗?你是怎么想的?如果按1:3配制呢?按1:5配制呢?

3、画线段图。

师生一起在线段图上表示浓缩液、水和稀释液之间的关系。让生上台指出各部分表示什么。

师:1份的浓缩液和4份的水合起来是几份?板书:1+4=5?把稀释液看出单位“1”,平均分成5份,浓缩液还能怎样表示?水呢?板书:

4、解决问题。

生***完成,找生板演,同桌交流,最后集体汇报(注意对应关系)。

5、归纳方法。

方法一,先求每份是多少,再求几份是多少。

方法二,把1:4转化成分数,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来解决。

6、检验。

师:这道题我们做的对不对呢?如何检验?

三、巩固练习。

1、我们按1:10的比把白米醋加水配制成一瓶550ml的稀释液,加热沸腾后给教室消毒,其中需要醋和水各多少毫升?

2、适用范围、稀释比例(原液:水)、作用时间(分钟)、使用方法

一般物体表面

1:200

10—30

对各类清洁物体表面擦拭、浸泡、冲洗消毒。

1:100

10—30

对各类非清洁物体表面擦拭、浸泡、冲洗、喷洒消毒。

果蔬

1:250

10

将果蔬洗净后再消毒;消毒后用生活饮用水将残留消毒液洗净。

织物

1:125

20

消毒时将织物全部浸没在消毒液中,消毒后用生活饮用水将残留消毒液洗净。

排泄物

1:4

120

按照1份消毒液、2份排泄物混合搅拌后静置120分钟以上。

周末小明清洗苹果,需要配置502ml的稀释液,需要消毒液和水各多少毫升?

四、全课总结

谈收获,图片欣赏。

相关阅读

  • 2022年邵阳市幼儿园放寒假时间
  • 螃蟹英文,螃蟹英文怎么说读
  • 湖南旅游景点排名前十名
  • wafer(wafer翻译成中文)
  • 管理九级(管理九级工资标准)
  • 佛山瓷砖十大名牌,佛山瓷砖十大名牌排行榜
  • 熟的拼音,染的拼音
  • 合肥周边自驾游一日游推荐
  • 沧州周边自驾一日游推荐
  • 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