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跛行的引证解释跛行的引证解释是什么
- 2、跛行怎么读
- 3、乙酸异戊酯
- 4、跛行是什么意思
跛行的引证解释跛行的引证解释是什么
__的引证解释是:跛行,行走不便。汉焦赣《易林·恒之渐》:“苍耳东从,道顿__。日辰不良,病为祟祸。”汉班固《白虎通·致仕》:“七十阳道极,耳目不聪明,__之属,是以退去避贤者,所以长廉耻也。”。
_跛的引证解释是:⒈两足着地时重心偏于一边。引清褚人_《坚瓠十集·周铁墩传》:“余素不耐观剧,然不厌观申氏家剧。每坐间,_自提掇,毋_跛,毋_鄙,毋轻薄。”。_跛的引证解释是:⒈两足着地时重心偏于一边。
跛_的引证解释是:⒈行步不稳貌。引汉焦赣《易林·泰之复》:“跛_相随,日暮牛罢,陵迟后旅,失利亡雌。”明唐顺之《与与槐谢翰林书》:“每遇人事迎送繁扰,跛_从事则不免仍有厌心耳。
跛行怎么读
跛行读音为[bǒxíng],意思是身体不平衡地行走;一瘸一拐地走或前进。
“跛”有两种读音:“bì”和“bǒ”。“跛[bì] ”是站立时重心放在一只脚上,在古人看来是对人很不恭敬的一种站姿;“跛[bǒ]”是腿或脚有病,跛脚的人很难站正。
“跛”的读音是 [bǒ] ,是腿或脚有病,走路时身体不平衡。含义:形声。从足,皮声。本义:瘸,腿或脚有毛病。跛,行不正也。——《说文》,立毋跛。——《礼记·典礼上》,眇能视,跛能履。
“跛”有两种读音:“bì”和“bǒ”。“跛[bì] ”是站立时重心放在一只脚上,在古人看来是对人很不恭敬的一种站姿;“跛[bǒ]”是腿或脚有病,跛脚的人很难站正。跛:瘸,~脚。~子。~行。
乙酸异戊酯
概况中文名:乙酸异戊酯1,醋酸异戊酯,香蕉油,香蕉水。英文名称:isopentyl acetate, isoamyl acetate;banana oil 。分子式: C7H14O2;CH3COO(CH2)2CH(CH3)2 。分子量: 130.19 。国标编号: 33596 。
乙酸异戊酯又名醋酸异戊酯,分子式为C7H14O2,无色液体,有香蕉和梨的气味,由异戊醇与醋酸在催化剂存在下酯化而成。微溶于水,溶于乙醇和乙醚。
因为乙酸可与小苏打反应生成离子化合物后蒸馏即可,操作方便简单,效果显著,而除异戊醇操作则较为复杂且效果不是很好。乙酸被加进的浓硫酸碳化了,才会有颜色。具体颜色不同是因为碳化生成物不同,或生成物的比例有区别。
乙酸异戊酯(香蕉油)的制备 (preparation of isopentyl acetate ( banana oil ) 利用酯化反应,制备乙酸异戊酯(香蕉油),并以蒸馏方法纯化产物。
乙酸异戊酯是无色中性液体,有香蕉香味。能与乙醇、戊醇、乙醚及乙酸乙酯任意混溶,溶于400份水。相对密度(d154)0.876。沸点142℃(纯品)。折光率(n21D)400。闪点(闭杯)33℃。
试剂加入顺序:一般顺序为醇、浓硫酸、羧酸。酯化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为了提高酯的产量,必须尽量使反应向有利于生成酯的方向进行。一般是使反应物酸和醇中的一种过量。
跛行是什么意思
1、跛行一般是指在走路的时候出现了一瘸一拐。表现:疼痛跛行:髋关节疼痛不敢负重行走,患肢膝部微屈,轻轻落地脚尖着地,然后迅速改变健肢负重,步态短促不稳,见于髋关节结核,暂时性滑膜炎,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等。
2、跛行是一种临床表现。引起跛行的原因很多,如双下肢不等长,髋膝踝关节功能受限,骨盆的倾斜,脊柱的畸形,肌肉痉挛或软弱无力,疼痛,心理因素等。股骨头坏死患者出现跛行的原因主要是疼痛和功能受限,患肢短缩。
3、跛的意思是:腿或脚有毛病,走起路来身体不平衡。跛字造句:他因一足受伤而有一跛一跛的步伐。我两周前摔断腿,到今天还是一跛一跛的。
4、跛行的解释(1) [have a limp]∶身体不平衡地行走 (2) [walk lamely]∶一瘸一拐地走或前进 详细解释 一瘸一拐地走。
5、[跛]详细解释 〈动〉(形声。从足皮声。本义:瘸腿或脚有毛病)同本义 跛行不正也。——《说文》立毋跛。——《礼记·典礼上》眇能视跛能履。——《易·履卦》此独以跛之故。
6、基本解释: 失去下肢或下肢不能使用或很大程度上不能使用的人∶爬行、跛行或蹒跚走路的人。引证解释:瘸腿的人;跛子。曹禺《日出》第三幕:“你跟瘸子说我这儿有客,回头我就出去。